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兵血洗南京城的曾國荃,山西的百姓為何會為他建立生祠紀念?

2020-12-20 騰訊網

  在晚清時期,有四大名臣,他們的兄弟們也都在朝中做了不小的官職,其中,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可以說是這些人當中最為成功的一個,身為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在曾國藩所建立的湘軍當中擔任了主要的將領,為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起義運動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和他的哥哥曾國藩一樣,曾國荃也被民間的很多百姓視為殺人狂魔,曾國藩歷來就有著曾剃頭的名號,曾國荃也是一樣,在攻陷了天京(今南京)之後,他縱兵對城中的百姓和房屋進行了燒殺搶掠,一直進行了七天七夜,一時之間南京飽受生靈塗炭之苦。

  但是在這場屠殺之後,曾國荃卻得到了朝廷的嘉獎,賞賜他太子少保的官銜,封一等威毅伯,賜雙眼花翎,是那個年代清朝的官員很高的榮譽了。

  曾國荃和曾國藩等這些官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當時國家的穩定,但從本質上說,他們所維護的,都是那個腐朽黑暗的清朝政府,身為漢人他們維護的卻是滿清的皇室,令人痛恨,但可能很多的人都不知道的是,即使是曾國荃這樣的殺人魔王,在山西等地也有百姓為他立了生祠來紀念。

  生祠是古代的時候人們為活人修建的祠堂,是為了紀念一些有德之人,對當地百姓有著重大貢獻的人的,那麼曾國荃作為一名屠城的將領,他有什麼樣的資格被人們這樣紀念呢?

  在清光緒二年的時候,曾國荃被調任成為了山西巡撫,此時已經距離他攻破天京城過去了十二年的時間,在他到了山西之後,山西當年正好遇到了大旱,百姓們流離失所,沒有足夠的糧食來充飢。

  在這個時候,曾國荃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人脈和影響力,向當時的清政府索要賑災所需的糧食和銀子。當時的清政府面臨著很嚴重的經濟危機,國庫空虛,國外的列強還有著很多的賠款沒有還完,但即使這樣,擔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也沒有忘記民生大計,堅持要跟朝廷索要銀兩來救濟災民。

  在朝廷發放了賑災款之後,全國其他各地也紛紛伸出援手,經過三年的救濟,曾國荃先後為災民籌到了一千三百萬兩銀子、二百萬石米,有六百萬的災民在這次賑災當中得到救濟活了下來,不得不說是一項善舉。

  在這次饑荒過去之後,山西的民眾紛紛感謝曾國荃為他們做出的貢獻,為他修建了一座生祠來紀念他。

  在史君看來,曾國荃之前的屠城和後來的賑災,雖然表現形式不一樣,但其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如果災民們全都流離失所的話,清王朝的統治也面臨著很嚴峻的形勢。

  這麼看來的話,曾國荃這種「前後不一」的行為也就有了很好的解釋了,我們不能因為他犯下的一些罪行就抹殺他在歷史上的功績,同樣的,也不能因為他對民眾的一些小恩小惠就忽視他在歷史上製造的罪行,曾國荃是多面的,歷史上的很多人都是如此,我們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歷史。

  作者:史君

  版權聲明:本文由「清王朝興衰史」原創首發,並享有版權。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歡迎關注轉發。

