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即將生效

2020-12-18 人民網

原標題: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即將生效

  原標題: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即將生效

  澳門擁有不少具有保留價值的歷史文物,而近年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擔心經濟發展會對文物保育受到影響。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即將於3月1日正式生效,對澳門文物保育工作的執行和開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澳門最引人關注的文化遺產便是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澳門政府也列出了一份《澳門文物名錄》,這些文物都受澳門法律保護。即將生效的《文化遺產保護法》明確確立了文化遺產的定義、保護範圍,以及文化遺產的評定程序及標準等,對澳門文物保育工作的執行和開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澳門文化局局長吳衛鳴表示,修復文物沒有劃一的標準,需按照每個文物的獨特情況而定。

  吳衛鳴說:「我們知道修復一座教堂和修復一間廟宇是不同的,修復一間小的廟宇和一間大的廟宇也不同,很難拿一個劃一的標準,其實這在我們的經驗中,將每一個個案當做一個獨特的例子做,更能達到修複目的。」

  對澳門的文物保護,香港資深建築師鄺心怡認為,澳門的文物保護已經做得很好,隨著近年澳門經濟發展,政府應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位處文物附近的發展項目應諮詢社會及業界的意見,並作出慎重的考慮。鄺心怡對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出臺表示期待:「做文物保護要有個政策和有一個計劃如何去保養它,否則很快會消失。我們在香港就會是計劃有多少年才會做到,做到之後我們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文物,有些我們會將它放在備用清單中。」

(來源:國際在線)

