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舌尖上的客家菜美食(一)

2021-02-17 北方餐飲
客家歷史

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遷至嶺南山區後,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語言與飲食習慣;而且,由於客家人居住地區大都是遠離海洋,客家菜便以內陸型的油重味濃、鹹香軟糯為特色,即客家話說的「肥、鹹、香」。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飯有飯香,肉有肉味」。有所謂「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鵝不濃」的講法。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釀見長,尤以砂鍋菜聞名。客家菜講求四時節氣,有「冬羊、夏狗、春雞、秋鴨」之說。

現精選、整理,供喜歡客家菜的廚師朋友們參考。


1 鹽焗雞



材料:
重1500克左右的肥嫩雞亂1隻(毛黃、嘴黃、腳黃、沒下過蛋的母雞稱雞亂).薑片、蔥條各10克,香菜25克,粗鹽2500克,精鹽13 克,味精7克,八角末、沙薑末各2.5克,芝麻油1克,熟豬油120克,花生油15克,沙紙2張。

做法:
1、紗紙一張刷上花生油待用。
2、將活雞宰殺,褪毛去內臟洗淨,吊起晾乾,去掉趾尖和嘴上的硬殼,在翼膊兩邊各劃一刀,在頸骨上斫一刀,然後用精鹽3.5克擦勻雞腔,並放入姜、蔥、八角末,先用未刷油的紗紙裹好,再包上已刷油的紗紙。
3、 用旺火燒熱炒鑊,下粗鹽炒至高溫,取出1/4放入沙鑊,把雞放在沙鑊內,將餘下的鹽覆蓋在雞上,蓋嚴鑊蓋,用小火焗約20分鐘至熟。把雞取出,揭去紗紙, 剝下雞皮(待用),將雞肉撕成塊,雞骨拆散,加入味汁拌勻,然後裝盤(骨在底下,肉在中間,皮蓋在上面),拼擺成雞的形狀,香菜放在雞的兩邊即成。
4、炒鑊上小水,下精鹽4克燒熱,放入沙薑末拌勻取出,分3小碟,每碟加入豬油15克供佐食。將豬油75克、精鹽5克和芝麻油、味精調成味汁,佐食。

附註:
鹹香是客家菜的特色,而鹽焗雞最好地體現了這一點。皮爽肉滑骨出味,故有天下第一雞的稱道。東江菜也因為有鹽焗雞而在以食雞聞名的廣東與潮州菜、廣州菜齊名。
鹽焗雞的來歷有多種版本,另外一個傳說系客家人以前從惠州擔鹽上江西等內陸地區,把雞埋在鹽擔裡以備路上食而無意發明的。
2 客家鹹雞



材料:
農家閹雞、沙姜

做法:
1、選皮厚、毛重6斤多的經過在田園裡放養的農家閹雞。殺雞時要注意掌握水溫,水太熱會把雞皮燙爛,太冷又難以脫淨雞毛。
2、用粗鹽和沙姜粉(由於沙姜粉內難免會有雜質,所以可以改用切碎的新鮮沙姜)擦雞皮,使雞的皮和肉鬆弛,在醃製時易於吸味,擦的時候要把握擦的力度,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要恰到好處。
3、把擦好的雞用鹽和新鮮沙姜醃10個小時,這樣醃出的雞香味很濃。一般是晚上9點醃好雞到早上7點用。
4、把醃好的雞用清水衝洗乾淨,再用幹毛巾吸乾水,然後放入蒸鑊蒸40分鐘左右就可以斬件裝盤。

附註:
鹹雞是傳統的客家菜,也叫「外婆雞」。很久以前,客家人生活艱苦,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捨得殺只雞,外婆特地把雞腿留下來埋在鹽堆裡保存。待到節後女兒帶外孫回娘家時,就把雞腿從鹽堆裡取出來款待外孫,經鹽醃製的雞腿鹹香鮮美。食用時蘸些客家黃酒,更具風味!3 娘酒雞(雞炒酒)



