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品銷售過億元,一條「臭名昭著」的臭鱖魚如何能香飄餐飲市場?

2021-02-27 冷凍食品

在人們印象中,最能代表徽菜的非臭鱖魚莫屬。它肉質酥嫩、鮮香入骨,用筷子一夾,自然展開呈百葉狀,吃起來唇齒留香。在眾多的徽菜湘菜楚菜餐廳內,臭鱖魚成為備受追捧的美食。

傳統的臭鱖魚食材,多為小規模的手工作坊生產,如今工廠化生產的臭鱖魚正將這一產品的市場迅速發掘了出來。據了解,湖北某企業生產的臭鱖魚僅一個單品,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2億元,而且目前發展勢頭迅猛,銷量正快速成長。

臭鱖魚的傳說

相傳徽州人獨愛產在長江流域的鱖魚,於是不少徽商就從事長途販魚的生意。但當時沒有保鮮設備,那些商人只能趁天氣轉涼時到江邊收購鱖魚,再僱挑夫用木桶挑往皖南山區販賣。

但是有一次,商人僱挑夫趕往皖南的路上,天氣突然熱起來,鱖魚在桶中發了臭。為了避免血本無歸,商人讓妻子用濃油赤醬處理一番,誰知味道竟然更好。

商人大喜,請來城中名廚烹製發臭的鱖魚,再免費送人品嘗。鄉親們在驚嘆的同時,還忙著請教製作方法。

後來,大家紛紛效仿,臭鱖魚也漸漸成了徽州名菜,甚至徽州還有了「魚不臭不吃」的風俗。

畢竟那只是佳話,如今想吃到正宗的臭鱖魚,恐怕還要往徽菜、楚菜、湘菜館子裡去尋。經過時間的洗禮,這條小小的鱖魚已經實現工業化生產,達到上億元規模,飄香餐飲市場。

「火」到湖湘的臭鱖魚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美食欄目的熱播,一道傳承了200多年的經典徽菜「臭鱖魚」進入了食客的視線。

人們對它的探討首先是起源問題。很多人都知道安徽臭鱖魚的傳說,卻不明白為什麼好多湖湘飯店也在做,因此他們往往一邊吃一邊問:「臭鱖魚到底是徽菜,還是湘菜?」

其實,臭鱖魚最初起源於安徽,但是經過數百年的流傳,湖湘一帶對其進行改良創新後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新派臭鱖魚。

如今,走進主營楚菜、湘菜的館子,臭鱖魚必定「榜上有名」。一道經典的徽菜臭鱖魚遠走他鄉「臭名昭著」,完全以臭吃香。

雖然都為臭鱖魚,但徽派臭鱖魚與湖湘臭鱖魚在製作工藝上有著本質區別:徽派臭鱖魚多採用食鹽醃漬直接發酵,而湖湘製作工藝是將鱖魚用豆腐乳醃漬後,讓腐乳的臭香味滲透到魚肉中。相對於徽派臭鱖魚,湖湘的肉質更加細嫩,可謂臭中逐鮮。

如今無論去哪個地方,都能找到許多不錯的湘菜館,而到了那裡,壓軸的招牌菜自然少不了臭鱖魚。

據不完全統計,大中型湖湘菜館中臭鱖魚的年銷售額可達200萬元以上,平均每天可銷售100~200條。此外,此道菜品價位約在69元,毛利頗高。

由於鱖魚肉質緊密,雪白細嫩,沒有肌間刺,熱量低,易消化,所以多為老人和孩子喜愛。又因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膽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所以被譽為魚中佳品。

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臭鱖魚為食材的菜品也逐漸流行開來,如乾鍋臭鱖魚、幹燒臭鱖魚、中式臭鱖魚、油淋臭鱖魚、鐵板臭鱖魚、幹煎臭鱖魚、紅燒臭鱖魚等,受到大量食客的歡迎。

 

工業化生產,成就億元單品

隨著臭鱖魚菜品在消費者中日益走俏,這道菜自然也成了湘菜徽菜等特色餐廳競相追捧的對象。

然而,這些餐廳的食材從何而來呢?據了解,目前臭鱖魚食材的產銷方式多為小規模手工作坊式生產,漁民打來鱖魚,在自家作坊用古法醃製,這種半成品就成了楚菜、徽菜、湘菜等特色風味餐廳臭鱖魚食材的主要來源。

