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建設者舌尖上的鄉愁——一家東北餃子館的「憶」與「易」-新華...

2020-12-25 新華網貴州頻道

    寒冬時節,行人稀少。正值飯點,位於安順經開區西航路雙陽新區對面的貴飛餃子館,一股暖意撲面而來。抬眼望去,三五成群的食客坐在餃子館,有的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有的和朋友喝著小酒聊天。

    和面、擀皮、調餡兒、包餃子……在大廳中央的明檔廚房,隔著敞亮的玻璃窗,穿著白色廚師服的領班馬麗,帶著3位廚師正在裡面手腳麻利地包餃子,一套工序下來,一個個圓滾滾的餃子就擺在了案板上。

    「擀的餃子皮勁道十足,秘制的餃子餡鹹淡相宜。」馬麗一邊包餃子一邊說,餃子館的所有食材都是當天清晨送來,餃子餡用的是新鮮的葷素食材調製,餃子皮採用專門的高筋麵粉製作。一盤盤餃子端上桌,客人吃了都說好。

    明檔廚房裡的一舉一動都在食客注視下。店面裡的食客遠近都有,主要以附近貴飛公司職工居多。正在吃餃子的陝西小夥拜小輝,大學畢業就應聘到貴飛公司,來到安順工作這幾年,一有空就到貴飛餃子館吃餃子。「這裡的餃子有北方家鄉的味道,品種多,皮薄、餡鮮、汁濃,我愛吃。」拜小輝津津有味吃著餃子說,餃子價格也很實惠。

    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是年輕人眼裡家鄉的味道。對老年人而言,這味道裡還有綿延幾十年、橫亙幾千公裡的鄉愁。貴飛公司退休職工巴文多老人,今年84歲,隔三岔五就要吃一頓貴飛餃子,品嘗美味的同時,慰藉一番鄉愁。

    巴文多老人是第一代三線建設者,1966年,從遼寧瀋陽來到安順,見證三線建設崢嶸歲月。「剛到安順時,住窩棚,條件很艱苦。過去,過年都吃不上一頓餃子,現在日子好了,天天能吃餃子。這說明國家富強,我們的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鄉音未改的巴文多老人笑著說,「這餃子的味道,和我母親包的一個味兒,總能讓我回想起家鄉的生活。」

    巴文多老人的鄉愁,讓貴飛餃子館經理劉穎感同身受。劉穎是三線子弟,祖輩、父輩們的故事從小耳熟能詳,在她看來,貴飛餃子館的存在,可以讓很多老一輩三線建設者留住鄉愁,也能讓更多人品嘗到原汁原味的東北餃子。

    「我曾經在貴飛公司系統內多家工廠當過一線工人,後調至雙陽賓館,從服務員一步步走向管理崗位。」劉穎回憶說,接手貴飛餃子館管理工作後,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留住鄉愁的同時入鄉隨俗。

    劉穎介紹,貴飛餃子館前身是貴飛公司開辦的一家家常菜館,生意不溫不火,2015年,提檔升級改成餃子館,主打東北餃子之後人氣一直很旺。正式開業前,貴飛餃子館還曾派人前往瀋陽,向當地知名的餐飲品牌老邊餃子取經。

    「已有190多年歷史的老邊餃子久負盛名,師承老邊餃子的貴飛餃子館,目前推出的一系列餃子頗具東北特色,葷素自選,餡料豐富,手工製作,銷量好,回頭客特別多。」劉穎說,不僅有韭菜豬肉餡、白菜豬肉餡、豬肉芹菜、翡翠牛肉、素三鮮等常見種類,還有一道自創的「多彩貴飛餃子」,由紅、黃、綠、黑四種顏色的餃子搭配而成,分別用火龍果、南瓜、菠汁、墨魚榨汁後和面擀制餃子皮。自去年推出以來,反響不錯,不少食客進店就點名要嘗嘗這道餃子。

    不僅東北味十足,還有海鮮、涼菜、熱菜、蔬菜、鐵板燒、湯類、蓋飯、炒飯等,食客可以在這裡盡享各種美味。值得一提的是,餃子店還融入安順本地飲食習慣,準備不少安順特色菜。

    一個小小的餃子館也能感受時代的「憶」與「易」。當年三線建設者來到千裡之外的貴州,鄉愁是揮之不去的牽掛和回憶,這是「憶」;老一輩三線人和他們的後代,早已紮根貴州,變成地地道道的貴州人,這是「易」。「憶」與「易」之間,有大時代的小故事。

    每天,在貴飛餃子館裡,陣陣熱氣升騰。餃子這一北方人偏愛的人間風味,如今,在貴州安順紮下根來,成為安順飲食文化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不管哪裡人,來了都是貴州人。」雖然說著一口東北話,但在安順出生長大的劉穎說,全家早已融入安順,現在都是地地道道的安順人,愛吃餃子,也愛吃寡蛋、滷粉、小鍋涼粉和油炸粑稀飯等安順美食。(記者 向淳 姜雨熙 牟元媛)

