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吃憶舊》之泥蒿炒臘肉

2021-02-27 鄉情新溝

          來源:東荊河的魚   ID:fish_djh                                       

       我第一次吃野泥蒿炒臘肉,是在沙湖我二哥家吃的。那是春節剛過的正月初五,我到二哥家跟他學木匠手藝,那年我十三歲。那天他家裡請春客,請了好多人。我記得滿桌的菜非常豐富,到現在記得的只有泥蒿炒臘肉和蓮藕煨湯了。

打正月初五吃了二嫂做的泥蒿炒臘肉,我就驚嘆世上竟有這樣美味的東西。我對二嫂說:「這泥蒿炒臘肉是真的好吃。」二嫂笑笑說:「當然了,湖區的人沒有哪個不喜歡吃的,但沒有臘肉就不好吃了。」一天,二嫂叫上我要幫著吆喝不肯上岸的幾隻鴨子,她隨手帶把小鏟子,我問帶鏟子幹什麼。二嫂說溝邊頭有泥蒿挖回來做菜呀。我才弄明白那泥蒿是野長的,而且有泥蒿和線蒿之分。泥蒿是蓬長,一叢叢,灰白杆,根黃色,有須;那線蒿是紅細杆,沒有根,葉小,一根一根長的。不仔細分辯還真分不出。線蒿有毒,牛都不吃的,真正只能做柴燒了。二嫂說,泥蒿菜,賤命菜。泥蒿生長在田邊溝壠,野生野長,沒人管。勤快的農婦一個正月要挖幾十斤泥蒿根吃,一個三四月要砍上千斤蒿杆做柴燒。這泥蒿實際上是我們湖區人的保命菜呢。但這泥蒿也是怪了,沒有臘肉就不好吃了。我就問為啥呢。二嫂想想說,泥蒿根有股濃濃的泥土清香味,臘肉有股鹹香味,這兩味搭配一塊,就絕好了,也不曉得是哪個老祖宗吃起來的;怪的是它還只能配臘豬肉,別的什麼雞鴨牛羊肉都還不成。造物主就是這樣,有一物配一物,也有一物降一物。但我至今怎麼也不明白是,泥蒿炒臘肉這碗家鄉人人愛吃的菜,其他地方的人卻吃不慣。山東人說根苦,上海人說肉鹹,北京人說味澀,廣東人說不知道是個麼味,反正不好吃。那個正月,我天天抽空去野地裡挖泥蒿根,以解饞嘴。我還發現一些野墳和刺藜林子裡特別多,那是少有人去的原因,泥蒿長得又壯又嫩。終於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二嫂廚房掛的那條臘肉剩下不多了,我知道那是要待客的。我就打住不去挖泥蒿根了,雖然我還沒有吃夠。二嫂似乎明白我的心思,說:「吃不窮,穿不窮,划算不來就受窮,牛伢,你去挖泥蒿吧,我少放幾片臘肉也湊碗菜呢。」 現在家鄉江漢平原包括周邊市縣所吃的泥蒿,那都是大棚裡頭種的,一割一大抱,又粗又長。依我說,那不叫泥蒿,只能叫青菜杆,根本就沒有泥蒿的土香味,水份特重,吃到口裡跟嚼萵筍差不多。其實,那泥蒿吃的就是根,也只有根才好吃。家鄉有民謠說:「正月泥,二月蒿,三月四月砍柴燒。」又說:「八十歲的老頭砍泥蒿,一日不砍沒柴燒。」就是說,正月吃根,「泥」指的就是根,根在泥土裡長著嘛;到二三月份根老就吃嫩杆,那口感差些。有的農婦,還把泥蒿的嫩尖葉摘下來,用滾開水燙過後,做米粑粑吃,那是會過日子的農婦。那時候貧窮,雖然野泥蒿到處都是,可缺少豬肉,有的人家留塊臘肉,只是等貴客到了,才切一小塊,五六片炒一盤菜,到最後才端上桌,雖然肉少得可憐, 那味卻出來了。客人知道這盤菜的「金貴」,也就用筷子搛一根嘗嘗,還不住嘴的說,真香真香,那真只是個嘗嘗,哪能一筷子將一盤菜絞走大半盤呢,你會不會做客。現在,豬肉多了,可野泥蒿少了,怎麼少的我也不明白。倒是農業科技人員培育了大棚種養的泥蒿,我只得說彼泥蒿不是此泥蒿,不僅糟蹋了香噴噴的臘肉,也玷汙了「泥蒿炒臘肉」的美名。如果有人一定要說,就是這樣的泥蒿炒臘肉,我就笑他只聞到了「泥蒿炒臘肉」的屁呢。

