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同好,堅於金石:中國向境外提供的援助物資上都寫了些什麼?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朱廣權解讀中國援助物資寄語,字字千金,情深意長

中國—非洲

人心齊,泰山移

When people are determined

they can overcome everything

中國送往非洲的物資上,寫著:

「When people are determined they can overcome everything.」

這句話出自南非已故前總統曼德拉,翻譯成中文,可以對應「人心齊,泰山移」,出自中國的「古今賢文」中。

他們共同的意思是:「只要人們的心往一處,共同努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

新中國與非洲的關係歷來親密。1955年4月,來自亞非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印尼萬隆參加了第一次亞非會議。中國外交代表團由周恩來、陳毅等組成,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得到與會國家的一致認可。

1955年萬隆會議現場,周恩來在會上做了幾次重要的發言

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外交關係自萬隆會議及1956年5月同埃及正式建交後,步入了新篇章。整個70年代,我國同25個非洲國家建交,並對許多非洲國家進行了無償的經濟援助。改革開放後,中國對非援助方式發生了變化,催生了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合作投資。進入新世紀以來,中非關係步入新階段,雙方合作呈現「機制化」的特色。每三年一次的「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中非交流更加廣泛,包含了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等方方面面。

如今在全球疫情喧囂不斷的局勢下,非洲各國一直在焦點之外。進入三月下旬,非洲各國確診病例才開始陸續出現,此後一直以遠低於歐美各國的速度傳播。儘管如此,全球的公共衛生專家們對於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爆發的擔憂似乎正在一步步成現實:病毒已經在非洲大陸四散。

對於還不完全明朗的形勢,考慮到非洲各國的醫療情況,我國及時送出的援助物資其實正是中非各國多年來外交情況的反映。祝福我們的「老朋友」能順利度過疫情,人心齊,泰山移。

中國—法國

千裡同好,堅於金石

Unis nous vaincrons

運往法國的物資上附有中法雙語寄語。

「Unis nous vaincrons」出自法國文豪雨果的名言,意為「團結定能勝利」。

雨果是法國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雨果一生的創作時期長達六十年之久,他前期的創作,基本上是站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立場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過改良社會,解決矛盾。因此,羅曼・羅蘭讚揚他道:「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

雨果雕像

「千裡同好,堅於金石」,出自三國譙周的「譙子・齊交」,原文為「交得其道,千裡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意思是:如果堅持正確的交友之道,那麼即使雙方遠隔千裡,友誼也會比膠漆還要牢固,比金石還要堅實。

原文中,譙周認為,如果把交往之道用物品來比喻,就像沒有染色的絲綢一樣,用蓼藍一染就會變青;人在社會生活中和人交往,和這是一個道理。他在文中舉了幾個例子:春秋時的韓起與晉國賢人田蘇相處,成就了好仁之名;戰國時的甘茂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在齊、秦兩國建立了顯達的功業;西漢初年的曹參拜道家大師蓋公為師,終於成就了「休息無為」的清淨之治;西漢竇皇后的兩個兄弟竇長君、竇少君雖出身賤隸,但對有德行的師友恭謹有加,都成了謙讓有禮的君子。接著引用「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之語,論證成長環境的重要性。最後得出結論:「千裡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意思是,即使千裡之遠也可同心交好,做到友誼牢固如膠似漆,情誼堅定堪比金石。貧窮顯貴都不會使其分開,讒言美譽也都不會懷疑其真實的情誼。

歷史上,中法建交經過多年商議會晤,1964年1月27日,兩國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時發表了僅有兩句話的建交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係。短短44字的中法建交公報,轟動國際社會,被國際輿論稱為「外交核爆」。

1964年1月28日,中國「人民日報」和法國「世界報」同時在頭版刊登中法兩國建交消息

3月30日,從我國起飛載有政府訂購及中企捐助約800萬隻口罩的貨機已抵達巴黎瓦特裡機場。相信,只要法國政府能始終與我國保持正確的交友之道,來自我國的援助和愛心就永遠在路上。

中國—義大利

雲海蕩朝日,春色任天涯

中國運往義大利的援助物資上,附有明代文學家李日華詩作「贈大西國高士利瑪竇其二」中的詩句,意指:期盼疫情早日過去,真正的春天早日來臨。全詩為:

