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為農民發聲:「洗腳上田,老有所養」,對此你怎麼看?

2020-12-25 騰訊網

兩會正在進行,各行各業都在謀定規劃,當聽到有關農村農民的提案時,作為農村返鄉大學生,有著莫名的開心。全國政協委員王學坤今年提案:將推行農民退休制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顯著標誌,讓65周歲以上的農民能夠「洗腳上田,老有所養」。這樣的提案,讓幾億農民看到了希望與溫暖。

縱觀當下農村,空心村、貧困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等話題形象的描述著農村風貌及現狀,我們在很多媒體都會看到,6、70歲老人幹活的場景,引來無數同情的同時,也反映了當下農村的現狀,作為農村人,知道這種現象不是個別,而是普遍存在,但在城市,之前滿60歲就已光榮退休,如今推遲到65歲,這樣的年齡,在當下農村,算是種地的主力,70年代的人外出務工脫離種地、80後不想種地、90後不會種地、00後不知道種地,在個別村寨,還能看到80歲老人下地幹活的場景,讓農民退休,的確溫暖人心。

為什麼農村65歲以上老人還在幹活現象普遍?

生活所迫,不勞動生活堪憂

很多人說農村老人下地幹活,是「閒不住」,深層原因並不是,而是生活窘境,誰不想安享晚年?農民作為社會最底層,同樣有著普通人共同的追求。很多農村家庭,兒子兒媳出門打工,孩子留給老人,雖然多數外出打工的會寄生活費回家,可是農村的開支並不比城市小,禮尚往來、基本的生活所需,在高物價下,不得不種地添補家用,很簡單的例子,口糧是每日必需,糧食跟蔬菜,多數農民都是自給自足,加上各個家庭負擔不同,直接購買糧食蔬菜的並不多,這在我們山區是特別的典型,正因為這樣,才有了老人依舊下地幹活的現狀。

農村養老制度落後

老有所養,這是大家所期望的結局,城裡人退休後,有上千元的養老金,而在農村,農民的養老金,只能說是表示了下,在我們當地,滿60歲以上老人,每月可以領取養老金,60-80歲老人,,每人每月養老金從之前的50加到了60,8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領80元。相對於城市最低養老金上千元比,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少得可憐。以80元算,當下在農村能買不到3斤肉。為了能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下地幹活,至少糧食跟蔬菜不用出錢購買。

65歲以上農村老人,有著不小的貢獻

交公糧

90年代以前的農村孩子,對於交公糧是很熟悉的,30年過去,十裡八村到糧站交公糧的場景歷歷在目。記得當年我們家要上交近兩千斤公糧,田地只有十畝不到,每年收完水稻,曬乾後由爸媽用籮筐挑著去村裡的糧站交公糧,有時候去還會因為幹度及飽滿度不滿足,挑回家再曬再剝離稻殼然後再次上交,我們這還好,到村裡糧站不是很遠,20分鐘路程,有的則需要翻山越嶺走上兩個小時才能到達糧站。每年交完公糧後,糧食所剩不多,中途還得添加土豆、紅薯以及包穀砂(玉米粉碎後的粗顆粒)才能接濟到下年糧食收割,直到2006年,農村才取消公糧。

修水庫修鐵路

7、80年代,農村開始各地修建水庫,多用於農業灌溉,由當時的青壯年負責修築,沒有工錢,記公分換糧食。同時期,修建鐵路也在各地開展,同樣是抽調青壯年以半軍事化形式修建鐵路,父親作為50年代的人,剛好在修建鐵路時正值壯年,被抽調參加湘黔鐵路的修建,時至今日,沒有任何的補償,大山裡通火車,還得感謝他們那一代的人。

