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剪紙藝術 傳承非遺文化——臨夏市博物館到石頭窪小學開展剪紙...

2020-12-26 澎湃新聞

學習剪紙藝術 傳承非遺文化——臨夏市博物館到石頭窪小學開展剪紙社教活動

2020-12-24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河北非遺受重視,傳承贏發展|周淑英|剪紙|內畫|剪紙藝術_網易新聞
    非遺,全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有著多種表現形式,是文化多樣性的最佳展現。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自信崛起道路的不斷前行,越來越多非遺「重獲新生」,煥發新貌。這其中,離不開傳承的力量。由於非遺性質的特殊,傳承更帶有了與眾不同的使命,徒弟不僅要繼承師父的手藝,更要學習師父的匠心,最好的狀態就是在傳承中發展,為這門技藝添上時代的印記。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一些優秀的傳承者值得被銘記。
  • 「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在黃花小學掛牌
    2020年11月30日,孝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在孝南區臥龍鄉黃花小學舉辦了「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授牌儀式。授牌儀式上孝感雕花剪紙所和黃花路小學負責人共同表示:授牌儀式只是一個起點,雙方將攜手共建孝感雕花剪紙特色課堂,通過校內非遺教育常態化,課外延伸教學傳承,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非遺教學,讓孩子們愛上孝感雕花剪紙,讓傳統文化更好的走進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蓬勃發展、得以傳承。
  • 亳州市博物館組織開展剪紙藝術系列活動
    12月5日,市博物館組織開展剪紙藝術系列活動,現場的學生團體近兩百人,由剪紙藝術家現場教學指導,參與者通過學習剪出精美的窗花,或成可愛的小雞,又或成呆萌的貓頭鷹......市博物館始終致力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亳州剪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傑出代表,作為市博物館精品社教活動的代表項目之一,一直以來都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對非遺文化的興趣,還鍛鍊了動手能力,豐富生活體驗。市民遊客可通過「亳州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進行線上預約,研學遊等團體可進行電話諮詢預約。
  • 盡顯剪紙藝術魅力 百度百科舉辦剪紙非遺體驗活動
    7月30日,百度百科在北京舉辦了「點亮非遺第八期——剪紙」體驗活動。活動邀請了「蔚縣剪紙」非遺傳承人、剪紙藝術家周淑英,現場講解剪紙知識並演示剪紙藝術技巧。活動中,百度百科攜手非遺傳承人,將此次活動所有門票收入以及周淑英一幅價值數萬元的剪紙作品,全部捐給了北京彩虹橋慈善基金會,用於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救助治療,幫助他們恢復健康更好成長。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剪紙不僅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更是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 冷水灘區通化街小學開展剪紙文化活動
    紅網時刻9月23日訊(通訊員 馮德耀 鄭麗婷)剪紙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為傳承民族文化,進一步培養青少年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9月21日,冷水灘區通化街小學在全校開展了剪紙活動。
  • 山西長治退休工人變身「剪紙達人」 冀傳承剪紙藝術
    牛秀英的剪紙班已培養出30多名囊括了老中青三代的優秀學員。 長治郊區新聞中心供圖 攝中新網太原10月2日電 題:山西長治退休工人變身「剪紙達人」 冀傳承剪紙藝術作者 劉靜 李豔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不用參照圖紙,說笑間剪刀飛舞,一幅精緻的剪紙作品就呈現在眾人面前。在剪紙班上,牛秀英向記者展示了她精湛的剪紙技藝。
  • 錦州:博物館剪紙作品 出自中小學生之手
    在北鎮市新區小學的展位前,學生們穿著傳統滿族服裝現場展示剪紙,副校長蘇鳳玲客串講解員,對學生作品的講解充滿自豪。她說這次自己學校展出的52幅作品都是精心挑選,算得上是「大師級」作品。除了切合迎新年主題的新創作品,還有很多近年來學校剪紙活動中的優秀作品。
  • 一把剪刀剪出紅色鳳袍 霸氣剪紙亮相2020西安城牆非遺傳承活動
    今天(12月5日)下午,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參加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的觀眾圍著西安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剪出來的紅色鳳袍拍照留念。  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含光門遺址博物館舉行。
  • 陝西小學「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承從小學生開始
    陝西小學「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承從小學生開始   民間工藝美術、剪紙、書法國畫、石頭彩繪等721件栩栩如生的精美藝術作品,讓在場的參觀者無不驚嘆,驚嘆這些傑作竟是出自西安高新第二小學的2000多名小學生之手!
  • 傳承與創新——盧雪藝術剪紙成果展精彩集錦
    2016年1月19日,由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文聯、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文化廳非遺處、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 饒寶蓮剪紙藝術落戶孝德湖公園
