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作為曹丕的重臣,為何最後能奪得曹魏大權?其實有兩方面

2020-12-24 史屋絕唱

三國,道不盡的憂傷,說不盡的英雄情長。這樣一個時代,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特殊的印記,每一個人都想追求自己的理想。有的人被人歌頌,自然也有人被人謾罵。劉備,曹操等人因在亂世中建立了自己的王國,自然受到後世人的尊崇,但是何進,董卓之輩卻因為竊國被後世人謾罵。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三國的每一個角落,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最終還是燒到了司馬家。

有人說司馬懿是三國最大的奸臣,因為曹魏的江山最後還是落到了司馬家,甚至曹氏被斬盡殺絕。但是這一切在我看來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曹氏自作孽。司馬懿原本是司馬家次子,年少聰慧,胸懷謀略是,所以被當代人知道。曹操也知道司馬懿的才能,加上和其父司馬防的一些淵源,就徵召司馬懿,但是司馬懿認為曹操把持漢室,不想屈節。但是奈何曹操勢大,司馬懿只能夠入仕。

曹操雖有愛才之心,但是也心有猜忌。在曹操的觀察下,發現司馬懿有「有雄豪志」,這自然是曹操所不能容的。但是因為司馬懿卻有才能,曹丕又極力維護,曹操也就沒有細究司馬懿。司馬懿經此,更加的盡心盡力,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曹操自然更加的捨不得殺了這樣一個大才,但是心中的猜忌尚存。在曹操死前,特意囑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馬懿。

面對這樣的情況,司馬懿依然能夠奪下曹家的江山,我想原因有兩點。其一是我們所熟知的隱忍,要說三國最能忍的非司馬懿莫屬。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的時候,深知曹操是個殺伐果斷地主,選擇了蟄伏。後來曹家勢力逐漸壯大,司馬懿姿態更加的低,也就是因為司馬懿這個特性才能夠在曹家活下來。

司馬懿被曹丕任命為顧命大臣之後,並沒有因為自己掌權,反而是更加的小心翼翼。此時司馬懿周圍環伺了太多曹家宗親,即使司馬懿不在,曹睿依然能夠在曹氏宗親的護衛下,保全曹氏的江山。但是司馬懿於曹丕有繼承大統之恩,司馬懿也確是不可多得人才,再加上曹氏宗親勢大,雖同是曹家人,但是古來帝王之家便沒親情。這就是曹丕的帝王之術,想藉助司馬懿來制衡曹家人。此為一。

其二:司馬懿掌權之路,埋下了太多的種子。司馬懿熬過了曹家三代人,在曹睿死後,司馬懿才發動高平陵政變。司馬懿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的生死,但唯獨他自己還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曹魏唯有司馬懿可與之匹敵,所以曹家人只能夠依仗司馬懿,所以司馬懿藉助這一次次的戰爭在軍中逐漸培植自己的心腹。在政局上,司馬懿更是作為士族領袖,提拔了很多有志之士。所以司馬懿朝野之中遍布學生,軍中又有司馬懿的故交或者學生,司馬懿自然日漸勢大。

這個時候,曹魏正處於青黃交替的時候,曹丕繼位時間雖有十年,但是英年早逝,沒有為曹睿留下多少可用之才,便撒手人寰。而在選拔人才的方面,司馬懿又因出任御史臺,大多數寒士都算得上司馬懿的學生,更何況曹睿繼位的時候年幼,司馬懿也憑藉顯赫軍功和出眾才能在曹魏站穩了腳跟。

曹睿雖有不世之才,深知帝王之術,但是其和曹丕一般早亡。所以司馬懿再一次擔當了顧命大臣,這一次司馬懿逐漸勢大,而曹氏中卻少有人擔當重任。所以很多曹氏老臣對司馬懿很是忌憚,這也變相的增加了司馬懿造反的決心。終於在曹氏宗親去高平陵祭祖的時候,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此時曹氏因反對寒士入朝為官,平日裡胡作非為,也就沒多少人站在曹氏一邊。