相關焦點

  • 曾國荃對曾國藩的幫助多大?安慶和天京都是他拿下的,被稱曾九帥
    曾國荃的最高官位做到了兩江總督,正一品級別。最高爵位也達到了一等威毅伯。66歲曾國荃在兩江總督任上去世,諡號文襄。可以說,曾國荃後期真的是位極人臣了。不光是封疆大吏,而且爵位也僅次於他的老哥曾國藩,這個人手段比較狠,為乃兄留下了曾剃頭的「美名」。
  • 祠堂大家可能多見,但想不到,在宋代,生祠可謂是「遍地開花」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古代,還有一種祠堂,稱之為「生祠」。生祠在我國古代,一般是為紀念有德政的官員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廟,關於生祠的起源:宋人高承《事物紀原》載:「漢平公為縣吏曹,決獄平,郡中為立生祠,自三代而來無生為立祠者,至此始見茲。則生而立祠始於漢世也。」
  • 【探秘】花都人到南京天王府遺址尋蹤,你猜他找到了什麼
    這是1951年為紀念太平天國廣西金田村起義100周年而立的,紀念碑兩側為高大的雪松。人們對總統府大門都不陌生,在許多歷史紀錄片中都見過。這座西洋古典式大門建於1929年。原先,門是木結構傳統衙署前的轅門,後嫌其氣勢不足而改建。門樓仿古羅馬風格,有八根圓柱。這是一座兩層半的建築,一樓為門房、衛士室,二樓為衛兵宿舍,樓頂為升旗平臺。1948年前,門前正中懸掛"國民政府"大字橫匾。
  • 老百姓為他立生祠,後來卻推倒了他的生祠,啥情況
    生祠的主人一般只有一種人——官員,而立生祠的則有兩種人,一種是下級官員,一種是老百姓。這樣一說大家就能猜出下面的話了:下級為上級立生祠,一般是為了討好和奉承,而老百姓為官員立生祠,則是為了表達感激和祝願。歷史上最有名的生祠也是全國最多的生祠,當屬魏忠賢,幾乎遍布全國各地。開始,是有官員想巴結討好這個閹臣。
  • 什麼叫「生祠」?中國歷史上蓋生祠最多的人是誰?
    歷史上生祠蓋得最多的是明朝末年的太監魏忠賢,蓋得最漂亮的是魏忠賢的生祠,蓋得最起勁的是魏忠賢的乾兒子、幹孫子、幹曾孫子、重孫子、灰孫子。魏忠賢把持朝政之後,「無上名號」愈來愈多、愈來愈高,也愈來愈離奇:廠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爺、祖爺、老祖爺、千歲、九千歲,對於「九千歲」魏忠賢似乎還不滿意,因而有些人乾脆叫他「九千九百歲」。到後來,這場崇拜運動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全國各地紛紛為魏忠賢造起了生祠。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連當地官兵都殺,康熙為何不問罪?
    這就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血洗江夏鎮的情節了。 可奇怪的是,年羹堯血洗了整個鎮子,明顯是胡作非為,在位的康熙帝卻沒有狠狠懲罰他,這是為何? 不治罪三大緣由 在筆者看來,年羹堯不被康熙皇帝治罪,不過三大緣由。
  • 寺、廟、祠、觀、庵的區別
    「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羽廟。
  • 潮州韓文公祠,中國現存最早紀念韓愈的廟宇,建築古雅景色怡人
    韓文公祠白天的潮州又是另一番風景,倚在韓江河濱路的欄杆邊上,遠眺廣濟橋以及遠在對面山腰上的韓文公祠,一幀幀歷史的畫面傳來。據說,面前的這條河水原名「鱷溪」,有眾多兇惡的鱷魚盤踞在此,傷害百姓,因為有韓愈的功勞,在這裡開設「鬥鱷誓師大會」,寫了一篇《祭鱷文》,規定鱷魚七日之內離開鱷溪,鱷魚還真就乖乖離開了,百姓感念韓愈的功勞從此把鱷溪稱作「韓江」。
  • 【清河史話】生祠:一種專門為活著的人建立的祠廟
    【清河史話】生祠:一種專門為活著的人建立的祠廟 2019-07-18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此人是朱棣欽定的奸臣,為何卻被百姓當成神靈,至今仍被供奉?
    南宋時甚至出了個巨奸秦檜,民間為了表達對他的痛恨,特意將秦檜夫婦做成跪像,長久跪在嶽王廟前。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奸臣」卻有一點特殊,他是明朝皇帝欽定的奸臣,不過民間的百姓卻偷偷把他當做神靈供奉。此人是朱棣欽定的奸臣,為何卻被百姓當成神靈,至今仍被供奉?這個人就是鐵鉉。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
  • 長沙祠廟會館概述
    祠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用以紀念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一般建在與其活動有關、具有紀念意義的地方;另一類為宗族祠堂或家廟,分布在城鎮和聚族而居的村落。會館通常也是一種神廟,是同籍商幫或同業商幫祭祀祖師、聚會議事的場所。舊時祠廟會館遍布長沙城鄉,並形成了地域性的建築特色。 長沙為名人立祠歷史悠久。文字記載最早的祠廟是西漢之初的吳王廟。吳王即是漢高祖劉邦所封的長沙王吳芮。
