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退休工人變身「剪紙達人」 冀傳承剪紙藝術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牛秀英的剪紙班已培養出30多名囊括了老中青三代的優秀學員。 長治郊區新聞中心供圖 攝

中新網太原10月2日電 題:山西長治退休工人變身「剪紙達人」 冀傳承剪紙藝術

作者 劉靜 李豔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不用參照圖紙,說笑間剪刀飛舞,一幅精緻的剪紙作品就呈現在眾人面前。在剪紙班上,牛秀英向記者展示了她精湛的剪紙技藝。

牛秀英,今年61歲,山西定襄人,在首鋼長治鋼鐵集團工會工作。她創作的《太行英模譜》《56個民族組圖》《喜迎奧運》等不少作品在市、區展出,被書畫刊物收錄。2005年內退之後,她發揮餘熱,專注社區文體建設。2008年,她開始擔任首鋼長鋼老年大學剪紙班的老師。

翻開她的作品集,《福報雙喜》《金鳳賀壽》《總領群芳》《和荷》等一幅幅透著喜氣、吉祥的剪紙作品令人大飽眼福。然而這些剪紙作品僅是牛秀英作品的冰山一角,每年她創作的剪紙作品達上百幅,其剪紙作品構思巧妙、形象生動、寓意深刻,深受人們的喜愛,她也因此成為社區遠近聞名的「剪紙達人」。不少剪紙作品還漂洋過海,作為禮物送給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國際友人。

牛秀英的剪紙班已培養出30多名囊括了老中青三代的優秀學員。 長治郊區新聞中心供圖 攝

「剪紙這門手藝特別有講究,但是剪紙最難的不在剪,而在設計構圖。」牛秀英說,為了使自己的剪紙技術更上一層樓,她還專門學習了幾年美工。如今,她的剪紙作品內容不管是人物還是山水,單憑一張照片,經過牛秀英的巧手,便能將神韻逼真地蘊藏在剪紙作品中。也正是她的「名氣」和「靈氣」讓越來越多喜歡剪紙的人們聚集到她周圍,成為了她的學生。

在首鋼長鋼老年大學剪紙班裡,40多名學員圍坐一起,有的拿著鉛筆畫圖,有的用剪刀刻畫……這裡年齡最大的學員有79歲,最小的只有6歲,在這個年齡跨度相當大的班級裡,牛秀英耐心地傳授著剪紙的各類技巧,解答著學生們提出的問題。

「自從來了牛老師班,根本沒時間去打麻將,我們都被這剪紙深深地迷住了!這不,過年我家和鄰居家的窗花貼畫都是我剪的。」首鋼長鋼公司55歲的退休職工劉雅琴說道。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不用參照圖紙,說笑間剪刀飛舞,一幅精緻的剪紙作品就呈現在眾人面前。 長治郊區新聞中心供圖 攝

除了滿足和豐富中老年閒暇生活的需求外,她千方百計地調動剪紙班裡小朋友們的積極性,她結合自己的會打快板的特長,一邊教孩子們學剪紙,一邊教孩子們學快板,寓教於樂,起到很好的輔佐效果。

「我學剪紙已經好幾年了,現在在剪紙構圖班,牛老師不但教我們剪紙,還教會了我們打快板,讓我們在歡聲笑語中學習……」王莊小學的宋哲榕告訴記者。

在她的悉心指導下,小學員們參加了國家級、省級的各種剪紙才藝比賽,還獲得了山西省雛菊獎藝術類特別獎;而她也先後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公益文化中心、中國戲曲學院等聯合評為「優秀輔導教師」;獲得山西省文化廳、山西省教育廳等聯合頒發的「山西省優秀指導教師」、「山西省優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目前,該剪紙班已培養出30多名囊括了老中青三代的優秀學員。

談起如何開始喜歡上剪紙,牛秀英說:「很小的時候過年看到窗戶上貼出各種漂亮的窗花,就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通過自己不斷地琢磨、實踐,剪紙水平便越來越高。」牛秀英說,小時候家裡也比較困難,上學用的作業本、鉛筆等學習用具都是賣剪紙換來的。這些年是剪紙給了她生活的樂趣,也是剪紙讓她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在首鋼長鋼的社區裡,遇到鄰居辦喜事,她都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剪紙作品贈送他人。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帶給那些同樣鍾情剪紙藝術的人生活樂趣,傳遞出人間最美好的祝願。記者看到,在一幅大紅喜字中,牛秀英還將新婚夫婦的屬相融入到喜字中。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節奏加快,機械生產線生產出來的剪紙,價格和數量上都衝擊著傳統的民間手工剪紙,使得剪紙的手藝人越來越少,這也導致有些特殊的刀法和剪法都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局面。但是生產線生產出來的剪紙,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少了傳統剪紙寄物於情的美好祝願,成為了剪紙藝術的一大憾事。」談到剪紙這一民俗文化的傳承,牛秀英老師有些擔憂。

