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生活博覽會上,聽臺灣茶人聊聊「關於奉茶那些事」

2020-12-10 看停思奇妙萬物

若保有對奇妙萬物的好奇心,無論在哪皆可旅行。點擊「關注」,和筆者仰望,一起探索身邊的「花鳥魚蟲、山嶺河流、星辰大海」吧!本期主題:請問你日常喜歡喝茶嗎?你有了解過「奉茶」嗎?讓我們一起去茶生活博覽會上,聽臺灣茶人聊聊吧!

請問你平時喜歡喝茶嗎?若喜歡,那有了解過「奉茶」嗎?

現在新茶飲帶動的潮流,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很多新式茶飲店以高顏值

和新花樣,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也提高了年輕一代對茶的關注度,但也有不少年輕人開始多了解傳統茶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茶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正打破了年齡的界限,使得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樂在其中。

筆者也好傳統茶飲,有一喝了幾十年茶的好友,常精挑細選一些茶葉從遠方郵寄給我,一次就是好幾斤,真感謝他的慷慨。這次聽說附近的茶文化主題商城舉辦茶生活博覽會,就約一好友相伴來參觀。

「你永遠不知道茶有多好」

走近會展區,一眼望去,各個茶店鋪設的展位左右並列,秩序井然。每個展位都有不同的主題。

茶展區並列分布
也有茶食可品嘗

我們來到這個展位,看到展板上有很大的中文和藏文寫到「你永遠不知道茶有多好」,就很好奇,和展位前的茶人聊聊,收穫頗多。

藏文的意思也是:你永遠不知道茶有多好

他們公司有專人云南深山老林去尋找千年茶樹,歷經不少艱辛,才遇到幾顆。即使這樣,也甚是歡喜,然後和當地的政府相關部門和村民溝通投資承包事宜。經過多次深入溝通,才達成承包方案。聊到這,看得出眼前的這位茶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說道能遇到古茶樹,是他們團隊的福分。

他還介紹自己入行的經歷,之前他從事金融行業,工作當中常常倍感壓力。有一次,在遊船上,聽一資深茶人談論關於茶的種種妙處,讚嘆不已。後來自己深入了解茶行業和茶文化,再三思考後決定轉行,現在常感到愜意,不向之前常常感到有壓力了。越了解茶就越感嘆,「你永遠不知道茶有多好」。

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對茶葉成分的分離和鑑定,我們知道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其中含有許多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已知的如茶多酚、兒茶素、茶氨酸、咖啡鹼、茶黃素、茶多糖、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一部分是茶特有的成分,有些成分在茶葉中的含量明顯高於其他植物。這些成分集體印證了茶對人體的保健功能和疾病防治功用,也為古人的茶歌、茶詩提供了佐證。

接著,我們來到下個展位,迎接我們的這塊展板上面是一顆「感恩樹」。接待我們的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年輕女茶人,她介紹到這「感恩樹」上的留言,都是現場的茶人和向我們這些遊客自發在上面寫的。我仔細一看,上面的很多留言都提到「奉茶」,就好奇,經和她聊聊後,收穫頗豐。

感恩樹

「以茶待客」是我國很普及的生活禮儀,「奉茶」文化也源遠流長。宋代詩人杜小山《寒夜》寫到:「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塘沸火初紅。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招待客人時主人為了表達熱情,常為客人奉上一杯熱茶。看似簡單的奉茶,卻有深層的含義,稍一不注意,可能就失禮了。

1、端茶奉客「請」為禮

通常說的奉茶一般包括:端茶、請喝。聽上去只有兩個步驟,但每一個步都是有講究的。端茶給客人必須用雙手去端,右手持杯,左手託杯底,雙手奉出才為敬。有杯耳和無杯耳的茶杯,奉茶時禮儀也不同。

有杯耳時奉茶

對有杯耳的茶杯,應該用右手抓住杯耳,左手託著茶杯底部,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禮貌地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時說"請"。杯耳要朝著客人右手方向,這樣有利於客人手拿茶杯的柄。

無杯耳時奉茶

對沒有杯耳的茶杯,端茶杯給客人時不能直接用手去抓杯口,或是用一隻手握住杯口。應右手輕握杯身(注意不要捏杯口),左手託杯底,雙手將茶送到客人面前,放在方便客人提取品飲的位置,否則視為失禮。

2、「茶斟七分滿,留下三分示情意」

倒茶要倒七分滿,茶斟太滿,客人不便於握杯品飲,溢出的茶水不但浪費,還很可能燙著手。且飲茶時相互交流有助於加深彼此間的情誼,故有「茶斟七分滿,留下三分示情意」之說。

奉茶要講究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依順序奉茶。

3、添茶之法

當與賓客邊談邊飲時,要及時添加茶水,體現對賓客的敬重。添茶的時候也要跟奉茶一樣講究先後順序。

當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禮還禮,雙手接過,並致謝。品茶時,應小口品飲,體驗「一苦二甘三回味」。結合自身感受,適當稱讚茶的氣味。奉茶多感恩,樂趣定不少。

來看看感恩樹上的兩位遊客的留言。

感恩,奉茶
行善總不要放棄

請問您曾參加過茶展嗎?對「奉茶」有何感想呢?歡迎您留言分享,先行道謝!

