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鱖魚「革新者」 | 餐飲面孔

2021-02-23 餐飲面孔

本期「餐飲面孔」:楊記興臭鱖魚創始人楊金祥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是一首流傳已久的徽州民謠,講述的是徽商前世。

本期「餐飲面孔」是一位新時代徽商,他年少輕狂17歲開始「闖天下」;2001年正式踏入餐飲圈,之後十餘年曆經磨難苦尋經營之道;2013年重整旗鼓推出「楊記興臭鱖魚」一炮而紅;如今穩坐中國徽菜頭把交椅。

他就是楊記興臭鱖魚創始人——楊金祥。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這首詩出自南宋詩人楊萬裡,讚美的是徽州上莊美景,這是胡適先生經常為人揮毫潑墨所喜愛引用的一首詩詞。  

這樣一個樸素的山莊,讓晚年蟄居臺灣的胡適先生魂牽夢縈;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獨特又充滿人情味兒的徽商。

徽商,中國明清時期最傑出的商幫,始於南宋,盛於清代中前期。清乾隆末年,多方原因共同擠壓,廣東、江浙商幫開始興起,徽商逐漸衰落,頹勢漸顯。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蟄伏已久的徽商,逐漸開始復興。

今天再提起徽商,前面多加一個「新」字。「新徽商」一方面指地域範圍上發展至整個安徽省;一方面涉足領域更是擴展到方方面面。

當今中國商界最具爭議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巨人集團創始人史玉柱,安徽蚌埠人。

當前中國銷售規模最大的食品電商企業——三隻松鼠創始人,電商界人稱「章三瘋」的章燎原,安徽績溪人。 

楊記興臭鱖魚店內餐具和陳設,蘊含徽派文化

再到今天的餐飲面孔楊金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新徽商,他們用身體力行傳承著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積澱的優秀品質。

01 出身的革新

時間回到20世紀90年代初,滁州的春意來的悄無聲息。巷子裡一排茶樹已經吐了零散的嫩芽。就在這排茶樹後面,一個16歲男孩左手揮動著從親戚那裡借錢買來的小霸王遊戲機,右手攥著當時「資源緊俏」的任天堂《魂鬥羅》,《超級馬裡奧》,《坦克大戰》三盤遊戲卡帶,對著左鄰右舍開始吆喝:「吃了蘑菇會長大!吃了花花能發射子彈!遊戲廳都沒有的』頂蘑菇『(超級馬裡奧)最新版!玩一把2塊,3把5塊!」住在附近的街坊小孩一聽都跑來看熱鬧,一瞬間把他圍了個水洩不通。

男孩熟練的把紅白遊戲機連上自家的14寸黑白電視機,調出遊戲畫面,嘴裡還不停念叨著「排隊了啊!玩遊戲限時跳樓價!過這村沒這店嘍!」不到半晌,外套口袋就已經「盆滿缽滿」。

那個年代顯然還沒有出現「資源整合」「聚焦細分領域」「飢餓營銷」這些高級詞彙,可男孩做生意的天賦幾乎與生俱來,學生時代就顯示出非同一般的經商頭腦。

「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想賺錢的欲望特別強。」出身普通家庭的男孩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十六七歲就入了社會,從沒想過給別人打工,他始終相信「自己能成事」。

九零年之後的三年,他做的小買賣包括開服裝店、賣菜、提供致富信息服務、做小型食品加工廠……三百六十行,幾乎嘗試了個遍,可是沒有一項賺到錢。不僅沒賺到錢,還把父母陸續借的一兩萬塊本錢賠了個精光。

這筆錢對於當時普通家庭來說不是個小數目,街坊鄰居議論紛紛,「楊家那個兒子真是不爭氣,年紀輕輕不學好,早晚把家給敗了」,話裡話外帶著刺,戳的男孩脊梁骨生疼。

好在父母是包容的,都說「天下父母心」,他們不覺得孩子是個「敗家子」,反而從他的角度考慮,覺得孩子出發動機是好的,既然初心如此,就該支持。

1994年,楊金祥迎來了人生小小的分水嶺,他打算走出家鄉,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於是跟著朋友到上海做起了建材生意。「剛到上海的時候,在建材工廠打了一年工,作為過渡期,」這一年中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晚,男孩質疑自己:「難道我就這樣一輩子打工?」

