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愛黃鱔這一口味,有的黃鱔卻不能吃,傳說比較邪!

2020-12-14 麥豐深夜暢談

黃鱔是大家所悉知的餐桌上的美食,其肉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甚至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一種鱔魚外形上和黃鱔沒差,稍比黃鱔大一點,但是吃了卻會斃命。

小時候在農村的時候曾聽老人家提起這種鱔魚叫做望月鱔,曾有過這麼一個故事,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兩個青年在農村中捉黃鱔,沒一會捉了不少,這其中有一條比較粗長的黃鱔,兩個人都認為撿到了寶,準備處理處理就烹飪了。

因為當時的條件不好,兩個人直接放水裡煮了起來,一個人燒火一個人出門撿柴火,沒多久撿柴火的那位回來之後發現鍋裡的黃鱔不見了,於是懷疑到同伴身上,他卻說自己一直在燒火沒有動過,青年一下氣不過覺得沒得吃好歹可以喝口湯,燒火的那位卻覺得委屈沒有喝。沒多久喝湯的那位就突然倒地斃命。

老人說傳說中的望月鱔比較罕見,比較喜歡吃一些死的小動物之類的腐屍,會在月半十六圓月的時候遊出自己的洞穴觀月,因此大家稱之為望月鱔。

無論是否真實存在這類事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要因為一時的好奇心去嘗試,更不要用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

