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小作坊」也是守護大民生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日前在浙江召開的食品小作坊監管工作現場會上指出,要建章立制、摸清底數,加快法規制度建設,對小作坊100%登記,實施動態管理。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把食品小作坊的綜合治理與實施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汙染防治等重大戰略有機結合,細化治理方案,推動小作坊由「小散低、髒亂差」向「小而精、名特優」轉變。(4月23日《工人日報》)

  對食品小作坊100%登記,實施動態管理,長期以來,都有強烈的現實緊迫性。小作坊從業人員少,生產加工規模小,生產設備簡陋,檢驗設施缺乏,質量安全意識淡薄,環境衛生條件差,因此,產品質量不穩定。在缺乏常態、動態監管,甚至於未曾登記備案之下,小作坊因為處於灰色的「地下經濟」地帶,往往會淪為散、亂、差的場所,淪為食品安全的重災區,成為假冒偽劣的代名詞。說這類小作坊幾乎是「黑心作坊」,恐怕並不為過。

  小作坊歷來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硬骨頭,難啃,又不得不啃。畢竟,將小作坊一勞永逸地「趕盡殺絕」並不現實。一方面,在「動動手指,美食到家」的網絡點餐時代,「吃貨」們似乎更為倚重各式各樣的小作坊,一些生產出「爆款」美食的小作坊甚至是很多「吃貨」的「聖地」。因此這些年,我們周圍的小作坊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明顯增多,不少標榜「私房菜」「私家廚」。若出於監管所需,而關停一些小作坊,反而是逆市場而動。

  另一方面,我們要承認,小作坊活躍是社會發展、經濟活躍的表徵之一。小作坊在滿足人們的飲食消費需求多樣化、方便人們生活之時,也促進了就業增收,對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我國傳統飲食文化千年傳承,有的特別適合小作坊生產。就是在經濟發達的歐美,也存在很多食品小作坊。因此,如今管理小作坊,不應再是壓縮其生存空間,而是要推動小作坊規範發展和轉型升級。

  此番,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地加快法規制度建設,對小作坊100%登記,實施動態管理;推動小作坊由「小散低、髒亂差」向「小而精、名特優」轉變。無疑符合民生需要與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小作坊關係大民生,管好小作坊也是守護大民生,有助於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及公眾的獲得感。一些地方如果再像以前那樣封殺小作坊,比如禁止小作坊向食堂、連鎖經營的集中交易市場、超市銷售生產加工的食品等,就顯得有些懶政,有悖市場公平。

  該如何管好小作坊?首先要明確地方市場監管部門的事權,解決好「誰來管、管什麼、怎麼管」的問題,應建立小作坊事先準入登記制度、食品品種目錄管理制度(明確哪些可以生產,哪些不能生產),同時明確生產經營要求,加大信用記錄、信息公示、抽查檢測等監管力度;其次,要嚴格落實網絡餐飲服務平臺的責任,倒逼其當好「把關人」;此外,還要走群眾路線,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勵消費者與內部人員舉報違規違法小作坊。

(責任編輯:臧夢雅)