材料:
雞、姜、糯米釀的酒

做法:
1、先放姜爆炒,再放雞、酒炒,最後放適量酒煮。
2、可以加入黑棗、黨參、杞子、紅棗、北芪等滋補藥料,使酒更醇、更滋補美容。

附註:
1、客家地區婦女坐月子的必備菜式,溫中帶燥。
2、需要注意的是爆炒姜的油一定要是花生油或者茶油,這樣才能保證雞的香味醇真。4 豬肚煲雞



材料:
新鮮豬肚,嫩雞各一隻。

做法:
1、材料處理乾淨後,用布把雞、豬肚擦乾。豬肚切開10釐米的小口。
2、把雞放入豬肚,把姜,蔥頭,人參,胡椒粒等配料放入雞內。
3、用芭蕉葉把豬肚包好;再用半釐米厚的草紙包好;草紙外麵糊上溼黃泥。
4、把這個團,晾乾一小時。放進有燃燒火炭的爐膛,悶煨2小時即可。

附註:
這是古老做法,現在一般就是把豬肚和雞一起煲就是了。5 三杯雞



材料:

嫩子雞一隻,豉油、豬油、甜米酒各一杯,姜塊,蔥,小麻油適量。

做法:
1、將嫩子雞洗淨斬成5公分見方的塊連同雞髒、肝全部裝入砂缽內,同時用容量80克左右的杯盞,量入豉油、豬油、甜米酒,放入姜塊、蔥白段少許,不放水。
2、用炭火爐子微火燉開,每隔十分鐘左右翻動一次,以防燒焦。蓋子不宜多開,約燉半小時至收濃即成。揀去蔥、姜,加入少量小麻油即可。

三杯雞特點:
三杯雞是江西寧都的傳統名菜,已有數百年的製作歷史。其獨特之處在於烹製時,把宰殺至淨的雞斬成小塊,至於砂缽中,不放湯水,只需配一杯甜米酒、一杯香油、一杯豉油同煨而成,故名「三杯雞」。以其肉質酥嫩、原汁原味、濃香誘人、味道醇厚而聞名於世。
6 水晶雞



材料:
雞、胡椒粉、姜

做法:
1、買一隻雞,拔好毛,不要開胸; 
3、鹽大概1/2湯匙,倒在手裡伸進雞的內腔塗抹,儘量均勻; 
4、倒3/4湯匙的胡椒粉,塗抹雞的內腔;(視自己情況增減) 
5、然後把雞外面也同樣分量的鹽和胡椒粉塗抹一遍; 
6、切幾片大的薑片放在電飯煲裡,主要作用一是祛除腥味,另外一個作用是防止雞熟後粘鍋底,所以不要讓雞碰到鍋底,儘量放在薑片上。 
7、放好後,什麼都不用加,蓋上蓋子,按鈕!大概40多分鐘吧,就象做飯一樣樣!釀菜

客家釀菜最為出名、敢稱頭牌菜的就是家家戶戶過節必煮的釀豆腐。傳說與客家人從中原南遷飲食習慣改變有關,是餃子的情結造就了客家釀菜。

釀就是把類似餃子餡料的釀醬釀進豆腐等主料裡。有釀豆腐、釀苦瓜等等。由於客家對釀情有獨鍾,把其他包進去的菜式也叫釀了,如「釀粄、釀春」等,但廣西賀州的客家人把釀豆腐叫「豆腐釀」。7 釀豆腐 



材料:
板豆腐、3/7開肥瘦肉、魚肉、蝦米、鹹魚肉、白菜、蔥、姜、麻油、胡椒粉等 

做法:
1、豬肉、魚肉分別搗成肉醬,蝦米浸軟切幼,鹹魚切幼,蔥切粒。將其它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待用; 
2、白菜摘好洗淨,放入油、鹽、沸水中漉熟盛起; 
3、豆腐衝洗滴幹,一開四件,用箸只(筷子)夾開一條罅釀入餡醬,放入油鑊中煎至微黃色盛起; 
4、燒熱煲缽,下油一調羹爆香薑片,加入上湯煮沸,放入白菜、豆腐滾片刻,下芡汁滾即可原煲上桌。 