相關焦點

  • 茶人茶事:茶館·茶友·茶人
    中山區人民的生活品質,由茶館可見一斑。這些茶館零零散散,分布在大街小巷深處,大多風格簡約雅致,文化氣息濃厚。我那時剛剛開始學茶,興趣正濃,去過很多茶館,從心裡感謝那些茶館的主人,教給我品茶的知識和方法,使我迅速成長為一名徹頭徹尾的茶人。因為喜歡,對茶館有特別的情懷,坐下來就不想走。因為愛好,對真正有造詣的茶人敬佩有加,喜歡和愛茶懂茶敬茶的人一起交流。
  • 茶文化博大精深,一起學習奉茶禮儀那些事
    今天我們來聊聊奉茶的禮儀。主人將茶端到客人面前獻給客人,以表示對其的尊敬之意,因而,奉茶中也有較多的禮儀。 【1】端茶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慣,端茶時要用雙手呈給客人,一來表示對客人的誠意,二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 別丟了喝茶的初心 聽馬來西亞茶人許玉蓮講茶
    上周五,市區車站大道忘憂茶莊有一場簡單純粹的演講,來自馬來西亞的茶人許玉蓮為愛茶人士帶來一場「純喝茶的意義」的講座。整個演講過程中,許玉蓮只是站著,沒有泡茶也沒有喝茶,她說,茶湯的製作工序需要靜心,受不得幹擾,等她講完了,再一起去那邊品茶吧。寥寥數語,透露出這位馬來西亞茶人對茶的敬畏。
  • 《茶莊茶人茶事:普洱茶故事集》
    現在普洱茶越來越熱,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尤其是普洱老茶,當然市面的假茶也很多,破朔迷離,入坑不少,如何了解老茶信息,避免入坑,在這裡推薦一本楊凱老師的《茶莊茶人茶事
  • 臺灣茶事 那些人那些事(全文)
    以中華茶藝獎第一名成名,從此晉身臺灣現代茶文化的研究和茶實務的參與。從早期遍訪宜興紫砂壺名家,收藏、研究紫砂真品藝術,延伸到相關器物在生活中的運用。從喝普洱茶到浪跡大陸六大茶類產區,對目前臺灣及全球華人普洱茶風潮具有開創性的影響。
  • 京城茶學堂開講!跟茶人聊茶事,追憶舊京歲月
    舊京「茶人」大多是朝士,列名廟堂之上,棲身四合院之中,喝茶追求一種脫俗風雅的清韻,自有很多脫俗離世的講究,而普通百姓大都沒有細細品茗的習慣,點點滴滴都充斥著實用主義的智慧和市井生活的氣息,但也能體會茶給生活帶來的一種樂得其所的滋味。不管是「品者」,還是「飲者」,他們都在北京這個六朝古都依循、融匯、革新地演繹著各自的「茶事」。
  • 事茶人千萬不能做的泡茶不良習慣
    不管是茶藝師還是茶店主人,只要上了茶桌給顧客泡茶,我們都統稱為事茶人。事茶人一舉一動都在落在現場賓客的眼裡,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細節決定成敗,泡茶不良習慣,能免則免。1、主人不介紹茶葉。既不乾淨衛生,又突顯事茶人的不專業,得不償失!3、衝泡前不溫杯。雖然很多茶店裡的茶器都已經清洗消毒過了,但衝泡前溫杯是為了讓茶器增加溫度,激發待衝泡茶葉的香氣與茶性,是專業泡茶的必要操作之一。
  • 一盞清香,兩岸滋味---臺灣七天輕奢茶事交流
    乍暖還寒時候,茶人們早已相邀準備奔赴,一場寶島臺灣的淡然茶事。客從遠方來,酒太濃烈,水太淺薄,需得必先飲一杯清茶,短暫休憩。洗去身上的塵埃,擦去腳尖的泥土,踏上這片土地,欲赴臺灣茶事,如何能不知這清香的源本。●回歸樹下,相對品茶虯枝蜿蜒投影西窗,最宜歇腳小憩。
  • 如何泡「好」茶?傾聽知名茶人陳國義說說茶的那些事
    11月3日16時許,在南寧南湖明都四層桂雅香茶室,晚秋的暖陽正好照在香港知名茶人、八八青餅創始人陳國義沏的一杯茶上,茶杯中飄出的淡淡茶香牽動著每一個在場的品茶人味蕾。在他身上看不出太多歲月遺留下來的痕跡,70餘歲依然活力四射,他孜孜不倦地給前來品茶的友人分享泡茶的秘訣以及與記者暢談六堡茶收藏價值和發展前景。「陳老,我有幸在去年的茶博會上喝過您泡的茶,那個味道我現在都還記得!」現場茶友感嘆道。「那今天我要給你們再泡一壺讓你們更難忘的茶。」
  • 茶傳媒專訪: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部長、臺灣茶學堂&舊居草堂古美術創始人馮文炫、 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執行長、臺灣掬月創始人許家菱,以及90後的年輕茶人Peter,聚首北京,和小仙一起暢談生活美學。
  • 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是這樣 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在小仙眼中,臺灣一直是東方美學的聖地。臺灣人細膩入微的美學,不僅是藝術,更是生活。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
