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是有點奇特的小城。也是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人生的第一個驛站。
在錢鍾書、季羨林等大家相繼謝世後,饒宗頤先生可謂當代中國文化界碩果僅存的耆宿。1949年,因為戰亂,他不得已避居香江,使得很多人誤以為他是香島人士。餘秋雨就說,「香港有了饒宗頤,已經不是文化沙漠」云云,似乎完全不知道他真正籍貫屬於哪裡。
實際上,饒先生是不折不扣的潮州人。饒公正是從潮州廣濟門城樓起腳,推波導瀾,刮垢磨光,逐步將文化心靈指向了最遙遠的世界。
對外:作為潮州市「文化名片」的饒公
饒先生整個人是故國的化身,也是嶺南文化千年櫛風沐雨的集成孕,更是潮州一地在歷經劫難、禮義南遷後,最終花樹蓊鬱的彰示。
生於幽谷,遷於喬木。大師之所以養成,可以果斷的說,離不開潮州這個故園鄉邦於玆有年的水土滋養、文化潤澤、香火燻冶,風氣沾丐;而其人其學,也是潮汕鄉賢諸如溫丹銘、蔡夢香、詹安泰、王慕韓、方繼仁等父輩師友殫精竭慮、養根加膏、守望相助、鼎力扶持後的實遂光曄。
潮州歷史上長期被視為荒蠻之地,像路邊籬畔的閒花野草自開自謝,以至於都到了唐代,韓愈貶官此地時還發現此地竟然率獸食人。而後,中原士人流離南下,開始文化拓荒,至今不懈,開花結果。潮州人敬重韓愈,也以同樣的感情稱頌饒先生。他們都說,「古有韓文公,今有饒宗頤」,這話在潮州幾乎婦孺皆知。
但公允地說,潮州的真正輝煌始於近代。那時的潮州,由於海上航行和出洋貿易歷史傳統的漸進影響,潮州在國內佔得「得風氣之先」的有利地位,異軍突起,商業發達,科甲鼎盛,文化的依託和風雅的陶鑄成為士民不懈追求,社會風氣蔚然一變。一大批足以迎領風潮的人物湧現如噴,「各得其宜,施以成室」,風雨舟蕩於海內外,轍環天下,各行其志。
而在當代,這座論城市風情曾被《三聯生活周刊》評選為「中國十大宜居」的小城,論子弟栽培,人才作育,也是獨領風騷,學、商二界頂尖人物層出不窮。而最有名的莫過於生養出了兩位全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李嘉誠與饒宗頤,所以在潮州,一般「饒李」並稱。饒公正是生遇其時,躬逢其盛,位以龍飛,文以豹變,生命在湘子橋上抽芽,才思在天嘯樓中開花。
李嘉誠一度是中國首富,而饒先生是當之無愧的文化首席大師。這意味著,潮州一名不見經傳的邊鄙之地,竟然承包了中國最有錢和最有文化的人物榜單,富以經國,文以載道。香江人士總喜歡將饒先生與他潮州老鄉李嘉誠放在一塊相提並論,要講掙錢,沒幾個人能掙得過李嘉誠,可要論讀書,沒幾個人能得過饒宗頤。
饒公的學問存放在潮州,播撒於世界。「潮學」即「饒學」,潮州是饒公的生命據點,潮州與饒先生水乳交融。某種程度上,饒公是潮州人對外展示精神風貌的「參考消息」。
向內:作為潮州人「精神感召」的饒公
在潮州,幾乎所有人的都是饒宗頤的「擁躉」,甚至是現在人愛調侃的「鐵桿粉絲」。
在如今的潮州,有兩座絕無僅有的,專門為文化人營建的「祠堂」。一為古蹟「韓文公祠」,另一則為著名的「饒宗頤學術館」。兩處建築,隔韓江相望,仿佛是中華文化雄踞潮州的兩座獅子,默默承接著傳統的香火,文化的命脈。
在潮州,它們都不是死氣沉沉的「建築裝飾品」,而是活生生的場所。市民閒逛、友朋出遊、全家踏青、子弟考試祈福,大家進進出出,習以為常,只是大家一旦得入,如穆如肅,「必恭敬止」,是潮州小城特有的「城市風情畫」。
無疑,饒宗頤是生長在全體潮州人心中永恆的「精神金字塔」。舉我為例,自幼及壯,我的生長環境幾乎是饒公的「包圍圈」。上學的校名是他題寫的,看病的醫院是他落款的,常玩的地方的是他的故居,家中為數不多的藏書竟然有他的親筆籤名,家族有位叔公長輩甚至就是他當年在家鄉時的同事加學生。這是潮汕人的家常。饒公的存在,像空氣一樣自然,瀰漫在潮汕的城都牆驛,鄉間野陌,江水山樹,還有鄉民人心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饒宗頤先生在潮州,有著「文化神主牌」一樣的地位。和唐代前賢韓愈古今並稱,前後輝映。可以說,在潮州人心中,饒宗頤是「當代的韓愈」,都是如神一般值得馨香禱祝的人物。外地人初來乍到會覺得誇張,而潮州本地人覺得是「生活常識」,不糾結,不爭辯,此心存知,我行我素。
潮州以善商著稱海內外,其實鄉俗重文。在廣東一省,潮州和梅州可並稱嶺南文化「人文」所在。甚至不誇張地說,環顧海內,大概還沒有一個地方,像潮州一樣尊重文化與文化人。唐代文學家韓愈,只是偶在潮州作地方官,結果,幾千年來,「韓公祠」香火鼎盛,江、山也分別改稱「韓江」、「韓山」。普通人家教育子弟,以像饒公那樣「多讀書」為盼,「多發財」從來都不是首選。
典型在夙昔。時至今日,教師、書畫家、作家、學者及文化人等身份的人在潮州,還是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從歷史淵源而言,這大概是因為潮州「鄉土宗法」和「士紳傳統」制度在當代還是沒有隨著時代完全瓦解,過去的一些風俗、習慣、信仰依然生根於千家萬戶,潤物無聲;就現實根基而論,饒公的精神表率、文化感召、法乳流衍不能不說是既深且巨的。
朋友,如果您不信,不妨親週遊,到潮州看看。想那大街小巷,地碑額扁,風雨橋廊,雞犬人家,處處都是饒公的書法在迎風招展,默臨一過,感受剎那的「先生之風」,那邂逅也是動人的。
欲解中國文化,豈能不了解饒宗頤。關於饒公,最好的傳記當屬眼下這本,一卷在手,百年中國學術,饒公勵志一生,都盈盈在握矣。現平臺活動價32元,一碗早餐錢,全網最低,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