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和菖蒲,是奶奶端午節的標配

2021-02-19 岐黃傳道齋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奶奶都會提前買好艾草和菖蒲,用紅繩綁在大門上。每次問這是做什麼的,奶奶總說,端午節是五毒月,這是為了闢邪驅毒的。

小小的年紀,對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什麼也不懂,卻也能記住艾草和菖蒲的香味沁人心脾,知道掛上這些端午就來了。

長大以後,什麼事情都會從中醫的角度看,再看端午,原來中醫的文化對我們的影響那麼深。

撇開各種神話傳說,農曆的確五月蛇蟲層出。

從公曆5月20日開始,我們進入一年中的三之氣,三之氣的主氣是「少陽相火」,「少陽之勝,熱客於胃.介蟲乃屈.」這時候喜陰涼的蟲子蟄伏。但是別忘了,梅雨季也在這會,而且多數是在農曆五月。

梅雨天潮溼悶熱,我們容易出現氣血欠暢、濁邪停滯而百病生的窘況。而這樣的環境又特別容易滋生蛇蟲鼠蟻以及各種病菌,進一步加重疾病的傳播。

這時候也是夏季傳染病高發的時候。所以古人在這個月份特別注重衛生和疾病的防控,各種醫藥的手段都用了。當然,古代運用的都是我們的傳統醫學。

所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呂氏春秋·仲夏記》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

據顧植山先生考證,端午節的起源更多的因素是為了禳毒避疫,而且端午節的習俗其實在屈原在世的時候就有了。

所以最早的記載應該是《夏小正》:「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這本書最起碼在早於屈原200多年前的孔子時代已經流傳。

五毒,指的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有毒的動物。我國地域廣大,這五種毒物應該只是代表。而說農曆五月是五毒月,是古人在告訴後人,這時候應該避毒防疫。

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可以說是端午節流傳最廣的民俗。這兩物都是中藥,而且都是芳香類中藥。

辛、苦,溫。有理氣血,逐寒溼,溫經止血的功效。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

艾葉是可以溫經通陽的。《本草正》記載:「艾葉,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於溫中、逐冷、除溼。」《本草綱目》更稱讚說:「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

在香囊裡,通常都會有艾葉這一味藥,取的就是它溫陽除溼、芳香闢穢。

五月初五的艾葉得陽氣最多,因此《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是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常以五月五日雞未鳴時採艾,見似人處,攬而取之,用灸有驗。」

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

說到菖蒲,其實中醫有好幾種分類,石菖蒲、水菖蒲,還有九節菖蒲等。不過呢,根據形態判斷,奶奶掛的應該是「水菖蒲」。

闊大筆直的菖蒲葉子,宛如一柄利劍,因此方士們稱為「水劍」,所以又叫「蒲劍」,取其鎮邪之意。

水菖蒲,味辛、苦,性溫。生於水邊,故多以水為名。生溪澗者名溪蓀。蓀為香草,此草有異香,故名蘇。

能化痰開竅;除溼健胃;殺蟲止癢。而老百姓們掛菖蒲是為了幹嘛呢?最直接的其實是——驅蚊。

艾草和菖蒲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會產生奇特的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環境,因而衍生出「禳毒闢邪」的含義。

