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護老城平緩開闊天際線有規可依

2020-07-18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北京日報

北京:保護老城平緩開闊天際線有規可依

如果用通俗的話解釋「第五立面」,其實就是「屋頂」。記者昨天(7月17日)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北京第五立面和景觀眺望系統城市設計導則》編制完成。《導則》基於北京城市多元風貌特徵,分類選取眺望對象,構建「看城市、看山水、看歷史、看風景」城市景觀眺望系統,並提出49條戰略級景觀和84條重要級景觀視廊,充分展示北京城市整體形態、地理環境特色、歷史文化特色及城市內部景觀。

視覺景觀幾成北京名片

清晰的城市輪廓、宏大的宮殿群、嚴整的中軸線、有機的水系、起伏的城市天際線……登高眺望,目力所及之處,優美而富於觀賞價值的城市視覺景觀幾乎成為了北京的一張名片。

以不同的眺望對象來區分,《導則》提出,看城市視廊重點在於感知格局明晰的整體城市意象,例如中央電視塔東眺;看山水視廊強化對山水城市的特色展示,例如銀錠觀山;看歷史視廊強化對傳統景觀意象的保護,例如什剎海眺望鐘鼓樓;看風景視廊加強城市門戶節點的景觀塑造,例如二環路拐點眺望。

按照不同景觀視廊的重要程度,《導則》提出分級指導重點地區城市設計的相關工作;同時,結合觀察者不同的視線角度與運動狀態,區分鳥瞰眺望、平視眺望、仰視眺望以及動態眺望,分別進行精細化引導,明確不同的眺望目標、管控範圍及控制要素,多角度塑造首都肌理清晰、整潔有序的第五立面空間秩序。

五大特色風貌區分類管控

古都風貌區、風貌控制區、風貌引導區、平原特色區、山前及山區特色區……為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導則》明確建立與城市特色風貌分區相對應的第五立面管控體系,引導屋頂形式、尺度、色彩等各相關景觀要素,形成與城市自然環境、人文特色相協調的城市頂部風景。

同時,在不同風貌分區實施通則管控的基礎上,加強對其中歷史風貌地區、景觀視廊區域、機場起降區域三類重點地區的差異化引導,更加突出北京在名城保護、國際交往等方面的城市職能。

其中,歷史風貌地區著重於屋頂尺度和色彩管控,通過視覺效果的改善烘託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重點視廊區域著重於建築高度、體量及屋頂的精細化管控,以確保眺望對象前景不受幹擾、背景不受遮擋;機場起降區域則應將機場屋頂與大尺度綠化景觀、標誌性夜景照明結合起來,提升城市第一印象區的藝術水準。

聚焦三個特定區域和城市門戶地區

《導則》更加聚焦老城、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山五園地區三個特定區域以及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三類城市門戶地區。

「以北京老城為例,其主次鮮明、綱維有序的第五立面正是中國古代營城思想的一種體現,但目前卻存在部分建築屋頂尺度過大、屋頂形式突兀、屋頂設施雜亂、屋頂廣告亂設等諸多問題,使得老城第五立面的整體秩序受到一定影響。」相關負責人介紹,《導則》提出老城應以景觀眺望為抓手,加強整體建築高度、體量控制與建築屋頂精細化引導,進而保護好胡同-四合院組成的傳統城市肌理及平緩開闊的天際線,烘託老城空間形態的整體價值。

具體來說,可以採用多手段遮蔽屋頂設施、規範廣告牌匾擺放位置;合理改造屋頂形式,嚴控視廊內屋頂尺度;實施屋頂色彩整治,規範建築色彩及材質;逐步對高度、體量與傳統風貌不相符的建築實施改造,強化古都風韻等方式進行整治。

據悉,《導則》研究成果指導並已納入各分區規劃和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之中。(記者 陳雪檸)