待得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懿卻知道斬草除根,待得此後,司馬懿也就執掌曹魏大權。其實觀司馬懿一生,其實並不是司馬懿想要奪權,而是在曹家人推動下才一步步走上了謀逆的道路。司馬懿年少也有著常人一般的初心,司馬懿認為曹操是漢賊,不屑與之為伍,但是曹操卻因其才能徵召他入朝。但是入朝後的司馬懿並沒有受到應該有的善待,」常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曹操此舉讓的司馬懿自然很是膈應,為了自保,司馬懿只能選擇蟄伏。但是曹家人依然不依不饒,最後司馬懿奪了曹家的江山,也算咎由自取。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熬到70歲造反,曹丕為何40歲就死?因一習性與曹操相似
    引言我們都知道,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奪得大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司馬懿太過長壽,熬死了太多的對手。魏明帝駕崩後,幼帝曹芳繼位,司馬懿遭到了另一位託孤大臣曹爽的排擠,司馬懿無需再忍,撐著曹爽陪同曹芳遠離洛陽,去高平陵祭陵之時,舉兵發動政變,控制了洛陽,將曹魏的所有軍政大權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至此,司馬家族徹底掌握大權。此時,司馬懿已經70歲了。不過,我們在驚嘆司馬懿的長壽之時,是否會好奇曹操的幾個兒子,為何都如此短命?
  • 司馬孚:司馬懿的親弟,西晉的安平王,為何以曹魏忠臣自居
    司馬孚是曹魏、西晉時的重臣,既協助其兄司馬懿奪取曹魏大權,也眼睜睜的看著侄孫司馬炎篡魏建晉,但他在西晉時期卻一直以曹魏忠臣自居。那麼司馬孚身為西晉皇親,為何至死以曹魏忠臣自居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依靠曹植司馬孚是東漢京兆尹司馬防之子,自幼溫和謙讓,博覽群書,很有才能,與哥哥司馬懿等兄弟八人號稱「司馬八達」。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司馬孚依舊刻苦學習,寬和待人。曹操在漢末群雄中崛起,統一北方,其子曹植很有才能,招賢納士,司馬孚便前往依附曹植。
  • 曹丕給了漢武帝優厚的待遇,後來曹魏滅亡了,曹操是什麼結果?
    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時期的曹魏,就是由魏武帝曹操以天子要挾令諸侯,然後他的兒子曹丕強迫漢獻帝禪讓給他,從而建立的。然而,曹魏並不長壽,僅僅過了幾代,就被司馬家給架空了,然後失去了江山。波瀾壯闊的三國大戰,最後勝利的卻不是三國中的任何一國,這段歷史,實在令人唏噓。
  • 司馬懿家族發家史:長子廢帝,次子弒君,孫子篡位
    有很多人都說這部電視劇是在洗白司馬懿,其實很少人知道的是,司馬懿並不「黑」,他並不是曹魏政權的顛覆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所做的一直是在穩固曹魏政權。司馬懿真正開始進入權力中心,是在曹操死後(他是曹操治喪委員會主席),對他有託孤之意。曹丕繼位稱帝後,很快提拔司馬懿做了尚書,而後轉作督軍,御史中丞。曹丕兩次伐吳,司馬懿均鎮守許昌。
  • 曹丕留下3人防止司馬懿造反,本來萬無一失,可惜都死在了他前面
    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徵辟他到府中任職。雖然司馬懿一度拒絕,不過還是被曹操強行徵召到手下了。見到司馬懿之後,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 在曹魏政權中,曹操曹丕曹叡三人,哪個最令司馬懿感到害怕?
    誠然,這三位都是皇帝,也都是司馬懿的頂頭上司。但我們也都知道,亂世當中,皇帝其實並非都是最有本事的人。因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司馬懿和這三位皇帝之間的恩怨糾纏。如上文所示,司馬懿一直是被曹魏政權的三位皇帝所壓制,那麼這三位皇帝當中,哪個最令司馬懿感到害怕呢?
  • 當年司馬懿奪權時,漏殺這一人,百年後翻身滅了司馬王朝
    歷史總是在不斷重演,在司馬懿身上又有怎樣一個歷史偶然呢? 當年,司馬懿在奪權的時候曾經漏殺了這一個人,他在百年後翻身滅了司馬王朝。 一、忍氣吞聲奪取大權 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爭,但是其實說到底都只是一些世家大族在爭奪政權而已,平民老百姓幾乎沒有參與政權的資格。
  • 曹操叮囑曹丕要提防司馬懿,為何其子曹叡還立司馬懿為託孤大臣?
    曹家和司馬家之間的政治鬥爭自從幼帝曹芳繼位後逾演逾烈,曹爽空掛曹家皇族遠宗之名,卻不能團結宗室和舊臣對付司馬懿,結果善忍的司馬懿通過裝病騙過曹爽,然後在高平陵之變,從此徹底了一切格局。之後到達白熱化。其實,自從曹操當年看到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後,特意叮囑兒子曹丕要提防司馬懿。曹丕繼位後,雖然對司馬懿重用,但卻防止他擅權。
  • 司馬懿為何斷了介入曹丕和曹植奪嫡之爭的念頭,原來是曹操洩了密
    從此之後,曹操選擇接班人的天平開始慢慢向曹植傾斜,而曹丕雖然有作為長子的優勢,但是被曹植以驚世的才華超越在前,瞬間落了下風,造成了極大的挫敗感。曹丕的失勢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在他旁邊的司馬懿還是敏銳地察覺到曹丕歡笑背後的落寞,這對於司馬懿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 曹丕奪嫡最大功臣吳質,為何最後卻被諡為「醜」?