相關焦點

  • 葉縣市場監管局:抓好小作坊 護好大民生
    為進一步提高全縣小作坊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嚴厲打擊弄虛作假、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好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11月24日至12月4日,葉縣市場監管局食品檢驗檢測中心聯合食品安全生產監管股,對全縣登記備案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開展專項監督抽檢行動。
  • 守護好「漳州味」 漳州42家「陽光小作坊」完成驗收
    守護好「漳州味」 漳州42家「陽光小作坊」完成驗收 2020-09-12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民生無小事 管好「小微權力」 兜牢民生底線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基本民生保障開展監督,堅持問題導向、科學統籌,提高監督質效,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提供堅強紀律保障。堅持問題導向,因時因勢調整監督重點民生工作面廣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億人口都是一項巨大挑戰。
  • 陝西楊凌:小作坊託起大民生
    新華社西安12月8日電題:陝西楊凌:小作坊託起大民生新華社記者姚友明經過7個多小時的烹製,陝西楊凌麥力祺食品微創產業園內譚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傳統小吃甑糕,新鮮出鍋了。近年來,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楊凌探索建立「集中生產、常態監管、孵化發展」的食品小作坊園區化治理新方式。這不僅有效改善了小作坊生產加工環境,還有效激發了小微食品企業活力。譚家甑糕起源於清末民初,是楊凌示範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黨建引領「紅色管家」 管好民生關鍵事
    隨著勝浦街道「紅色管家2.0」啟動儀式的舉行,該街道在今年將圍繞「紅色物業2.0」、「紅色管家民生實事」、「蜂巢行動日」、「紅管成長營」、「紅色夥伴計劃」、「紅管熱線」等項目,以「幹了什麼事,幹了多少事,群眾認不認可、買不買帳」為標準,推動「紅色管家進萬家」,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攤點管理條例...
    長城網 李全 攝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本次發布會的主題是「《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攤點管理條例》實施一周年」。食品安全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省政府食安辦副主任、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師振軍:  新聞界的朋友們、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攤點管理條例》實施一周年的工作情況。
  • 杭州這批「小作坊」能成「大器」
    傳統印象中的小作坊,大多由個人經營,生產環境髒亂差,食品安全風險極高,周圍群眾意見也很大。位於杭州市餘杭區喬司街道的30多家無證無照醃臘肉製品加工窩點就是典型的案例。同時,區市場監管局還將園區內二十多家小作坊和小微企業擰成一股繩,幫助它們聯合成立了杭州亞多醃臘製品專業合作社,協助合作社成功註冊「五星亞多」商標。「五星亞多」的品牌之路,是一個地域傳統產業從「低散亂」走向「高大上」的蝶變之路,也是餘杭食品小作坊從「單打獨鬥」邁向「集聚發展」的提升之路。
  • 小作坊進園區「鳥槍換炮」 滷鵝老闆一年開了十二店
    「生產條件好,食品更衛生,有人管著教著搞好場地環境,省心不少,才有精力和動力擴大生意規模。」阿翁樂呵呵地說。12月28日,記者隨食藥監管人員來到全市首個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園區,番禺大龍街的華禺興食品小作坊加工區探訪。這是針對番禺區食品小作坊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條件差、無證照、風險高的特點,番禺區食藥監局進行了這種集中生產,規範管理,規模經營,統一監管的新模式探索。
  • 魷魚大的好還是小的好?買魷魚推薦「小管仔」
    魷魚體型有大有小,那麼,魷魚大的好還是小的好?很多人傾向於買最大的,難道真的是大的更好吃嗎?一起來了解下吧~ 魷魚大的好還是小的好 一般一隻魷魚看大小了,2、3斤,還有十幾斤的。大魷魚和小魷魚哪個好,關鍵看你個人的喜好和口味了。
  • 長沙首家豆製品集團軍成立 小作坊集中生產
    普遍散亂差,廢棄豬圈裡做豆腐  長沙市食安辦透露,通過調查摸底,長沙市現有各類食品加工小作坊2146家,其中豆製品小作坊328家,佔到小作坊總數的15.3%,主要分布在城郊接合部、城中村、大型批發市場、流動人口集散地和校園周邊,呈現「多、小、散、亂、差」的特點。
  • 「小作坊食品」 外包裝上要不要標明?
    外包裝上要標明「小作坊食品」?長沙晚報記者 王志偉 攝 長沙晚報記者 周輝霞 通訊員 賀佳玉 王曲波 食品安全關係千家萬戶,特別是那些起點低、規模不大的小作坊、小餐館和食品攤販,與消費者的生活密切相關,安全風險也不小。對於小作坊、小餐館要怎樣監管?食雜店要不要納入監管範圍?
  • 小鄉鎮書寫大民生——泰和縣老營盤鎮推進民生項目建設走筆
    可就是這麼一個小鎮,在短短幾年間,村村通了公交班線、移動通訊信號全覆蓋;有效整合全鎮養蜂個體戶,實現年產蜂蜜4萬斤以上,年產值250萬餘元;打造產業扶貧基地,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小鄉鎮書寫了令人側目的大民生。  傾注民生實事,推進民生項目。
  • 戰「疫」小警察 民生大管家
    他們既是社區民警,又是社區副書記,一頭挑著警務工作,一頭顧著百姓民生,他們懂政策業務「識大局」,又能設身處地「接地氣」,是不可或缺的「戰疫」主力軍。  已經38年工齡、隨時可以申請退休的簇橋派出所社區民警張生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打響後始終堅守一線,不退縮、不畏難、勇擔當,全身心投入防疫抗疫工作中。
  • 「小作坊」裡的「大文章」
    一個小小的糖稀小作坊能給如則尼亞孜汗帶來多少收益呢?如則尼亞孜汗是當地遠近聞名「糖稀達人」,她不僅每天有本村固定的熟客上門購買糖稀,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其他縣市的顧客。和田縣布扎克鄉幸福村的肉孜尼沙·阿布都拉每天在巴紮上賣粽子,而糖稀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每隔兩三天,她就要來買一次糖稀。
  • 丹江口石鼓鎮:扶貧小作坊 增收大作為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閆瑞雨、劉明月)4月15日,在石鼓鎮棒球加工作坊,10餘名婦女正有說有笑地忙碌著,固定、穿針、引線、收緊,不一會兒功夫,一個個針腳密實、形狀均勻的棒球成品便在姐妹們的巧手下誕生。
  • 長沙建豆製品集中生產加工基地 政府引導小作坊走向正規
    長沙建豆製品集中生產加工基地 政府引導小作坊走向正規 2013-11-01 4:36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並負責對基地內豆製品小作坊進行管理,各豆製品小作坊按照管理要求進行獨立生產。
  • 善管食品小作坊 帶旺市場「煙火氣」
    廣泛分布於城鎮鄉村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以下簡稱小作坊)緊系民生,既方便了百姓飲食需求,也帶旺了市場的「煙火氣」。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堅持「抓大不放小」,指導各地加強食品小作坊安全監管和規範提升工作,助推小作坊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小作坊食品的獲得感、安全感。
  • 鹽城市食藥監局「四步走」做好小作坊登記監管工作
    中國江蘇網5月27日鹽城訊 食品生產小作坊一直是食品生產監管環節工作的難點,為提升食品安全質量水平,促進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健康發展,近日,鹽城市食藥監局通過四步走,努力加強小作坊登記監管。
  • 張生茂:戰「疫」小警察,民生大管家
    他們既是社區民警,又是社區副書記,一頭挑著警務工作,一頭顧著百姓民生,他們懂政策業務「識大局」,又能設身處地「接地氣」,是不可或缺的「戰疫」主力軍。已經38年工齡、隨時可以申請退休的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簇橋派出所社區民警張生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打響後始終堅守一線,不退縮、不畏難、勇擔當,全身心投入防疫抗疫工作中。
  • 改、建、管並進,讓城市更安全、更聰明、更美好——《2020上海民生...
    、市容市貌提升蘇州河兩岸貫通重大工程等方方面面這期訪談,讓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教授、中浦院牛津大學聯合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焦永利聽後頻頻點讚:既講到了城市骨架尺度的大工程,也有歷史建築立面這樣的小尺度;既提到了新基建、城市智能管理應用場景這樣的新鮮事,也提到了「拎馬桶」改造、老舊燃氣立管改造這樣的老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