答案是否定的,倔強的他不信出身。

通過不斷摸索請教,善於觀察的他終於發現一個商機。一年後,他帶著女朋友和再次籌措的5000塊錢,做起了「擺地攤賣建材」的小生意。800塊購置三輪車,50塊置辦了全部家當,從建材批發市場拿來樣品,開始了販賣水泥、黃沙、瓷磚、木線條、膠水等需要的所有物料。把地攤擺在新建好的小區門口,有需求的顧客大有人在,從供應商提貨,提供送貨上門服務,轉手賺差價。

復盤前半生,似乎楊金祥天生就具備聚焦定位的優秀營銷能力,他從眾多建材品類迅速聚焦到只做「利潤最高,操作簡單」的大理石生意。生意逐漸紅火,沒過多久,原來小區門口的地攤搬到了出租門面房,最後變成了石材加工廠。

人生的第一桶金也隨之而來。

1998年,央視開年大戲《水滸傳》讓萬人空巷,劉歡演唱的主題曲《好漢歌》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同年,楊金祥轉賣了石材加工廠,決定回老家滁州,雖算不上衣錦還鄉,但這次歸來,不僅完成人生進程中的兩件大事——結婚,生子;25歲的他,還清了之前在滁州做小買賣時跟親戚朋友的借款,倔強的他心裡總算長舒了一口氣。

02  臭鱖魚的革新

說起楊金祥關於臭鱖魚的革新,其實在正式北上之前,這個餐飲圈的門外漢曾在老家小試牛刀。他開過酒樓,炒過小龍蝦,賣過魚頭,短短一年,虧了七八萬。

楊金祥不僅是楊記興臭鱖魚創始人,也是一名廚師

這一年試水,沒有絲毫成果,可「不信命」的那股倔勁兒卻深刻的烙在他心裡。

2002年春節後,20多個小時的綠皮火車,一隻行李箱,從親戚那借來的1萬塊,夫妻二人來到偌大的北京,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如果說做一件事需要某種契機,那麼入餐飲這一行,絕對是個拍腦袋之舉。當時回到老家的他無意看了一檔餐飲老闆的訪談節目,」那一刻,感覺自己被點燃了。」於是便有了滁州老家一年餐飲試水的經歷。

殊不知,來北京才是噩夢的真正開始。

有人說「不知道」這三個字,極其微妙。它承載著迅速結束話題的使命,強調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分明還透著說話人內心的絕望和無奈。

楊金祥的人生進程中經歷了四個「不知道」時刻,每每使他幾度崩潰想要放棄。

2002年,「小白鼠」繼續試水,本著「會做什麼做什麼」的理念,江南小漁村開業了,招牌菜是小魚貼餅。「店在清河龍崗路附近,6個4人桌,面積20多平,加我店裡一共三個人。」提起當年開店的情景,楊金祥侃侃而談,仿佛一切就在昨天。好景不長,不到半年時間,江南小漁村因為經營不善轉手給他人。

到底要怎麼做餐飲呢?我做的菜餚好吃,為什麼賺不到錢?不知道。

2002年底,幾經周折重新找到新門面,正準備大幹一場,2003年的春天,史無前例非典疫情突如其來。無奈之下被迫歇業,幾個月的漫長等待,夫妻二人幾乎要揭不開鍋。

還要繼續堅持嗎?不幹餐飲我還能幹什麼呢?不知道。

但堅持總沒有錯,經過幾年慢慢回血,楊金祥的餐館生意總算起死回生,有了些許起色。被階段性成果衝昏頭的他,和朋友共同投資200萬,在西三旗附近盤下一家近一千餘平米的大店,取名「徽鄉餚」,主推安徽鄉土菜餚,夢想大幹一場,打造一家知名餐飲品牌。但是無論是選址,還是餐廳的各項流程體系和標準定位,以及對團隊的管理能力,一點章法都沒有,導致「徽鄉謠」門庭冷清,無人問津。

隨之引出的是老楊的捫心自問:「我到底想做什麼呢?」不知道。

由於大眾酒樓競爭激烈,「徽鄉餚」的經營變得寸步難行——想吃什麼我都有、口味馬馬虎虎過得去,生意卻日漸冷清。經營一年多,就負債兩三百萬。他想到了放棄,於是掛牌轉讓,卻遲遲碰不到買主。

到底什麼樣的餐廳才能被大家記住呢?還是不知道。

幾十號員工等著自己發工資,兄弟和自己的血汗錢分文不剩,家人期許的目光……楊金祥的人生跌入谷底,他失了心,沒了方向。

接近崩潰的他去瀋陽考察時,朋友說:「來瀋陽,一定要去XX店吃烤蝦!」,這句話讓他茅塞頓開:「之所以每個店都做不長,究其根本是沒有自己的特色。」

楊記興臭鱖魚門店圖,運用徽派建築的美學

回到北京後,楊金祥進行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打造了今天佔據中國徽菜半壁江山的楊記興臭鱖魚。