看到臭鱖魚火爆市場所帶來的商機,一些生產企業也把目光紛紛轉向這一條小小的鱖魚,開始對其進行工業化生產。

當前,在新疆、湖北和湖南,一條來自工廠的標準化臭鱖魚已經達到近億元的銷售額,它就是良信達食品有限公司(下稱「良信達」)生產的「口口可」牌臭鱖魚,產品規格在300~700g不等,可滿足各種類型的餐飲終端店面。

為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良信達還在湖北潛江建設了近千畝的鱖魚養殖基地,獨特的養殖技術使得鱖魚肉質鮮美,潔白如雪。

在工藝上,良信達臭鱖魚採用湖湘特色的豆腐乳醃製,將活魚醃漬後,腐乳的臭香滲透著鱖魚魚香。消費者烹調時稍加製作即可食用,魚肉入口鮮香脆滑,辣度適中,臭中逐鮮。

此外,良信達還以「中華美食·中央廚房管理專家」食品工業4.0為目標定位,在湖北建立了加工廠,使臭鱖魚實現了從魚塘到餐桌,從養殖到加工生產再到專業冷鏈運輸配送的一站式服務。

據良信達銷售部總監劉欣介紹,2016年良信達僅「口口可」臭鱖魚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2億元,預計今年可達1.5億元,基本覆蓋湖北、湖南、新疆等市場。在與其合作的某大型酒店中,後廚每個月可用掉5000~6000條臭鱖魚。

憑藉口感、品質、標準化程度等方面優勢,良信達產品在餐飲渠道戰績斐然,頗受信賴。除了通路渠道與餐飲渠道,臭鱖魚在電商渠道銷售額也很可觀,佔到公司總銷售額的30%,據此可見高度標準化的半成品食材在消費者中也有良好的市場。

餐飲行業的洗牌讓餐飲人開始重新思考品牌帶來的價值,以單品帶動品牌發展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在食品工業化的發展趨勢下,這一條小小的標準化臭鱖魚無疑給餐飲人帶來了新的思路。