相關焦點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們留下來的一句俗語老話,這也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一個總結,而其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天來給各位粗淺的分析一下:黃鱔不吃頭: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比較喜吃腐肉,更加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農村人經常說:蛇吃黃鱔大家死,黃鱔真的有這麼厲害嘛?
    這句話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作為一個農村人,可以說是從小就聽過這句話,這黃鱔到底有什麼厲害的呢?都說蛇的天敵是老鷹,但是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即使是在農村,老鷹也並不常見,所以這蛇幾乎是沒有天敵的,完全就是一個小霸王。小到青蛙雞蛋,大到老鼠,只要是蛇能吞下的,幾乎沒有不吃的,這樣一個小霸王怎麼就不能吃黃鱔了呢?
  • 為何說黃鱔不能吃頭?經常吃黃鱔,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黃鱔也叫鱔魚,長相和蛇相似,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蛇。不過,黃鱔的外表雖然可怕,肉質卻十分的鮮美沒有魚刺,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從小大人們就教導我們不要吃黃鱔頭,雖然這個已經成為習慣了,但是還是想知道很多動物的頭都能吃,怎麼黃鱔頭就不能吃了。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大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是不能吃的。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是有何講究嗎?小編馬上為您揭曉。首先來看前半句「黃鱔不吃頭」。民間對此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喜食腐肉,專挑一些死魚死狗死老鼠進食,更誇張的是,每逢月圓之夜它會出洞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吃黃鱔的好處 吃黃鱔要注意哪些
    黃鱔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材,其中富含多種營養,深受人們的喜歡。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吃黃鱔的好處、黃鱔不能和什麼一起吃以及吃黃鱔的禁忌人群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吃黃鱔的好處降血糖鱔魚中含有一個特殊成分——鱔魚素,這是一種鱔魚體內的活性激素,在人體中能發揮出胰島素的功效,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十分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輔助對疾病的治療。
  • 在農村捉到3斤多重的黃鱔,老人說是望月鱔有毒,這究竟是為啥?
    入伏之後,我和小舅子又下池塘捉了一次黃鱔,黃鱔基本都是在晚上出來活動的,我們入夜之後用手電筒往水面一照,就能看到一些黃鱔漏出頭來。而且夏季天氣熱,黃鱔長得倒是肥美,野生黃鱔味道要更好一些,只是黃鱔長得太慢,往往四五年了才長不過半斤八兩,超過一斤重的黃鱔都很少見到。
  • 15斤的黃鱔不能吃?農村小夥告訴你,15斤左右的黃鱔可不可以食用
    15斤的黃鱔我是沒有見到過,但是聽我們這裡的老人說,黃鱔只要到了5斤以上,那麼無論是在口感上面,還是營養價值上面,多要大打折扣了,所以我們這裡很少有人吃5斤以上的黃鱔,至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是有點道理的,因為我曾經吃過一條
  • 怎麼判斷養殖黃鱔和野生黃鱔?是越大越好嗎?什麼季節吃合適?
    黃鱔在我們農村是非常常見的了,常見於農田、河溝泥土裡。黃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比如含有卵磷脂、維生素A,DHA等物質,常吃黃鱔有利於保護眼睛視力,提高記憶力,而且對保護肝臟也有作用。在清水塘家這邊,黃鱔被用於輔助之間肝臟疾病。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的頭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嗎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的頭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嗎夏天到了,也是各地大排檔喝酒擼串的季節。夏天夜市下酒有一道必備的美食,那就是田螺。一口扎啤,在撮一口田螺,是小毅最喜歡的吃法。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這句話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黃鱔的頭不能吃,田螺的尾部位置不能吃?為什麼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巴不能吃呢?其實,這句話並不是手黃鱔的頭真的不能吃。黃鱔的頭部還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藥典》裡面顯示黃鱔具有滋陰、散瘀、治消渴、症瘕的作用,其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
  • 農村俗語:鱔不吃頭,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
    現在農村很多青年人只知道吃黃鱔的時候不吃頭,吃田螺的時候要剪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都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農村關於吃黃鱔頭和吃田螺尾,都存在很多的傳說。這些傳說雖然不可信,但說明了一點,黃鱔頭和田螺尾在過去古代都認為是不能吃的。
  • 挖黃鱔
    吃過幾家,無一不很好地詮釋了上海菜濃油赤醬的特點,於我一個外鄉人,自是別有風味,卻也往往勾起我對家裡做法完全不同的黃鱔的回味,以及記憶起自己小時候抓黃鱔的經歷來。 那時候農村水稻種兩季,而挖黃鱔的好時節在秋收(大概十月中下旬)過後。
  • 進口黃鱔不能吃
    上海檢驗檢疫局近期連續從9批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這是內地口岸首次在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據稱,廣州市場的黃鱔大多來自湖南、湖北等國內地區,進口黃鱔並不佔主流。
  • 吃了半輩子黃鱔,還是喜歡湖南人的做法,1斤黃鱔吃光光,太香了
    6月正是吃黃鱔的好季節,現在本地的野生黃鱔才35塊錢一斤,便宜了不少,今天父親節,剛好公公婆婆也在這裡,早上特意早起去買了1斤野生的黃鱔回來加菜。說起黃鱔,它可是個好食材,尤其是野生的黃鱔營養價值特別高。
  • 最簡單的黃鱔做法:蒸黃鱔,味道不錯簡單易學
    最簡單的黃鱔做法:蒸黃鱔,味道不錯簡單易學說到大補的食材不能不提黃鱔,很多人可能因為它的外形比較的獨特,所以不喜歡吃這種食材。但其實黃鱔的營養價值還是非常高的,能夠讓我們的身體得到比較全面的營養補充,對於身體健康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 農村清理池塘,挖出一條3斤重的黃鱔,老人說不能吃有劇毒,放了
    在小吳家鄉農村,都是田,田裡就有很多的野味,泥鰍,黃鱔,田螺,螃蟹這些野味都有的。 現在在農村黃鱔,泥鰍就比較少了,因為農藥化肥的運用,還有打魚機打,導致農田裡的野生泥鰍黃鱔越來越少了。
  • 夏天為何要吃藕,還要吃黃鱔,消暑食療應注意什麼?
    天熱,讓人心煩,也會為吃而犯愁,總不能整天抱著冰鎮西瓜為生吧。吃什麼呢?民間的習俗,吃藕不醜,鱔魚雙補,靠譜嗎?這類食療經驗有什麼道理呢?咱們現在來解析。吃藕不醜,這個說法是與食新相聯繫的。在盛夏季節,將新米與舊米同煮,再配上應時的蔬菜,稱為食新。北方的習俗是小暑吃黍,大暑吃谷;南方不產小米,但是,這個時節卻產新鮮蓮藕,因此,就產生小暑吃藕的習俗。
  • 吃黃鱔有什麼好處?黃鱔營養豐富,食用禁忌也不少,吃錯或很傷身
    馬上就到端午節了,很多愛吃黃鱔的人可能會非常的高興,又到了該吃黃鱔的季節,現在的黃鱔往往比較肥,味道比較鮮美,肉也會比較的嫩。黃鱔是一種非常有營養的魚類,肉裡面含有的營養非常的豐富,吃黃鱔對於我們也有不少的好處。
  • 清洗黃鱔黏液時,分享給你1個小竅門,黃鱔好吃下飯,肉嫩特鮮
    導語:這才是清洗黃鱔的正確做法,掌握1招竅門,黃鱔無黏液,肉嫩鮮 黃鱔好吃,但其外表的黏液卻總會讓人發愁,在清洗黃鱔的時候,只有用上了小竅門,黃鱔才會被清洗得非常乾淨,吃著更加衛生,黃鱔的吃法非常多,紅燒黃鱔、鱔魚湯、鱔魚粥等等都是經典做法,大家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不同做法
  • 為什麼有人說:蛇吃黃鱔,找死!因為黃鱔喜歡亂鑽嗎?
    而黃鱔則不同,它屬於魚類也稱為鱔魚,在南方的水域和稻田裡比較常見,對人沒有任何威脅,反而黃鱔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正是這兩種看起來有著天壤之別的生物,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兩句古話,也是歇後語:蛇吃黃鱔-比長短;蛇吃黃鱔-找死。
  • 立秋黃鱔最養生(組圖)
    三家黃鱔飯店,各有各的特色與風味。立秋用鱔,不知你又偏好哪一種口味呢?本版撰文/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周樂樂 實習生 韓茵妍  吃黃鱔飯,粒粒油香飽滿的米飯固然吸引人,但精華所在其實是在鍋底的鍋巴中。飽含了所有精華所在的鍋巴,片片金黃透亮,咬起來咯嘣咯嘣地響,一口一個過癮。據店家介紹,甚至有好吃者一人點兩煲黃鱔飯,為的就是能把那又香又脆的鍋巴吃個飽。經理還特別教路,想要吃到香脆的鍋巴,黃鱔飯一上桌就要直接把飯焦剷出,否則盛飯後蓋上鍋蓋,倒汗水會令鍋巴變軟,失去特有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