    曹丕奪嫡最大功臣吳質,為何最後卻被諡為「醜」?並在曹丕駕崩後,魏明帝曹叡繼位後,也授以重任,太和四年(231年),被任命為侍中,成為輔弼大臣,此時吳質建議曹叡重用司馬懿,認為尚書陳群不堪重任,而司馬懿是社稷之臣,魏明帝言聽計從。這對曹魏後期政局的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雖然司馬氏後來替代曹魏,可是也能說明吳質比較有遠見。
  • 司馬懿誅殺曹爽三族,僅漏掉一人,結果司馬家族被他趕盡殺絕
    古代經常有「誅滅九族」、「斬盡殺絕」、「斬草除根」的滅門慘案,這是掌權者或者統治者為了杜絕無窮後患,要想奪得權力以長久掌權,心狠手辣是必要條件,哪怕會被後世評為殘酷弒殺,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能夠永久安穩,沒有後顧之憂就是最好的選擇。
  • 在《三國》中,曹操料到司馬懿有狼子野心為何會重用他?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建安十三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闢司馬懿為文學掾。
  • 為何在曹魏三代皇帝都離去後,司馬懿才敢發動政變?他在害怕什麼
    今天要為大家好好講一下司馬懿這個人,這個人有很高的謀略。在三國時期,只有他才能算得上諸葛亮的對手。而且司馬懿一輩子見證了四次老大換人(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曾為五位皇帝(劉協,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服務,最後居然還篡權了!
  • 諸葛亮是臥龍,龐統是鳳雛,司馬懿又是什麼?這三個人要開動物園
    相反,一直低調的司馬懿卻一值勝利到底。大家都在想,為什麼司馬懿會成功?作為老對手,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的還有一個綽號,冢虎。冢虎是什麼?躺在石坑裡的老虎也被稱為山頂上的老虎。老虎白天低調,在黑暗中可以致命,類似於司馬懿這種人。叫他們兩個臥龍和鳳雛,主要是因為這兩個人太出名了。
  • 曹操病死沒能及時除掉司馬懿埋下隱患 司馬懿為什麼不反曹丕(2)
    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司馬懿為什麼不反曹丕?近日,觀眾們熱追大的劇恐怕就是大軍師司馬懿了,通過這個角色的視角將我們帶回到了三國鼎立的年代。司馬懿是一個謀冠天下的曠世奇才,曹操特別欣賞他。曹丕即位稱帝後,他的才能其實一般,沒有帝王之風範。這種情況下,司馬懿為什麼不反曹丕呢?
  • 作為帝王,曹丕和曹睿誰的能力強,五項指標比較下就明白了
    曹丕是曹魏政權的開國之君,開創了延續45年的曹魏政權,曹丕在位僅6年,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各項基本政治制度,比如九品中正制,比如以法律規定宦官不能涉政,曹睿是曹魏政權的第二位皇帝,23歲即位,36歲去世,在位13年,成功抵禦了蜀漢諸葛亮的進攻,延續了曹魏政權的強大。
  • 司馬懿歷經曹家三代人,一直到古稀之年才造反,為何等這麼久?
    而最後司馬家族能夠一統天下,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他就是司馬懿。但司馬懿在成為曹魏的臣子後,歷經了曹家三代人掌權,一直到70歲才發動政變,成為曹魏的實際掌權人。為何他到古稀之年才選擇造反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在一些野史中曾提到過,司馬懿在年輕時就曾暴露過自己的野心。而在曹操活著的時候,也看出了司馬懿的野心。
  • 三國時期潁川「四大名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成為了曹魏重臣
    而這中間有四人在當時被稱為潁川「四大名士」。而這四人在曹魏建立後,都成為了曹魏政權朝廷上的重臣。我們來看看是哪四人。 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 陳群出身名門。曹操封魏公時,任魏國的御史中丞。後拜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後,歷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曹丕駕崩後,陳群是輔佐曹叡的託孤大臣之一。陳群可謂是曹魏最高級的重臣,為創立曹魏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還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陳群青龍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諡號「靖」。
  • 司馬懿忍了曹家幾代人,終於抓住了機會,一擊拿下曹魏江山
    在曹操臨死之前還交待給了曹丕不要輕信司馬懿,要約束他的權利,曹操會這麼說,一是因為之前有大臣給他提過醒,二來就是在一次與司馬懿商討政策結束後,司馬懿正要離開,曹操想起了什麼事情而叫住了他,在司馬懿回頭的時候,發現了他長有狼顧之相,會有這種相貌的人多半都是心思眾多,心懷不軌的人,在發現這一現象之後曹操更是對他留了一個心眼。
  • 司馬懿與曹家幾代人分庭抗禮,卻為何一生都是魏臣,不敢稱帝?
    他對司馬懿的看法也一直都是正確的,他知道司馬懿有才能,卻也有野心,曾說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不可讓他手握兵權。因此,曹操在位時,也一直壓制著司馬懿,並沒有給過他太多的權力,只是讓他輔佐曹丕。司馬懿也正是在幫助曹丕取得儲位之爭的勝利後,深得曹丕信任和重用。曹操死後,曹丕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