這次改革便是業內廣為人知的「菜單革命」,把200多道安徽菜瘦身成38道菜品,主打「臭鱖魚」單款爆品。

由於菜譜分類科學、條理清楚,哪怕是第一次進店的客人,也能在一分鐘內知道該店拿手菜是什麼,即便盲點也能組合出一桌葷素有致的美味佳宴,既節省了時間,又降低了顧客的決策成本。經過此次優化,臭鱖魚的銷量由原先每天只賣七、八份,之後直接飆升到了100多份,佔店內銷售總額的50%。

重整旗鼓的楊記興臭鱖魚,仿佛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不僅火爆京城,全國各地徽菜館也將臭鱖魚作為主打菜色,甚至其它菜系的餐館也在菜單中加入了這款餐品。由此帶動了全國鱖魚養殖和臭鱖魚原材料產業鏈的大力發展。

03  品牌的革新

楊記興臭鱖魚一炮打響之後,2014年,老楊知道餐飲專業知識匱乏嚴重製約企業發展,從此開始走向學習之路,把精力轉向了企業內部,練起了內功,做企業的他,是個十足的細節控。

他帶著公司核心管理層,不斷參各種培訓學習,拜訪行業前輩。從聚焦定位到店面選址,從團隊建設到企業管理,從經營理念到企業文化,自此,一場由內而外的改革開始了。2015年上半年,楊記興臭鱖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意味著公司將更重視制度標準化、服務流程化、績效考核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細心的人會發現,從聚焦到臭鱖魚之後,楊記興的slogan一共經歷了6次迭代。

楊記興臭鱖魚slogan的6次迭代

老楊不僅做的一手好菜,在品牌營銷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最近一年多的時間裡,楊記興又一次進行了迭代,重新提煉出「徽菜頭道招牌菜」,從之前的單純聚焦產品,上升到品牌戰略的層面。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臭鱖魚在市場上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和知名度,強調『徽菜頭道招牌菜』,不僅強調了臭鱖魚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了臭鱖魚在徽菜當中的地位,從菜品和菜系兩個方面進行傳播。」

看著楊記興走的越來越穩健,企業價值觀似乎也自然而然隨之形成——誠信、包容、創新、堅持,乍一看沒什麼新意,卻和徽商骨子裡的倔強堅韌不謀而合。  

老楊總結自己做人做事的價值觀就是堅持。

「每次店面轉手重啟新品牌,在最最困難的時候親戚朋友還願意支持我,都是對我的信任,也是我一直以來誠信做人的回報。」而包容和創新是企業發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兩種品質,至于堅持是所有結果的前提和根基。

楊金祥對楊記興臭鱖魚發展的梳理和分享

楊記興臭鱖魚目前全國20家店,說到未來的發展規劃,老楊打算先深耕北京,5年之內爭取拿下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百店連鎖目標,十年之內達到300家店的體量,機會成熟後走出國門,努力讓全世界的消費者都能嘗到臭鱖魚。

04  身份的革新

回到生活中,老楊是個十分隨性且充滿浪漫主義的人。

喜歡帶著妻子自駕,喜歡在路上的感覺。遠離大城市鋼筋水泥,夫妻二人這些年走過新疆獨庫公路看四季變換,走過內蒙古阿拉善沙漠看日出日落,走過318川藏線看巍峨的珠穆朗瑪峰,走過千裡中越邊境線看沿途秀麗風光。

結婚20餘年,有過分歧有過爭吵,卻一直不離不棄。

最苦的「非典時期」店裡好幾個月不能開張,最後只剩1000塊的現金周轉,小兩口唯一堅持下去的理由就是每天跟彼此鼓勁兒,正是當年的相濡以沫,才有了今天的苦盡甘來。

說起家庭,還讓老楊欣慰的就是有個懂事乖巧聽話的女兒。

「她叫楊帆,揚帆起航的意思」 提起女兒,他臉上洋溢著不易察覺的欣慰和笑容。「隨我,性格比較安靜內斂」,說罷指了指身上的衣服,「女兒送的。」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寬容,實行「放養政策」。

女兒的懂事和獨立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卻更多了一份灑脫和恣意。十四五歲就外出獨自旅行,18歲隻身一人去澳洲讀大學,是個特立獨行又文靜的姑娘。

