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洋芋粑粑炒臘肉的季節了!

2021-02-17 鎮坪旅遊

說起鎮坪,最不缺的就是美食。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道地道的鎮坪美食,叫做『洋芋粑粑炒臘肉』。這個季節洋芋已經成熟收穫,而去年燻得臘肉也美味無比,又到了吃洋芋粑粑炒臘肉的季節了!

洋芋粑粑炒臘肉既是「下裡巴人」的名菜,也是「陽春白雪」的美食。洋芋粑粑炒臘肉原是陝南老百姓桌上的家常小菜,需要的原材料非常簡單,就是自己種的土豆和親手燻的臘肉。據說,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就有洋芋粑粑炒臘肉這道菜了,在陝南地區民間流傳,而後,上升成官家菜餚,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一道正宗的洋芋粑粑炒臘肉,它打開你身上所有的味覺,它絕不給你垂涎欲滴的機會,只會讓你先下手為強。大抵好吃的都有個季節。端午節前後,正值洋芋和各類蔬菜成熟時期。新鮮的洋芋粑粑,配以鮮紅的五花臘肉(太瘦臘肉不是上選),洋芋粑粑充分吸收了臘肉的油脂,顯的越發的飽滿晶瑩。再加入新鮮的本地辣椒,花椒,蒜片,蔥節,薑片,用農村燒柴禾的大鐵鍋煎炒,誘人的醇香散發著濃濃鄉情,紅黃白綠色澤鮮亮,臘肉肥而不膩,洋芋粑粑滑潤爽口。

製作洋芋粑粑要用擦子,用鋁製作的擦子約學生作文本大小,上鑿許多小孔,至反面凸起而糙。將洋芋去皮後洗淨,用擦子反面擦至粉狀,過濾,加入沉積下來的澱粉,攪拌成均勻糊狀。再用油煎至微黃餅狀,冷卻後分切成小塊,加入臘肉,辣椒,花椒,蒜片,薑片,蔥節,食鹽就做成了一道美味的洋芋粑粑炒臘肉。

臘肉是許多人的大愛,我也不例外,特色洋芋粑粑和臘肉炒在一起,很下飯喲。洋芋粑粑書面語應該稱為土豆餅,但是它不是煮熟了碾成泥的土豆煎的;它是削完皮,在磨成泥,直接生煎的。老家的人十個有九個都是好這口的,我老家盛產土豆,削土豆的都是自製的,叫刨刨。像我們這般長大的小時候都要刨洋芋,不會刨的話經常弄得滿臉澱粉漿。大人一說起煎洋芋粑粑就無比糾結,因為洋芋都要我們刨,有時候還得幫忙磨,感覺就是一項大工程,可是嘴又饞得很,沒辦法啊!其實這個現在弄起來倒也簡單得多,有專門削土豆的,如果想弄得多又懶得磨土豆泥的話可以用打玉米漿的機器,但是料理機不行,因為打出來太細,口感不好。今天我就現下醜,都用原始方法,分享下我們當地的美食,希望你們會喜歡。

用料 :臘肉1塊、土豆5個、青椒1個、幹辣椒2個、油適量、鹽適量

臘肉洋芋粑粑的做法 :

1、土豆刮皮,用特製的鋁板釘的模具打圈磨成土豆泥,全部磨好後,擠去一些水分,多餘的水分沉積的澱粉,和土豆泥一起和勻。

2、鍋裡抹一些油,燒熱,取一勺土豆泥,攤平,攤薄,顏色泛黃後,翻面,接著抹油煎下一個,直至煎完。

3、臘肉切片,青椒切塊兒,幹辣椒切斜圈,煎好的洋芋粑粑切菱形,大蒜切末。

4、鍋裡倒油燒熱,放臘肉炒至肥肉透明,放幹辣椒,青椒,倒入土豆粑粑,放鹽,翻炒均勻,放蒜末,出鍋。

隨著人們經濟意識的增強,不少人身懷製作洋芋粑粑的技藝,安康菜場現做現賣「洋芋粑粑」, 洋芋粑粑炒臘肉不但寫進街頭巷尾小飯館菜譜,而且登上市內賓館酒店的大雅之堂。由于洋芋粑粑別具獨特風味,地道的洋芋粑粑成了去外地走親訪友的禮品。如今,每逢四時八節,賓朋歡聚,喜慶宴席,禮儀接待等均少不了這道菜餚,洋芋粑粑炒臘肉更多的以市井美食身份展示著其特色韻味。