點擊頁面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選文章

· END ·


編輯丨賈雲丹

— 合作丨爆料 

小編微信丨774030047

聯繫電話丨15936279876

相關焦點

  • 作坊不下百家 黃山臭鱖魚去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
    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張根東介紹,目前,我市徽州臭鱖魚生產工廠化企業達30家,作坊不下百家,去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每年遞增20%,龍頭企業均過億元,前三甲去年超7億元,今年有望達8-9億元。其中,黃山市徽味鮮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銷售收入1.7億元,去年近3億元;安徽苗知府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去年1.6億元;黃山徽府源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去年7000萬元。徽州臭鱖魚何以深得廣大消費者垂青?4月7日,記者展開調查。
  • 臭鱖魚「革新者」 | 餐飲面孔
    02  臭鱖魚的革新說起楊金祥關於臭鱖魚的革新,其實在正式北上之前,這個餐飲圈的門外漢曾在老家小試牛刀。他開過酒樓,炒過小龍蝦,賣過魚頭,短短一年,虧了七八萬。經過此次優化,臭鱖魚的銷量由原先每天只賣七、八份,之後直接飆升到了100多份,佔店內銷售總額的50%。重整旗鼓的楊記興臭鱖魚,仿佛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不僅火爆京城,全國各地徽菜館也將臭鱖魚作為主打菜色,甚至其它菜系的餐館也在菜單中加入了這款餐品。由此帶動了全國鱖魚養殖和臭鱖魚原材料產業鏈的大力發展。
  • 讓人聞風喪膽的「三臭」之一——臭鱖魚,徽菜的「靈魂菜品」,越臭越好吃!
    以前,缺乏冷藏保鮮技術,鮮魚不易保存。據傳,安徽沿江一帶的魚販每年入冬時,都會將長江名貴水產——鱖魚,用木桶裝運至徽州山區出售。
  • 餐飲人必看:如何將文化和餐飲巧妙融合?探店臭鱖魚給你答案
    幾乎所有人對徽菜的印象,都是從一條臭鱖魚開始的。中國人有2000年的吃魚歷史,然而魚肉容易腐爛,在全國多數地方,不養魚的普通人都吃上魚,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在這種背景下,山區居多的徽州地區,臭鱖魚的誕生彌足珍貴。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將鱖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
  • 辣椒炒肉、酸菜魚…餐飲開始盛行單品聚焦!
    做餐飲的,可能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徽鄉餚」改為「楊記興臭鱖魚」、「阿五美食」改為「阿五黃河大鯉魚」、「九鍋一堂」改為「九鍋一堂酸菜魚」;「同新餐飲」改名「費大廚辣椒炒肉」、「喜家德水餃」成了「喜家德蝦仁水餃」、「谷連天粥鋪」成了「谷連天八寶粥」、「煜豐美食」變成「煜豐美食烤鴨」、「百宴拉麵」變成了「百宴菌菇拉麵」…
  • 紅燒臭鱖魚(附自製臭鱖魚)
    主料:臭鱖魚一條、菜籽油兩大勺、蔥適量、蒜適量、料酒一袋 蒸魚豉油一勺、老抽一勺、生抽兩勺、紅糖半勺、小米椒三個、生薑一塊 做法步驟
  • 好吃| 黯然銷魂臭鱖魚
    「黃山吃臭鱖魚那次,那小倆口還記得嗎?」是的,這是一條令人印象深刻的臭鱖魚。(圖片來自視覺中國)2004年黃山的屯溪老街,遠沒有現在熱鬧,店鋪到了晚上10點基本就稀稀拉拉了。露天排擋倒是開始陸續冒了出來,都是躲避城管的營生。
  • 好吃 | 黯然銷魂臭鱖魚
    這樣苦的愛情,也是鐵了心要過一輩子的。應該沒有受到情緒的影響,寡言少語的小夥做的那條1斤半的臭鱖魚一點也不含糊。在十多年前,花68元點一份這樣陌生的菜,有點孤注一擲,點盤最貴的菜,也是種態度。沒想到臭鱖魚原來是這般好吃,我們吃得很專注,就像人魚小姐裡馬瑪林說的:「兩個人吃,死一個都不知道!」女朋友跟老闆娘說,你老公手藝真好,老闆娘容光煥發,之前的大哭好像從未發生過。
  • 招牌臭鱖魚蒜瓣肉聞著臭吃著香,京城徽菜名店楊記興落戶瀋陽
    正宗臭鱖魚是天然醃製而成,不是滷汁塗抹的臭味,也不會滿屋飄著臭味,兩者的口感也差距很大。外觀整體以徽派建築青瓦、白壁、馬頭牆為特徵,採用安徽黃山的雲霧作為元素,這種飄逸的裝修風格典雅大方又不失年輕時尚,餐廳內飾完全融合徽派建築加上黃山獨有元素,在繽紛多彩的中街大悅城裡面顯得格外清新淡雅。
  • 黯然銷魂臭鱖魚