相關焦點

  • 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草案)公開諮詢
    中廣網澳門2月11日消息(記者宋薇)澳門特區政府完成《文化遺產保護法》(草案)並進行公開諮詢,諮詢期由即日起至4月30日結束。10日下午文化局局長何麗鑽,副局長王世紅、陳澤成,文化局文化財產廳廳長張鵲橋及澳門博物館館長陳迎憲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法案的有關內容。
  • 澳門公布《文化遺產保護法》草案並展開公眾諮詢
    新華社澳門2月11日電 澳門特區政府日前公布了《文化遺產保護法》草案,並於2月11日至4月30日就草案展開公眾諮詢。    據特區政府文化局介紹,這一草案更新了有關「文化遺產」的概念,從法律上將其內涵由物質文化遺產擴展至非物質文化遺產,由建築物等不動產延伸至包括一切有價值文物在內的動產,從而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接軌。
  • 文化遺產 共護共享(微言)
    2005年7月15日,澳門獲得了第一張世界文化名片——澳門歷史城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地。由8個廣場前地和22處建築物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如同一串美麗的項鍊,鑲嵌在澳門半島上。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澳門的閃亮名片
    本報記者 蘇寧攝   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臺、中國沿海第一座歐式燈塔、中西風格結合的民居,以及相鄰的廣場和街道構成了「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作為當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
  • 澳門,生活在世界文化遺產中
    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臺、中國沿海第一座歐式燈塔、中西風格結合的民居以及相鄰的廣場和街道構成了「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作為當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10多年時間過去,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情況如何?
  • 澳門,生活在世界文化遺產中(港澳在線)
    本報記者 蘇寧攝   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臺、中國沿海第一座歐式燈塔、中西風格結合的民居,以及相鄰的廣場和街道構成了「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作為當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
  • 澳門回歸20周年丨你了解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6月11日,在文化部(現文化和旅遊部)和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共同主辦的「根與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大型綜合性文化活動在澳門綜藝館隆重開幕。
  • 澳門文化遺產——盧家大屋
    大三巴附近有個不起眼的世界文化遺產建築,外觀古樸,可能很多遊客都不知道呢!沒錯,它就是盧家大屋,是澳門少見的中式建築之一。盧家大屋是澳門的百年古宅文化遺產,屋子內部模仿廣州西關大屋的建築風格,每個細節都凝注了工匠們的心血,連腳下的地板也是精雕細琢。屋內的桌椅、屏風、柜子等,都是採用名貴的木材加工製作,據今仍保存完好。
  •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第2頁: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育爭議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一 引言  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1988年,泰山成為世界第一個「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及至1993年,紐西蘭的湯加裡羅國家公園(Tongariro National Park)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第一個「文化景觀」,使世界遺產又增添了一種新的類型。  澳門歷史城區屬「世界遺產」當中的「世界文化遺產」類型。  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入居澳門,帶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生活習俗,與中華文化碰撞交融。
  • 澳門文化局續設宣傳流動站推廣文遺信息
    為持續加強社會對澳門文化遺產及其保護措施的認識,澳門文化局於今年5月至12月期間,持續在澳門各個小區及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巡迴設置宣傳流動站,更於文化局轄下四間公共圖書館新增設介紹展板,以更廣泛和直接的方式,向市民和旅客傳遞正確文遺保護信息。
  • 澳門,生活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看澳門)
    圖為鄭家大屋(左圖)與戀愛巷(右圖),體現著澳門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兼容。資料圖片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臺、中國沿海第一座歐式燈塔、中西風格結合的民居以及相鄰的廣場和街道構成了「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作為當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10多年時間過去,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情況如何?澳門因為申遺又帶來了哪些好處與發展?
  • 澳門世界遺產不收門票 申遺直接投入不到1000萬
    澳門將位於老城區最核心區域的20多幢建築和數個廣場打包申遺,幾乎涉及到半個澳門。這等於是自己將老城區拆遷改造的手腳捆綁了起來,保護世界遺產與城市發展的矛盾也凸現出來。  2006年,位於東望洋山東岸山腳下的一塊工地開始了施工,這裡準備建造一幢高達135米高的建築。2007年初,公眾得知了這一消息,人們擔心即將興建的高樓會遮蔽東望洋燈塔部分海岸景觀。
  • 保護好研究好澳門的文化遺產
    澳門是一座風貌獨特的城市,具有大量歷史文化遺產,澳門的文化遺產保護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研究好澳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彰顯澳門文化特色,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澳門回歸祖國之後,特區政府高度重視並不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大力支持文物考古事業發展。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回歸20年,澳門文化發展引人注目
    1999年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每年都投入2000多萬澳門元進行文物建築保護工程。除了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文物建築進行修繕,也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改善及維護。目前,特區政府的文物保護清單裡就有超過120個文物古蹟景點。回歸早期,特區政府將「澳門歷史城區」的世界文化遺產確認工作放上日程表,經過祖國的支持、指導與協助後,將澳門的文化遺產進行了審核。
  • 人民日報:保護好研究好澳門的文化遺產
    澳門是一座風貌獨特的城市,具有大量歷史文化遺產,澳門的文化遺產保護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研究好澳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彰顯澳門文化特色,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環球網綜合報導】由環球網主辦的「中國網絡名人澳門行此行邀請了多位網絡名人與主播一同前往澳門,深度了解澳門自回歸以來取得的巨大發展,並探索澳門獨特的人文環境,立體多元地展示澳門形象。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
  •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澳門開幕
    6月11日下午,「根與魂──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澳門市政署畫廊舉行開幕式。本次展演由文化和旅遊部與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主辦,旨在促進內地與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合作和交流。「根與魂」系列活動將以靜態展覽、舞臺表演和工作坊體驗等形式,向澳門市民展示浙江省豐富多元的非遺項目和傳統文化。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傳習補助頒發儀式開幕式期間,為鼓勵澳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公室巡視員滿宏衛向澳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傳習補助。
  • 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經過數個世紀的變遷,以及因應城市發展的需要,這裡依然保持原貌,大量的歷史建築分布在舊城區各處,成為澳門珍貴的文化遺產;難得的是,這些遺產並未因應發展的規劃而遭受破壞,反而在前人的保護下,使東西方文化互相碰撞交融,形成本澳獨樹一幟的文化氛圍。
  • 世界文化遺產之 澳門歷史城區
    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Historic Centre of Macao澳門半島位於中國大陸南端,從16世紀中葉起就處於葡萄牙統治之下,直到1999年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它雖是以西方宗教形式為主的建築物,卻飾以牡丹和莫邪菊雕刻,象徵著中國和葡國文化的共存。「媽閣廟」所代表的,是盛行於中國沿海及東南亞一些地區海洋文化中的媽祖神靈崇拜和奉祀,也體現著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共存交融的歷史和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