雲海蕩朝日,乘流信彩霞。

西來六萬裡,東泛一孤槎。

浮世常如寄,幽棲即是家。

那堪作歸夢,春色任天涯。

利瑪竇是明末來華的義大利傳教士,他於萬曆十年(1582)漂洋過海抵達澳門,次年來到廣州,最終定居北京,在中國住了28年,與中國的許多士大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中國,利瑪竇除潛心研究中國文化外,還當起了老師,把自己擅長的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知識傳授給中國人。來到北京後,利瑪竇結識了徐光啟,並收其為徒,在利瑪竇的悉心教習下,徐光啟編纂了「崇禎曆法」(該書奠定了我國現行農曆的基礎),還幫助利瑪竇翻譯出「幾何原本」,把古希臘的數學名著介紹到中國。

利瑪竇畫像

寫下這句詩的李日華,當時為江西九江府知府,深受百姓愛戴。李日華頗有文學天賦。1597年,他在省府南昌公幹時,遇到了耶穌會士利瑪竇,於是他寫下這首詩表達了自己的羨慕之情。

李日華

後來,這首詩被德禮賢譯為義大利文,中國援助物資上的那段義大利文字,正是來自他的譯文。此後,李日華再也沒有見過利瑪竇,但在日記中卻兩次(1609、1614年)提到他。他還認為,應該有人通過利瑪竇的地圖來撰寫世界地理方面的著作。

1970年11月6日,中國與義大利正式建交。20世紀80年代時,我國因醫療條件十分落後而向西方國家求助時,唯獨義大利無償援助中國,並在國內建立醫療急救中心。2003年非典時期,義大利向中國伸出援手,邀請20多名中國專家前往羅馬參加醫療衛生領域的高級別研討會。2008年汶川地震,在發生災難的第一時間,義大利就主動聯繫了中國,成為第一個向中國伸出援手的歐洲國家。當年,在了解到我國的救災情況後,義大利調遣3架飛機運來410頂帳篷,還派有5名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帳篷搭建。這些帳篷後來也成為了當地孩子們的臨時學校。與此同時,義大利還派出14名急救醫學專家,在現場建立了一座設施完整的「黑科技」流動醫院,抗震救災結束後,他們將整座醫院和設備都留給了四川人民。而在年初我國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義大利政府和人民也向我們提供了急需的物資援助。

義大利在汶川建立的「流動醫院」

這次疫情,義大利處於全球疫情的漩渦之中,截至目前,超高的病死率依然牽動著世界人民的心。3月12日,中國醫療救援隊抵達當地展開經驗共享與義務援助,同時也有大批物資送往當地。與此同時,許多當地醫生向我國發送郵件詢問共同對抗肺炎的策略。

3月18日,由浙江組建的中國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12名隊員抵達義大利。同時抵達的還有9噸援助物資,包括30臺呼吸機、20萬隻醫用口罩、5萬個N95口罩和一大批檢測試劑。物資上書「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這句詩則出自張九齡的「送韋城李少府」,詩句充滿了昂揚的樂觀主義精神:只要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哪怕遠隔萬裡,也仿佛比鄰而居。

在阿里巴巴運往義大利的捐贈物資上則寫著——

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這句話來自義大利歌劇「Turandot - 圖蘭朵」。「圖蘭朵」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劇改編的三幕歌劇。

小米捐贈給義大利的物資上也寫有——

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裡的花朵。

這是出自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墓碑上的一句話,是否為塞涅卡所說尚存爭議。這句話同時也出現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義大利的馳援當地所建造的流動醫院上,對此,為報答義大利,早期前往義大利的救援隊中有三位都是來自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專家,且均為主動請纓。

在抗擊疫情時,義大利民眾也發明出各種苦中作樂的方法。「陽臺音樂會」在各地出現,有人貢獻出美聲詠嘆,有鄰居合作樂隊合奏,還有一整個小區奏響起中國樂曲,為了向大洋彼岸同在奮鬥的人民致敬。在倫巴第,一對夫婦夜夜播放電影,幕布就是對面的小區牆面,電影裡的人代替現實中的人翩翩起舞。

相信在義大利風情與中國式浪漫的共同守護下,義大利人民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

中國—日本

青山一道,同擔風雨

3月2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向日本捐贈100萬隻口罩供新冠肺炎防疫使用,在去往日本的中國包裝箱上貼著:「青山一道,同擔風雨」。這句話化用了唐代詩人王昌齡在「送柴侍御」中的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原文為: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一場疫情,中日兩國再次守望相助。早先,保加利亞駐華大使格・波羅扎諾夫先生及夫人為答謝中歐協會派專人協助使館聯繫貨運航班,辦理相關手續,把包括中歐協會在內所有中國人民的愛心第一時間送達保加利亞所需機構的善舉,也曾用這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來表達對中歐協會的感謝和對兩國友好的肯定。

