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集體土地上的第一套出租房進入市場:增加有效供給和振興農村...

2020-12-17 中國荷都網

在過去的兩年裡,北京南三環成壽寺村18畝集體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該地塊曾為F3多功能建設用地。因為許多小企業聚集在這個地區,很難管理「骯髒的爛攤子」,這使得它不可能建設和實施多年。

新政改變了現實。

2017年,原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通知,提出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並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3個城市開展試點。一方面,試點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給的城市,供不應求,促進租購併舉;另一方面,通過振興農村集體土地,農民將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

作為18個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之一,2017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2017-2021年五年內供應1000公頃集體建設租賃住房用地」的安排,房屋租賃期限最長為10年,年均土地供應任務約為200公頃。

成壽寺地塊是試點項目之一,土地使用性質已變更為集體土地出租房屋(F81)。該項目由萬科開發建設,成立於2018年3月。

經過兩年多的緊張籌備和建設,成壽寺長期出租公寓社區今年正式進入市場。7月初,《中國房地產報》的一名記者來到城隍廟的長期租賃公寓小區。一棟全新的長期租賃公寓大樓已經建成,公寓已經正式對外開放,一期的所有房子都已經租出去了。

作為北京第一批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和中國第一個市場化的集體土地長期租賃公寓項目,城隍廟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兩年多的嘗試和探索,對於這種土地性質下的長期租賃公寓的發展尤為重要。

三年試點

2017年,北京成為集體建設用地租賃住房試點以來第一個採取行動的城市。

長期以來深受土地供需矛盾影響的北京,顯然早就意識到了振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重要性。

2015年2月,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縣(市、區)被原國土資源部確定為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地區。2017年11月,北京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工作的有關意見》,為在集體土地上建設出租房鋪平了道路。

隨著土地出讓和市場進入的政策趨勢,北京萬科在2018年初公布第一批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用於租賃住房項目建設時,投資了成壽寺地塊;同年3月,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了成壽寺村集體租賃住房項目。

這是北京第一個集體土地租賃項目,是北京城市住宅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根據萬科集團的數據,該地塊的土地經營權屬於北京金成元投資管理公司(原名成壽寺村集體經濟組織)。村集體與萬科合作擁有土地經營權,萬科負責所有建設成本投資,獲得項目45年的經營權,村集體獲得固定租金超額運營分紅。

北京萬科認為,通過村企合作發展模式,村集體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享受超額的經營紅利,萬科可以創造高品質的產品,追求長期經營的可持續性。至於具體的收入,北京萬科透露,「目前的成壽寺項目可以實現約6%的資產回報率,這是微薄的,但可持續的。」

對於這種合作模式,中國豪宅研究院院長朱小紅指出,這為農村集體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探索了一條新路。雖然公關

殼牌研究院(Shell Research Institute)高級分析師黃輝表示,目前,大多數村集體普遍缺乏經營管理能力,對市場化機構參與經營的需求很大。開發企業可以通過合資和參股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在建設和經營集體租賃住房方面的優勢,確保項目順利進入市場。萬科與村集體合作的實質是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開發企業具有良好的項目建設能力,村集體經濟組織將有償分享其擁有的集體土地,並聯合優勢資源。

萬科集團合伙人、北方區域商業集團執行長劉曉也表示,利用集體土地建造出租房的新模式節省了徵地成本,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租戶的租金成本。

目前,該項目有20平方米和30平方米兩種戶型,月租金3600元(人民幣,下同)或4700元,約為周邊同等品質一居室租金的70%-80%。

據公開信息,萬科在北京已經收購了6個集體土地出租屋項目,總建築面積75萬平方米,可提供21498套出租屋,總投資約90億元。未來三年,北京萬科計劃新開約7000個租賃住房項目。

為增值分配製度帶來新思路

村集體和企業之間合作發展的意義不止於此。在更深層次上,這種方式為集體土地進入市場後增值分配製度的完善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宋剛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採訪時表示,後續的增值分配製度是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的核心問題。合理的後續增值分配製度不僅能為徵地提供解決方案(如大幅提高徵地補償),還能真正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

