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大爆炸的背後:一個被長期統治的國家,留下一堆歷史問題

2020-12-11 LD講故事

2020年9月4日,中東地區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件,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爆炸事故。

爆炸的地點位於貝魯特的港口地區,離市中心非常近,波及大半個城區,這起事件造成220人死亡,7000多人受傷。

目前,這起事故的原因有了初步的調查結果,直接原因是,一群工人在港口的一個倉庫旁邊進行焊接作業,而倉庫裡面放了2750噸硝酸銨。硝酸銨本身是一種強氧化劑,化學性質十分不穩定,具有爆炸性。

根據美國地質局的數據,貝魯特這次爆炸,引發了3.3級小型地震。

地緣條件

這件事,表面上看好像是一起工業事故,但是過去這段時間,很多媒體都在討論,這起爆炸案裡面的蹊蹺之處。

這2700噸化學物質,是黎巴嫩海關在6年前扣留的。這麼多化學物質被存放在離市中心很近的地方,6年都沒有人去處理,這不是安放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嗎?

黎巴嫩政府的治理能力,怎麼會有這麼大一個漏洞呢?其實,黎巴嫩這個國家的治理難度非常高,原因就是黎巴嫩的國家歷史。

比起以色列、伊朗等國家,大多數人對於黎巴嫩是比較陌生的。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被稱為東方小巴黎,城市的綠化非常好,是很多結婚新人會選擇的度假勝地。

這是因為黎巴嫩獨特的地形,在黎巴嫩境內,有一座黎巴嫩山脈,這個山脈抵擋了來自地中海的水汽,讓山脈靠近海的那一側有充沛的降水,這就讓黎巴嫩享有地中海氣候。

而且,山地帶來的還不僅僅是降水。山脈把黎巴嫩這個國家分割成了很多塊,地形崎嶇,這樣的條件讓黎巴嫩成為流亡者的天然庇護所。

在歷史上,如果某一個教派在本國混不下去,就會選擇躲進黎巴嫩。這讓黎巴嫩成為一個魚龍混雜的宗教熔爐,現在的黎巴嫩,全國公認的教派有大大小小18個,分布在全國各個區域,輻射範圍犬牙交錯。

這也讓黎巴嫩成為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外,唯一一個伊斯蘭教不佔絕對主導地位的國家。

黎巴嫩因為教派複雜帶來的治理難度,在政府層面上的表現就是,黎巴嫩的總統是基督教徒,議會議長是什葉派穆斯林,總理是遜尼派穆斯林,而議會副議長和副總理為希臘東正教徒。

從歷史上看,黎巴嫩的治理還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長期缺少一個獨立的政府,對這個國家進行統一整合管理。

歷史問題

回到黎巴嫩的地理位置上,這個國家剛好處於以色列以北,在地理上,這是亞洲、非洲、歐洲的交界處,兵家必爭之地。黎巴嫩的歷史簡單來說,就是一段徵服史。

歷史上亞非歐的強大帝國,比如埃及、巴比倫、波斯、羅馬等等都統治過這個地區,政權交換像走馬燈。16世紀之後,黎巴嫩被奧斯曼帝國佔領,這之後它們一直尋求獨立,但是總是被鎮壓。

黎巴嫩真正實現民族獨立,要到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當時佔領黎巴嫩的法國撤出了軍隊,這才總算是實現了獨立。但是,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依然是法國人指定的,因為當時法國人覺得貝魯特的人基本上都信基督教,在未來和自己交流會更順暢。

黎巴嫩在漫長的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處於一個被輪流統治的狀態,這會帶來兩個結果。一個是整個國家的文化十分複雜,另一個就是如果黎巴嫩想要獨立,那麼擺在新政府面前的,一定是充滿歷史遺留問題的亂攤子。

即便是在獨立之後,黎巴嫩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新政府一直面臨外部重重的壓力。

比如,1948年之後,中東爆發了好幾次的戰爭。這些戰爭產生了大量的難民,其中有40萬巴勒斯坦人逃進黎巴嫩。黎巴嫩在建國的時候,人口也就130萬。這些難民極大改變了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讓問題變得更複雜。

1978年,以色列、敘利亞同時佔領了黎巴嫩的部分地區,再加上黎巴嫩內部的宗教矛盾,整個國家爆發了嚴重的內戰。黎巴嫩政府陷入戰爭的泥潭,白白浪費了十幾年的發展時間。

長期處於戰爭之中,讓黎巴嫩政府無暇顧及國內社會的治理。即使進入和平年代,黎巴嫩國內的社會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城市的治理更是混亂不堪。

比如在2015年,貝魯特曾經出現「垃圾圍城」的局面,城市到處都是垃圾,沒人清理,最後甚至引發了反政府示威。今年,由於燃料短缺,貝魯特陷入經常性的停電之中,部分地區甚至停電超過20個小時。