其實,自從中日建交以來,兩國還出現了「友好城市」交往模式。1973年,中國的天津市和日本的神戶市正式締結為友好城市,這是中國與外國締結的第一對友好城市。友好城市之間,往往在城市定位、地理位置、人文傳統、歷史經歷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北京和東京分別是中日兩國的首都,上海市和大阪市都是重要的經濟中心,西安和京都都是兩國著名古都,四川省成都市和山梨縣甲府市都位於盆地,重慶市和廣島市在戰爭年代都經歷過轟炸之災。另外,則有一些城市有特殊的緣分,如河南省南陽市與山形縣南陽市因為重名而成為友好城市。所以,這次疫情中,我們會看到許多沒太聽說過的市縣對中國某地進行定點援助,就是因為雙方為「友好城市」。

在各地的援助日本物資上,我們依然能看到寄託著祝願的詩句:

浙江慈谿市人民政府捐贈日本的物資上,一下子出現了兩組古詩詞——

秋菊春蘭寧易地,清風明月本同天。

出自宋代趙蕃的「學詩詩」,原意在講述學詩寫詩的方法,放在如今,則能表達各國人民守望相助的情感。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

出自戰國詩人屈原的「橘頌」,意為「願與歲月一道成長,和你結為知己,永遠做朋友」,展現了兩國人民之間牢不可破的友誼。

信有春風通國祚,願從滴水濟時艱。

這是疫情暴發後,河南聯家莫非撰寫的對聯,既緊跟時事,又不失古雅。

瀋陽向日本札幌、川崎捐獻的抗疫物資上寫的是——

玫瑰鈴蘭花團錦簇,油松丁香葉茂根深。

在浙江對日捐贈物資上,寫有

天台立本情無隔,一樹花開兩地芳。

遼寧向日本北海道捐贈的物資上寫著,

鯨波萬裡,一葦可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我國各地在篤力援助日本的同時,還「以文會友」,遙祝這位一衣帶水的友朋。

中國—韓國

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

3月9日上午8時28分,承載中方捐贈的三批醫療物資中的第一批——1萬套防護服飛往韓國。這批救援物資上所寫的「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出自韓國古代詩人許筠,寓意中韓關係肝膽相照、相扶相濟。當年,明朝文人吳明濟曾經隨軍遠赴朝鮮半島,參加抗倭戰爭。吳明濟回國時,許筠便作出這首「送參軍吳子魚大兄還大朝」,以表依依惜別之情,全詩句如下:

國有中外殊,人無夷夏別。

落地皆弟兄,何必分楚越。

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

倚玉覺我穢,唾珠復君絕。

方期久登龍,遽此成離訣。

關河路險巇,秋郊方蠲熱。

此去慎行休,毋令阻回轍。

東陲尚用兵,海嶠日流血。

須馮魯連子,卻秦掉寸舌。

勿嫌九夾陋,勉徇壯夫節。

中國駐韓大使館在援助韓國大邱的抗疫物資包裝箱上,印有——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在遼寧援助韓國的物資上,寫著——

歲寒松柏,長毋相忘。

馬雲公益基金會援助韓國的物資上,寫著——

山水之鄰,風雨相濟。

河南省援助韓國的物資上,寫著——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此句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送韋城李少府」,意指知音朋友不受距離遠近制約,即使相隔萬裡也如同在旁邊。

從詩作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兩國古已有之的深厚友誼。尤其在當下這樣亟需肝膽相照、相扶相濟的關鍵時期,追尋前人智慧,中韓兩國在共同抗擊疫情中展現出守望相助、風雨同舟的鄰裡之情,讓我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明天更加充滿信心。

在另一批由復星集團運往韓國的物資上則寫有——

陌上花漸開,海平天近明。

前一句源自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王錢鏐,當年與王妃吳氏情投意合。他在給王妃的一封信中寫道:「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意思是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慢慢回來了。用在抗疫過程中,表達了盼望海外遊子及遠赴海外進行支援的人員平安歸來的心情。

後一句「海平天近明」,則改編自明代陳汝言的「送周仲瞻架閣使高麗」,全詩為:

萬裡三韓國,南風幾日程。

海平蛟室淨,天近使星明。

玉帛通新好,梯航續舊盟。

歸時應不遠,還與雁南徵。

同樣寄託了希望抗疫人員早日回家的美好祝願。

中國—塞爾維亞

鐵桿朋友,風雨同行

前段時間,塞爾維亞總統含淚向中國求援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網友看後大多鼻子一酸。

