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在家靠親戚,出門靠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說明了朋友的重要性。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會助你一臂之力,這要看是什麼樣的朋友。
朋友有多種,概括起來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益友,這類人是真心實意對你好,當你遇到困境的時候,會伸出援助之手,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能夠給你以力量;另一類是損友,表面上相投,當有利害衝突時,馬上就翻臉。真正的朋友不是以物質利益作為交往的前提的,損友不能稱其為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應該只有一種,那就是交正能量的朋友。
怎樣才能交到益友,避免損友,怎樣與朋友相處才能友誼長久?孔子教你正確有交友方式。
一、多交好朋友,不交爛朋友
朋友長期相處,相互間勢必相互薰染,交友時必須有所選擇。與益友交往,見賢思齊,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與損友相處久了,會沾染上一些壞習氣。交友必須謹慎,如果交友不慎,不但會帶壞你,還有可能傷害到你。
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論語·季氏篇》
孔子認為,有益的朋友有3種:
「友直」,就是與正直的人交朋友,正直的朋友就是「諍友」。這樣的朋友為人坦蕩,遇到事情不會遮遮掩掩,不迴避彼此間的分歧和不同,敢於當面指出你的缺點和不足,幫助你改正,是真正的「諍友」。
春秋時候,楚國大夫伍子胥和申包胥好朋友,伍子胥因父親含冤被楚王所殺而要逃往吳國,臨走前對申包胥說:「我一定會殺回來,滅亡楚國,為父仇報!」申包胥雖然很同情他,但不贊同他為報家仇而顛覆祖國,就說:「你能顛覆楚國,我一定要復興楚國。我們都努力吧!」
伍子胥說動吳王,帶領大軍佔領了楚國國都郢,申包胥到秦國求救,秦王不願意幫忙,他就在秦國的朝廷上7天7夜不吃不喝,日夜痛哭,終於感動了秦哀公,發兵收復了郢都。楚王要給他賞賜,申包胥說是為了楚國的百姓,拒絕接受一切賞賜,隱居了起來。
「友諒」,就是與講誠信的人交朋友。「朋友有信」,這是交友和保持友誼的前提,如果存在欺詐,互相之間不信任,就無法進行正常的交往。朋友的背叛,其傷害往往是致命的。因為朋友之間比較了解,知道你的軟肋在何處,就容易傷到痛處,而對自己的心靈打擊也是巨大的。
曾參說,他每天要從3個方面去反省自己,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與朋友交往是否做到了誠實有信乎;子夏也說,與朋友交往,要做到言而有信。
「友多聞」,就是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這類人不但知識豐富,人生經驗也豐富。與他們交往,可以開闊眼界,拓展視野;當你遇到難解的問題時,會給你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對你的人生有引領,是人生的導師。
交朋友,有好的朋友,也有不好的朋友。交朋友要有所選擇,一定要交好的朋友。孔子提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有害的朋友也有3種:
「便闢(biàn pì)」,就是表面裝作很恭敬,內心一點也不真誠,也就是孔子所說的「色莊」,外表表現出對人恭敬。這類人為人不正直,與「友直」相反。
這樣的人對朋友從來只有表揚、誇獎,永遠順著你的意思說話,不提出建反對意見,你說什麼他都同意,你有錯他既不指出來也不批評,來贏取你的好感意。在讚揚聲中,使你看不到自身的不足,自我感覺良好,不進則退。
「善柔」,就是對人虛情假意,巴結逢迎,就是孔子所說的「令色」,不管心裡願不願意,裝著去討好人,與你稱兄道弟套近乎。
這類人名利心很重,為了達到目的,殷勤熱情,阿諛逢承,攀附富貴;當面說好話,背後卻把你當成他的一個棋子,在他私利的棋盤上移來挪去,必要的時候即使犧牲朋友也在所不惜。
唐代中書侍郎李義府,平時捍上去非常忠厚和溫和,不管和誰說話,總是笑迷迷的,和藹可親。其實,他心地刻薄,為人奸詐,常常使用陰險的計策害人。時間久了,人們認出了他是「兩面人」,就在背地裡說他「笑中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