「女兒該有自己的人生。」

比起「女承父業」,楊金祥更希望她多看看世界,結識更多的智者和朋友,經歷旁人無法遇到的風景和奇蹟。

楊金祥自駕圖,他喜歡在路上的感覺

有人說「少年」是種狀態,即使歲月加身,即使遭受磨難,即使這般那般,有人變得得過且過,有人希望委曲求全;而有些人卻始終熱血沸騰,依然懷揣著赤子之心。

說到比較欣賞的企業家,馬雲的一句話和老楊當下的狀態比較相似。馬雲曾經說過:「30歲做喜歡的事情,40歲做擅長的事情,50歲為年輕人做點事情。」

「我現在正值青年,60歲才應該是中年,80歲我依然可以奉獻。」老楊覺得自己能幹到八十歲,退休的事得往後放。

為了讓自己和團隊都能保持陽光心態健康體魄,老楊從我做起,堅持鍛鍊。鍛鍊這件小事,開始很容易,堅持很難。於是有了#楊記興酷跑小組#誕生,並在整個公司掀起了一場「楊記興運動文化」,大家按照約定每天打卡展示各項運動數據,如有訓練項目沒有達標,自願現金處罰發紅包,在各種運動方式的驅動下,楊記興愛運動的小夥伴越來越多了。

村上春樹在自己《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書中說過,「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跑步堅持了四個月,老楊覺得跑步和自己這一路做企業的思路如出一撤。不跑步的理由有很多:今天有霧霾,今天有飯局,今天回家晚了,今天有工作會議……可跑下去的理由幾乎只有一個——「多堅持一秒,就會有所不同。」

和當初十六七歲「擺遊戲攤」相比,如今的他過了四十不惑的年紀。從2002年進京正式跨界餐飲圈,到2013年楊記興臭鱖魚的成功轉型,從白手起家到今天成為國知名的徽菜品牌,這中間有無數次因為各種各樣的打擊想過放棄,踩過的坑不勝枚舉,教過的學費不計其數。這一路的艱難困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他是新時代的徽商,徽商祖祖輩輩吃苦耐勞,百折不饒的精神,是支撐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屬於自己心法的指明燈。

試想當年在任何一個時間節點放棄了,今天的中國徽菜餐飲市場是否是另外一種局面?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大概就是楊金祥現在的心境吧。

採訪、文|改爺

編輯|李潔

本文版權歸「餐飲面孔」所有

欲轉載請聯繫平臺獲得授權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餐飲資料

關注「餐飲面孔」

發送"001"到後臺

自動獲取超500份餐飲資料

沒看夠?