相關焦點

  • 一家東北餃子館在長沙居然開得風生水起!進門一股地道東北大碴子味兒
    我聽他們聊天,發現這裡從員工到客人,竟全是東北人。餃子對於東北人來說,是果腹的食物,更是鄉愁。在南方,餃子既是主食,又是小吃。水餃煎餃炸餃,總是花樣頻出。▼南方薄皮炸餃長此以往,餃子就帶上了喜慶的屬性。最好喜慶的東北人,則索性將餃子館,取名為大年初一。
  • 武漢漢來廣場一東北餃子館內店主夫婦被煤氣燻倒
    武漢漢來廣場一東北餃子館內店主夫婦被煤氣燻倒18日上午,江漢區漢來廣場發生一起煤氣中毒事件。據隔壁貨運公司工作人員易先生介紹,該家餃子館開門營業才半個月,一對年齡50來歲的東北夫婦在經營。一家新開不到半月的東北餃子館內,店主夫婦二人齊被燻倒,被發現後,消防、警察、醫療救護等部門快速趕到現場,將二人送往武漢市二醫院進行救治。
  • 東北老闆開餃子館,通過「一枚印章」,收益翻了三倍,怎麼做的?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餃子館老闆用「一枚印章」,就讓店裡的收益翻了三倍還不止。【1】案例背景老城區有一家餃子館,名字就叫「東北餃子館」。雖然名字叫東北,但其實這座城市是地地道道的南方城市,喜歡頓頓吃餃子的顧客並不多,好在店裡面也有其他的菜品出售,所以生意也還算過得去。
  • 東北餃子館
    紅衛是哈爾濱人,從前在一家大型的國企上班,後來企業改制,下了崗,一直待業在家。父母早已退休,妻子是醫生,今年聽了親戚朋友的意見,妻子在小城的一家醫院找到了崗位,於是舉家南遷,來到了這裡。妻子正常上班,紅衛和父母經營著這個小小的餃子館。我親歷過許多小城的第一次,比如紅衛他們應該是小城的第一家東北風味的館子。
  • 這是一份東北大媽餃子館的完全攻略
    前幾天有朋友說需要一份東北大媽餃子館的完全攻略,今天我來交答卷了。東北大媽餃子館共有58家連鎖店。遍布寧夏銀川、內蒙古、西安、甘肅等地,現在已經啟動全國計劃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全國各地看到這家店。這份攻略一定要收藏好哦!
  • 餃子哪都會做,為何餃子館都開成「東北連鎖」,全叫東北餃子館?
    中國自然是餃子的老家,吃餃子的飲食習慣自然也是最濃厚的,現在因為麵粉全國到處都能買到,而且餃子本身也不算複雜,所以很多家庭都會自己做餃子吃,還有城市的大街小巷上,也到處是餃子店,平常一些人也經常吃餃子來滿足自己的胃口。餃子雖然就是簡單的麵皮包上餡料,但是因為餡料多種多樣,所以味道也是很豐富的,所以也算是百吃不厭的食物了,這些餃子店單單賣餃子也能獲利頗豐。
  • 東北大媽餃子館:以健康為理念
    寧夏銀川有一家爆火的餃子館,每每到了飯店,人多的不得了,一座難求,到底是什麼餃子館,生意會這麼火爆,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據了解,東北大媽餃子品牌的品牌理念是綠色、健康、安全、美味。綠色是指用料綠色,東北大媽長期與綠色養殖基地達成深度合作,與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達成深度合作,使用的肉都是上好的經過綠色養殖的豬肉、牛羊肉;使用的蔬菜也是經過綠色種植的健康蔬菜,確保食材供應安全用料方面都是非常安全的。企業自建主食加工廠、醋廠及蔬菜深加工基地,餃子餡料也是非常有講究的,肉類餡料都是按照三分肥七分瘦,肉質鮮美,剁碎後再加入蔥、姜、味精、加入特製調味料,拌勻,講究味道贊,綠色健康更放心。
  • 1天賣出10000+只餃子,人民路這家東北餃子館,紮根十堰10餘年!
    從上海路坐上7路公交車,一路搖搖晃晃在壽康生活廣場站下車,過個馬路就到了這次的餃子館——嘗聯繫東北餃子王。我想,對於嘗聯繫大家都不陌生,十堰8家分店,想吃餃子時,這應該會是大部分人的第一選擇。老闆是個正宗東北人,2010年來武當山遊玩,只因沒有吃到他心儀的東北餃子,於是,便任性的在十堰開了第一家餃子館——人人餃子館。
  • 舌尖上的鄉愁:記憶中的泡湯肉
    微信朋友圈除了詩和遠方與所謂的「心靈雞湯」外,圈裡刷屏嗮出的殺豬飯、泡湯肉不由得勾起微友們舌尖上的鄉愁和久違的記憶。一張張熟悉的圖片,一道道兒時過年過節才能吃上的美味佳餚,衝擊著在外遊子的腦洞,童年塵封的往事,就像放電影一樣,不斷地閃過。
