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錫常泰」 融入長三角

2020-12-25 新華日報

12月4日,泰州東環高架式快速路北延段改造工程全線建成通車,泰州環形快速路初步形成,市民驅車出行去無錫、常州、上海等地更便捷了。

和快速路「環行」一樣讓泰州人欣喜的是,前不久,泰州直達上海的動車開行,一腳跨入上海「兩小時朋友圈」。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乘坐首班列車,108分鐘,從揚子江畔來到黃浦之濱。3天的「走進大上海 融入長三角」系列活動,30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410億元。

赴滬動車開通半年之後,泰州至北京的動車也將於近期開通。此外,常泰大橋、江陰靖江隧道正在建設,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正在做前期準備。

從城市環路、跨江路橋到京滬動車,泰州在我省交通格局中的「中部支點」地位凸顯。利用這一區位優勢,泰州加速融入蘇南,和無錫、常州「抱團發展」,打造我省賦予泰州的「中部支點城市」。

構築「十字」交通框架,打造2小時長三角通勤圈

11月28日,常泰長江大橋2號墩首節鋼圍堰完成吊裝,標誌著常泰長江大橋天星洲專用航道橋水下基礎施工進入新階段。

作為我省「南接北聯」區域大通道建設重點工程之一,常泰長江大橋是《長江經濟帶立體綜合交通走廊規劃》中批覆的省14條過江通道之一,是地區稀缺的鐵路過江資源。大橋位於江陰大橋和泰州大橋之間,使這段長江岸線上每隔30公裡左右就有一座高速公路過江通道。它的建設對泰州而言,不僅具有交通出行意義,還使從泰州到常州的江蘇中軸線被串聯起來,加快跨江融合發展,推進「錫常泰」城市組團形成。

融入長三角,交通要先行。泰州市力爭通過「十三五」期間的努力,2小時通達長三角城市群省會城市,1.5小時通達省內設區市,形成「1小時市域交通圈」,半小時中心城區通達各縣級節點,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

此外,《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提出,到2035年之前,還將有三條過江通道落地靖江。與此同時,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前期工作抓緊推進。泰州南站將成為泰州主要的高鐵站之一,泰州圍繞泰州南站打造城站一體「高鐵上的城市」,成為「樞紐之城」。

一條條南北、東西走向的新通道在泰州交匯,搭建起「十字」交通框架,長江兩岸的一體化進程由此按下「快進鍵」。

江陰大橋,是泰州、靖江融入蘇南的第一條過江通道。1999年9月28日大橋建成通車,第二天出版的靖江日報刊登《驅車過大橋》一文寫道:從大橋賓館上大橋,到江陰北出口,只用了近10分鐘。江蘇揚子江高速通道管理公司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江陰大橋交通量已達10.2萬輛/日,節假日期間最高約達16.1萬輛/日。大橋通車帶來一個個「發展紅利」,泰州成為中國最大民營造船基地、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的系泊鏈生產基地。

跨過「天塹」融入蘇南,「錫常泰」產業協作密切

今年4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發布。「支持江陰—靖江工業園區建設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是推進跨界區域共建共享的一項內容,這是對兩地推動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的肯定,也為兩地加快同城化發展提供了新動力。鹽泰錫常宜鐵路、江陰第二通道等項目建設,將提高江陰、靖江公共設施互通共享水平,加快兩地高質量融合發展和靖江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跨江聯動,隔江相望的江陰、靖江第一個「吃螃蟹」。2003年8月,兩地打破行政區劃界線聯動開發,江陰—靖江工業園區揭牌。如今,園區成為中國民營造船、國家重鋼結構兩大產業基地,形成「特色冶金—機電—汽車零部件—特色車輛」「特色冶金—鋼結構—船舶修造」兩條產業鏈,並創造出五個「國內之最」:最大的貨櫃船、最高建築的鋼結構、最先進的高速鐵路線纜、跨度最大的跨海大橋鋼箱梁、最高強度的系泊鏈。

在聯動開發帶動下,大量蘇南企業到靖江及周邊地區投資發展。泰興黃橋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邵鳴介紹,2014年4月底,「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黃橋工業園」獲得省政府認定。在首個江陰落戶項目的帶動下,成功引進26家江陰企業,總投資數十億元,為老區提供了近萬個就業崗位。目前,規劃2平方公裡的「上海金橋集團黃橋產業園」也已揭牌,落戶企業5家,力爭將產業園打造成跨區域合作的示範園區。

「江陰、靖江兩地城市毗鄰、大橋聯通、文化相近、互有需求、互補性強,且有了成功合作的載體,實現同城化發展最有條件。」著名經濟學家洪銀興教授在創建江陰-靖江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實驗區研討會上建議,兩地加快實現產業、城市、生態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毗鄰城市的互通共享,打造一個既共享城市發展資源、又不改變行政區劃的同城化樣板。

常泰大橋的通車,又讓泰州、常州產業協作進入「蜜月期」。11月23日,泰興—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跨江聯動發展座談會舉行,《跨江融合園區高質量發展共建協議》《跨江融合港口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等三個合作文件籤署。泰興市委書記劉志明說,泰興、常州新北區地緣相接、人文相親,合作基礎好,有條件探索出更有成效的合作共建模式。