故鄉新溝,留住鄉愁

說家鄉故事,聽新溝情懷

故事&文化&情懷

首席顧問:張道恆

編輯:白水

鄉情新溝工作室 

投稿及合作|3110558552@qq.com

相關焦點

  • 早春風味——藜炒臘肉蒿
    藜蘆炒培根蒿照片/芒果君爺爺烹飪/芒果君奶奶民間有句俗語叫「正月藜,蒿,當柴燒」,意思是蒿進入食物的時間很短,而且很快就過去了。孟子曰「口之於味 有同嗜焉」意味著人們有相同的品味。事實上事實並非如此,例如,我們談論的是藜屬植物相冊蒿,荊楚,但是宜昌和夷陵相鄰的荊州和夷陵都害怕蒿釋放出的異國香味,更別說吃了?但是對於荊楚人,「折耳根」卻到處都是。
  • 江西11市特色招牌菜:南昌籬蒿炒臘肉,贛州粉蒸魚,九江三杯石雞
    南昌是籬蒿炒臘肉,籬蒿炒臘肉是一道江西特色名菜,其主料藜蒿主產自鄱陽湖沿岸一帶,成菜後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味道。贛州是粉蒸魚,此菜魚肉細膩,脂肪豐富,形色俱美,用大米粉攔蒸,使原味保持了下來。吉安是泰和烏雞湯,萍鄉是小炒肉,宜春是炒扎粉,新餘是麻辣三件。這11道菜,你最愛吃哪一道?
  • 「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燒」,常見的野草,炒臘肉味道一絕
    「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燒」,常見的野草,炒臘肉味道一絕農村裡能夠食用的野生植物有很多,像我們經常見到的薺菜、蟾蜍草,就算是味道比較苦澀,但是在過去也比較受歡迎。但是現在認識這些野草的人並不多了,其實不少的野生植物,它們的營養價值高,比起蔬菜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也開始慢慢有了知名度。今天介紹的野草,在農村一直都流傳著「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燒」的說法,採摘的時間有限,雖然說是農村常見的野草,但是用來炒臘肉是一絕。
  • 鄱陽湖裡的草,南昌人的寶——藜蒿炒臘肉
    最早是生活在鄱陽湖邊的漁民發明的,用以鹹香柔軟的臘肉,更能襯出藜蒿獨特的水草清香,藜蒿如青絲帶,嫩綠中發亮,臘肉金紅微白,黃綠相間,觀之也使人食慾頓增。藜蒿是鄱陽湖內的一種野生植物,每年陽春三月,南昌人特別偏愛用藜蒿炒臘肉。
  • 唇齒留香的荊楚風味菜---臘肉炒泥蒿
    泥蒿是生長在長江邊沙灘上的一種外形似茼蒿的野菜,有獨特的清香(它的味道有一點類似泥土的清香故稱泥蒿),入口清爽脆嫩,可食用的季節也並不長,一般是在冬季與初春這段時間它的莖最嫩, 引得食客最趨之如騖,錯過了就要再等上一年。泥蒿可涼拌、炒食,清香鮮美,脆嫩可口,是風味獨特的保健蔬菜。
  • 舌尖上的蔡甸之「藜蒿炒臘肉」,蔡甸人都吃過
    諺語云:「三月藜,四月蒿,五月當柴燒」,這說的呀就是咱們蔡甸人愛的黎蒿炒臘肉中的藜蒿!
  • 【之味菜譜】鄉都安東尼·配香菇炒臘肉
    來源:中國葡萄酒信息網之味菜譜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區域,也造就了豐富而又獨特的飲食文化。
  • 江西美食系列之四:藜蒿炒臘肉
    蘇軾在詩中以其細緻、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讚之情。全詩春意濃鬱、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弔詭的是,筆者在初次接觸到此詩時,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幾個實物的名稱:桃、鴨、蔞蒿、河豚,反正都是吃的,這可能與當時物資匱乏的國情有關。
  • 藜蒿炒臘肉,原來是一盤「老牛吃嫩草」
    藜蒿炒臘肉,原來是一盤「老牛吃嫩草」周忠應 2001至2003年我在北京,每到冬春交替的時候,我會到附近的湘菜館點一個特別喜歡的菜,這道菜叫洞庭仙草炒臘肉,我們老家稱藜蒿炒臘肉,是一道具有家鄉特色的美味。
  • 藜蒿炒臘肉:武穴人春天舌尖上不能錯過的美味