    佛山日報訊 記者崔藝文 通訊員李德峰報導:昨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孝德湖傳承基地在獅山鎮羅村孝德湖公園揭牌,饒寶蓮剪紙藝術也正式落戶基地,獅山鎮文化品牌推廣再添新載體。獅山鎮羅村第十二屆「華興之光」孝德文化節開展「美麗中國夢」全民剪紙創意培訓活動,在孝德湖公園連續舉辦了3場剪紙教學。
  • 非遺在身邊,廣靈小剪紙傳承中華大文明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過去常常以為是民間農婦所做的農閒小物件,竟然被廣靈的藝人發展壯大到文化產業的規模。中國剪紙藝術博物館在縣城東不遠處的蕉山就有座中國剪紙藝術博物館。名字能冠以中國字號的博物館竟然在縣城外的田野裡,沒有點真本事是做不成的。原來這裡是個產、學、研一體的剪紙文化產業園區,是當地張家剪紙的第四代張多堂和第五代人張棟創辦經營的。博物館是對外宣傳和展示的窗口,全天免費開放。這天是個平日,只有我一人參觀,再次迎來我的「個人專場」。
  • 非遺傳承人親授剪紙
    8月9日上午,婁門街道婁江社區活動室內,蘇州著名剪紙大師、非遺傳承人吳永林正在指導一群小朋友學習剪紙。一把剪刀上下翻飛,左一剪,右一剪,很快一隻立體的「蝴蝶」露出了模樣,看得大家嘖嘖稱讚。這是姑蘇團區委主辦、婁門街道團工委承辦的一次「我來陪你過暑假」青少年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吳永林是蘇州著名的剪紙大師,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以及國際高層次的手工藝作品展上展出。吳永林的爺爺和父親都是製作燈彩的行家,七八歲時,吳永林就在父親身邊幫襯著。親朋好友家遇到婚嫁喜事,總要請他剪幾幅「囍」字。現在,吳老把更多精力放在剪紙技藝的傳承上。
  •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王德蕊:剪紙從娃娃學起 也讓外國朋友來學習
    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提到的「花黃」,就是指用金黃色的紙剪成的女性額飾,剪紙也是大家接觸較多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一項民間藝術。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臺興路社區服務中心的「德蕊剪紙藝術培訓室」,有一位72歲的王德蕊老人,她從事剪紙已有40多年,她的剪紙之路從小時候萌芽,但年過百半才開花。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她近年來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剪紙要從娃娃抓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和專注力。
  • 濱城區三河湖鎮殘疾人蘭福梅:傾心傳承非遺剪紙手藝繪就紙與剪刀和...
    1986年7月其作品《老少三代》發表於《剪紙報》;1987年12月其作品入選中國剪紙研究會當代農民新剪紙聯展;1991年5月參加山東省文化廳、省旅遊局在上海舉辦的「山東民間工藝美術展」; 1992年9月參加香港「中國山東濱州民間手工藝展」,剪紙作品由「香港水禾田畫廊」收藏;1994年10月其作品入選「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2007年6月《兵聖孫武》等入選「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2008年4
  • 濟南十六裡河街道:小村莊裡走出來的非遺剪紙金獎
    7月17日,十六裡河街道西河村剪紙藝人姜慶水終於收到了夢寐以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技能比賽金獎證書和獎盃。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技能比賽於6月13日在天橋區體育館舉行,比賽當天,十六裡河街道西河村剪紙藝人姜慶水現場剪裁出作品—《大美泉城》,作品融合了泉標、荷花音樂噴泉等多種元素,展示了濟南特色風貌,受到大家一致稱讚。
  • 扎染、造紙、剪紙……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系列非遺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張鑫 濟南報導扎染、造紙、剪紙……近日,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了一系列非遺活動,老師們帶領小萌娃動手動腦,體驗非遺文化。天橋區濱河幼兒園非遺活動現場「每周四下午濱河寶貝都會進行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非遺活動,讓孩子們玩轉非遺,品味傳統文化。」濟南市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負責人劉學娜表示,該園是首個獲得「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的幼兒園,幼兒園已將非遺文化傳承納入到日常教學和各種活動中。
  • 福建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薌城實驗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  該校「非遺」傳承人王淑梅老師告訴記者,竹竿舞活動旨在讓學校學生積極參與傳統舞蹈,通過活動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教會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展示豐田華僑學校藝術教育和僑鄉的特色成果。  同樣把「非遺」項目融入日常教學的還有龍海市白水中心小學。
  • 「弘揚傳統文化,提振文化自信」——走進邱縣非遺之「剪紙篇」
    玉芳剪紙 非物質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文化藝術的結晶,通常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在民眾中世代傳承、為大眾共同享受
  • 石泉縣池河小學:非遺進社團,讓民俗傳承「後繼有人」
    ,學生們圍坐在象棋、剪紙、書法、馬勺臉譜等民俗課桌旁,盡情地鑽研著自己所喜歡的非遺文化。池河小學按照學生興趣開設了馬勺臉譜、剪紙、紙漿畫、書法、象棋、腰鼓、籃球、足球等21個學生社團,涉及文學、藝術、科學、體育等多個領域。其中,馬勺臉譜、剪紙、紙漿畫、泥塑等傳承非遺文化、弘揚民俗技藝的社團,是這學期學校重點培育的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