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山這種「發臭的魚」一年賣出30億元
關於徽州臭鱖魚,一組數字讓我們驚訝的同時,更感知徽州傳統特色產業的廣闊前景。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張根東介紹,目前,我市徽州臭鱖魚生產工廠化企業達30家,作坊不下百家,去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每年遞增20%,龍頭企業均過億元,前三甲去年超7億元,今年有望達8-9億元。其中,黃山市徽味鮮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銷售收入1.7億元,去年近3億元;安徽苗知府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去年1.6億元;黃山徽府源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去年7000萬元。徽州臭鱖魚何以深得廣大消費者垂青?4月7日,記者展開調查。
現場:品種豐富銷售看好
當日,市中心城區徽寶堂店,徽菜食材琳琅滿目,徽州臭鱖魚尤為顯眼。
「店裡臭鱖魚有5個品種、10多種規格,開背、剖肚、魚塊等應有盡有。」該店店主、黃山市徽味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繼斌告訴記者,他早先從事鮮鱖魚批發,合肥等地客戶提出可做成品。受此啟發,他1996年開始醃製徽州臭鱖魚,散裝出售,市場反響不錯。此後,他實施標準化生產、真空包裝,2012年在市高新區建廠,面積1.2萬平方米,採用獨特配方,全程冷庫控溫、真空包裝,並打造「老徽鄉」臭鱖魚品牌,企業逐步走上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之路,銷售遍及北京、江浙滬等地,「每位徽州臭鱖魚生產者都要增強責任感,保證品質,不能砸掉老祖宗留下的金飯碗。」
緣由:徽菜興起宣傳給力
徽州臭鱖魚怎就「雄霸一方」?張根東分析原因有四。
一是加工徽州臭鱖魚優勢獨特。黃山氣候適宜,水質優良,加工臭鱖魚非別處可比。「有的地方用豆腐乳發酵,不及我們的滑嫩可口。」張根東說,我市用河魚人工醃製、自然發酵,品質更勝一籌。
二是徽菜在全國興起。「全國徽菜品牌店如今以每年近200家的速度遞增,來我市考察徽菜的業內人士一年超過100批次。徽州臭鱖魚居徽菜之首,有徽菜必有徽州臭鱖魚,徽菜興起有力促進了徽州臭鱖魚產業發展。」張根東頗感欣慰。
三是徽菜廚師廣泛帶動。近幾年,我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培育了300餘位徽菜大師,他們走出去,徽州臭鱖魚隨之傳播。
四是多渠道宣傳發揮效應。張根東說,徽州臭鱖魚銷售門店廣布全國。北京,楊紀興臭鱖魚連鎖店達20多家,徽張臭鱖魚10多家,徽州小鎮臭鱖魚20多家;上海,海陸坊連鎖店4家,年銷售徽州臭鱖魚6000萬元;濟南,安徽人家臭鱖魚連鎖店達8家。眾多徽州臭鱖魚銷售網點在熱銷的同時,也增強了徽州臭鱖魚品牌知名度,「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後,徽州臭鱖魚更是聲譽日隆。」
圖為潘繼斌(左)介紹徽州臭鱖魚
推進:多措並舉力爭百億
據悉,我市對振興徽菜一直十分重視,徽州臭鱖魚尤甚。
近年來,徽州臭鱖魚屢獲殊榮:2005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八大名菜之一;2001年、2005年、2011年獲省徽菜大賽金獎;2017年,獲中國技能大賽安徽區賽金獎、全國總決賽金獎;2018年,獲省政府及商務廳舉辦的全省徽菜美食展金獎,參加省旅遊局舉辦的烹飪大賽獲金獎,被省烹飪協會和省餐飲協會命名為徽州臭鱖魚地標美食,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地標美食。2018年,市領導及市商務局負責人調研徽州臭鱖魚生產企業,要求將徽州臭鱖魚作為徽菜第一品牌做大做強,整合資源,培育廚師,制定規範,具體為:制定徽州臭鱖魚烹飪標準,申報徽州臭鱖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徽州臭鱖魚原產地保護及綠色標誌。作為行業組織,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著力落實:徽州臭鱖魚製作標準於2004年制定,市質監部門當年發布,協會將推動統一遵循;全國八大菜系中,其它菜系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菜獨缺。為此,我市選擇徽州臭鱖魚積極申報,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作為徽菜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目前正加緊申報;及時向農業農村部門申報徽州臭鱖魚原產地保護及綠色標誌,得到市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協會與徽州臭鱖魚生產和餐飲龍頭企業共同出資申報,成功後資源共享。為配合徽州臭鱖魚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市動作頻頻:去年8月,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在徽菜博物館舉辦省、市級徽菜非遺傳承人及徽州臭鱖魚菜品製作展;9月舉辦「徽府源杯」省臭鱖魚烹飪大賽;11月舉辦「徽味鮮杯」徽州臭鱖魚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徽菜大師臭鱖魚菜品展。今年下半年,我市將舉辦徽菜名廚大會(中國徽菜美食節),全國品牌徽菜館預計有150家300多人參加,徽州臭鱖魚銷售籤約10億元。
「以前,一些徽州臭鱖魚生產者各自為戰,原材料收購期(每年10月底-12月中旬)哄抬價格,銷售時又爭搶客戶、互相壓價,導致惡性競爭。近期,我們將成立徽州臭鱖魚及徽菜食材專業委員會,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張根東表示,2020年,我市餐飲收入、徽菜食材銷售收入力爭各達100億元。2028年,我市徽州臭鱖魚銷售收入也力爭達100億元規模。(黃山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