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鎮坪,最不缺的就是美食。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道地道的鎮坪美食,叫做『洋芋粑粑炒臘肉』。這個季節洋芋已經成熟收穫,而去年燻得臘肉也美味無比,又到了吃洋芋粑粑炒臘肉的季節了!
洋芋粑粑炒臘肉既是「下裡巴人」的名菜,也是「陽春白雪」的美食。洋芋粑粑炒臘肉原是陝南老百姓桌上的家常小菜,需要的原材料非常簡單,就是自己種的土豆和親手燻的臘肉。據說,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就有洋芋粑粑炒臘肉這道菜了,在陝南地區民間流傳,而後,上升成官家菜餚,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一道正宗的洋芋粑粑炒臘肉,它打開你身上所有的味覺,它絕不給你垂涎欲滴的機會,只會讓你先下手為強。大抵好吃的都有個季節。端午節前後,正值洋芋和各類蔬菜成熟時期。新鮮的洋芋粑粑,配以鮮紅的五花臘肉(太瘦臘肉不是上選),洋芋粑粑充分吸收了臘肉的油脂,顯的越發的飽滿晶瑩。再加入新鮮的本地辣椒,花椒,蒜片,蔥節,薑片,用農村燒柴禾的大鐵鍋煎炒,誘人的醇香散發著濃濃鄉情,紅黃白綠色澤鮮亮,臘肉肥而不膩,洋芋粑粑滑潤爽口。
製作洋芋粑粑要用擦子,用鋁製作的擦子約學生作文本大小,上鑿許多小孔,至反面凸起而糙。將洋芋去皮後洗淨,用擦子反面擦至粉狀,過濾,加入沉積下來的澱粉,攪拌成均勻糊狀。再用油煎至微黃餅狀,冷卻後分切成小塊,加入臘肉,辣椒,花椒,蒜片,薑片,蔥節,食鹽就做成了一道美味的洋芋粑粑炒臘肉。
臘肉是許多人的大愛,我也不例外,特色洋芋粑粑和臘肉炒在一起,很下飯喲。洋芋粑粑書面語應該稱為土豆餅,但是它不是煮熟了碾成泥的土豆煎的;它是削完皮,在磨成泥,直接生煎的。老家的人十個有九個都是好這口的,我老家盛產土豆,削土豆的都是自製的,叫刨刨。像我們這般長大的小時候都要刨洋芋,不會刨的話經常弄得滿臉澱粉漿。大人一說起煎洋芋粑粑就無比糾結,因為洋芋都要我們刨,有時候還得幫忙磨,感覺就是一項大工程,可是嘴又饞得很,沒辦法啊!其實這個現在弄起來倒也簡單得多,有專門削土豆的,如果想弄得多又懶得磨土豆泥的話可以用打玉米漿的機器,但是料理機不行,因為打出來太細,口感不好。今天我就現下醜,都用原始方法,分享下我們當地的美食,希望你們會喜歡。
用料 :臘肉1塊、土豆5個、青椒1個、幹辣椒2個、油適量、鹽適量
臘肉洋芋粑粑的做法 :
1、土豆刮皮,用特製的鋁板釘的模具打圈磨成土豆泥,全部磨好後,擠去一些水分,多餘的水分沉積的澱粉,和土豆泥一起和勻。
2、鍋裡抹一些油,燒熱,取一勺土豆泥,攤平,攤薄,顏色泛黃後,翻面,接著抹油煎下一個,直至煎完。
3、臘肉切片,青椒切塊兒,幹辣椒切斜圈,煎好的洋芋粑粑切菱形,大蒜切末。
4、鍋裡倒油燒熱,放臘肉炒至肥肉透明,放幹辣椒,青椒,倒入土豆粑粑,放鹽,翻炒均勻,放蒜末,出鍋。
隨著人們經濟意識的增強,不少人身懷製作洋芋粑粑的技藝,安康菜場現做現賣「洋芋粑粑」, 洋芋粑粑炒臘肉不但寫進街頭巷尾小飯館菜譜,而且登上市內賓館酒店的大雅之堂。由于洋芋粑粑別具獨特風味,地道的洋芋粑粑成了去外地走親訪友的禮品。如今,每逢四時八節,賓朋歡聚,喜慶宴席,禮儀接待等均少不了這道菜餚,洋芋粑粑炒臘肉更多的以市井美食身份展示著其特色韻味。
圖文來自網絡
編輯/小洋芋 (微信:xiaoyangyubb 來調戲小編吧~)
大家都在看
➤【今日頭條】「留言拿紅包」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點這裡進行投票】最美紅葉攝影大賽投票通道
➤我的老家在鎮坪
➤這才是鎮坪!(鎮坪最全名片)
➤關於鎮坪的32個關鍵詞,總有一個戳中你!
➤即將消失的老東西,見過8樣的說明你已經老了...
➤ 安康第一美女居然在鎮坪,快看看你認不認識!
➤ 鎮坪的這些美食,你值得嘗一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