3月22日凌晨,中國醫療專家組攜帶防護服等醫療物資,抵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受到最高禮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率多位政府官員到機場迎接,武契奇還在五星紅旗上獻上了深情一吻,以向同塞爾維亞共渡難關的中國政府和人民表達深深的謝意。這一幕,讓現場很多人動容。

作為首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中東歐國家,多年來,塞爾維亞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多次堅定表態,同中國站在一起。對於中塞關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用「四好」來形容——志同道合、患難與共的好兄弟、共建「一帶一路」的好夥伴、促進中歐合作的好朋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好同志。

「鐵桿朋友,風雨同行!」這句印在援助物資上的話語,寄託著中國人民的支持與祝福,表達了我國願同各國共克時艱的信心與決心。

中國—比利時

團結就是力量

L'unité fait la force

Eendracht maakt macht

北京時間3月16日晚,馬雲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比利時和義大利的一批口罩和檢測試劑,通過菜鳥包機運抵列日機場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樞紐,比計劃提前了幾個小時。其中,捐贈比利時的物資包裝上,用法語、荷蘭語、中文寫著「團結就是力量」作為寄語。列日機場大屏亦用中文打出這句格言作為回應。這句印在比利時國徽上的格言,在中國同樣深入人心。

「團結就是力量」是全人類抗擊災害的終極智慧。寄往比利時的物資附有的中、法、荷蘭三語,其中荷蘭語譯為「團結創造力量」,以期鼓舞比利時民眾團結一心,抗擊疫情。

疫情蔓延後,比利時效仿中國經驗,於3月18日起「封城」,有消息稱,原定3月18日至4月5日的「封城」措施將延長兩周至4月19日,「未來也可能再延長至5月3日」。

中國—德國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Berg und Tal Kommen nicht zusammen

wohl aber die Menschen

3月13日下午,一輛滿載防疫物資的專用貨車從長沙產業園出發。車上所裝的,是三一集團向德國捐贈的首批50000個醫用級防護口罩,共160箱。在捐贈包裝箱上,印有一句德國諺語:

Berg und Tal kommen nicht zusammen, wohl aber die Menschen.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中德於1972年10月10日建交,兩國雙邊關係的發展被譽為「成功故事」。中德是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經濟體,也是歐亞大陸兩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穩定性力量。中德兩國的全方位戰略合作符合兩國根本利益,有助於引領中歐關係發展,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可預期的積極因素。

1959年1月,東德總理格羅提渥訪華,圖為格羅提渥與毛主席談話

早在1月,德國就已準備好相關檢測和診斷所需關鍵信息和材料,且德國具有病毒檢測資質的實驗室分布較廣,與此同時,德國還把相關費用納入了醫療報銷體系。

根據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提供的數據,德國能將2.5萬至5萬個床位轉變為隔離病房的床位。在接診病患時,德國的三級分工處理體系(重症入院-輕症及疑似入住街區普通診所-無症前往監測點測試),最大程度地確保了醫療資源的充分釋放。同時根據疫情,醫院也會及時作出調整,啟動應急預案。對於普通民眾,德國也較早出擊,限制了大型公共活動和人員流動,從而最大程度限制了疫情的擴散,如今,德國累計確診病例達61913人,世界範圍內排名第5,而病死率為0.94%,世界排名76,足見其防控成效(數據統計時間為4月1日上午)。

中國—印度

尼蓮正東流,西樹幾千秋

Through Thick and Thin

Through Defeat and Win

中國企業在援助印度的物資上印有「尼蓮正東流,西樹幾千秋」,表達對印度民眾的美好祝福。詩句作者為中印兩國民眾所熟識的唐朝著名佛經理論家、翻譯家玄奘,玄奘於貞觀年間西行赴天竺,並由印度運回梵文經卷。「題尼蓮河七言」一詩可能作於玄奘第一次巡禮菩提道場之時,全詩為——

尼蓮河水正東流,曾浴金人體得柔。

自此更誰登彼岸,西看佛樹幾千秋。

尼蓮河,今名帕爾古河,屬恆河的支流。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河沐浴,然後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證悟十二因緣、四諦法而得正覺。菩提樹、金剛座位於摩揭陀國佛陀伽耶(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加雅城南郊), 又稱「菩提道場」,是世界佛教四大勝地之一,其東不遠即尼蓮河。