山西解州一帶端午節戴艾葉稱為「去疾」;陝西同官一帶端午以蒲、艾插門稱為「鎮病」。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口懸掛艾草和菖蒲?有何作用?原來是這樣的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每到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掛艾草和菖蒲,農村有句俗語「清明插柳枝,端午插艾蒲」,在這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懸掛艾草和菖蒲。記得小時候這一天母親總會讓我去外面採摘些菖蒲和艾草捆綁插在家門口,以前不明白有什麼作用,只是覺得是一種節日氣氛或儀式,其實這裡有著很深的寓意和道理。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
  • 端午節掛艾草、菖蒲,飲用雄黃酒闢百毒
    早在北宋時,民間就流行端午畫天師符,明清基本上沿襲了這一傳統,據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記載,每到端午節,「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可見,明清時期粘貼天師符咒已經成為端午節的通例,甚至直到現在,江南一帶五月剛開始就在廳堂內張貼天師符、韋陀鎮妖圖、鍾馗捉鬼圖等,直到六月初一才取下來,對此情景,張春華作詩說
  • 端午節,農村市場路邊好多賣艾草和菖蒲的2元錢一把,你買了嗎?
    6月份很快就過完了,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日子還是一天一天地過去,迷迷糊糊又到了端午節,一年有快去了一半,摸摸自己的口袋還是空空。不管疫情也好,沒錢也罷,一家人能夠健康的生活著,就是最大的財富。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早上去菜市場買菜,在市場的兩邊,看到很多本地的老人和婦女們,在路邊擺地攤賣艾草和菖蒲,他們把艾草和菖蒲綁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樣子,擺在路邊等著人們來買。其實在農村裡,種艾就是在端午節的時候,留著給自己家人備用,很多都是在端午節當天去割。哪怕去城市裡去賣的話,新鮮的艾草也只在初四、初五這兩天有賣,平時也只能在外面買到幹的。
  • 掛艾草與菖蒲
    掛艾草與菖蒲 2018年06月13日 15:17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 艾草和端午節的不解之緣
    到農曆五月初五了,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說到端午節,我們就不得不細細說說和這個節日有著頗多淵源的一種植物,艾草。
  • 端午節「插艾草、掛菖蒲」閒談~
    節前,市埸上出現的一種特殊貨物一一一艾草和菖蒲擺滿了街頭巷尾與街道的兩邊。人們爭相購買這種貨物,幾乎人手一束,家家戶戶預備端午節那天清晨在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現在你只要在家門口插上艾草、掛上菖蒲,表示你家乃忠義之家,黃巢便不會傷害你。」  言罷竟忽然不見了。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家依言而行,並沿途叫逃難的人們趕快在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可破黃巢之刀云云。因為此婦心地善良,經常行善積德,諸多民眾都相信她的話,立即依言在自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不再 「走黃巢」,安心在家中過端午節。
  • 端午節為什麼門上掛艾草?
    端午節有許多精彩繽紛的習俗活動,有賽龍舟、食粽、掛艾草菖蒲等等。而端午習俗食物為粽子、雄黃酒、五紅、五黃為代表。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別有一番節日氛圍呢。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 端午節掛艾草的傳說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餈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餈)。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 端午節與艾草
    圍繞端午節有各種紀念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活動與神奇的草藥—艾有關。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 端午節:有關菖蒲和艾草的小秘密都在這裡啦
    每年端午,麻麻都會在門上掛菖蒲和艾草,寓意驅災闢邪,招百福,祈求平安、順利、身體健康。還記得外公在世的時候每年都會種上很多艾草,辛勤的除草、施肥。艾草長的越來越高,比我的人還要高。端午那天 一大早,外婆和外公就會去割艾草和池塘邊的菖蒲,紮起一大束送給鄰居。
  • 端午節「三種武器」:艾草 菖蒲 大蒜頭
    央視網消息:今天是傳統節日端午節,繼續來看端午節民俗地圖。我們前兩天已經從美食、遊藝等方面,為您介紹了全國各地在端午節期間,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接下來要說的,是藥,草藥的藥。為什麼要介紹藥呢?因為端午節前後,我國很多地方開始進入多雨潮溼的季節,人容易生病,同時蛇蟲繁殖,易咬傷人。而古人再一次充分發揮了強大的民間智慧,經民俗專家考證,端午節的很多習俗,都蘊藏著豐富的中醫保健知識,反映的是古人對於生存環境和自身健康的關切之心。接下來,我們先了解一下南方一 些地區過端午的「三種武器」,是哪三種呢?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蒲草,有何寓意和作用
    因為艾草本身有奇熱的香味,大家利用其功效用來驅病、防蚊、闢邪。下面體恆健番茄紅素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端午節掛艾草、蒲草有何寓意和作用?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蒲草,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 古人過端午,如何使用菖蒲、艾草?搭配另外8種植物,加工成形
    驅瘟闢邪,是端午節的重要內涵之一。某些特殊植物由於本身的藥效、象徵,而成為端午節具有闢邪意義的物品。其中以菖蒲與艾草最具代表性,兩者常同時並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將菖蒲切碎入酒飲用,以強身保健,避免惡疾;以艾葉作為人形,叫做「艾人」,將其懸於門戶之上,可禳除毒氣;作為虎形佩戴,稱為「艾虎」,具有驅瘟闢邪的效果。
  • 端午節,艾草應該掛啥地方?掛艾草還有何講究?看完有數了!
    「端午到,五毒出」,端午節過後,天氣會越來越炎熱,蛇、蠍子、蟾蜍等五毒便會開始活躍起來,由於這些動物都有毒,為了避免它們傷人,所以到了端午節前後時,人們都會插上艾草來避五毒,那麼艾草應該插在什麼地方呢?
  • 艾草菖蒲
    端午節--大門兩邊掛艾草菖蒲的習俗,來廣西二十年,我一直保持著,買艾草要到菜市場,勤勞的山裡人總有很多新鮮的和想不到的農家菜
  • 艾草、菖蒲、五毒月——細說端午的宜與忌
    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國有掛艾草的傳統習俗,有的地方把艾草做成人形掛起來,叫懸掛艾人;有的把艾草做成老虎的形狀,叫戴艾虎;有把艾葉泡上酒,喝艾酒;還有用艾草點燃了燻,有的地方就用艾草搓成長繩,作為驅避蚊蠅的一個手段。艾草本身有芳香的味道,含有非常豐富的揮髮油,鮮艾草還有一種藥香,芳香闢穢,如果戴在身上也能驅避溼氣和瘴氣,這是我們古代的一個習俗。
  • 端午門口慣掛艾草菖蒲 民間視其為防疫驅邪靈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老杭州人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而如今的端午節似乎除了粽子,也就只剩下菖蒲和艾草這點點綴了,濃鬱的香味隨風飄進屋內,那就是經久不衰的時節味道。
  • 艾草在端午節是用來幹什麼的?
    提到端午節大家自然想到艾草,可大家知道艾草是一種什麼植物,又為什麼作為「門神」嗎?
  • 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那麼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呢? 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端午     原標題:端午節艾葉菖蒲掛左邊還是右邊 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很受歡迎的一個傳統節日,會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掛艾葉菖蒲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