    而產生臭味的物質,多以揮發性氣體的形式存在,因此在烹飪的過程中,大部分的臭味物質可能都揮發掉了,「聞著臭,吃著香」,由此而來。好吃的臭鱖魚,取料鮮活是第一要義,同時,以春天的鱖魚為佳。「桃花流水鱖魚肥」,徽州山區桃花盛開時,雨水連綿,溪水上漲,鱖魚躍出石隙,活躍在水草豐茂的淺水中,追食豐盛的魚蝦,此時鱖魚比其他魚類更為肥美。
  • 北京排名第一的臭鱖魚,又香又臭鮮嫩過癮,食客都愛這個味
    這是一家在北京街頭的非常火爆的飯店,主打的特色美食就是臭鱖魚,它在很多小夥伴的心中都是排名第一的,大家都愛這個味。相信吃過臭鱖魚的小夥伴都知道,其實臭鱖魚是徽州一帶的名菜,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聞著臭,吃著香,就像是臭豆腐一樣,喜歡吃的人則會覺得是美味。這不,有一名網友就被這家飯店吸引了,於是決定去品嘗一番。
  • 臭菜系列 之 臭鱖魚
    這樣七八天之後到達目的地了,魚鰓也還是紅色的,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乾淨後經過熱油稍煎,細火烹調,不但沒有臭味,反而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餚延續下來。幾乎所有人對徽菜的印象都是由一條臭鱖魚開始的。臭鱖魚俗稱「醃鮮魚」。
  • 特色餐飲名店|山前堂·臭鱖魚撈飯:吃了會上癮~
    山前堂臭鱖魚撈飯為尊客福大餐飲連鎖旗下品牌,地處東營市淄博路與海通路向西300米,與老村長家的疙瘩湯「比肩而坐」,一樓散座有24位,二樓共有包間11間,可容納120人同時就餐,也滿足了不同客戶的就餐要求。
  • 徽州的地道美食,臭鱖魚聞著臭吃著香,火腿冬筍煲湯喝,值得品嘗
    安徽的美食,通俗來講就是徽菜,在徽菜的美食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臭鱖魚。徽州臭鱖魚安徽地道的臭桂魚,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卻很香,臭鱖魚在食材上選擇很苛刻。用的是當地的桃花鱖,也就是「桃花流水鱖魚肥」裡面的鱖魚。
  • 臭鱖魚,北京的湘菜館和徽菜館,總有一個讓你「以身試臭」
    我只在北京吃過臭鱖魚,從第一次就喜歡上了,自從《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以後,能吃到的地方似乎越來越多了。能吃到臭鱖魚的飯店基本上屬於兩個菜系,有安徽菜,還有湖南菜,很多人都知道臭鱖魚發源自安徽的傳說,卻不明白為什麼好多湘菜飯店也做,往往一邊吃一邊問:「臭鱖魚到底是徽菜,還是湘菜?」
  • 臭鱖魚:你說誰臭呢?請叫我醃鮮鱖魚
    徽菜最有名的一道就是臭鱖魚。這條魚「臭名遠揚」,讓人一聽就皺眉頭,不待嘗試就打入另冊。其實臭鱖魚的本名該叫做「醃鮮鱖魚」,有一種發酵過的、似臭非臭的氣味,絕非臭魚爛蝦的腐爛味道。 眼下正是鱖魚正肥的時候。得益於冷鏈運輸技術的完善,即使我們足不出戶,不入徽菜館子,也能吃上一口臭鱖魚。但要是說正宗,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江南「臭三傑」誰最臭?
    他曾與日本放送協會合作,在福島縣小學開設「臭味體驗課」,傳授兩層臭食「奧義」:一是從食物安全的角度教孩子們避開腐壞的食物,二是將美食中的臭食審美予以宣揚——因為日本年輕人已不太能接受納豆的氣味,市場販賣的納豆已經過改良氣味清淡,但「臭豆腐豈有不臭之理」?小泉武夫的「臭味體驗課」的兩個議題恰好解釋了:為什麼嗜臭在長江中下遊蔚然成風?
  • 食在江南: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誰最臭?
    他曾與日本放送協會合作,在福島縣小學開設「臭味體驗課」,傳授兩層臭食「奧義」:一是從食物安全的角度教孩子們避開腐壞的食物,二是將美食中的臭食審美予以宣揚——因為日本年輕人已不太能接受納豆的氣味,市場販賣的納豆已經過改良氣味清淡,但「臭豆腐豈有不臭之理」?小泉武夫的「臭味體驗課」的兩個議題恰好解釋了:為什麼嗜臭在長江中下遊蔚然成風?
  • 安徽名菜:黃山臭鱖魚!
    黃山臭鱖魚教學視頻繼楊記興臭鱖魚成為網紅後,這道魚就已經不是一條普通的魚了。
  • |披雲臭鱖魚,紅燒臭鱖魚塊,江南黴豆臭鱖魚......
    勤儉持家的徽州人捨不得將從外邊辛苦帶回的鱖魚扔掉,於是用徽菜紅燒之法烹製,沒想到端上桌後,發現魚肉緊緻如蒜瓣,味道則是臭中帶香,異常鮮美。後來大家「將臭就臭」,臭鱖魚由此成了安徽最具鄉情鄉味的名菜。黃山市徽三說的臭鱖魚頭吳永學介紹說,因為起源於偶然,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製作臭鱖魚都是使用市場上死掉的鱖魚,不去鱗、不摳鰓、不去內臟,將整條魚魚腹朝上放入裝有鹽水的木桶,用青石塊或鵝卵石壓住魚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