朱小紅還表示,對於村集體來說,從賣地到佔地到參與開發經營,從一次性收入到「固定租金經營利潤分紅」的收入已經實現。

集體土地租賃住房試點的探索和嘗試,是為了進一步完善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的規則,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擴展的改革成果,為建設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市場提供支持。

現在看來,城隍廟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是一個非常難得和寶貴的經驗。目前,天恆、先鋒和遠景集團(包括萬科)均以協議持股方式參與集體租賃住房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中國手指研究所測量部業務總監吳表示,房屋租賃市場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這個大方向從未改變。他建議,未來租賃住房的類型可以更加多樣化,例如增加藍領公寓和養老公寓的建設。企業應防止過多同質化產品的產生,這一方面會降低競爭,另一方面會真正創造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租賃住房

黃輝認為,今後要擴大集體土地的使用,拓寬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增收渠道,促進集體土地的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有必要建立相應的制度規範,在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合作進入市場的過程中建立制度和流程規範,使信息更加公開透明;要加大對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的融資支持,拓寬融資渠道,支持項目建設。

黃輝提醒說,雖然大量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政策鼓勵下獲得集體土地和自留地,開發政策性租賃住房項目,但未來項目仍面臨投資高、收入低、缺乏經營大型租賃社區經驗等實際問題。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個集體土地長租公寓入市 泊寓成壽寺社區235套提前租罄
    目前泊寓成壽寺社區首期交付共計235套房源,於項目正式開業試運營前7天全部租罄。村集體與市場主體共建共贏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出臺了加大租賃住房供應的政策。而要加大租賃住房供應,必須增加租賃住房建設用地的供給。
  • 江蘇興化:東羅村18.49畝農村集體土地籤約入市
    籤約當天,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武忠、南京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侯立軍、江蘇省國稅局高級經濟帥馮一江、江蘇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金高峰、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二級調研員朱建芬、省農業農村廳政策與改革處二級調研員石言弟等農村經濟、土地經濟、鄉村振興等方面資深專家也齊聚東羅,就村集體經營性土地入市展開座談。
  • 農村集體土地入市:房地產將迎來新一輪巨變,高房價將成歷史
    農村土地市場 文:房咖君樂福 在2018年年底,中國關於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的草案已經通過審核,那麼這也充分說明了,農村集體土地即將正式進入房地產市場
  •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我國土地大規模擴張的城市化階段已過,具備了按照公共利益、市場價補償、程序公開透明原則改革徵地制度的條件,應「建立土地徵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徵收範圍」,保障城市化進程中農民的土地權益。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從事非農建設,享有出租、轉讓、抵押集體建設用地的權利。
  • 陳岸立:鄉村振興農村金融肩負的使命與創新
    一、實施規劃引領  推動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更加緊密結合,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將金融資源引導傾斜到農村環境改善、綠色發展、生態宜居建設、農民增收致富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有效落實,努力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 靖安以供給側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靖安縣高湖鎮古楠村,52戶村民籌資300萬元入股,成立古楠生態種養合作社和靖安縣聖康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把全村山林、耕地統一流轉經營,村民既是股東又是田園工人。古楠村現在南昌設有5家「古楠村」連鎖店,去年每戶僅分紅就達4200餘元,家家戶戶過上了小康生活。  古楠村是靖安縣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示範村。
  • 梧州市長洲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果與啟示
    如何引領這項改革走向深入,更好地激活農村資源和生產要素,釋放改革紅利,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自2015年以來,作為全國首批29個農村產改試點縣(市、區)之一的梧州市長洲區,圍繞保障農村集體成員權利、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權、收益權、有償退出權、繼承權等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 北京萬科:打響集體土地長租公寓第一槍
    2017年11月16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市住建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工作的有關意見》,確定了未來五年北京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的供應計劃,並明確了此類市場租賃住房的建設標準、租金和租期情況。 此後,萬科、天恆、首創、願景等企業通過協議入股方式參與到集體租賃住房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中來。
  • 全國政協委員:用青春喚醒沉默土地 點亮鄉村振興!
