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罷中正除九品疏》記載說: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這句話是對九品中正制的評價,作者認為是因為九品中正制,導致了國家官員全部來自於世家大族,普通老百姓永遠也沒有可能成為官員。那么九品中正制是如何形成的?科舉制度是等怎樣打破它的弊端的?
從國家誕生之日起,統治者僅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管理國家的,因此他們需要選拔一些人來幫助自己管理國家,選官制度就誕生了。西周剛剛建立的時候,周天子仿照商朝的制度,派官員去監督地方。可是這一些官員沒有真心實意地維護西周的統治,他們一去到地方,就和地方官員結合在一起,發生了叛亂。周天子非常的生氣。
周武王去世以後,他的小兒子繼承王位,他的叔叔周公幫助他管理朝政。周公認為別人是靠不住的,只有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才能靠得住。於是決定實行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自己的家人,讓他們在地方建立城堡。分到土地的家人被稱為諸侯,諸侯在獲得土地之前就答應了周天子要定期去中央朝貢,如果其他諸侯發生叛亂,自己要跟隨周天子平定叛亂。通過這種權利和義務體系,確立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
為了完善分封制,周公還實行了配套的政策宗法制。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為了防止在諸侯去世以後發生權力爭鬥,周公決定實行宗法制。宗法制就是確立繼承問題的,在諸侯去世以後,明確規定只有嫡長子才能成為下一任諸侯,其他的兒子僅僅具有貴族身份,沒有其他實權。而且按照西周的制度,如果沒有特殊的事情,比如發生叛亂,諸侯是不會被罷免的。因此在西周,基本上所有的官員都是貴族。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血緣關係越來越淡,各地諸侯的實力也越來越強。很多諸侯想要稱王稱霸,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後來的時候,各個國家以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為目標,全國出現了由分裂向統一的趨勢。為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戰國時期的很多國家進行了改革。其中秦國的商鞅變法取得的成效最大。商鞅為了提高軍事戰鬥力,實行了獎勵軍功的政策。也就是讓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殺了敵人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
秦朝建立以後,秦始皇繼續實行商鞅的政策,把法家思想確立為自己的治國思想。秦始皇是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位期間依然南徵北戰,依然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也導致了一個弊端,就是全國的官員都是軍人。軍人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因此他們會不折不扣地執行秦始皇的政策,在管理人民的時候絲毫沒有人情。這種剛硬的政策,導致了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百姓非常不滿意秦始皇的統治。
到了西漢時期,經過70多年的統治,國家的經濟得到了恢復。根據史書的記載,都城長安的很多糧倉全部都填滿了,很多糧食甚至壞掉了,而且串錢用的銅線也爛掉了,國家收入非常多。這說明西漢王朝已經從建立江山變成了鞏固江山。但是選官制度並沒有改革,依然是按照建立軍功授予官職。可是和平年代,哪有那麼多戰爭,軍功爵制度已經不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了。
為此,漢武帝決定實行察舉制,所謂的察舉制,就是根據你是否孝順和廉潔,來判斷你是否可以當官。根據這種方式,漢武帝統治時期選拔了大量德行非常好的官員,提高了官僚隊伍的道德素質。但是到了東漢時期,這種制度越來越腐敗,為一些地方豪族提供了便利。
因為察舉制的選拔權是在地方。官員通過普通老百姓的考察,確定他們是否孝順和廉潔,然後再推薦給中央,最後中央根據崗位的空缺來安排這些人。前期的時候,地方官員還能選拔真正有德行的人,但是到了後期,他們經常接受地方人民的賄賂,也成為了唯利是圖之人,選出來的人既沒有德行,也沒有才能。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者把察舉制的弊端確立了下來。統治者讓地方官員把全縣人民劃分為九個等級,三個大的等級,九個小的等級。在品評人才的時候,百姓只有獲得了中上等級,才可以成為國家官員。九品中正制就這樣確定了起來。原來的時候,地方官員也是好心,他們大概率地認為如果一個家庭是官宦之家,那麼他們的子女從小耳濡目染,有做官的天賦和潛力,選拔他們當官員是對國家負責。
但是到了後期,地方官員固化了自己的思維,他們選官全部來自於世家大族。這就出現了所有的官員全部來自於大家庭,普通老百姓永遠不可能成為官員。但是這些貴族一出生就能成為官員,因此他們並不努力。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書法大家王羲之,他的官職是要帶領百萬大軍打仗的,但是他們沒有一點兒軍事才能。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他們僅僅是拿著官府給的工資,但是不給官府幹活。
為了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後,就開始分科考試了,也就是說選官的標準由原來的德行變成了才能,科舉考試正式確立了。科舉考試就和現在的公務員考試一樣,考生們通過答題,按照成績的高低優先錄取。這就提供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只要你肯努力學習,能夠在考試中脫穎而出,就能夠成為國家官員。
科舉考試實行以後,普通老百姓獲得了當官的機會,而且是通過合法的方式成為國家官員。而不像原來那樣,只能通過判斷才能成為領導者。這無形之中推動了社會流動。社會流動起來,國家的反抗力量就會減弱,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也加強了統治,因此這一制度核心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參考文獻
《請罷中正除九品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