作為製造業大市,常州和泰州兩地產業上互有關聯。比如生物醫藥,泰州擁有中國醫藥城,而常州的新醫藥產業也是重點打造的「十大產業鏈」之一。在去年的省「兩會」上,泰州、常州的20多名省人大代表共同提出議案,建議加快常泰融合,實現中軸崛起。打造交通、產業、生態、創新和開放五大江蘇中軸走廊,圍繞生物醫藥、智能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方面加快集聚。

地緣相近人文相親,中部支點「左右逢源」

地處長江之濱、背依裡下河腹地的泰州,是我省較為年輕的地級市,過去一直被看做「揚泰地區的東部」,「籠罩」在蘇南諸多工業明星城市的光環裡。如今,泰州厚重的文化土壤、與周邊城市的「血脈關聯」,加上交通區位帶來的交往便利,為泰州「中部崛起」築牢「硬核支撐」。

6500年前,長江、淮河、黃海三水交匯,生長出泰州這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孕育了泰州這座城市開放包容、溫和敦厚,又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的獨特氣質。1500年前,泰州依靠京杭大運河這條水運大動脈,開啟了持續千年的繁華。如今,泰州依靠全國的高鐵大動脈和一條條跨境而過的過江交通,牽手滬寧線、通泰揚,跨越千年、再創輝煌。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長江和大海的碰撞交匯形成了泰州和上海。如今,上海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龍頭,泰州位於江蘇地理中心、長三角中軸。400多年前,明代大科學家徐光啟,將「泰州學派」帶到當時的松江府開枝散葉。100多年前,泰州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在剛滿20歲時,登上了上海的「丹桂第一臺」,從此紅遍天下。泰州加入上海兩小時「朋友圈」後,將成為上海輻射江蘇全境和長三角腹地的「中繼站」「放大器」。

泰州和無錫、常州的人文交流更是源遠流長。古代泰州與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應;江陰和靖江一江之隔、一衣帶水,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歷史上曾經同屬一個行政區……去年10月底,以「泰州學派的思想傳承與現代轉化」為主題的江南文脈·泰州學派分論壇暨泰州學派學術研討會在泰州舉辦。專家們認為,泰州學派作為江南文化版圖的重要思想流派,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萬物一體」「百姓日用即道」「人人君子」等思想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重要影響,在當下仍然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本報記者 趙曉勇