在牛秀英心裡,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剪紙這一民俗文化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她告訴記者,去年年底有不少社區有開設剪紙班的意願,想聘請她當老師,讓更多的人學習剪紙藝術。她表示,只要時間和精力允許,就會不遺餘力地將剪紙這門民間藝術傳承下去。(完)

相關焦點

  • 非遺在身邊,廣靈小剪紙傳承中華大文明
    中國剪紙藝術博物館在縣城東不遠處的蕉山就有座中國剪紙藝術博物館。名字能冠以中國字號的博物館竟然在縣城外的田野裡,沒有點真本事是做不成的。原來這裡是個產、學、研一體的剪紙文化產業園區,是當地張家剪紙的第四代張多堂和第五代人張棟創辦經營的。
  • 世界非遺山西廣靈剪紙 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世界非遺山西廣靈剪紙 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2017-09-24圖為廣靈剪紙的「點染」工序。 楊靜 攝   中新網大同9月24日電 (楊靜)「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靈剪紙在農家藝人的精心剪裁下,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剪紙圖畫正熱銷海外。24日,「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網媒記者們齊聚山西大同,探訪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廣靈剪紙技藝,感受「刻」出來的剪紙藝術。
  • 河北非遺受重視,傳承贏發展|周淑英|剪紙|內畫|剪紙藝術_網易新聞
    非遺剪紙大師周淑英——剪紙藝術與現代文化的碰撞周淑英出生於河北蔚縣剪紙世家,其父周永明是蔚縣剪紙藝術創始人王老賞唯一的嫡傳弟子,也是目前蔚縣剪紙僅有的兩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周淑英師從其父,練就了剪紙全套功夫,藝術風格與父親一脈相承,後憑藉自己中央美院的學習經歷和對父親技藝的傳承,開創了剪紙的6種點染新技法。作為首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蔚縣剪紙」的第三代傳人,周淑英將窗花等剪紙形式,創新為收藏品、裝飾品,並融入冬奧會、民俗等多種元素,從形式、題材、技法等方面進行了創新。
  • 山西"廣靈剪紙"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廣靈剪紙"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04月12日 00: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太原四月十一日電 (張雷傑)從中國文化部傳來的一則消息讓山西廣靈民眾感到分外欣喜
  • 剪紙藝術活動
    剪紙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瑰寶。讓豐富轄區居民業餘文化生活,讓大家了解民間剪紙的藝術美,傳承民族文化。2020年11月18日,橋東街道橋東南社區聯合迎澤區文旅局、太原美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橋東南社區活動室開展了一場剪紙活動。
  • 甘肅非遺——17.剪紙(慶陽剪紙)
    17.剪紙(慶陽剪紙)慶陽剪紙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根植於隴東黃土高原歷史悠久的群眾性傳統民間藝術活動,具有傳承的廣泛性、抒情的隨意性、生活的實用性以及人文歷史的突出性等特徵,在內容上延襲了原始圖騰的文飾圖樣
  • 傳承與創新——盧雪藝術剪紙成果展精彩集錦
    > 2016年1月19日,由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文聯、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文化廳非遺處、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藝術剪紙協會承辦
  • 來聊一聊山東高密的剪紙藝術
    高密剪紙的起源與發展明朝初年,由於時代的變遷,戰爭的頻繁,大批移民從山西、河南、河北、江南等地匯集到高密地區,並保持了相對穩定,人們安居樂業的祥和景象,也使高密民間剪紙藝術得以繁榮發展。這些移民大多是一個村一戶人家或親戚幾個由官方遷移而來,在這些人中不乏能工巧匠,擁有剪紙技藝的人不少。因此,河北剪紙的渾厚、山西剪紙的粗獷、江南剪紙的清秀細膩都傳到了高密。後來,人們通過互相交流、借鑑與學習,各個地方的剪紙藝術逐步滲入到了高密剪紙藝術之中,融南糅北,兼收並蓄,從而形成了高密剪紙的獨特藝術風格。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靈剪紙傳承「後繼有人」
    與很多同齡的農家子弟不同,山西大同市廣靈縣蕉山鄉西蕉山村17歲的王清泳並不打算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身為剪紙世家最年輕的傳人,他早已選擇好了自己未來的職業。廣靈剪紙創始家族第四代傳人、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館長張多堂告訴記者,廣靈剪紙屬於中國民間剪紙華北地區、東北西北、兩廣地區三大流派之一的華北流派的代表。因其細膩的刀法、考究的染色、精細的製作工藝而獨樹一幟。然而,在2006年以前,當地只有幾家家庭剪紙作坊,在艱難維持生存的同時,一度面臨「後繼無人」的傳承尷尬。
  • 螢火蟲下的剪紙展:一個關於親情與傳承的故事