    3月8日上午,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著重論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進一步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攻方向。如何紮實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激發廣袤土地的勃勃生機,同樣成為了兩會上政協委員們關注的重要議題。
  • 兩部委啟房地產供給側改革 土地供應迎分類調控節奏
    但這些城市本身是需要增加土地供應的,人口在增加,需求在增加,城市發展需要用地,道路、綠化、市政公用、產業、住房都需要用地。」他說。  在前述土地市場觀察人士看來,熱點城市土地稀缺與否,還應當看供需關係。  事實上,各地住房總量這一數據卻並不明確。目前,除深圳外,一二線熱點城市均未公布這一數據。  「市場供應包括新供的和存量的,存量的已經有很多了。
  • 新農村 新文化 新徵程 新發展|十四五時期的鄉村振興總體思路
    在低於全國整體發展水平的起點上,在內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的背景下,要使農業農村發展在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起步階段跟得上、不掉隊、能出彩,必須借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之力、揚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之長,通過促進城鄉之間要素自由流動、產業合理分工、市場一體整合、功能揚長互補,帶動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主要成就有關...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鞏固完善,2億多農戶領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出臺,農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取得重大進展,新一輪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啟動實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基本完成,6億多人集體成員身份得到確認。
  • 盧氏縣:豐富民宿供給,提升品牌效應
    旅遊民宿是一種全新的鄉宿產品,其作為鄉村旅遊的新業態,近年來備受市場和資本的追捧,已經成為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帶動旅遊消費、加快群眾脫貧致富和推動鄉村振興的強有力抓手,是優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有效載體。
  • 陳秧分:鄉村振興需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新聞—科學網
    就您了解的實地情況而言,目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情況怎樣? 陳秧分:3年來,全國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比如,在國家層面,出臺了《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十三五」財政投入農業農村的增長速度要高於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增長速度。
  • 集體土地租賃項目面市 北京首批235套公寓租罄
    北京是全國首批開展利用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的城市之一。如今三年過去了,在發展租賃住房市場方面北京試點工程成效如何?日前,位於豐臺區由萬科打造的泊寓成壽寺社區正式開放。據北京萬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235套公寓已於5月下旬全部租罄,第二批公寓已啟動預租,計劃於今年四季度全部入市。
  • ...紮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工作 使農村基本經營...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新時代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定了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鞏固和完善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 探尋鄉村振興之路:蘇州常熟蔣巷村調研的理論思考
    由於農業和農村進入發展階段是從工業化和城鎮化起步的,因此長期以來,人們都會以為解決了城鎮化問題,農村的發展問題就解決了。調研中,我們發現,城鎮化固然重要,但農村最基層的是鄉村,鄉村不可能都城鎮化,否則誰來提供農產品。而且,在廣大的農村,城鎮和鄉村發展水平的分化,會成為新的二元結構,也就談不上農業現代化。因此,進入新時代後,農村發展的著力點需要從城鎮化轉向農村最基層的鄉村的振興。
  • 河南西華縣奉母鎮農村集體產權改革上趟出新路子
    「就是總書記的『三變』金句,給了我很大啟發和靈感。」陳鵬說,各村把過去混淆不清的集體土地產權全部收回後,成立股份制合作社,每個村民都參與進來是股東,而集體土地產生的經濟效益用來給股東分紅。這筆錢,是村裡整合122畝集體土地種植小麥的收入。除去30%留給集體,剩餘70%全部用於群眾分紅。村支部負責人、集體經濟合作社董事長何世圈自豪地說:「俺村就好比當年的小崗村,小崗拉開了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大幕,我們這裡率先邁出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步伐。」「奉母鎮七二村在農村集體產權改革上趟出了一條新路子,摸索出了適合當前農村發展的新模式。
  • 【實踐新論】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基本路徑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多元經營主體培育。人才、資金、土地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農村各類要素的配置。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後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激活農村生產要素,已成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迫切需要發力的問題。
  • 日本「農村振興戰略」PK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哪裡不同?
    日本農業勞動力短缺且老齡化嚴重,政府在制定農產品產供銷策略、實施城鄉交流與鄉村旅遊戰略、發展六次產業化時, 一方面培養地方農業帶頭人,鼓勵青年勞動力從事農業經營,另一方面推進農戶法人化,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企業, 並強化農村集體生產概念,以企業帶動村落共同參與產業建設,達到優化農業生產結構, 穩定農業生產經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