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對艾青這著名的詩句有著深切的共鳴。
在我的故鄉大別山的溝溝坎坎裡,一代又一代的父老鄉親,終生勞累在田間地頭,四季交替,苗青谷黃……
他們也從青壯年到了老年,老有所養是地球人共有的訴求。
歷史的歲月已經翻過,自媒體不作評說。
可在歷史歲月裡老去的一代又一代的農民,他們曾經深深地感嘆:
拿退休工資多好!
1.全網熱議的「最佳提案」
這段時間「綠地集團事件」的大瓜綠意盎然,可這瓜離農村的老農民太遠、太遠……
他們高興萬分的是:在兩會上王學坤代表的涉農提案。
王委員的提案簡而言之就是:
讓65歲以上的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有對農村老人養老方面有補貼,各地因為地方財政收支不同,通行做法是:對年滿60周歲的農民按月補貼50~70~100……400元。
而廣大的中西部、老少邊窮地區的農村老人,一般都在百元/月上下徘徊,這些地方集體經濟空白,無其它股權分紅類的財務收益。
農村老人老了,急需提高養老金來保證正常的養老生活。
其實在本次王學坤代表提案之前的2018年兩會,農民代表張亞忠也提出過相同的議案——
中央政府統籌給農村老人夃退休工資。
這次王學坤代表提案中的給年滿65歲的農村老人發400元退休工資,是和張亞忠代表不謀而合的。
提案一出來,農村老人高興萬分,相互打聽以求真偽。
2.可有人對提案表示不理解
有人說農民又沒有交社保養老金,怎麼能給他們發退休工資?
是的千千萬萬的農村老人,絕對大的部分是沒有持續的交社保養老金的。
(近年來農村也開始收取社保養老金,但基數太少,且交的年限不夠。)
一個中國下,都是國家公民,有話可以好好說,道理說透了才會明白。
當下疫情肆虐,全國上下花去了不少真金白銀,網絡上有關農村老人最少估計是——
65歲以上的有近6000萬人,按月發放人平400元養老金是一筆不小、且要持續的支出的開支。
有反對的聲音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依然要對持反對意見的人說——
3.為什麼要給農民發退休工資
都是共和國的公民,農民在共和國立國、發展工業強國的幾十年裡,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農民披星戴月在土地上辛勤耕種的糧食,是以愛國糧的價格上交給國庫的,在那些年裡、愛國糧、愛國棉、愛國油、愛國棉、上調的肥豬……
都是統購統徵的愛國價,而且是優質的上交國家。
沒有廣大農村的大後方,就沒有中國人民的工業從一無所有、到現代化。
所以話說到這裡,這一代農民老而無力的時候,該給他們發退休工資吧?
結語
又是一年小滿至,一年之中農民最為忙碌的季節之一。
今年因為疫情而推遲的兩會,王學坤代表代表民意——
給廣大的農村老人帶來了一份天大的驚喜。
相信,在國家層面的安排下,農民拿退休工資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溫暖的葉楠大叔,相信文字因為交流而溫暖的。
文字原創,配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