65歲的年齡,不管城裡人還是農村人,都是進入安享晚年的年齡,而現實情況卻不盡然,農村到處都還有老年人下地幹活的場景,王學坤代表的提議,讓農民也享受退休福利,這是真正為農民發聲為農民請願,社會在不斷發展與進步,主席說「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需要拉農民朋友一把」,不管是人大代表為民發聲還是最高領導心裡有著農民,都是農民的福音,在農村問題上,希望農民越來越好,同時也是任重而道遠,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要讓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你知道「洗腳上田」什麼意思嗎
    全國政協政協委員王學坤提議推行農民退休制度,要讓65歲以上的農民能夠「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該提案一出,頓時吸引聚焦了無數人,可見,對於農村發展,農民保障等涉及到農民的問題,全社會都是極為關切的。在這個提案中,有兩個詞「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老有所養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但相信不少朋友是第一次聽說「洗腳上田」這個詞的,可能看到這句時,都一頭霧水,這是啥意思?
  • 讓農民洗腳上田,稱為「最佳提案」有人反對,是因為你離農民太遠
    圖說:父母老了1.全網熱議的「最佳提案」這段時間「綠地集團事件」的大瓜綠意盎然,可這瓜離農村的老農民太遠、太遠……他們高興萬分的是:在兩會上王學坤代表的涉農提案王委員的提案簡而言之就是:讓65歲以上的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有對農村老人養老方面有補貼,各地因為地方財政收支不同,通行做法是:對年滿60周歲的農民按月補貼50~70~100……400元。
  • 兩會2020三農信號:那些讓農民最暖心的聲音!
    兩會期間,作為農民我們也一直在關注三農方面釋放的信號,國以農為本,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兩會2020三農信號:那些讓農民最暖心的聲音!2020年兩會三農好消息不斷發出,讓農民有尊嚴地活著、農民成為國家最關心的群體,從現在開始了!
  • 「洗腳上田、老有所養」:農民退休制度值得期待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5月21日消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學坤表示,今年帶來兩個提案,一是建議設立「全民防疫日」,提升全民的防疫意識和生態安全意識;二是將推行農民退休制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顯著標誌,讓65周歲以上的農民能夠「洗腳上田,老有所養」,充分享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帶來的成果
  • 專家建議:農民實行退休制,65歲以上「洗腳上田」,可行嗎?
    農民,這個身份,大家都不陌生,在30年以前,我國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農民,那個時候,都生活在農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都想在土地上下功夫,能奔出個好日子,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證明,在農村致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2020全國兩會最新消息_六大兩會建議你怎麼看?
    2020全國兩會最新消息_六大兩會建議你怎麼看?   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將於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於5月21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將於27日下午閉幕,較原來計劃縮短了4天半。
  • 有「溫度」的建議,65歲以上農民「老有所養」,農民好日子來了?
    但是有些人其實是不支持的,他們認為農民的貢獻不夠,也就是種田,為什麼可以領取養老金呢,這樣顯然是不公平的。有這樣想法的,很有可能對於農民的貢獻不是很清楚,當年大力發展工業的時候,不僅僅是工人,而且農民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洗腳上田,老有所養」如果能夠實現,當然這是指65歲以上的農民,那麼我國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成果就相當的不錯了。
  • 「AI」種田讓農民「洗腳上田」
    浙江瑞安以生態水稻種植為基礎,以人工智慧科技為手段,結合大數據、雲計算、5G應用等現代科技為農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AI是一雙翻雲覆雨手,有化腐朽為神奇之魔力,什麼行業沾上TA之後都可能帶來革命性改變。數千年來,農業都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產業,遇上AI之後,一切都改變了,農民也可以「洗腳上田」、在空調房裡「種田」了。老一輩農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化為現實。
  • 建立農民退休制度,農民享有退休金,將對社會造成哪些影響?
    近年來,國家為了發展農村地區經濟,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推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例如農業補貼、返鄉創業補貼,自來水、天然氣、危房、旱廁等改造補貼。逐步完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創造各項福利。2020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王學坤提出讓65歲以上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建議建立農民退休制度,讓農民享有退休金。這一提議一時間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引起全網的熱烈討論,同時也得到了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支持。這也是我國有史以來,首次將「農民」定義為職業。古今中外,農民都是社會穩定、國家強大的根基。