在疫情期間,因為很多醫院沒法進行手術和收治。而這一次發生的大爆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種治理混亂的體現。

回顧完黎巴嫩這個國家的歷史,你會發現,即使在這個國家獨立之後,它依然面臨中東地區外部環境的重重壓力,黎巴嫩政府很難騰出手來,對社會進行有效的治理。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相關焦點

  • 大爆炸的背後:黎巴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在爆炸發生後不久,以色列軍方和黎巴嫩安全部門總負責人都紛紛表示與其無關,都表示或許只是存放爆炸材料的倉庫發生了爆炸。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黎巴嫩發生爆炸後,不同的勢力裡都要立馬進行聲明撇清關係呢?這個與黎巴嫩的長期以來的歷史因素有關係。
  • 我長期關注中東歷史,關於黎巴嫩的歷史與政治,問我吧!
    我長期關注中東歷史
  • 黎巴嫩和法國什麼關係,法國人為何對黎巴嫩大爆炸那麼上心
    文/寂寞的紅酒近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大爆炸,爆炸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黎巴嫩大爆炸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法國人,對黎巴嫩爆炸事件非常重視。因此,在教皇的號召下,歐洲諸基督教國家組織了著名的十字軍東徵。在數次東徵中,法國人一直充當著十字軍的主力軍和急先鋒,十字軍領袖大都是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騎士。在十字軍奪取耶路撒冷後,法國人長期控制著耶路撒冷及周邊的土地,好幾任耶路撒冷國王都由法國人擔任。所以法國和黎巴嫩在內的很多中東國家關係非常複雜、淵源很深。
  • 【大爆炸後黎巴嫩爆發反政府抗議】遭受大爆炸創傷的黎巴嫩首都...
    【大爆炸後黎巴嫩爆發反政府抗議】遭受大爆炸創傷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又爆發抗議活動。據黎巴嫩國家通訊社(NNA)報導,當地時間8月6日,被爆炸事件激怒的數十名抗議者走上街頭,要求本屆政府下臺。他們還與警方發生對峙,有人在衝突中受傷。
  • 昱見|發生大爆炸的黎巴嫩,是整個「中東世界」最像西方的地方
    當地時間4日下午,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了大爆炸,從流出的視頻看,爆炸場景宛如末世天劫。美國總統川普、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等人,都在第一時間做出了表態。西方社會顯然對這起事件極為重視。
  • 黎巴嫩的陷落早已有跡可循,沒有製造業為基礎的繁榮註定是虛假的
    堪比核爆的蘑菇雲,數千人的死傷,幾個月前的一場大爆炸,使得黎巴嫩這個小國家成為了全球各國關注的焦點。但可怕的不只是爆炸時的摧毀之力,更是爆炸後給黎巴嫩國內帶來的巨大震蕩,經濟搖搖欲墜、局勢混亂不堪。一個爆炸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威力?
  • 黎巴嫩早已積重難返
    黎巴嫩在中東的位置。製圖:明白知識黎巴嫩周邊沒有一個國家長期處於和平狀態。更慘的是,以色列和敘利亞是死敵,西北角的賽普勒斯則是土耳其與希臘、東正教與穆斯林、英美與俄羅斯的角鬥場,沙特和伊朗兩個中東老大哥隨時發動局部代理人戰爭......
  • 「拼盤國家」黎巴嫩,難在哪?
    7月9日,一名小販在黎巴嫩貝魯特的街頭售賣水果。 為了解決土地狹小的問題,貝魯特居民在曲折的海岸線上建立了20多個半月形的海灣,奠定了該城商業貿易港口的歷史地位。 黎巴嫩的基督徒是中東國家中比例最高的,他們創辦了大量企業,把持著跨境貿易的命脈。 1943年,黎巴嫩擺脫法國委任統治正式獨立。為了繼續主導貝魯特經濟發展,法國選中了經濟富裕且地位較高的基督徒作為後殖民時代的代言人,貝魯特以此得名「中東小巴黎」。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世界警惕性提高,各國富豪的巨額財富不斷湧向貝魯特銀行,貝魯特經濟開始騰飛。
  • 在中東地區,黎巴嫩為何比較開放?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對於黎巴嫩這個國家,可能有些小夥伴不是很熟悉。其實,黎巴嫩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以及燦爛多元的文化。今天,覆言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黎巴嫩究竟是什麼樣的國家?帝國的角鬥場黎巴嫩位於地中海的東岸,往北走可以去往歐洲或者高加索地區,往南走則是廣袤的非洲大地,若往東走,則是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
  • 好吧大佬,請問黎巴嫩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_澎湃新聞-ThePaper