相關焦點

  • 歷史文化街區約佔老城面積的38%,北京核心區控規保護老城歷史格局
    3000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讓北京老城文物古蹟密集、底蘊深厚。如何推動老城整體保護?如何落實「老城不能再拆」?如何講好老北京故事?近日發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推動老城整體保護進入新的階段。
  • 最美天際線爭議官方回應 北京清理天際線目前進度
    (記者柳傑)最美天際線爭議是什麼?  日前,北京正在進行的清理牌匾標識,引來不少關注,正反兩面聲音皆有。  贊成者認為,北京不少牌匾標識「很不首都」,毫無審美可言,摘了並不可惜;質疑者則認為,像「慶豐包子鋪」這種街邊一層樓高的招牌也被摘了,是否真的科學?是否太一刀切?
  •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正式公布 實施北京老城整體保護
    本文轉自【中新網】; 8月31日,車輛經過北京鼓樓。8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正式發布,核心區控規明確,歷史格局的保護是實現老城整體保護的關鍵,保護對象的應保盡保是實現老城整體保護的基礎。
  • 樂清中心城區也將有天際線了
    目標與定位定位研判(1)千年文化,山海之城樂清作為山、海、河、城高度融合的山海之城、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其歷史文化具有山海文化獨特價值,既有山的沉著和堅忍,又有海的豪邁和開放,老城的統一平緩,使得這座中心城區顯山露水,城景相融。
  • 樂清中心城區也將有天際線了!
    樂清市中心城區天際線規劃控制方案設計公示
  • 北京發布老城保護「行動方案」 塑造老北京文化特色胡同空間
    自此,北京老城保護也有了「行動方案」。胡同環境整治忌千篇一律導則中的北京老城,是指二環路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區域,除文物保護單位、普查登記文物、歷史建築(含掛牌院落)以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這種「南裝北飾、內衣外穿」的做法,在未來的老城修繕中都得避免。舊材料、舊構件應保盡保,合理利用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修繕中的材料該如何選用?導則提出,在與傳統風貌協調的前提下,老城房屋修繕應注重傳統建材和新型建材的有機結合,特別是應最大限度的保護有價值的舊材料和舊構件,做到應保盡保,合理利用。
  • 首規委辦主任張維:首都規劃體系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
    從空間結構上來說,核心區要強化「兩軸、一城、一環」的城市空間結構,塑造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的城市形象。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核心區控規對於老城整體保護做了哪些具體安排?張維: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核心區控規編制的過程是再次認識北京老城核心價值的過程。這次核心區控規在老城整體保護方面做了以下重點安排:一是歷史格局的整體保護。二是空間形態的整體保護。三是景觀視廊的整體保護。
  • 保護好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 構築美麗山水城市發展新格局
    重慶有山有水,既雄偉、又靈動,每一個角度拍攝過去,都是「大片」的節奏。那麼,如何讓我們的山水更美?市規劃局專家表示,這就要保護好我們的城市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通過對山系、水系、綠系的保護和利用,形成「四山兩脊四十丘、千溪百湖匯兩江、半城山水滿城綠、立體都市新畫卷」的美麗山水城市格局。
  • 北京文博|權威解讀:專家帶你看規劃,核心區控規有哪些亮點?
    此次核心區控規的亮點有哪些?與公示版相比有什麼變化?且聽專家為您一一道來。Q編制和實施核心區控規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什麼重大意義?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是什麼關係?相互之間在功能安排上會有什麼異同?
  • 北京東二環的城市天際線:各種形態樓綿延不絕,連成一片
    北京的東二環地區是國有企業的聚居地,也是北京內城中高樓最多的地區,在北京的東二環地區,綿延的樓群做成了一種有北京特點的城市天際線。北京東二環附近各種形態樓綿延不絕,連成一片有北京特點的城市天際線。北京的東二環地區的朝陽門到建國門地區北京東二環東四十條橋附近,有著各種造型的建築組成了有特點的城市天際線。
  • 園林保護該如何守住天際線?
    □記者 杭興微 攝兩棟在建的現代建築,不日將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的「視線」範圍,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如何協調發展再次受到關注——園林保護該如何守住天際線?根據方案,這一現代建築群中有兩棟超高層建築,規劃高度分別為150米和130米。「華貿中心」與留園核心保護區直線距離不足800米,雖不在2005年修訂的留園建設控制地帶範圍內,但仍將對古典園林空間景觀帶來一定的視覺幹擾。蘇州市留園管理處高級工程師梅虹介紹,留園位於蘇州古城護城河外,建設控制地帶範圍為東、北至核心保護範圍外80米,空間視覺環境較為窘迫,易受周邊環境幹擾。