長按二維碼關注「餐飲面孔」微信公號

這裡有最好的餐飲人物新報導

用文字電影演繹面孔背後

尋求報導請關注公眾號留下聯繫方式

相關焦點

  • 特色餐飲名店|山前堂·臭鱖魚撈飯:吃了會上癮~
    山前堂臭鱖魚撈飯為尊客福大餐飲連鎖旗下品牌,地處東營市淄博路與海通路向西300米,與老村長家的疙瘩湯「比肩而坐」,一樓散座有24位,二樓共有包間11間,可容納120人同時就餐,也滿足了不同客戶的就餐要求。
  • 單品銷售過億元,一條「臭名昭著」的臭鱖魚如何能香飄餐飲市場?
    後來,大家紛紛效仿,臭鱖魚也漸漸成了徽州名菜,甚至徽州還有了「魚不臭不吃」的風俗。其實,臭鱖魚最初起源於安徽,但是經過數百年的流傳,湖湘一帶對其進行改良創新後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新派臭鱖魚。如今,走進主營楚菜、湘菜的館子,臭鱖魚必定「榜上有名」。一道經典的徽菜臭鱖魚遠走他鄉「臭名昭著」,完全以臭吃香。
  • 黯然銷魂臭鱖魚
    而產生臭味的物質,多以揮發性氣體的形式存在,因此在烹飪的過程中,大部分的臭味物質可能都揮發掉了,「聞著臭,吃著香」,由此而來。好吃的臭鱖魚,取料鮮活是第一要義,同時,以春天的鱖魚為佳。「桃花流水鱖魚肥」,徽州山區桃花盛開時,雨水連綿,溪水上漲,鱖魚躍出石隙,活躍在水草豐茂的淺水中,追食豐盛的魚蝦,此時鱖魚比其他魚類更為肥美。
  • 紅燒臭鱖魚(附自製臭鱖魚)
    主料:臭鱖魚一條、菜籽油兩大勺、蔥適量、蒜適量、料酒一袋 蒸魚豉油一勺、老抽一勺、生抽兩勺、紅糖半勺、小米椒三個、生薑一塊 做法步驟
  • 臭菜系列 之 臭鱖魚
    這樣七八天之後到達目的地了,魚鰓也還是紅色的,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乾淨後經過熱油稍煎,細火烹調,不但沒有臭味,反而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餚延續下來。幾乎所有人對徽菜的印象都是由一條臭鱖魚開始的。臭鱖魚俗稱「醃鮮魚」。
  • 臭鱖魚:你說誰臭呢?請叫我醃鮮鱖魚
    徽菜最有名的一道就是臭鱖魚。這條魚「臭名遠揚」,讓人一聽就皺眉頭,不待嘗試就打入另冊。其實臭鱖魚的本名該叫做「醃鮮鱖魚」,有一種發酵過的、似臭非臭的氣味,絕非臭魚爛蝦的腐爛味道。 ▲ 臭鱖魚的肉呈蒜瓣狀,鮮嫩彈牙。如果口感粉綿綿的,又有異味,那可能是真的臭了。 鱖魚性格兇猛,肉食,味極鮮。徽州人烹飪醃鮮鱖魚,就是要充分發揮鱖魚味鮮肉嫩的特點。
  • 好吃| 黯然銷魂臭鱖魚
    時尚的酒樓,懷古的食肆,村邊的小店,偷偷摸摸的排擋,都要將「臭鱖魚」作為隆重推出的招牌菜。款款端上來時,總有食客會因其臭而掩鼻或皺眉,主人照例要說一段故事的。都是些枝枝蔓蔓的花絮、軼聞,大眾版本大抵如此:二百多年前,沿江貴池、銅陵一帶的魚販子將鱖魚運至徽州,途中為防止鮮魚變質,商人將鱖魚兩面塗上鹽巴,放在木桶中運輸。
  • 好吃 | 黯然銷魂臭鱖魚
    時尚的酒樓,懷古的食肆,村邊的小店,偷偷摸摸的排擋,都要將「臭鱖魚」作為隆重推出的招牌菜。款款端上來時,總有食客會因其臭而掩鼻或皺眉,主人照例要說一段故事的。都是些枝枝蔓蔓的花絮、軼聞,大眾版本大抵如此:二百多年前,沿江貴池、銅陵一帶的魚販子將鱖魚運至徽州,途中為防止鮮魚變質,商人將鱖魚兩面塗上鹽巴,放在木桶中運輸。
  • 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江南「臭三傑」誰最臭?
    安徽人是豆製品臭食行業的資深者領跑者。主流史學觀點認為,豆腐的發明始於漢代,發明者又常傳是漢代淮南王劉安。劉安所在的地方位於今天安徽壽縣一帶,所以也可以說是安徽人發明了豆腐。臭豆腐乳裡常年稱霸北方的北京王致和臭豆腐,在清代年間還曾被皇帝賜名「青方」,而這道方物的發明者王致和,也是安徽仙源人——再次證明安徽人的豆腐造詣。但要說臭豆腐的登峰造極者,見識過的人大都提名安徽的徽州毛豆腐。
  • 作坊不下百家 黃山臭鱖魚去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
    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張根東介紹,目前,我市徽州臭鱖魚生產工廠化企業達30家,作坊不下百家,去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每年遞增20%,龍頭企業均過億元,前三甲去年超7億元,今年有望達8-9億元。徽州臭鱖魚居徽菜之首,有徽菜必有徽州臭鱖魚,徽菜興起有力促進了徽州臭鱖魚產業發展。」張根東頗感欣慰。三是徽菜廚師廣泛帶動。近幾年,我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培育了300餘位徽菜大師,他們走出去,徽州臭鱖魚隨之傳播。四是多渠道宣傳發揮效應。張根東說,徽州臭鱖魚銷售門店廣布全國。
