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這4首《望江南》,兩首寫閒愁,兩首寫憂傷,欲說還休

2020-12-06 如此品讀

南唐後主李煜的詞,成一代愁宗,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最難忘記那曾經的繁華,那似水流年裡的芳馨。李煜的最美好的年華裡遇到了大小周后,也算是他人生之幸運。然而一切終將雨打風吹去,再美好的事物,也隨著國家的滅亡而終成一夢,讓人堪憐。

李煜這個又瞳子,這天生異相,便自不同於常人,在位那幾十年來,瓊樓玉樹的,盡享人間富貴,可對景仍是滿是閒愁,寫得細緻而有情趣。後期,被宋太祖被俘後,封為違命侯,拜左(一說右)千牛衛將軍。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為隴西公。他開始了背井離鄉的生活。他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煜的詞寫盡了繁華落盡的傷感,也寫出了世事難料的無奈,他的詞悽美憂傷,寫春花寫秋月,在風雨悽迷的夜晚,聽簾外雨聲潺潺,也曾想浪花有意千裡雪,也曾悵對人生發悲歌。

他曾經寫過4首《望江南》,兩首寫閒愁,兩首寫憂傷,真真地是欲說還休。

《望江南》

閒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裡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這兩首,便屬於閒愁,開篇第一個字便是閒,因閒而生惆悵,因閒而看透春秋風景。

春寫繁忙,秋寫淡遠,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心情,都是自我內心的抒發。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這兩首便是恨淚相交了,是對過往的追憶,是對無情現實的一種不敢面對。是心事與愁情相交織的無奈與感傷。曾經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場面一去不復返了,曾經的春風明月,樓臺笙歌,都已是恨意難平,久逝空中。

望江南此詞調名原叫望江梅,又叫憶江南。唐白居易有一名篇憶江南,是此曲的代表之作,詞曰: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山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一代君王,今非昔比,這就是時間的作用,這就是人生,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後浪推前浪,誰也無法預知明天到底會發生什麼。我們只是在現實中看慣春月秋風,嘗盡人間生離死別。只是隨緣,便生心安,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END