附註:
中原「衣冠南遷」的客家人,不但帶來了讀書皆上品的風氣,也形成了自己的飲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煎成金黃色,把豬肉、魚肉做成的餡「釀」入其中,放進蔥花、香油,盛在雞湯瓦煲內燜著,直到香氣四溢。想來到了蠻荒之地的客家人一時無麥可包餃子,才創出如此美味。麻包袋(釀油豆腐)



材料:
油豆腐、豬肉、芋泥、蝦米、水發香菇

調料:
薑末、蔥末、黃酒、麻油、胡椒粉、鹽、味精、豉油各適量

做法:
1、芋頭蒸熟製成泥。
2、豬肉、蝦米、冬菇一起搗碎,芋泥和其他配料一起攪拌均勻,釀進油豆腐裡面,落油鑊中炸一下,再放入豉油燒至熟透即可。

附註:
在粵北地區說麻包袋,但一般叫釀油豆腐,拿來打火鍋也是不錯的。9 釀苦瓜



材料: 
苦瓜500克,五花肉250克。

調料:
糯米、冬菇、料酒、花生油、水澱粉、蔥末、薑末各適量。 

做法:
1、將苦瓜去瓤,洗淨,切3釐米圓墩;五花肉搗成醬,加入鹽等調料拌勻備用。 
2、將苦瓜墩空心填滿肉餡,擺入盤內,入籠急火蒸熟,取出備用。 
3、炒鍋注油燒熱,下入蔥薑末爆鑊,加入鮮湯、鹽、料酒燒開,用水澱粉勾芡,淋上熟油,澆在苦瓜上即成。 

附註:
客家地區端午節的應節菜,苦瓜剛剛出身。也可以用煲缽來煲。10 釀茄子 



材料: 
茄子500克,豬肉(一刀落)100克,植物油500克(實耗75克),豉油35克,料酒5克,味精1克,澱粉30克。 

做法: 
1、將豬肉冼淨搗成醬、茄子切成0.3釐米厚的片,兩面剞成橫豎花刀,蔥、姜、蒜均切成末,澱粉用水泡上。 
2、將炒鑊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茄片炸透、撈出控去油。炒鑊放回旺火上,放入少許油,待油燒熱時,放入肉醬煸炒,加入蔥末、薑末、豉油10克、料酒,勾芡做成餡(釀醬)。 
3、炸好的茄片,每兩片中間放入肉餡、碼在碗內,上籠用旺火蒸分鐘,扣在盤內。 
4、將炒鍋放在旺火上,放少許油,加蒜末、豉油25克、味精、高湯,用水澱粉勾成流芡,放點明油、澆在茄子上即成。 

附註:
釀苦瓜、釀辣椒、釀茄子合稱為釀三寶。
在賀州,釀菜也很平常,但一般叫菜花釀、豆芽釀、茄子釀等等。11 釀腐卷



材料:
腐皮、豬肉、馬蹄、糯米粉等

做法:
腐卷皮用釀醬捲成圓柱形,腐卷皮接口用糯米粉水粘好,然後用油炸成金黃色。

附註:
一般來說現在都是以買為主,所以不詳細講。類似的有燒肝花、炸春卷。

這個是家庭式的版本:
1、冬菇浸軟去腳,揸幹水,蒸10分鐘,切絲。
2、筍肉洗浸切絲,揸幹水。
3、下油2湯匙,爆透筍肉,下冬菇、甘筍炒勻,埋芡。加入芫荽炒勻,待冷備用。
4、把腐皮改成約5寸方形,每張腐皮搽勻汁料,放入適量餡,包密成長方形,用粉糊封品。
5、下油燒熱,油要多些,放下腐皮卷,半煎炸到金黃色,原件或切件上碟。12 煎蛋角



材料: 