    藜蒿用來炒臘肉,非常美味下飯!以藜蒿稈與臘肉搭配,是絕配,既相得益彰,兩味又俱能提升。而蕌頭炒臘肉、蒜苗炒臘肉等,卻不可與之相比。藜蒿作為蔬菜中的精品,古代立春的時候,很多地方有個老傳統叫「咬青」,又叫吃「春盤」。就是把蔥、蒜、韭、蓼、蒿、芹這幾樣帶有辛辣之味菜蔬的嫩芽合在一起來吃,甦醒味蕾,辭舊迎新。
  • 又到了吃洋芋粑粑炒臘肉的季節了!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道地道的鎮坪美食,叫做『洋芋粑粑炒臘肉』。這個季節洋芋已經成熟收穫,而去年燻得臘肉也美味無比,又到了吃洋芋粑粑炒臘肉的季節了!洋芋粑粑炒臘肉既是「下裡巴人」的名菜,也是「陽春白雪」的美食。洋芋粑粑炒臘肉原是陝南老百姓桌上的家常小菜,需要的原材料非常簡單,就是自己種的土豆和親手燻的臘肉。
  • 美味小菜——蕨菜炒臘肉
    想吃蕨菜,下單請點我哦蕨菜炒臘肉在河南固始是一道地道的土家美味
  • 臘肉怎麼做?臘肉可以怎麼吃?
    菜譜:西芹百合草莓炒臘肉特色:在所有蔬菜與臘肉的組合中,數藜蒿達到了最高境界。鹹香柔軟的臘肉,愈發襯出藜蒿特立獨行的香氣。吃上一口,唇齒生香,回味悠長。原料:臘肉(肥三瘦七)300 克;藜蒿根200 克;調料:熟豬油50 克,精鹽1 克,幹紅椒15 克。製作:1.將臘肉用溫水洗淨,剔去皮,盛入瓦缽內,上籠蒸30 分鐘取出,將肥、瘦肉分別切成5 釐米長、0.7 釐米寬、0.3 釐米厚的條。
  • 經典湘菜之「春筍炒臘肉」
    今天這一道春筍炒臘肉,便是蘊含飽滿情緒的一道菜。臘肉,是湖南人家家都會做的,但每家做法都不太一樣,有拿松枝燻的,有加入橘子皮,甘蔗皮燻的,也有就拿做飯的柴火燻的,但不管怎樣,各家有各家的風味。過年殺年豬,絕大部分的肉都用來做臘肉了。臘肉燻好,年便來了,親朋好友一來,割一塊臘肉隨便加點什麼一炒或者剁點臘豬蹄燉個湯,再蒸點臘腸,便是農家招待最豐盛的盛宴了。
  • 炒臘肉時,不要切了就炒,牢記3個技巧,臘肉吃著香,口感好
    老爸很擅長醃臘肉,每年都會做一些臘肉,親朋好友來我家做客,都愛吃老爸醃的臘肉,我從小吃到大,一直認為臘肉非常好吃,比新鮮肉還美味。嫁人後,老爸每年都會給親家拿不少臘肉,不過記得婆婆第一次炒臘肉後,對我說臘肉嚼不動不好吃。後來我詢問了做法後,發現做錯的原因是炒臘肉的方法不對!
  • 冬筍炒臘肉
    從小至今很喜歡吃的一道菜,冬筍炒臘肉。但凡是冬筍、春筍、甜筍、苦筍,只要離開了臘肉或五花肉,就不那麼好吃了。
  • 肉,臘肉,蘿蔔乾炒臘肉
    手機裡有前幾天炒的一道蘿蔔乾炒臘肉圖,不太好看,但是很好吃。很常見的湖南人家常菜。小時就常吃這道菜,冬天湖南這邊氣候寒冷,從前冬季新鮮的菜式很少。小時候冬天餐桌上出現最多的就是白菜胡蘿蔔,新鮮辣椒都吃不到的,只有幹辣椒,各種曬乾的乾菜。臘肉也是冬天殺一頭豬,燻上很多臘肉,能吃到來年冬天。蘿蔔乾臘肉,就是一道很傳統,很本土。
  • 酸菜炒臘肉、荷蘭豆炒臘肉、辣椒炒臘肉,各種臘肉的做法
    臘肉都比較鹹,要想臘肉去掉鹹味,就是提前泡泡,在清洗,在用涼水煮熟透,這樣可以去掉鹹味。千萬不要蒸臘肉,越蒸越鹹還發乾,柴的很,不好吃,炒臘肉,一般都和蔬菜搭配的,要想蔬菜入味,就的提前加鹽把蔬菜炒入味,在加臘肉一起炒,千萬不能炒臘肉加鹽,這樣臘肉更鹹了,你做對了沒有?
  • 蒜苗炒臘肉的正宗做法:這樣炒臘肉更好吃,能比平時多吃兩碗飯
    在南方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臘肉這種美食,不僅是冬天的時候,有些人一年四季都會做臘肉、吃臘肉……當然,臘肉的吃法與做法都多種多樣,用臘肉做出來的美食也非常豐富。在眾多美食當中,有一道叫做蒜苗炒臘肉的美味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喜歡吃川菜的朋友們一定對這道菜不陌生。蒜苗配上臘肉口味濃鬱又好吃,不自覺就多吃兩碗飯了。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道美味就是蒜苗炒臘肉了,這樣做出來的蒜苗炒臘肉才正宗,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蒜苗炒臘肉的正宗做法:這樣炒臘肉更好吃,能比平時多吃兩碗飯。
  • 蒜苗炒臘肉
    蒜苗炒臘肉 在我家那邊過年,臘肉、香腸是家家戶戶必須準備的年貨,過年沒有香腸臘肉怎麼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