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家廟,即古溪祠堂,坐落在仙橋永東塗庫村,創建於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現存概貌及主體結構為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建時的建築體系。「古溪祠堂潮臨宮,城隍水棉(水杉)北滘榕。」這句流傳在揭陽民間的順口溜,道出了古溪祠堂在舊揭陽傳統建築中的獨特地位。兩百多年過去了,古溪祠堂還保存完整的建築結構,更難得的是那些金漆木雕、廟堂匾額歷盡歲月滄桑,依舊綻放異彩。2002年被批准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它獨特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令人讚嘆不已。因多次陪同影友採風,讓我也一點點地感受這座潮汕宗祠建築奇葩的魅力。
坐北朝南的陳氏家廟,乍一看好像並不起眼,跟其他宗祠並無二致,但當你站在門前灰埕向遠處望時,你會覺得特別開闊,碧野無垠,青山環抱,一派安逸祥和。埕前溪流收納揭陽、普寧、潮陽三地山神之水,九曲十八彎之後繞堂而過。「家廟最美是水神!」懂風水的族親都這樣說。我不懂什麼水神,只知道陳氏一族確實人丁壯旺,後裔子孫現居本地的就有六萬多人,還有很多僑居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國。陳氏家廟也成了這濃烈鄉情的凝結點,每年九月初七,族人就在這裡舉行隆重的祭祖大典,這天是古溪六世祖陳光烈己三公的誕辰紀念日,遠在海外的一些宗親也前來參加。這幾天家廟前戲臺高搭,鼓樂喧天,看戲的、祭拜的族親絡繹不絕,熱鬧非凡。「古聲尚在,溪水長流」這副對聯也會重新粘貼。
陳氏家廟屬灰、石、木結構,三進式,俗稱「三廳二天井」,左右有二條火巷和從厝拱衛。山脊嵌瓷「雙鳳朝牡丹」以及仙人壽翁無不栩栩如生,樸實中帶著典雅。
陳氏家廟一直以木雕精美和數量繁多而冠絕揭陽宗祠。走進家廟,抬眼望,所有梁柱、楣枋上都有鏤空的木雕工藝品,除了一般祠堂屋架的「三載五木瓜,五臟內十八塊花胚」的傳統裝飾如博古靜物、花果草蟲、祥禽瑞獸外,還有造型各異的人物故事木雕。傳統裝飾木雕構圖豐滿、布局勻稱、形式多樣,刀法明麗流暢,雕工精緻傳神,而故事人物木雕則玲瓏剔透,層層疊疊,繁複細緻,工藝十分精細,每一件雕刻都值得細細玩味。
我最感興趣的拜亭中那兩尊人物木雕,它們在簷柱上對稱的東西兩梁間正進行一場「挑大梁」的比賽。只見一個側身屈膝而坐,肩挑手託,抿嘴瞪眼,筋暴肉脹,奮力無遺;一個則展膝而坐,左手撫膝,右手扶肩,背頂橫梁,歪頭斜視,悠閒自得。這兩個神態迥然不同的木雕洋人居然成了傳統祠堂上的雕塑形象,不能不叫人稱奇。細細探尋之後,才知道這原來是一場「勞動競賽」的結果。原來當時建祠堂的時候,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工匠的能力,族裡請來師徒兩班工匠分頭進行裝飾。在施工時他們各自用布和竹篾隔開,互不窺視,竣工之日才由族人公開評判,勝者將奪得豐厚彩金,名利雙收。我們看到的那「悠然者」據說是徒弟的傑作,因為人物形象輕鬆調皮得到好評而勝出。而師傅的「奮力」形象稍遜一籌落敗後負氣從此不帶徒弟。其實現在看來,兩尊木雕各有各的精緻,各有各的俏皮,實在是不分伯仲,師徒倆都是木雕的佼佼者。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已無法考究,但因此可知當時木雕技藝的空前發展是跟這種勞動競賽分不開的。勝出的是徒弟而不是師傅,不正說明木雕藝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嗎?
陳氏家廟的另一個看點就是屏門金漆。位於中廳和後天井豎柱間金漆屏門和後廳中並排的七座的神龕龕門,都有金描人物畫像,工藝精湛,形神畢肖,富麗堂皇。你看那屏門金漆,按時代次序排位為:商湯聘伊尹(商)、渭水求賢(西周)、齊桓公相管仲(春秋)、孫臏下山、將相和(戰國)等,內容豐富,題旨深邃,為古代史商周至宋代的史政文佳話,展現了名宦賢士對中華文明史的偉大貢獻。
陳氏家廟中收藏的匾額更是珍貴的文物。拜亭梁上正中掛有「鶚薦重光」牌匾,是清代大書法家翁方綱為古溪乾隆三十六年新科第四十一名舉人陳詩正所題,字體雄渾蒼勁,極富神韻。「鶚」義為奮,「薦」義同進,意思是「奮進可再得光寵也」。靠左邊有「文魁」牌匾,是兵部尚書李煜龍為陳詩正所題。靠右邊是清廣東布政使魏元煜為邑庠生陳鳳生題寫的「碩德修齡」匾。「碩」義為大,「修」義為長,意思是「大德長壽」。後廳正中懸掛堂匾「思成堂」,墨底金字,筆韻飽滿,給人以莊嚴富麗的美感。
陳氏家廟還蘊含著一個建築秘密。這個秘密是正門背面那「見位聞聲」題匾暗示的,可惜一直以來鮮為人知。我們知道人民大會堂的設計是主席臺的發言不用藉助傳聲設備,可以清楚地傳到每個角落;古溪祠堂的神奇之處卻是,如果有人站在大門口大聲喚叫,後廳的人能看到門口的人卻聽不到聲音。這種建築設計,使後廳的祖宗靜享清幽而不受叨擾。
陳氏家廟,歷經歲月滄桑而安然屹立。當爍金的夕陽映照著剝落的琉璃瓦脊時,那魔術般的色彩似乎喚起曾經流光溢彩的過去,叫人靜默無語而胸壑萬千。人文,是在積澱中蘊香的;人類,是在傳承中發展的。我想,不僅陳氏家廟,還有很多的古老建築、歷史遺存,留待我們去挖掘,去保護,去解讀。
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簡介
潘舜華,網名夏之蓮,小學教師,揭陽市作家協會會員,《揭陽日報•教育周刊》特約撰稿員。2014年由現代出版社出版個人散文集《夏之蓮》。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2014年1月
原價:26:00元 優惠價:22.80元
《日不落家》一文是本集的書名所本,算我第四本純抒情文集。晚年我一直寫作不輟,一來是因為仍覺生命可貴,母語最美,不可輕言放棄,二來因為熱心的評論家與讀者仍然錯愛,三來相信不斷寫作能解江郎才盡的咒語。
《日不落家》儘管沒有其他寫女兒作品的詼諧自嘲,戲謔笑傲,卻感慨更深,滄桑更長,不但對四個女兒更加疼惜,還加上對妻子善盡慈母之職的讚嘆,因此在人倫的格局上當更為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