  • 山東餃子好吃,還是東北餃子好吃?走南闖北,舌尖上的美食品鑑
    說起北方的餃子,行走各地都是喜聞樂見的美食,哪個地方不見餃子館呢?但以東北和山東最有代表性。品嘗東北餃子,是我2017年自駕中俄邊境來到綏芬河的時候,走進一家牛肉蒸餃店,邊喝啤酒邊擼俄羅斯大串和烤魚,就著冒熱氣兒的牛肉蒸餃,大家吃得甭提多滋潤了!
  • 舌尖上的汝州 憶不盡的鄉愁
    取詳好的面推擀長條,瀝上油、撒上精鹽、五香粉等調料,捲成卷後擀成長約25cm,寬約15cm的長方形餅,抹上油放在平底鏊上開始烙,勤翻轉,俗稱「三翻六轉」,烤到皮色微鼓微黃半熟時再放入爐火內膛文火烘烤,待表面起金色花瓣即熟。中間空,外面酥,裡面能起千層,邊厚,夾菜可以吸汁不漏湯。
  • 洛陽有這麼多好吃的的餃子館,第一家是?
    :21RMB 老曹餃子館 老曹餃子館在牡丹橋一片名氣很大,他家的餃子個頭很大,餡鹹淡適中,皮薄餡多。 :13RMB 憶鄉扁食 這家店門面不是很大,內部裝修的比較有民族特色。
  • 綿陽人喜歡吃的正宗東北餃子館全都在這裡!!你吃過幾家?
    綿陽一些餃子館店面不大,位置也不是太好,但餃子一般都是現包現煮的,味道也很正宗。除了餃子外,這些店還有傳統風味的東北菜,什麼醬骨頭、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殺豬菜等等,都是值得一嘗的。這家餃子館在綿陽開了有些年頭了,比較出名,餃子都是手工包的,味道還可以,餡比較多,特別是水晶蒸餃蠻有特色的,看起來也是晶瑩剔透,顏值很高的哦!
  • 舌尖上的美味,心頭上的鄉愁
    舌尖的記憶,總是更為清楚直接。讓我們惦念的不僅僅是美食對味蕾的衝擊,更多了一份鄉愁。特別是那些帶有家鄉符號的食物味道,通過歲月的沉澱與發酵,已經幻化為夢裡故鄉的一部分。小時候,榨菜魚是過年的味道;長大後,榨菜魚更是家鄉的味道。
  • 山西美食 | 過油肉,太原人舌尖上的「鄉愁」
    為躲避戰亂,位於州府東北的太行山裡有一戶人家,逃的逃,死的死,家裡僅剩下爺孫二人,一老一小,相依為命。由於連年戰亂和乾旱,糧食顆粒無收。為了度過災年,爺爺每天進山打獵。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滿身是傷的爺爺獵回一頭肥大的野豬,爺孫倆一直享用到大年過後。
  • 這家東北餃子館開掛了!竟然把東北燒烤搬到石碣...
    龍江情推出正宗東北燒烤 『是石碣人zui敢挑戰一家!』
  • 「舌尖上的鄉愁」品餘干美食
    他們不遠萬裡回鄉,只為酣暢淋漓地弄信江潮、吃開湖魚,單單這舌尖上的鄉愁就是古今一脈的。回憶深處,總留有舌尖上的鄉愁。我想吳書記念念不忘的黃丫魚炒樂菜裡(鄉音),是不是也藏有一個「小秘密」?蛋糊飯軟,一盤略帶黃色的玩意兒端上來,舌尖上勾不起兒時的味道,很不中吃,飯糰裹著雞蛋,吃了還不好消化。另外,大尺幅沉底鍋巴,著實浪費不少。後聽炒粉店周師傅說,蛋炒粉,不易粘鍋。我突來靈感,並有預謀的看他做蛋炒粉。入油燒熱,將打散的雞蛋倒入,速鏟碎,再把米粉入鍋,然後想怎麼炒就怎麼炒,最後加點兒蔥花煸炒,澆上醬油,一盤垂涎欲滴的餘干炒粉就好了。回到家,將粉換作飯,移花接木,幾經實踐。
  • 憶鄉愁景觀_2020年憶鄉愁景觀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貴山秀水憶鄉愁景觀 立即下載
  • 風展紅旗如畫,在滬「小三線」建設者參觀福建毛澤東舊居
    上海「小三線」建設者在三明參觀毛澤東舊居,感懷崢嶸歲月 12月11日,上海「小三線」建設者參觀清流林畲村「詒燕第」毛澤東舊居。
  • 東北大娘開餃子館,利用「一部手機」,收益翻五倍,怎麼回事?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餃子館老闆只因為「一部手機」,就讓顧客紛紛前來消費,自己的收益直接翻五倍還不止。【1】案例背景有這麼一家餃子館,雖然面積和裝修什麼的都不是特別好,但是顧客卻不少,還在當地開了兩家分店,生意都非常火爆。很多人看這家餃子館現在的生意這麼好,都不知道它以前冷清成啥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