目前,業內人士把餐飲O2O品牌分為三類:一是希望藉助O2O業務轉型的傳統餐飲品牌,二是新生網際網路品牌,比如黃太吉、叫個鴨子、伏牛堂等;三是純網際網路玩法的無門店、純配送品牌。
對於網際網路餐飲能火速走紅的理由,名聲大噪如叫個鴨子、西少爺、黃太吉、雕爺牛腩、伏牛堂,以及鵝滴神等,多數人被吸引主要來自於它們的網際網路玩法:名字好玩甚至沒節操,戴著谷歌眼鏡、開著Mini Cooper送烤鴨,開著豪車送煎餅,或者是朋友圈各種口碑傳播以及有趣的活動……
沒錯,他們的共性是擅長營銷並製造話題。不過,實際上不會有哪家網際網路餐飲品牌願意承認用網際網路思維做餐飲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業內人士給網際網路思維這樣一個定位:以用戶體驗和口碑為王為核心,以營銷為手段,塑造粉絲經濟。
比如,在叫個鴨子創始人曲博看來,叫個鴨子的快速走紅主要來自於自傳播性,從命名、產品和服務各個方面下工夫。而叫個鴨子實際上是非常重視用戶體驗的,曲博也曾向記者介紹過叫個鴨子在產品開發方面的用心。
野蠻生長過後,擺在餐飲O2O們面前的新問題可能是優勝劣汰。起初從網際網路、媒體等行業跨界來到餐飲業的創始人們,在展現了他們在營造爆點和塑造品牌上的高明之後,開始思考怎麼憑藉著網際網路外衣或者思想紮根餐飲這個古老的行業。
答案是回歸餐飲的本質,味道是核心,也許得向傳統餐飲業學習,正如曲博的表態:「關鍵還是要把基礎的東西做好,比如產品自身、供應鏈體系管理、平臺的搭建、未來模式的把握,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摸索,這些還是得跟傳統的餐飲模式學。」
在這方面,「蟹哥」和「蝦妹」有自己的想法:「朋友圈的營銷只是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存在,接下來最重要的還是菜品品質。蝦忙活定位『家庭料理』不單是指從家庭廚房做出來的餐品,更重要的是我們像給家人、給朋友做飯一樣,對餐品嚴格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