相關焦點

  • 從「蘇錫常」到「錫常泰」,常州定位變了
    在舉全省之力建設的強省會崛起之前,「蘇錫常」曾是經濟發達的代名詞。當然,無論從一千年來還是說現在,「蘇錫常」仍然可以說是富裕和發達的。只是,在資源聚集省會城市的今天,「蘇錫常」完全靠自身努力發展,江蘇城市論壇小編分析認為,還需要構建新的平臺。前幾天,江蘇城市論壇公眾號推文《「錫常泰」跨江新圈層,江蘇中部支點如何崛起?》
  • 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 |如何從「小融合」到「大融合」
    但他能否融入「蘇北」的工作和生活,那時的餘成林心中滿是問號。 蘇錫常、寧鎮揚、錫常泰以及蘇通跨江融合……這些「悄然發生」的「小融合」正一步步推動著全省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大融合」。今年4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落地,其明確指出要「在長三角一體化框架下加速全省域一體化發展」。
  • 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展現江蘇作為
    以省域一體化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江蘇熱點在蘇南,重點在跨江,難點在蘇北。對江蘇而言,局部一體化先行,加強都市圈協作,是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有效路徑。今年8月,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做深做實蘇錫常、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和錫常泰、蘇通跨江融合,加快推進省內全域一體化,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國內大循環。
  • 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⑥ | 如何從「小融合」到「大融合」
    蘇錫常、寧鎮揚、錫常泰以及蘇通跨江融合……這些「悄然發生」的「小融合」正一步步推動著全省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大融合」。今年4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落地,其明確指出要「在長三角一體化框架下加速全省域一體化發展」。
  • 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項目開工時間節點明確;常泰鐵路列入重點儲備項目!
    其中,2021年計劃開工和力爭開工項目與泰興相關的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項目情況如下:一、滬渝蓉高鐵上海至合肥段(北沿江高鐵)計劃2021年9月完成工可批覆,10月完成初步設計批覆,三、途經泰興的常泰鐵路為2023年重點儲備項目
  • 泰州全面融入「軌道上的長三角」
    首發儀式上,泰州市市長朱立凡說,動車開通的一小步,是泰州加快對接大上海、深度融入長三角的一大步,是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之城的重要進展,將極大地縮短泰州與上海之間的時空距離,有效促進兩市之間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的快速流動,各類資源實現無縫對接,對泰州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長三角文旅「抱團」復甦,文旅集市走進上海
    來源: 澎湃新聞網長三角文旅業正「抱團」復甦。12月5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主辦的「2020長三角文旅集市活動——走進閔行」舉行。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主辦的「2020長三角文旅集市活動——走進閔行」活動現場 本文圖片均來自東方網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王克起表示,隨著全國疫情防控成效的顯現,長三角地區旅遊業發展也按下了「快進鍵」,各項指標持續向好。
  • 觀瀾|鹽泰錫常宜鐵路浮出水面,山東有望增加一條南下「長三角」
    12月18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發布消息:12月8日至11日,鹽泰錫常宜鐵路可研評審會在無錫召開。會議透露,鹽泰錫常宜鐵路由北向南依次溝通青鹽、徐鹽鐵路(鹽城站)、北沿江高鐵(泰州南站)、蘇南沿江城際鐵路(江陰站)、滬寧城際鐵路(惠山站)和寧杭高鐵(宜興站)並實現互聯互通。
  • 常泰一體化跨江發展大勢所趨!常州新北區黨政代表團來泰興考察,虹橋新城首當其衝!
    周斌介紹了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近年來,新北區圍繞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新要求,聚焦長江大保護,加快淘汰落後產能;聚焦長三角一體化,更何況如今泰州縱深延入長三角經濟發展圈,與蘇南整體規划進行戰略聯合,實行優勢互補正將虹橋新城打造成揚子江城市群中最具競爭性的生態特色小城。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常泰過江通道即將建成!常泰大橋的投入使用,讓虹橋更快更好的融入揚子江城市群,更便捷的拉動常州與泰興兩城之間的經濟發展。屆時不再繞道也不需汽渡,常州新北區開車至虹橋新城,只需20分鐘!
  • 蘇錫常誰才是蘇南老大?這個會上,蘇州市委書記這樣說
    最近,「蘇錫常」頻繁見諸媒體。4月21日,在江蘇第一高樓——450米的蘇州九龍倉國際金融中心的95層,蘇州、無錫、常州3市舉辦了首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峰會,共同籤署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建立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
  • 湖州:德清更大力度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以更大力度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以及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對接G60科創走廊、滬湖綠色智造走廊,積極融入杭州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策源地打造,重點謀劃『對標連結餘杭』路徑舉措……」在日前舉行的湖州市德清縣「兩會」上,該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以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 事關常泰長江大橋
    常泰長江大橋建設   備受泰州人民的關注   10
  • 象山:借勢借力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吃海鮮、逛老街,體驗海洋漁文化……近日,東海開漁,一批批來自長三角的遊客趁著周末「嗨」遊象山,品嘗開漁「第一網」。今年隨著旅遊市場重啟復甦,我縣把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區域作為開拓市場、優先對接的對象,舉辦長三角區域文化走親、體育賽事交流及自駕遊等活動,並加入上海自駕遊促進中心,組織百家長三角旅行商來象開展北緯30°最美海岸線踩線活動,推動區域之間文旅對接互動。
  • 錫北、羊尖、安鎮將迎來特大利好,錫太高速要來了
    建成通車後,錫太高速將成為蘇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可促進無錫更好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同時推動形成一條新的城鎮發展聚合軸蘇錫常都市圈新添發展聚合軸就是它▲根據環評公示,項目起自錫宜高速終點,與無錫北互通樞紐銜接,沿惠山新城金惠路南向東與錫澄高速公路相交,於錫北鎮跨錫沙公路改線,向東在張涇跨越老錫沙公路和錫北運河,於安鎮與錫東大道交叉,後與錫張高速公路交叉於羊尖北,過羊尖東再往東南方向延伸
  • 安徽天長:以昂揚之姿融入「長三角」
    近日,「對接大江北,擁抱長三角——全國省級黨報及長三角媒體矩陣·天長行」活動舉行,來自全國近30家主流媒體走進安徽天長市,通過「交通之旅、文化之旅、產業之旅、紅色之旅」四條線路的走訪,共同見證天長市「十三五」期間的發展變化,以及加快融入長三角的部署決心。
  • 融創中心|融入長三角,創阜陽未來
    核心提示:9月17日下午,融入長三角,創阜陽未來——「融創中心產品發布會暨聯合招商辦公室授牌儀式於阜陽寶龍溫德姆至 尊豪庭大酒店盛大舉辦。
  • 宣城市廣德:擴大招商「朋友圈」 深度融入長三角
    近日,筆者從廣德市招商合作服務中心獲悉,截止8月底,全市新籤約項目66個,協議資金148.31億元,長三角地區投資項目57個,佔新籤約項目的86.4%,位於宣城市各縣市區前列。為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機遇,強力推進招商引資,今年以來,廣德市迅速行動,傾力對接蘇浙滬,多點融入長三角,積極促進產業轉型。
  • 關於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池州商務局程炎生回復
    原標題:堅持擴大開放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訪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程炎生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我市商務部門該如何應對?近日,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程炎生接受了記者採訪。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池州的商務工作面臨哪些機遇?
  • 台州正在全方位接軌上海 全面融入長三角
    現在,台州這座魅力之城正動員全市域全方位接軌上海,以乘風破浪的姿態,向著全面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邁進。深度接軌,向著浪花奔湧的方向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有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其間,上海無疑是最重要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