圖文來自網絡

編輯/小洋芋 (微信:xiaoyangyubb 來調戲小編吧~)

大家都在看

➤【今日頭條】「留言拿紅包」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點這裡進行投票】最美紅葉攝影大賽投票通道

➤我的老家在鎮坪

➤這才是鎮坪!(鎮坪最全名片)

➤關於鎮坪的32個關鍵詞,總有一個戳中你!

➤即將消失的老東西,見過8樣的說明你已經老了...

➤ 安康第一美女居然在鎮坪,快看看你認不認識!

➤ 鎮坪的這些美食,你值得嘗一嘗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鎮坪美食:洋芋粑粑炒臘肉!吃了還想吃!
    洋芋粑粑炒臘肉原是鎮坪老百姓桌上的家常小菜。是用洋芋(學名土豆)製品和鎮坪特色臘肉合成的一道菜餚。據說,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就有洋芋粑粑炒臘肉這道菜了,在陝南地區民間流傳,而後,上升成官家菜餚,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 臘肉、渣辣子、洋芋粑粑,鎮坪人的鄉愁,如今成為非遺美食…
    過十天半個月,肉裡的鹽份燻幹,肉變成了金黃色,臘肉也就燻好了,裡面混雜著松柏的香味,那模樣雖然不好看,然則吃起來 哪一個香啊,味道最是絕佳。 現在鎮坪臘肉醃製技藝已列入第四批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渣辣子
  • 又到腊味飄香時,整一盤城口粉粑粑炒臘肉!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道地道的城口美食——粉粑粑炒臘肉。精心製作的城口臘肉,和其它食物組合,賦予了它新的「生命」,端上桌,會變成一道道勾人味蕾的美味,比如蒜苗豆乾炒臘肉、青椒炒臘肉、蒜薹炒臘肉、苕皮炒臘肉、荷蘭豆木耳炒臘肉……而這道粉粑粑炒臘肉,你吃過嗎?
  • 【散文隨筆】臘肉粑粑和青椒炒仔雞
    將臘肉切成長方形或者圓形薄片,再把麵粉加水,調成糊狀,鍋燒熱,鍋中放少許油,將臘肉片沾滿麵糊,放入鍋中煎至兩面焦黃,即為臘肉粑粑。吃起來外焦裡嫩,肉香滿口。青椒炒仔雞,更有講究:青椒是農家菜園自己栽種的,辣味充足,成熟適中的鮮椒。仔雞是農家飼養的土公雞,一般餵養100天左右,土公雞剛剛性成熟時宰殺,用菜籽油爆炒,加少許的花生米,不加湯,炒熟即可。
  • 貴陽的街頭美食,炸洋芋洋芋片洋芋粑粑,品嘗洋芋帶來的美味
    第一種貴陽街頭常見的小吃就是炸洋芋,這種也有貴陽人叫做洋芋狼牙棒或者狼牙洋芋,但是最廣泛的稱呼還是炸洋芋。洋芋本身就是入口綿軟有一種香味,加上貴陽人的特殊製作方法所以變得更加的好吃。一般就是小鍋子在旁,旁邊的盆子裡全是新鮮的削好的洋芋,然後放鍋裡一炸,好了之後放上辣椒粉和其他的特殊調料,用牙籤一插,直接就可以吃。
  • 舌尖上的安康美食:好吃莫過臘肉
    臘肉不僅是待客的主菜,也是顯示主東殷實與否的佐證,最大的優點是易於保存。製作方法是先將新鮮豬肉用鹽、白酒、花椒粉裡裡外外塗抹一遍,然後用木缸醃5-7天,待肉中水份通過鹽浸漬出,就可取出掛在火爐或灶房之上,用柴火慢慢燻炕。
  • 鎮坪美食大盤點,讓你一次吃個夠!