    11月4日,由無非是文化創始人羅易成發起,著名策展人刁勇策展,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特別支持的「螢火蟲下的剪紙展」(以下簡稱剪紙展)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正式開幕。此次剪紙展將持續1個月,至12月3日閉展。
  • 盡顯剪紙藝術魅力 百度百科舉辦剪紙非遺體驗活動
    7月30日,百度百科在北京舉辦了「點亮非遺第八期——剪紙」體驗活動。活動邀請了「蔚縣剪紙」非遺傳承人、剪紙藝術家周淑英,現場講解剪紙知識並演示剪紙藝術技巧。源於明代的「蔚縣剪紙」,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形成了獨特的製作工藝,使其在全國眾多剪紙中獨樹一幟。這種獨特的工藝賦予了蔚縣剪紙空靈、豔麗的藝術特點,其被譽為「中華民族一種美麗的象徵性符號」。
  • 學習剪紙藝術 傳承非遺文化——臨夏市博物館到石頭窪小學開展剪紙...
    學習剪紙藝術 傳承非遺文化——臨夏市博物館到石頭窪小學開展剪紙社教活動 2020-12-24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廊坊最網紅】古稀老人刀下生花 剪紙藝術禮讚壯麗70年!
    【廊坊最網紅】古稀老人刀下生花 剪紙藝術禮讚壯麗70年!剪紙作品歌唱祖國導言傳統藝術滲透著千年文明古國的深厚文化底蘊,極其豐富。其中剪紙是中華傳統民間藝術,詩歌是中華傳統文學之瑰寶,將兩者結合,便是一幅幅妙筆生花的佳作。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變幻出線條流暢、形象鮮明、構圖嚴謹的各種剪紙作品,您相信嗎?
  • 饒寶蓮剪紙藝術落戶孝德湖公園
    佛山日報訊 記者崔藝文 通訊員李德峰報導:昨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孝德湖傳承基地在獅山鎮羅村孝德湖公園揭牌,饒寶蓮剪紙藝術也正式落戶基地,獅山鎮文化品牌推廣再添新載體。獅山鎮羅村第十二屆「華興之光」孝德文化節開展「美麗中國夢」全民剪紙創意培訓活動,在孝德湖公園連續舉辦了3場剪紙教學。
  • 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之--剪紙藝術
    小編為什麼會想起來寫剪紙呢?完全是被前不久看的最強大腦裡面既有技術又有藝術的剪紙迷花了眼,覺得這玩意兒太美了,先來幾張圖大家感受一下: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
  • 弘揚剪紙藝術·傳承文明美德 2020年56個民族之(哈薩克族)剪紙活動
    9月26日河源市圖書館舉行了弘揚剪紙藝術·傳承文明美德——56個民族之(哈薩克族)剪紙活動。活動開始前,由工作人員介紹有關哈薩克族的民族文化,讀者們積極回答有關哈薩克族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將準備好的圖樣材料和刻刀工具分發給讀者。
  • 記憶山西,剪紙、炕圍畫藝術的逐漸消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遺憾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有很多人都認為我們山西的一大標誌性文化就是麵食文化,導致現在省外的朋友,一說山西,就會想到山西的麵食。的確,山西的麵食文化享譽整個中國或者是別的地區,山西面文化有很多種類型。有花膜、刀削麵等等。但是作為地道的山西人,今天我就講講山西的其它消散或者是即將消散的文化。
  • 張家口紀行:蔚縣街頭感受剪紙「衝擊波」(圖)
    中新網蔚縣5月12日電(陳國林 肖光明 崔濤)「文化最大的特質,就是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持久性,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初夏時節,當中新網記者走進「中國剪紙藝術之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河北蔚縣,立即感受到剪紙藝術的巨大衝擊力。  車出張石高速公路,兩塊蔚縣民俗文化展示牌立即進入眼帘。
  • 社區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生活 "串珠達人""剪紙能手"亮絕活
    此次活動,社區請來了「串珠達人」王淑英以及「剪紙能手」江淑珍兩位阿姨,給大家展示她們的手藝絕活,特別是70多歲的王淑英,她退休後自學串珠,作品題材多樣,有飾品、動物、水果等,個個晶瑩剔透、栩栩如生。看到桌上擺放的作品,現場的居民躍躍欲試,在王阿姨的指導下,一顆顆珠子被連成了串,居民的心也貼得更近了。
  • 「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在黃花小學掛牌
    2020年11月30日,孝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在孝南區臥龍鄉黃花小學舉辦了「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授牌儀式。授牌儀式上孝感雕花剪紙所和黃花路小學負責人共同表示:授牌儀式只是一個起點,雙方將攜手共建孝感雕花剪紙特色課堂,通過校內非遺教育常態化,課外延伸教學傳承,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非遺教學,讓孩子們愛上孝感雕花剪紙,讓傳統文化更好的走進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蓬勃發展、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