雞蛋(若干個)、前胛肉(200g)、蔥(四根)、冬菇(5個)、馬蹄(3個)。 

做法: 
1、把前胛肉(去豬皮)、冬菇(去腳水浸軟)、蔥頭、馬蹄(我忘記買了)一起剁好,加適量鹽調好味。

2、打好雞蛋,加適量鹽攪拌均勻。可以先用少一點的蛋,看餡的多少下料。 
3、起油鑊,放兩匙羮蛋液煎。記住:一定要關小火,不然做唔贏手腳。 
4、在中間的蛋還沒有熟的時候放適量餡下去。

5、接著用鑊鏟鏟起半邊覆過去,兩面翻煎一會。

6、煎好的蛋角鏟進煲缽,加適量的沸水,撒一點蔥花,用文火煲沸即可。

附註:

煎蛋角就是釀蛋角,又喊釀春、春角煲等等。客家傳統家常菜,符合客家人「好食撈大角」的要求。 

客家菜的雞類最有名的就是鹽焗雞了,有天下第一雞之稱。其它的還有白斬和田雞、家鄉水煮雞、清燉雞等等。水晶雞是近年河源客家菜的代表作。

客家話「丸」同「圓」同音,肉丸也就有好的兆頭,預示團團圓圓。如果打了魚丸,會說「食唔完」(吃不完)拿個好彩頭,跟「年年有餘」差不多。所以,只要有喜席,保準少不了肉丸。13 牛肉丸



用料:

鮮牛肉(500克)、精鹽(40克)、味粉(4克)、清水(100克)、薯粉(30克)

製法:
1、將鮮牛肉切薄片,用圓形小鐵槌捶爛,有清水、精鹽、薯粉拌勻,打成牛肉膠。
2、用手將牛肉膠搓成丸形,放進鍋中,加清水,用文火浸熟(水清,丸浮不面為準)取起,燜、炒等鹹宜。
附註:
1、牛肉必須新鮮,否則沒有膠質,捶不爛也易出水,製成的牛肉丸便不爽滑。
2、牛肉丸要用文火浸熟,如用武火不斷沸滾,會使牛肉丸變韌14 客家搏丸(豬肉丸)

用料:
鮮豬腈肉(500克)、精鹽(40克)、味粉(4克)、清水(10克)、薯粉(30克)

製法:
1、將鮮腈肉切薄片,用圓形小鐵槌捶爛,有清水、精鹽、薯粉拌勻,打成腈肉膠。
2、用手將肉膠搓成丸形,放進鍋中,加清水,用文火浸熟(水清,丸浮水面為準)取起,燜、炒等鹹宜。

附註:
1、腈肉必須新鮮,否則沒有膠質,捶不爛也易出水,製成的肉丸便不爽滑。
2、搏丸要用文火浸熟,如用武火不斷沸滾,會使肉丸變韌。
3、搏丸是客家肉丸的統稱,包括牛肉丸、豬肉丸、牛筋丸等等。由於豬肉丸比較常見,所以一般講搏丸是指豬肉丸。好的搏丸據說跌落地會彈回桌面。
15 斂蒸肉丸



做法:
1、配好料:豬前胛肉、冬菇、番薯粉。

2、豬肉與水發冬菇一起剁好。

3、加番薯粉、鹽,不要加水撈勻。

4、做成肉丸,上鍋蒸15分鐘。

1

魚丸



材料:
魚丸300克,雞湯750克,金針菇30克,熟筍片,雞油各20克,香菇2個,熟火腿10克。

做法:
1、將魚丸在沸水中汆一下。
2、另用砂鍋將雞湯煮沸,將魚丸放入,加精鹽,味精和豆苗。熟筍片、香菇沸水略汆後在魚丸上間隔擺放,四周以金針菇襯託,淋上雞油即可。

附註:
1、客家人講食魚丸諧音「食唔完」,過節好兆頭的菜。
2、現在自己打魚丸的比較少了,買多。其做法與搏丸類似。
3、如果是買回來的魚丸,則以煲缽煮比較好。蘿蔔丸