  • 「瀏代表」帶著多份建議抵京!在全國兩會上,將繼續為花炮產業發聲!
    「瀏代表」帶著多份建議抵京!在全國兩會上,將繼續為花炮產業發聲!此外,通過瀏陽日報《我請「瀏代表」捎句話》互動性專欄,張學武收集到了不少和瀏陽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建議,其中就有《關於新時代支持煙花爆竹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建議》,這也是張學武連續兩年在全國兩會上為煙花爆竹產業發聲。「這既是一項光榮的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 65歲以上的農民每月發養老金400元,能確保基本生活嗎?看農民咋說
    首先這個消息最早源自河南政協委員張亞忠在兩年前得會議中提出為為農村60歲以上農民每個月發400塊錢養老補助,後續也有委員在會議中提出過類似提案,雖然提案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通過,但卻引起了社會輿論廣泛討論。
  • 農民退休制度引爭議,城市居民認為不公平,其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01前言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李紳你如果問每年三四月的熱點詞大概率會是什麼?那我基本上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兩個字:「兩會」,如果還要再加兩個字的話,那便會是:「提案」——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各個領域,代表著不同群體利益的提案。而在2020年的兩會,雖然由於疫情的影響而時間較往年有所延後,但是以「民法典」為代表的關鍵詞仍然熱得發燙,熱搜榜上除了「兩會」和「提案」以外還有一個名字的熱度在不斷爬升,這個名字便是「王學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
  • 從A到Z……來,聽「兩會聲音」!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圍繞教育、醫療等民生熱點持續發聲,留下諸多「兩會聲音」,引發網友熱議。我們為大家梳理了本次兩會的一些「聲音」,從A到Z,一起來看看吧!
  • 建立農民退休制度,讓老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有什麼辦法?
    我是非常支持農民也有相應的退休制度的,不過相應的退休制度應當有充足的資金保障。資金問題始終是解決養老問題的根本所在。如果跳開資金來源,光談養老待遇,所謂的退休金也是「空中樓閣」而已。
  • 你支持農民有退休工資嗎?為什麼?
    農民朋友也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長期在第一產業辛苦勞作,默默奉獻的著自己的青春年華,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實現,難道他們就該缺席嗎?建國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都是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GDP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兩會代表議三農】三農問題的核心就是如何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
    專題:2010兩會:又是一年春來到       張瑋:如何讓農民增收致富真的是一個大話題,也是兩會的代表委員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今天我們的現場也請來了三位全國人大代表介紹一下
  • 兩會代表建議外賣禁用塑料打包盒,你怎麼看?
    今年杭州兩會,有代表提出:一、外帶、外賣禁止使用塑料打包盒二、鼓勵飯店使用非一次性的容器對此,你怎麼看?關於這點,我們在此前的文章《都說塑料有毒,經常吃外賣的你這些一定要知道》也有進行闢謠:對於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一次性塑料容器,我們不必過於擔心它的安全性問題。但經常吃外賣也不是什麼好事,例如在營養均衡、衛生等方面難有保證。如何解決「塑料打包盒濫用」這個問題呢?
  • 農民有職工社保,辭職回農村,還有必要上新農保嗎?有啥利弊嗎?
    農民養老問題不僅是農民心中的一道坎,更備受大家所關注。近日王學坤委員在兩會上提出議案,建立農民退休制度,讓65歲以上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充分享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帶來的成果。意味著農民也可以像工人一樣享受退休待遇。
  • 【代表委員上會記】歐陽華:抬頭見青山、低頭看綠水 為鄉村留住...
    村裡召開村民小組會議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給我提供了不少思路。我想我一定要做好人民的代言人,把老百姓的心聲帶到會上去。 下載荔枝新聞、「我蘇」客戶端,聚焦2019全國兩會>>   更多代表委員上會記戳下方連結>>
  • 慈禧太后發燒,一老農民要她喝「洗腳水」,結局出乎意料
    慈禧太后發燒,一老農民要她喝「洗腳水」,結局出乎意料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對他的痛罵之處,一方面體現在她那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各國之歡心」,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她當年阻止的戊戌變法。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人都對此充滿了興趣。那我們就來講一個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遇到的一個烏龍事件,結局充滿著狗血性,讓人意料不及。這位慈禧太后光看她前半生,我們會覺得她是一個非常悽慘的女人。少年喪父,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晚年搞的大清國亡國。如果光看她這個身世,估計在某某選秀節目上可以引來一大波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