三維地圖看玄奘西行路

據報導,印度疫情有進一步惡化趨勢,考慮到印度當地人口眾多、城市人口稠密而醫療資源相對有限,攜手印度抗擊疫情成為全人類休戚與共的責任。3月24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從3月25日開始為期21天的全國範圍內的全民居家隔離,任何走出家門的人都可能面臨刑事訴訟。此外,印度全國範圍內的火車已經停止運行,首都新德裡現已正式實行宵禁。商場、零售店面、餐廳等統統關閉,僅允許醫療設施和食品雜貨店開門營業。儘管有了一定動作,但印度的疫情和防疫措施都還處於初期階段。

此外,還有許多從我國送往世界各地的物資,表達著各式各樣的「中國式浪漫」。

在捐贈英國的物資上,寫有——

萬裡比鄰,民胞物與。

前一句出自三國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並序」:「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後一句則改編自宋代張載的「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為:人民百姓都是我的同胞兄弟姐妹,萬物與我都是天地所生。體現了在疫情面前,各國人民各盡所能、守望相助的真情。

在中國駐伊朗大使館捐贈給伊朗的物資上,用中文和波斯語寫著古代波斯著名詩人薩迪的名句——

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當全球面臨嚴峻的疫情考驗時,中國也責無旁貸地為各國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據外交部發言人耿爽3月20日介紹,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向82個國家和世衛組織、非盟提供援助,中國的很多企業和民間機構已經開始向有關國家提供捐贈。無論是使領館、地方政府,還是各大企業、民間組織,都不約而同地在援外物資的包裝箱上貼上了精心挑選的寄語。