    想吃美食了想吃臘肉 想吃洋芋粑粑那就來鎮坪吧來一場吃貨之旅
  • 漫山遍野的清明菜,吃了幾百年的清明粑粑!做法就這麼簡單!
    春日的陽光普照大地,各種花兒都在盛開了,正是吃野菜的季節,漫山遍野的野菜,再不吃就老了!在這個溫暖陽光照射下的大地上,清明菜已經含苞欲放了,趁著清明菜還未開花,去山上掐下一些,做盤美味的清明粑粑,一年才吃這麼一次,一定要吃個夠!
  • 土豆可以這樣吃:當它叫洋芋的時候
    把蒸熟的洋芋去皮砸出餈粑的黏性,舀出來,淋上醋水,拌上用油炒好的酸菜、蒜苗等拌合,熱乎乎的劃拉下去,額頭冒出一層細汗,因為辣因為熱因為好吃,一碗子攪團,就這樣從胃裡暖到了心裡。一個洋芋粑粑可以是各種形狀的,碗底子狀的,鍋盔狀的,或者就是個隨便什麼坨坨樣,放到油鍋裡炸到金黃,出鍋瞬間就香氣噴散,讓人想立馬撒上辣椒麵,開啃。除了造型,洋芋粑粑,也有好幾種做法,最簡單的就是把洋芋胡亂切絲,拌上豆面和好,開炸,這樣做出來的一般是碗底子狀的。稍微費工一點的,就是把洋芋先蒸熟去皮,然後壓成泥,再團成小餅子再炸熟。
  • 快去鎮坪遊山玩水吃臘肉吧
    從瀑布水源出處的黃龍洞到落水處的黃龍潭,直線距離約3公裡,飛瀉而下的黃龍潭瀑布正好在洞和潭的正中間。去下街吃一碗合渣面面飯、去大街小巷吃各種不同口味洋芋、去吃鹽背子飯、鎮坪雞蛋皮、洋芋粑粑炒臘肉、酥肉、巖耳燉烏雞......
  • 紅菜苔炒臘肉,家鄉風味的特色菜,這個季節必吃,錯過就等來年
    紅菜苔的吃法也很多,可以清炒、辣炒、麻辣炒、酸辣炒、炒臘肉等等,不管那種做法的紅菜苔都備受武漢人的喜愛,尤其是紅菜苔炒臘肉最令人難以忘懷,每年春節回家正是吃紅菜苔的最佳季節,家裡有新鮮的好臘肉,一盤紅菜臺炒臘肉就是餐桌上必不可缺少的特色菜。我們回家後更是抓緊機會吃,天天吃都不會感到乏味,可謂百吃不厭。近年來不僅武漢人喜愛紅菜苔,它還備受外地人的青睞。
  • 廣式臘腸和它這樣炒著吃,味道特別搭配,不要錯過了吃臘肉的季節
    又到了一年一度吃臘肉的季節了,在我們這邊最喜歡吃的要數廣式臘肉了,它除了做煲仔飯外,還適宜炒著吃。今天我小炒了一份青紅尖椒炒臘腸,感覺臘腸和青紅尖椒炒著吃味道特別搭,鹹鮮又香甜,青紅辣椒又有臘腸的鮮甜,辣爽酥脆,好吃極了!
  • 《鄉吃憶舊》之泥蒿炒臘肉
    那是春節剛過的正月初五,我到二哥家跟他學木匠手藝,那年我十三歲。那天他家裡請春客,請了好多人。我記得滿桌的菜非常豐富,到現在記得的只有泥蒿炒臘肉和蓮藕煨湯了。打正月初五吃了二嫂做的泥蒿炒臘肉,我就驚嘆世上竟有這樣美味的東西。我對二嫂說:「這泥蒿炒臘肉是真的好吃。」二嫂笑笑說:「當然了,湖區的人沒有哪個不喜歡吃的,但沒有臘肉就不好吃了。」
  • 貴州各地18種粑粑一覽:吃過一半算你狠
    有人說,貴州簡直就是中國粑粑界的名媛大省,清新香甜的茅香粑、接地氣的包穀粑、獨具創意的盒子粑、「黑暗料理」餈粑包豆腐……貴州粑粑風格各異,特色明顯,沒吃過10種以上,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正宗的貴州人。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它——貴州粑粑!
  • 臘肉血豆腐粑粑都做好了,在外的紫雲人你回來了嗎?
