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研究儒釋道三家思想,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六祖慧能大師是一個沒有讀書,還不識字的大智者,他留下的《六祖壇經》也是由口述,弟子法海集錄的。但是,後世對於《六祖壇經》的評價很高,說它是「唯一一部由中國人撰說並被稱作『經』的佛教典籍」。當我們讀完《六祖壇經》,也可以親自領略到慧能大師高超、空靈的大智慧。
《六祖壇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小故事:慧能大師聽見一個老尼姑念誦《大涅槃經》,對經文的妙諦真義了解得很透徹,於是給尼姑作解說。老尼姑拿上經卷向大師請教具體文字,大師回答說:「字我不認識,但是我能夠懂得文字背後佛陀要說的智慧是什麼。」
老尼姑說:「你連字都不認得,怎麼能理解佛經中的智慧呢?」大師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意思是說:各種佛法的妙諦真義和文字沒有關係,佛陀所宣示的真理和智慧,並不是文字所能概括的。老尼姑感到很驚奇,到處告訴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老們,說這個人是一位有道高僧,應該禮遇供養。
慧能大師雖然不識字,但是能夠直接悟出文字背後的佛法大意,因而能夠成為一代禪師。由此可見,真正的大智慧,總是在文字之外;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是光靠讀書就可以讀出來的。反之,一個人若是總是糾纏於文字,往往會背離文字背後真正傳達的智慧。正如聖賢孟子所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們經常看到那些沒有受過教育或者讀書不多的老人,他們隨便一開口,就是至理名言,都是智慧的結晶。因為真智慧不是讀書得來的,不從知識中來,而是自然就有的,而是從生活中慢慢總結或領悟出來的!
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俗語,一代接一代,口口相傳,而這些發明俗語的人或許根本就不識字,但是他們擁有大智慧。比如,《增廣賢文》集結了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其中的名句「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等等,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知識分子們,喜歡讀書,咬文嚼字,覺得讀書可以知書達理、知道知義,但是讀書並不一定可以讀出真正的大智慧。知識和智慧並不能劃等號,我們千萬不要把知識當成了智慧,因為知識的獲得是很容易的,而智慧的獲得是很難的!
蘇格拉底說過這麼一句話:讓人快樂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讀了幾本書,認識了幾個字,就是有智慧;更不要因為每天獲取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和知識,就錯以為自己有了智慧。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讀書獲取知識的重要性,畢竟像老子、孔子那樣的大聖賢也是在博覽群書後,才能超然書本知識,最後領悟到了人生大智慧的。讀書不是智慧的終點,它只是幫助我們獲取智慧的工具,這就好比是我們需要坐船過河,但是過河後,也就不需要背著船前行了。
如何真正獲得智慧?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用一句偈語道破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