材料:
白蘿蔔、五花肉、香菇、蝦米。 

做法:
1、蘿蔔洗乾淨,去皮,用擦具擦成絲。把蘿蔔絲用鹽醃一會,待出水後把水擰掉,然後攤開晾涼。
2、香菇、蝦米洗乾淨,用刀搗碎,再把肉剁碎,起油鍋,放進去油鍋過過油,然後關火。
3、把晾涼的蘿蔔絲放進菜盆,加入生粉(量很關鍵,感覺混攪後手感粘粘的就行),跟香菇等配料加上鹽一起混攪。
4、然後用手捏成團(握的時候稍微加一點點力,感覺蒸的時候不會鬆散就行),放到蒸籠裡。猛火蒸20分鐘即可。

附註:
也可以下油鑊煎,再用砂煲煲。18 客家燜鵝 





材料:
鵝一隻(約6斤),胡蘿蔔

配料:
胡蘿蔔、橘子皮、姜、八角、馬蹄,花雕酒、醬油、鹽、油。

做法:
1、下油,爆香薑片,放入斬好的鵝肉,翻炒至變色。
2、加入胡蘿蔔、調味料、上湯,大火燜開轉小火,燜兩小時,轉入火鍋,邊吃邊燜!

鴨,在客家人的印象中並不怎麼好。傳統不上大席,俗話說「尖嘴(雞)唔請,請扁嘴(鴨),系乜唔高興。」但客家人一定會在秋日的時候食子鴨。19 仔姜炒仔鴨



材料:
仔鴨1隻、精鹽3克、子姜150克、味精3克、香蔥15克、肉湯150克、料酒15克、大油500克、豉油15克。

做法:
1、將仔鴨遲好,煺毛,去內臟洗淨,斬小塊。仔姜洗淨刮皮,切成菱形小片。香蔥切段。
2、將斬好的鴨,用精鹽、料酒抓一下。
3、炒鑊置旺火上燒熱,加入大油,將油燒滾後,把鴨子倒下去翻炒,然後把薑片、蔥段入鍋炒幾下,放料酒、醬油、湯、味精再炒一會,勾芡盛入盤中即可。

附註:
1、殺鴨前先給鴨子灌一湯匙酒,殺後用冷水將鴨毛潤溼,用少許洗衣粉搓揉鴨毛,然後用熱水燙(80℃),熱水中加入一湯匙食鹽,去毛時,順著毛推,這樣,夾在粗毛之間的絨毛可一併除盡,即所謂「遲雞刌鴨」。
2、姜用大塊的仔姜。
3、此菜為客家人秋日應節菜。20 臘鴨




用臘鴨做的菜很多,蒸臘鴨、香芋臘鴨煲、臘鴨芥菜煲等等。

北方名廚俱樂部私房菜廚藝講堂:

a北方名廚俱樂部工作室(皇姑區明廉路4號塔灣北行南門)

b瀋陽奇新烹飪藝術學校(皇姑區銀山路8號 )

c瀋陽好喜會酒店(瀋陽重工街88號)

北方名廚私房菜廚藝講堂

諮詢聯繫:

齊向陽13840139313、

常  偉18809884666、

楊  林13998358807、

白  旭13072443337、

於  湧15242055777、

賈  峰13644233366、

毛  濤13322419161、

陳志偉13840185168、

劉開華13840128201、

王玉柱13840008945、

姜忠民13840302266、

張景仁15640082625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美食:特色客家菜
    各位朋友,廚妹本是客家人,下面介紹幾款客家特色菜,舌尖上的客家菜!!「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它首創於廣東梅州及東江一帶。客家人將五花肉加上配料進行製作,再將肉墊在梅菜乾上蒸煮,製作了一道色澤油潤、香氣濃鬱的美味佳餚。時過境遷,這種菜餚逐漸名揚四海,就是我們時常品嘗到的「梅菜扣肉」。客家梅菜扣肉客家菜釀苦瓜名不虛傳。豬肉餡填在苦瓜節裡,豬肉的鮮香味和苦瓜的清苦味相輔相成,非常和諧地融合到一起。
  • 舌尖上的美味,龍川客家菜師傅「煉」成記~
    舌尖上的美味,龍川客家菜師傅「煉」成記~ 2020-11-11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舌尖上的客家菜,這就來說說梅州客家的美食小吃,都很美味
    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區,客家菜以口味醇重、火候老到著稱,與潮州菜、廣州菜一起,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有:鹽焗雞、釀豆腐和梅菜扣肉,被稱為傳統的客家三大菜餚。此外,客家醃面也是梅州地區非常有特色的美食。所以呀,舌尖上的客家菜,這就來說說梅州客家的美食小吃,都很美味!
  • 舌尖上的客家:客家菜大全(一)
    客家菜講求四時節氣,有「冬羊、夏狗、春雞、秋鴨」之說。客家風情網網友「興寧阿哥哩」總結了客家菜大全,漫心谷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精選、整理,供喜歡客家菜的朋友們參考。釀菜客家釀菜最為出名、敢稱頭牌菜的就是家家戶戶過節必煮的釀豆腐。傳說與客家人從中原南遷飲食習慣改變有關,是餃子的情結造就了客家釀菜。
  • 舌尖上的廈門瑞寶閣,特色客家菜走起!
    舌尖上的廈門瑞寶閣,除了經營特色的海鮮之外,其特色滋補營養的閩西客家菜也吸引了眾多食客的紛紛點讚!
  • 微➲美食 舌尖上的客家:客家菜大全(釀菜)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飯有飯香,肉有肉味」。有所謂「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鵝不濃」的講法。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釀見長,尤以砂鍋菜聞名。客家菜講求四時節氣,有「冬羊、夏狗、春雞、秋鴨」之說。小編會不斷精選、整理一些客家菜,供喜歡客家菜的朋友們參考。
  • 舌尖上的廣東之「客家菜」,三葷兩素,5個招牌,每個都堪稱絕味
    對廣東美食比較了解的人,會發現客家菜在三大菜系中是最接地氣,也最有鄉土風味的一派,客家菜多雞鴨牛羊豬,海鮮類比較少,所以關於客家菜有著「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客家的居住環境多為高山林區,當地的野生物種資源十分豐富,這也為客家人發掘各種「野味」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 客家文化︱舌尖上的美食——客家菜
    客家傳統家常菜,符合客家人「好食撈大角」的要求客家菜的雞類最有名的就是鹽焗雞了,有天下第一雞之稱。其它的還有白斬和田雞、家鄉水煮雞、清燉雞等等。水晶雞是近年河源客家菜的代表作。2、將活雞宰殺,褪毛去內臟洗淨,吊起晾乾,去掉趾尖和嘴上的硬殼,在翼膊兩邊各劃一刀,在頸骨上斫一刀,然後用精鹽3.5克擦勻雞腔,並放入姜、蔥、八角末,先用未刷油的紗紙裹好,再包上已刷油的紗紙。3、用旺火燒熱炒鑊,下粗鹽炒至高溫,取出1/4放入沙鑊,把雞放在沙鑊內,將餘下的鹽覆蓋在雞上,蓋嚴鑊蓋,用小火焗約20分鐘至熟。
  • 美食:舌尖上的紫金
    美食:舌尖上的紫金在河源市的紫金、和平、源城等客家地區,當地的客家人在每年入秋之後都有吃「全牛火鍋」和「全牛宴
  • 珠海這家「無法Say No」的客家菜,在《舌尖》裡也有同款!
    關鍵詞:客家菜 | 地道土味 | 私房菜定製客家人對美食的熱忱無論慢火炆燒 抑或暢快小炒火候總是足力 滋味永遠鮮明時而清淡樸實時而濃烈出彩烹飪的手法不僅豐富多樣難以忘懷的滋味總讓人頻頻點頭在珠海 主營傳統客家菜的館子不多而這家低調隱於檸溪的客家菜館便是為數不多地道客家味之一
  • 汀籍美女攝影師的《舌尖上的長汀》
    這樣的細節背後,有工序繁複的麒麟脫胎、有手工拿捏必須準確到位的珍珠丸、有用料複雜的薑糖蛋、有包裹時令菜蔬與腊味的春卷、有貌不驚人口感卻極豐富才知內含多種原料的雙料魚圓、自然也有客家名菜白斬河田雞、燒大塊等等數不勝數的各類大菜各色小吃