  • 舌尖上的非遺|桃花流水鱖魚肥——安徽臭鱖魚
    ,臭鱖魚。賈亭沂 攝徽州人愛吃鱖魚,最有名的當是「醃鮮鱖魚」,也就是「臭鱖魚」。臭鱖魚是徽菜中最典型的代表,「臭」的滋味,讓它成為了獨有的徽州味道。由來:相傳在200多年前,徽州無江河大魚,舊時外出的徽州商人外出做生意回家,總想帶幾條鱖魚回家給妻兒老小嘗鮮。
  • 食在江南: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誰最臭?
    在中國,以紹興為中心,浙江、江蘇、安徽以及上海的臭味當家菜花樣繁多:臭莧菜、臭芋艿梗、臭冬瓜、毛豆腐、黴千張、臭百葉、臭鱖魚......從蔬菜到豆製品再到肉類,做法是「萬物皆可臭」,吃法是「食臭亦有道」,心法是紹興、寧波一帶還在堅守的「無臭不下飯」的習俗。
  • 臭鱖魚,北京的湘菜館和徽菜館,總有一個讓你「以身試臭」
    我只在北京吃過臭鱖魚,從第一次就喜歡上了,自從《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以後,能吃到的地方似乎越來越多了。能吃到臭鱖魚的飯店基本上屬於兩個菜系,有安徽菜,還有湖南菜,很多人都知道臭鱖魚發源自安徽的傳說,卻不明白為什麼好多湘菜飯店也做,往往一邊吃一邊問:「臭鱖魚到底是徽菜,還是湘菜?」
  • |披雲臭鱖魚,紅燒臭鱖魚塊,江南黴豆臭鱖魚......
    勤儉持家的徽州人捨不得將從外邊辛苦帶回的鱖魚扔掉,於是用徽菜紅燒之法烹製,沒想到端上桌後,發現魚肉緊緻如蒜瓣,味道則是臭中帶香,異常鮮美。後來大家「將臭就臭」,臭鱖魚由此成了安徽最具鄉情鄉味的名菜。他們創辦「徽三」後,對傳統臭鱖魚口味偏鹹、肉質偏硬、氣味偏重的缺點進行了優化改進,率先使用鮮活鱖魚,再以幹醃的方式來製作。
  • 餐飲人必看:如何將文化和餐飲巧妙融合?探店臭鱖魚給你答案
    幾乎所有人對徽菜的印象,都是從一條臭鱖魚開始的。中國人有2000年的吃魚歷史,然而魚肉容易腐爛,在全國多數地方,不養魚的普通人都吃上魚,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在這種背景下,山區居多的徽州地區,臭鱖魚的誕生彌足珍貴。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將鱖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
  • 安徽名菜:黃山臭鱖魚!
    黃山臭鱖魚教學視頻繼楊記興臭鱖魚成為網紅後,這道魚就已經不是一條普通的魚了。
  • 讓人聞風喪膽的「三臭」之一——臭鱖魚,徽菜的「靈魂菜品」,越臭越好吃!
    這句話應用到大名鼎鼎的「三臭」美食上,再合適不過了。臭豆腐、臭鱖魚、螺螄粉,俗稱——人間三臭,在沒嘗試過它們之前,覺得那股銷魂的味道,簡直就像生化武器。但有一天終於捏著鼻子、突破心理障礙,吃了第一口,就徹底愛上了!
  • 安徽臭鱖魚,臭味食物界的無冕之王
    >對於很多異鄉的遊子來說,安徽「臭鱖魚」是靈魂的慰籍,頹到爆炸的加班夜,只需一碗自帶體味的臭鱖魚,就立即能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滿血復活。人間鮮味眾多,但有些吃過會忘,有些吃多了會膩,而臭鱖魚,始終讓人記憶深刻,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臭鱖魚太過於下飯。
  • 《十二道鋒味》之黃山臭鱖魚 盤點合肥最好吃的臭鱖魚
    《十二道鋒味》強勢回歸啦,不僅延續第一季的暖心的正能量並且將其發揚光大,首次嘗試將貫穿全程的公益活動融入節目,在上周第二集的節目中鋒味家族通過運動會獲取火腿肉,但醃製臭鮭魚時遭遇燈泡爆碎在魚裡,他們連夜向村民求助,最終製作臭鮭魚成功,得到「鋒味狀元」匾牌。
  • 著名的安徽菜「臭鱖魚」有著獨特的歷史,聞起來很臭,味道很好
    鱖魚肉質鮮美,徽州臭鱖魚是鱖魚的代表,因其氣味難聞而得名臭鱖魚。然而鱖在大多數徽州人心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臭鱖魚的生產工藝也相當複雜,首先,必須選擇新鮮鱖魚,只有當新鮮鱖魚很肥的時候,我們才能做出美味的臭鱖魚,首先,將新鮮桂魚醃幾天,空氣中瀰漫著異味時,正是製作臭鱖魚的最佳時機。製作臭鱖魚的必備配件之一是腐乳。鹹魚腐乳也有一點奇怪的味道,真是一個完美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