  • 【茶館尋旅】奉茶茶館
    ,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明永曆15年(公元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將臺南作為全臺政治與經濟中心。清康熙22年(公元1683)年,臺灣收歸清朝版圖,臺南改為「臺灣府」,正式列為臺灣府治。直至清光緒13年(公元1887年)臺灣建省,才改為「臺南府」沿用至今。
  • 去臺灣的遊客都買烏龍!真正的懂茶人,卻常選擇這種茶!
    還是這周二,和大家講到的臺灣紅茶。 內容都是豐富又精彩,掃掉了很多同學的知識盲區。 提起臺灣茶,大家一般想到的都是烏龍。 但實際上,寶島上精彩的茶類還有其他呢,比如紅茶。
  • 茶會記憶 | 茶會,愛茶人生活中的儀式(附最美茶席比賽獲獎名單)
    茶會是愛茶人的相聚,是愛茶人生活中的儀式,在儀式感中感受生活。清明茶會雖已結束,但美好的回憶仍是我們生活的中一部分,生活也在繼續前行,通過視頻形式的茶會記憶,讓我們期待下一場茶會,期待明年的清明茶會。方守龍有機白茶仁隆茶業阿福茶葉商行元典茶園祥源茶華德怡品李記谷莊寶瑞號 八位席主翰仁堂一葉如願明君子茶業御馨茗茶雲社臻宇茶事巖悟茶業尚好茶武夷巖茶館 (以下排名順序不分先後
  • 臺灣「中華茶聯」廈門設代表處 盼兩岸同推茶文化
    臺灣「中華茶聯」廈門設代表處 盼兩岸同推茶文化 2017-06-26陳悅 攝   中新網廈門6月26日電 (記者 陳悅)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以下簡稱「中華茶聯」)廈門代表處26日在廈門海滄自貿園區臺灣創業館揭牌,這是「中華茶聯」在大陸的首個正式代表處。
  • 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相約鄭州 弘揚茶文化
    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相約鄭州 弘揚茶文化 來源:人民網-河南分網    2015年01月02日14:54 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 一杯茶湯,暖人心……2014年最後一日下午,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世昌興茶莊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墨蘭軒」跨年感恩茶會。
  • 20年前的香港國際茶藝博覽會,餘悅研究員文章重現情景與思考.
    在香港回歸前夕的1997年1月,香港舉辦國際茶藝博覽會。餘悅研究員受邀參加博覽會,並應報刋要求撰寫文章:《中華茶藝,你的未來不是夢!一一寫在香港』97國際茶藝博覽會閉幕之時》。雖然20年時光流轉,關於香港、臺灣的茶事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但是,其中的思考,依然有現實意義,現重新刋發。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與承擔。 中華茶藝 , 你的未來不是夢!
  • 【永心奉茶】臺灣空運正宗臺灣牛肉麵登錄從化!!!
    帶你去吃美味的臺灣牛肉麵、私房滷肉飯!每一個產品都能提現出永心所追求的匠人精神,每一款產品都是精品,從來不將就,只做最純粹的極致茶飲,為您奉上一杯好茶。而現在,【永心奉茶】更為您奉上臺灣極致美食:「川味牛肉麵」、「私房滷肉飯」。
  • 如約茶事——深刻解讀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
    正如如約茶事時,對煮茶器具的用法,品茶論道時的言語等,處處都透露著飲茶者的修養。《茶經》的作者陸羽,用四個字概括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精、行、儉、德。精茶人對茶品質、品飲環境、煮器、選水、品飲等程序,要求精心而作。茶有九難包括: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 包郵兩冊|『茶莊茶人茶事+從大清到中茶』 楊凱親筆籤名版
    著有《實戰普洱茶》《茶莊茶人茶事——普洱茶故事集》《號級古董茶事典》等著作。其中,《實戰普洱茶》光碟獲國家圖書獎提名,全國暢銷書獎,該書被輸出到韓國,有韓文版;《號級古董茶事典》為臺灣出版大型畫冊式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