  • 不敢相信漢武帝本人會相信神仙之術,從而建立了神仙祠廟
    之後武帝又立祠天一、地一、黃帝等,但是都保持了太一神的至尊地位。比如在進行五帝祭祀中,五帝祭壇的設置以太一祭壇的設置為中心,祭祀太一的祭品規格高於五帝,見《史記·封禪書》:上遂郊雍,至隴西,西登岐響,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太一祠壇,祠壇放薄忌太一壇,壇二三域。
  • 山東大明湖公園,有一座孤獨的紀念祠,坐落在海棠花海中
    鐵鉉,明代河南鄧州人,太祖皇帝曾賜字「鼎石」,惠帝時負責鎮守濟南府。濟南人為什麼會在大明湖畔為鐵鉉建造這座祠堂呢?說起來,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後來鐵鉉詐降,騙朱棣入城,事先在城門上安置鐵板,擊傷他的座騎。最終,燕王無奈,只好退兵。三年後,燕王再次舉兵南下,這次沒有硬攻濟南,而是繞城而過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鐵鉉聽說後,幾次欲自殺被勸阻,遂帶領殘兵駐守濟南,但是最後仍然寡不敵眾,兵敗被俘。朱棣親自審問鐵鉉,鐵鉉大罵他叛逆無道,始終不回頭朝拜他。
  • 山東大明湖公園,有一座孤獨的紀念祠,坐落在海棠花海中
    鐵鉉,明代河南鄧州人,太祖皇帝曾賜字「鼎石」,惠帝時負責鎮守濟南府。濟南人為什麼會在大明湖畔為鐵鉉建造這座祠堂呢?說起來,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後來鐵鉉詐降,騙朱棣入城,事先在城門上安置鐵板,擊傷他的坐騎。最終,燕王無奈,只好退兵。三年後,燕王再次舉兵南下,這次沒有硬攻濟南,而是繞城而過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鐵鉉聽說後,幾次欲自殺被勸阻,遂帶領殘兵駐守濟南,但是最後仍然寡不敵眾,兵敗被俘。朱棣親自審問鐵鉉,鐵鉉大罵他叛逆無道,始終不回頭朝拜他。朱棣大怒,殘忍殺害鐵鉉,年僅37歲。
  • 南京城的「小秘密」
    1909年,清政府為迎接中國最早世博會——南洋勸業會,建了市內鐵路。參展遊客到下關,可坐小火車直達丁家橋勸業會門口,待遇堪比上海世博會。1936年,市內鐵路南延,從中正街繼續南行,經八府塘、淮清橋,跨秦淮河,過白鷺洲和武定門內側,到門東石觀音廟後連到城牆。為了小火車出城,1935年還預先新闢了雨花門。
  • 遊玩晉國竇大夫祠,土堂大佛寺、土堂怪柏
    《山西好風光》 第二站、晉國竇大夫祠,土堂大佛寺竇大夫祠位於太原市西北25公裡處的上蘭鎮。祠堂背靠烈石山,西南依傍汾河,東臨中北大學。是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賢大夫竇犨(chou)而建的祭祀祠堂,也是歷代地方守臣及民間百姓祈雨的場所。
  • 濟南老鄉辛棄疾,有座紀念祠坐落大明湖畔,圓千年未竟之夢
    但是,濟南人卻沒有忘記這位老鄉,為他建了一座紀念祠。在粼粼的湖水伴隨下,辛稼軒紀念祠矗立在風景如畫的大明湖畔啟功先生寫辛稼軒詞那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不是讓人都曾柔腸百轉呢?
  • 濟南大明湖畔,隱藏一座南宋詩人紀念祠,他的詩每個人都會背
    辛棄疾歷任南宋地方行政長官,為主張抗金曾多次上書朝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等文章,力主北伐,恢復中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他眾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如「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等,似乎每個人都能背上一段。
  • 生前多偉大葬禮就多沉痛:南京城罷市為海瑞送行,拿破崙魂歸巴黎
    詩人臧克家曾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今天我們透過歷史上最感人的三個葬禮,來追憶還活在我們心中的英雄。一.海瑞去世,南京百姓罷市送行海瑞一生,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他在哪裡任職,哪裡的官僚就痛苦不堪,一些貪官不是辭官就是申請外調,要麼就是聯合起來排擠。海瑞一生,廉潔奉公,實心辦事。他在哪裡任職,哪裡的百姓就視為青天。明辨冤案,興修水利,緩解疾苦,造福一方。
  • 包公是安徽人,為何在福州閩江邊和海邊建有包公廟祠?
    這位安徽人,不但在故鄉有他的祠、廟等,在全國其它地方也有類似的紀念性建築。福州南臺島上潘墩村包公廟在福州也有包公祠廟。福州南臺島上的潘墩村,在文天祥祠廟的東側,一棵龐大的二級保護古榕樹下,就有一座小規模的包公廟。包公廟旁邊是文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