  • 客家菜免費送,全單8折!《舌尖》同款菜,來了就無法say「No」!
    *每一道客家菜都有許多背後的故事客家美食是跟著南遷歷史說起的相對可甜可鹹的粵菜可生醃可烹熟的潮汕菜客家菜保留了一定的土味廣東人愛吃雞,哪個地區都不例外,這道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名菜」,確實也是人見皆愛的。
  • 長汀客家菜:"首府美食"全力再"出海"
    長汀縣丁屋嶺美食節上,參展廚師展示自己的客家美食作品。古城長汀有「中國客家菜之鄉」「福建美食名城」的美譽,近年來創造了客家菜產業輝煌業績:從業人員近5萬人,年產值逾10億元……汀州美食走向全國「目前,福州經營客家飲食的企業有500多家,其中不少是長汀人開的。」
  • 廣東朋友請吃了一頓客家菜,網友卻說這不是正宗的「客家菜」!
    客家菜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客家菜是一種非常有年代感的菜系,廣東人是非常喜歡吃客家菜的,客家菜是廣東人最早時候吃的「土」菜系,客家菜主要的食材就是各種肉類,雞肉、鴨肉、河鮮等。做客家菜的時候,火候的掌握是很重要的,而且客家菜看著並不是很精美,看上去很普通,感覺有一種鄉土的氣息,客家菜裡面包含了濃厚的中原文化,並且將這種文化完好的保存下來。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美食英文說法(一)
    《舌尖上的中國II》是否再次勾起你對美食的嚮往?邊看節目邊學習中外美食英文詞彙吧!戳去背《中國傳統節日美食》詞彙和《國外節日美食》詞彙  "A Bite of China II" includes eight episodes covering the stories of more than 150 people and over 300 types of food.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一共8集,涵蓋了150多個人的故事和300多種食物。
  • 蕪湖美食走進《舌尖上的中國》
    原標題:蕪湖美食走進《舌尖上的中國》   蕪湖美食再次走進央視。記者4月15日從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首映式現場獲悉,江城著名小吃蝦籽面被主創團隊選中,將出現在第三集,時長約5分鐘,播出時間在5月2日。  2011年,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國人「眼淚與口水齊飛」,在螢屏和網絡上創造了空前的收視奇蹟。
  • 美食:吃不膩的客家菜
    客家菜如同客家話一樣古老,是中華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有的風味在中華美食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流行於廣東的惠州、河源、梅州、深圳、韶關;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廣西的賀州、玉林;臺灣新竹縣、苗慄縣等地。
  • 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美食文化2012-06-14 10:23:4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現在《舌尖上的中國》將中國的傳統美食搬上螢屏,希望我們的美食文化得到傳承。  5月22日晚,《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一套播出了最後一集《我們的田野》。其中,來自我市的靖江蟹黃湯包、興化龍香芋兩道美食也在節目中驚豔亮相。  這兩道美食是如何與《舌尖上的中國》結緣的?
  • 江西贛南客家菜美食推薦
    、清淡脆嫩兼具、原料山野氣息濃鬱、烹調技法精妙考究、人文氣息意蘊深遠」的特色,在省內外有一定知名度,贛南地區被中國烹飪協會譽為「客家飲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四星望月四星望月是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當地的一道漢族傳統菜餚,屬贛菜系贛南客家菜一支,俗稱「興國粉籠床」。1929年4月,毛澤東率紅四軍轉戰到贛南時特地點名要的客家美食,同時擁有「天下第一菜」的盛譽,該菜品具有「鮮香辣爽」的特點。
  •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蘇州談美食
    5月28日下午,帶著自己十年談吃文章首度集結《至味在人間》,吃貨總舵主---《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做客蘇州,與蘇州讀者進行互動交流,暢談對蘇州美食的感悟,期間還透露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最新籌備情況。有沒有蘇州美食要看緣份28日下午,雖然室外下著瓢潑大雨,但是絲毫沒有影響熱心讀者對於《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