  • 《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徵求意見
    為了體現首都風範、強化古都風韻、展現時代風貌,近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編制了《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旨在從技術上規範北京歷史文化街區在風貌保護與更新中的「宜」與「忌」,使街區在具體規劃、設計及建設時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據了解,該《導則》今日開始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網站公示,公示期為7天,市民可到網上查詢《導則》的相關內容,並通過電子郵件、信函等方式建言獻策。
  • 7個關鍵詞讀懂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
    關鍵詞④空間結構——以「兩軸、一城、一環」作為核心區骨架以「兩軸、一城、一環」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骨架,加強空間秩序管控與特色風貌塑造,延續古都歷史格局,推動老城內外和諧發展,融匯歷史人文景觀和現代城市風貌,塑造平緩開闊、壯美有序、
  • 老城不能再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明確11類保護對象
    北京老城,被梁思成先生譽為「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北京老城,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是中國傳統營城理念和建造手法的集大成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也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載體與根基。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公示啟動,聽取公眾意見建議。
  • 北京擬將「傳統胡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未來,傳統胡同、優秀近現代建築、工業遺產都將成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12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召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提交審議。
  • 鳥瞰香港天際線
    大樓100層設有「天際100」香港觀景臺,是香港唯一能360度俯瞰香港景色的地點,讓遊客可在高處欣賞維多利亞港景色。位於大樓頂部102層至118層的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是目前全球位處樓層最高的酒店,可盡覽維港兩岸壯麗景致。
  • 「老城不能再拆了!」北京老城區保護該咋留住京味兒?
    老城不能再拆了北京老城作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載體與根基。自規劃誕生開始,如何讓老城區得到更好、更完整的保護成為關注焦點。今年2月21日,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研究討論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送審稿)》。全會強調,要嚴格落實好「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切實加強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專家孔繁峙看來,老城真正的價值就在於城市建築的整體性和城市文化的完整性。
  • 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何意義?五問核心區控規
    河北雄安未來定位是科技創新中心,也是為了把北京聚集的人才、科技力量釋放出來,但是釋放的平臺不在北京,而在雄安。所以北京是源,河北雄安是流,通過雄安再來帶動和促進河北發展。所以這三者之間是分工和協同,北京的首都功能核心區突出強調的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多強調的是經濟功能,還要有一個重要使命,是服務保障好核心區的功能發揮。
  • 北京建築風格迥異的四大火車站,誰的天際線更有特色?
    北京的四大客運站火車站是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它們的位置不同,建築時期不同,建築風格也不同。因此,北京四大火車站都是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也都有特色鮮明的天際線。北京站的天際線最為明顯的就是幾個鐘樓的效果,雖然北京站的高度不高,但是地盤較大,是典型的北京城區內的大型建築的風格。北京站的天際線也和周圍的環境比距吻合。
  • 北京地鐵4號線南面兩站都有漂亮的城市天際線,中間一段卻沒有
    北京地鐵4號線有一個站點叫做公益西橋站,公益西橋地鐵站還曾經成為過北京地鐵4號線的終點站,這個站點的建設大大加速周圍的地方的發展。北京地鐵4號線的公益西橋附近如今是一片看起來賞心悅目的城區,有著非常漂亮的城市天際線。北京地鐵4號線的角門西和公益西橋附近地圖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