相關焦點

  • 望江南兩首——李煜
    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與《望江梅》兩首均為夢中景致不同,《望江南》一寫夢境,一寫現實,夢以「恨」開頭,現實以「淚」總領。
  • 江南有多美?美不過李煜的兩首《望江南》
    望江南李煜(南唐)閒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裡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望江南》這個詞牌,也稱《憶江南》、《望江梅》。李煜的這兩首《望江南》,也有典籍稱為一首。第一首詞,李煜回憶了江南的春天。幽禁的生活是百無聊賴的。
  • 北海說詞:李煜的《搗練子》及兩首《烏夜啼》
    這首小詞通過描繪在夜深人靜時,自己站在院子簾櫳裡,在月光下聽到的風聲,和隨風傳來的搗衣聲的情景,在一種幽怨欲絕的意境上,透露了對人生國家命運的悲涼沉痛之感。雖然純以白描手法寫就,簡單易懂,讀來卻幽深清靜,又不失單純明淨,是一首難得的佳作,也延續了李煜一貫的風格。
  • 李煜2首《望江南》不同的場景,同樣的悲傷
    南唐後主李煜在心驚膽戰地做了數年「江南國主」之後,終於無法再偏安江南繼續過醉生夢死的日子。江南雖無罪,但畢竟天下終究勢要一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於是一身才華的李煜從此成為宋太祖的階下囚。今天介紹的2首詞正是李煜囚居汴京之時所作。
  • 李煜唯一傳世的2首《憶江南》,字字誅心,句句斷腸!
    李煜一生僅填過2首《憶江南》,這2首《憶江南》都是他被俘宋朝後的作品,浸透他的滿腔悲情,字字誅心句句斷腸,痛苦力透紙背!李煜的前半生享盡宮中浮華,他精書畫而通音律,尚奢侈又好聲色,宛若今日所謂之人生贏家。而後半生的他從登基時就臣服於宋,到兵敗如山倒後不得不投降於宋,親眼目睹著南唐滅國,淪落為亡國之君,他不可謂不悲痛。
  • 李煜兩首《望江南》充滿悔恨,無奈世上沒有後悔藥!
    李煜的詞,其風格以975年被俘虜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的詞內容空泛,風格綺麗柔糜,不脫「花間」習氣;而後期詞作由於生活的巨變,字字泣血,風格悽涼悲壯,意境深遠,他用血淚寫出了國破家亡的悔恨,並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遭遇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和意義,也成就了他「千古詞帝」的稱號。
  • 李白非常孤獨的兩首詩,寫得很是唯美,把孤獨描寫的淋漓盡致!
    李白可以說唐朝與眾不同一位詩人,放蕩不羈,從不拘泥於小節,他一輩子給人印象,那就是到處遊山玩水,然後累了就坐下來寫詩,而且還寫得那麼好,真是令人羨慕不已。而且他杜甫還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對於李白的評價,」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15首絕美春水詩詞的巔峰之作,卻都輸給了這一首
    能不憶江南?白居易先後任過蘇州刺史、杭州刺史,也多次到過揚州,對江南風景十分熟悉。這是白居易後來回憶江南時所作的詞,一共三首,分別寫江南、杭州、蘇州,這第一首最為有名。作者用回味無窮的口吻,敘述了江南水景,日出江花如火,春來綠水如藍,一幅色彩明麗、春意盎然的江南春景圖,十分漂亮。
  • 李煜望江南閒夢遠賞析 望江南·閒夢遠賞析
    《望江南·閒夢遠》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入宋後的詞作,詞中描繪了兩幅江南美景,詩人流連忘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詞的賞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望江南·閒夢遠》  五代·李煜  閒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 寫愁,唯有秦觀這兩句可與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提並論
    中國文人喜歡寫愁,即便沒有愁,也得「為賦新詞強說愁」。其中寫愁最著名的名句,當屬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了。本為帝王卻論為階下囚,李煜的愁緒可謂是如江水一般,怎麼都流不盡。這個挑戰者是個猛人,雖然所寫的內容也都脫離不了男女之情的哀哀怨怨,但卻以蘇門四學士之一的身份,為世人所知。尤其是他的一首寫牛郎織女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安慰了多少異地漂泊的心靈!而他的這句寫愁的宋詞,也很精彩。且看: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 楊萬裡晚年寫下兩首經典的詠雪詩,第一首寫得很美,第二首很傷感
    中興四大家裡楊萬裡的起點是最底,陸遊和範成大等人,那祖上都是為官,用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典型的官二代,只有楊萬裡是出生平民之家,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了南宋著名的詩人,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譬如晚年創作的《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那就是兩首很有趣的作品。
  • 王昌齡的這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愁」,似乎也成為了我國古典詩詞裡最普遍的思想感情。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聽流人水調子》,來共同體會古典詩詞裡的「愁」。與一般寫「愁」詩所不同的是,王昌齡這首詩通篇無一愁字,卻句句是在寫愁,即含蓄地將詩人內心的愁表達了出來。據記載,這首詩大約是王昌齡晚年遭貶赴龍標貶所(今湖南黔陽)途中,偶聽流人箏樂有感而發。因此這首詩主要表達的就是遷客愁。
  • 宋詞中最深情的詞牌,六首水平最高的《長相思》,感受思念與憂傷
    張輯詞有「江南山漸青」句,又名「山漸青」。王行詞又名「青山相送迎」,等等。〔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這首《長相思》是因思念其侍妾樊素而作。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因而他純粹寫景,寫風花雪月的詩作不多。這也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大環境大氣候有關。杜甫是有遠大抱負的。然而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他寶貴的青春年華卻遇上了安史之亂。戰火紛飛,政局動蕩,仕途不順,這樣對他整個的人生造成了重大的影響。除開早年家境比較殷實以外,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是在艱難困苦、顛沛流離中度過的。
  • 「寫愁大師」李清照十首「愁詞」:獨抱濃愁無好夢
    「寫愁大師」李清照十首「愁詞」:獨抱濃愁無好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簡評:愁有沒有重量?李清照說有。有多重?她說重到連舴艋舟也載不動。如此方式寫愁,絕對是「神筆」。
  • 兩首送別詩,滯留而不能歸,樂景寫哀情,思鄉之情幾欲發狂
    安史之亂造成中原大地動蕩不安,迫使許多詩人南下,杜甫如此,李益如此,司空曙亦如此,而這一點正是《峽口送友人》一詩的背景。峽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來時萬裡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唐·雍陶) 劍南風景臘前春,山鳥江風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較遠,自緣身是憶歸人。這是兩首送別詩。
  • 曾經寫過兩首最孤獨的詞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像這樣孤獨的詩句舉不勝舉,但在我心裡,都不能算是最孤獨的詩句,因為詩人的孤獨是一種風景,化成詩詞寫出來的那種滋味,他人看到的只是言傳的孤獨,卻難以意會真實的孤獨感。所以我認為在自己最孤獨時候,曾經寫出來的詩詞才是我內心最孤獨的詩句。
  • 李璟李煜父子兩首冷門詩詞,讀來迴腸盪氣,千年後驚豔人心
    五代詞作者最出名的當然是「南唐後主」李煜。其實,李煜的老爹「南唐中主」李璟也是一個頗有才華的詞人。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李璟李煜父子兩首冷門詩詞,讀來迴腸盪氣,千年後驚豔人心。第1首,李璟《望遠行》: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是一代愁宗,對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在肉袒出城,被俘落難後,便每日以淚洗面。想起故國繁華錦繡,日日笙歌宴飲,真箇是不堪回首。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江山如畫,卻再無當年紅顏舉酒言歡恰,人生如夢,四十多歲已是滿鬢霜華。都成過往,情成傷。春花秋月兩無妨,燭照小樓,愁心掩月,總難說。
  • 這幾首寫重慶的詩詞,你多半沒有讀過!
    1906年,趙熙還寫了有一首以《渝州》為題的詩,也不錯。路長知水性,山轉見渝州。雨意頻看月,江聲漸入秋。巴歌雲外峽,夷火樹邊樓。出入停三日,中年始識愁。詩中的這「夷火」,指的電燈。重慶是1904年才有電燈(1904年,凱旋路的李耀庭公館第一次在重慶發電用電燈),趙老先生把電燈稱作「夷火」,估計那時候還沒有電燈這個詞。除了直接寫重慶的詩,趙熙還有一些描寫重慶區縣的詩,也順便錄兩首:《萬縣》布帆一轉見鐘樓,落日青山古萬州。老去三巴驚歲晚,客中無雁識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