一行行簡短而真摯的文字背後,藏著我們投桃報李的滿滿真情,更寄託著特殊時期人們的美好期盼。

相關焦點

  • 千裡同好,堅於金石!中國援法物資,女篆刻家的印章火了
    當然,這裡也少不了外部的支援,比如那些源源不斷輸送過來的物資,以及「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等溫暖人心的語句。千裡同好,堅於金石:中國援助醫療物資抵法2020年3月18日,中國向法國提供的醫療物資援助運抵巴黎戴高樂機場。中方根據法方需要,提供了醫用防護口罩近100萬隻,此外還包括外科口罩、防護服和手套。
  • 中國在援助物資上寫了什麼?網友:堪稱「世界詩詞大會」
    如今海外疫情嚴峻,來自中國的援助物資已飛往各地。這一次,投桃報李的中國也在每一份物資上附著雙語寄語,表達著中國人的祝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寄語的背後,都蘊含了怎樣的文化往事,又如何向世界展現獨特的「中國式浪漫」呢?
  • 「看點」中國在給各國的援助物資上寫了啥?網友:看到了世界詩詞大會
    中國在給各國的援助物資上都寫了啥?「人心齊,泰山移」;「鐵桿朋友,風雨同行」;「千裡同好,堅於金石」;「青山一道,同擔風雨」;「雲海蕩朝日,春色任天涯」;「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這些寫在中方對外援助物資上的寄語,簡短真摯,過目難忘。網友:仿佛看到了世界詩詞大會。
  • 中國在援助物資上寫了什麼?外國人看不懂,請課代表翻譯一下
    目前,全球疫情愈發緊張,中國體現了泱泱大國的精神,盡己所能為曾經幫助過中國的友好國家提供各類醫療物資。同時,為了體現兩國之間的友誼和世界一家的宗旨,中國在援助物資上也特意寫上了符合國家傳統文化的詞句。《古今賢文》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書籍,全書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很多都是耳熟能詳的內容,諸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都被錄入其中。在中國送往法國的援助物資上,則寫著「千裡同好,堅於金石」。
  • 外交部:中國已宣布向82個國家、世衛組織和非盟提供援助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0日在北京表示,中國永遠不會忘記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際社會對中國提供的政治支持和物資捐助。當前,中國也在向遭受疫情的國家伸出援助之手。截至目前,中國政府已宣布向82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盟提供援助。
  • 中國寫在援助物資上的詩句太暖了!網友:堪比詩詞大會
    有一種溫暖叫「中國援助」。近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我國在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對外提供的援助物資,當中有一處細節,引發了全球網友的關注,那就是援助物資上的暖心寄語,讓眾人在見證中國與各國深厚情誼的同時,也可以領會到古人筆下詩句意蘊悠長的意味。
  • 中國援助物資寄語成世界詩詞大會!都寫了啥?
    近日,全球yq呈現爆發趨勢,中國對外援助物資也在緊鑼密鼓地運往,當中有一處細節,引發了全球網友的關注,即援助物資上的暖心寄語,先給大家整理幾條感受下。援助非洲:人心齊,泰山移援助法國:千裡同好,堅於金石援助義大利:雲海蕩朝日,春色任天涯援助日本:青山一道,同擔風雨援助韓國: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
  • 法國全境隔離次日,中國援助物資到了,蓋著特別印章
    當地時間18日,在法國因疫情實行全國隔離的次日,中國政府向法國提供的援助醫療物資運抵巴黎戴高樂機場。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中國向法國提供的醫療援助物資外包裝圖案設計得十分用心,那是一枚由中國篆刻藝術家駱芃芃專門設計的紅色印章。寓意美好的鳳凰和象徵和平的鴿子飛翔在空中,護佑著中法兩國國旗,北京天壇和巴黎鐵塔相互輝映。
  • 學「習」典故:交得其道,千裡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
    他在講話中提到,中國古人說:「交得其道,千裡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金磚合作之所以得到快速發展,關鍵在於找準了合作之道。「交得其道,千裡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的意思是,交友得道,即使千裡之遠也可同心交好,也可友誼堅固如膠似漆,也可情誼堅定堪比金石。
  • 法國坎城、韓國西歸浦…三亞向多個國際友城捐贈防疫物資
    「千裡同好,堅於金石」「扁舟共濟與君同」……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對「青山一道,同擔風雨」,世界詩詞大會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對「青山一道,同擔風雨」,詩詞大會來了!還記得在我國疫情嚴重的時候,日本對我們進行了物資援助。我們沒有忘記,在日本援助中國疫情的物資包裝上,印著很多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全球戰「疫」當前 這場「環球詩詞大會」好暖心!
    在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最困難的時刻  國際社會曾為中國提供醫療物資捐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和捐贈物資一起漂洋過海的溫暖寄語,真太有心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一個多月前,日本援華物資上的這些古詩詞曾讓不少人感動。如今,中國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時,也向世界伸出援手。隨著物資一起送去的,還有一行行簡短而真摯的文字。這些文字的背後,寄託著我們投桃報李的真情,更寄託著美好期盼。
  • 千裡同好 世界同心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之際,中外援助物資上經常會貼上「寄語」,而這些語句一般摘錄我國優秀傳統詩詞名句或類似詩詞的偶句,以及國外著名的詩句、諺語、歌詞等,傳遞了感動人心的暖意、共克時艱的信心。日本援助中國物資上的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曾讓無數國人暖心。
  • 日本援助武漢的物資上,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麼意思
    日本和我國雖然在歷史上有著14年抗日戰爭,但終究是軍國主義一手造就的,日本人是還是非常友好的,在汶川大地震時,日本是第一個派遣救援隊抵達中國的外國隊伍,這次的武漢危機,日本同樣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不過在日本捐贈的一些物資上,人們注意到了一句詩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詩詞來自唐代長屋王《繡袈裟衣緣》全詩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講的是鑑真東渡。
  • ...已宣布向8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丨重慶市主城區域行政區劃...
    要聞>>外交部:中國已宣布向8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外交部20日表示,中國政府已宣布向82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盟提供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等,其中多批援助物資已送達受援方。
  • 日本援助物資上,為何要寫「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在前些日子,日本給武漢捐贈了一批醫療用品,在裝滿醫療用品的紙箱上面,除了「中國加油」的四個字以外,還有那引人注目的八個大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而就在前幾日,日本京都府舞鶴市馳援友好城市大連的物資上,還寫著這樣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那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呢?
  • 中國向亞塞拜然提供抗疫物資
    新華社提比里西4月2日電(記者李銘)巴庫消息:中國政府援助亞塞拜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首批醫療物資2日在阿首都巴庫順利交接。亞塞拜然外交部副部長哈桑諾夫在交接儀式上說,建交28年來,阿中關係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 「青山一道,同擔風雨!」
    疫情面前,中國政府和百姓聯手戰疫,阻斷疫情,給國際社會留下了深刻印象。其背後,中華優秀文化的精神力量功不可沒。5月11日起,本網推出解讀中國戰疫中的文化力量系列報導,歡迎垂注。「千裡同好,堅於金石。」「道不遠人,人無異國。」「青山一道,同擔風雨。」「鯨波萬裡,一葦可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今春的戰疫中,印製在中國援外物資包裝上的暖心詞句在網際網路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