    做好的粑粑等風晾乾,就可以放入水缸中浸泡,這樣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可以吃到甜酒煮的粑粑了。一籠柴火,一掛臘肉,就成了所有紫雲人對家的念想。火鉗輕輕撥開火坑,火不能太大,也不能熄滅,講究細火煙燻。不知道各位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吃第一口很好吃,越吃越想吃,忍不住夾了一大塊放進嘴巴裡,卻被鹹得滿嘴都是苦的。甜酒,也是用糯米做成的,不過也有少數是用糯玉米面做成的。甜酒的最佳搭檔當然是粑粑或者湯圓了。過年的那天早上,煮一碗甜酒粑,全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好了,今天的禮物就只有這麼多。改天再奉送更多的神秘「禮物」。
  • 到了石林就要吃這8大碗,全是濃濃的彝族風味!
    圭山黑山羊多生活在海拔1800-2400米的高山地帶,善於攀登懸巖陡壁,採食灌木嫩芽枝葉, 能吃到其它家畜吃不到的飼草。山羊吃百草,食其有百味,全羊一鍋熬,鮮美味齊全,肉質細嫩,香而不羶,其獨特風味就在於此。宰殺的羊洗淨後,將羊全身可以食用的部分一起在大鍋中用柴火慢燉至七八分熟後撈出冷卻,連皮切成大塊加入原湯煮開即可盛上待客。
  • 香格裡拉月光城 記憶深處的洋芋粑粑
    洋芋粑粑就是其中的一種。洋芋的學名叫馬鈴薯,俗稱土豆。吃起來外焦裡嫩,香脆可口!其餡多為肉末,在品嘗新鮮肉質的同時,還不失洋芋的清香甜味。不管美食或是美景都有治癒人心的力量。若是在此處能夠尋得一個棲息地,那便真的是天堂般的享受了。
  • 臘肉炒什麼菜好吃, 臘肉這樣炒最好吃
    臘肉炒蔥椒這道菜是大家最喜歡吃的臘肉炒法,這道菜吧蔥的香味、青紅尖椒甜辣味、臘肉的鹹味三種味道都中和到一起,聞到都是滿滿幸福,超下飯的。臘肉炒秋葵臘肉本身的幹鹹味加上新鮮菜的甘甜,兩種味道在鍋裡通過翻炒混合到一起,味道簡直好到爆。臘肉炒冬筍
  • 當土豆叫洋芋的時候還可以這樣吃
    曾看過這麼一句話:洋芋之於雲南相當於愛情之於人類。對雲南人來說洋芋基本是一日三餐都可吃,頓頓不離,餐餐不厭。為什麼雲南人會那麼愛吃洋芋?有的雲南人可能會答上一句:「吃洋芋,長子弟」呀。從寒冷的滇東北山區到炎熱的南部西雙版納雨林地帶,洋芋無處不在。有人調侃:給雲南人一袋「洋芋」,就能做出滿漢全席。雖然沒有如此神奇,但面對眾口難調的吃客,洋芋可以「蒸、炒、烤、炸」齊上陣,總能滿足不同口味偏好人們的「小九九」。
  • 吃臘肉的季節臘肉煮多久才是最好 這樣煮會更好!
    時下正是吃臘肉的季節,四川臘肉風味獨特,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四川臘肉要先煮後做菜,四川臘肉怎麼煮?四川臘肉煮多久呢?一指通源味農莊給大家科普一些你不懂的煮臘肉知識。以下內容整理來源網絡  一般情況下,腊味的吃法分為兩種,一種用於炒食,一種用於蒸食。臘肉的油脂和鹽含量都比較高,吃臘肉時可以將臘肉先煮後蒸,讓水分緩慢地滲入肉的組織中。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乾癟的臘肉變得滋潤起來,另一方面還可以去除臘肉上過多的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