    劉梓琳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史博士 好吧大佬,請問黎巴嫩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 多個政府部門被抗議者「佔領」 黎巴嫩亂了
    但這種給黎巴嫩帶來了表面上「和平」的制度,並沒有解決教派政治對國家管理的腐蝕這個困擾許多中東國家的根本問題。截圖為去年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報導黎巴嫩的政治局勢所以,在這次導致上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的大爆炸發生後,媒體曝出爆炸發生是由於過去6年來黎巴嫩官方的不作為所致,這讓黎巴嫩民間早已大量積聚的對統治精英的腐敗和經濟危機嚴重不滿的情緒,加之疫情衝擊下的種種焦慮情緒,都隨著這次大爆炸而更加激烈地迸發了出來。
  • 千年古城黎巴嫩,曾經有多美?
    黎巴嫩大爆炸的新聞,極具衝擊力地席捲全球,令人悲痛的意外事故將這座歷史悠久、堪稱 「中東小巴黎」的城市,再次帶入人們的視野。在此之前,人們對於黎巴嫩的印象,也許還 停留在《何以為家》裡,那個充斥著貧窮、戰亂、動蕩的地方。但事實上,黎巴嫩也是個非常美麗的國度。貝魯特(Beirut)也是具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千年古城。
  • 黎巴嫩——一個有個各種奇葩的國家,但也是獨一無二的
    黎巴嫩其實是個有著各種奇葩的國家,國外的黎巴嫩人比國內的多。難民人口比例世界第一高。原來是中東唯一一個基督教國家,現在卻變成一個穆斯林人口大多數國家。亞洲大陸最小不點黎巴嫩黎巴嫩幾乎被歷史上的所有統治者都虐過,腓尼基人,埃及人,希臘人,波斯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十字軍,土耳其人。。。有沒有點小受的感覺。這塊地有7000年證據可追溯的歷史,公元前1550年被腓尼基人統治了1000年,至今好多黎巴嫩人都不願說他們是阿拉伯人,而自詡腓尼基人,其實早沒關係了。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被引進,後演繹出黎巴嫩流行的馬龍派。
  • 黎巴嫩和法國的歷史關係
    黎巴嫩發生嚴重爆炸事件,死傷慘重。一時間各國紛紛慰問,其中法國更積極。這是為什麼呢?法國和黎巴嫩的有什麼特殊關係呢?這還要從歷史上說起,1920年8月,國際聯盟將黎巴嫩以委任統治的方式交給法國管理,這其實就是一種殖民政策,黎巴嫩也就成了法國的殖民地。二戰後,1946年黎巴嫩完全獨立。 法國20多年統治,在黎巴嫩留下深刻的烙印,黎巴嫩從宗教、文化、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深受法國影響。 其國旗也是借鑑法國的 國旗,法語還是其第二官方語言。
  • 黎巴嫩大爆炸,中心的貝魯特港口,應該何去何從?
    位於黎巴嫩首都的布魯特港口發生了大爆炸。紅色的蘑菇雲騰空而起,玻璃炸裂,房屋倒塌,人情情況的逃跑,尖叫。混亂的一切,讓這個一分鐘之前,還有條不紊在運作的港口,看起來像是到了世界末日。黎巴嫩政府調查後表示,這起爆炸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於,存放在港口倉庫內的一批化學物品導致,硝酸銨。
  • 從黎巴嫩歷史看中東亂局
    一聲巨響 黎巴嫩震驚了全世界 一筆勾銷 阿聯與以色列 一笑泯恩仇 回顧歷史 以色列曾與兩個阿拉伯國家籤訂過和平協議 但巴以衝突卻愈演愈烈 而黎巴嫩雖被譽為 「中東巴黎」 卻多次遭受以色列的入侵 如今 以色列搞不定近鄰黎巴嫩 捨近求遠 去跟阿聯握手言和 意欲何為 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講述 從黎巴嫩歷史看中東亂局黎巴嫩與法國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劇烈爆炸
  • 黎巴嫩大爆炸,CNN果然開始帶節奏
    美國CNN和《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的最新報導顯示,此次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的化學品大爆炸事件,與一艘被一名俄羅斯商人租來運送化肥原料硝酸銨的貨輪有關。其中,美國CNN專門在其標題中突出了「俄羅斯」。《紐約時報》則比較克制,沒有在標題中點出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到底與此事有多大關係呢?
  • 港口大爆炸,貝魯特又一次蒙受苦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悠久的歷史文明遺蹟、長久內戰與紛爭的痕跡、非典型的阿拉伯文化風情、特殊的教派政治版圖等特徵,匯聚成了如今的黎巴嫩。  黎巴嫩地處歐亞非三大洲要衝之地,歷來是周遭強國的必爭之地。公元前16世紀以後,該地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和羅馬「走馬燈」式的統治,7世紀被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徵服,進入16世紀,則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 大爆炸發生後,我和黎巴嫩難民一起生活
    全現在第一時間聯絡了北京平瀾基金會共同未來基金駐黎巴嫩的難民項目管理者詹尉珍,作為大爆炸的親歷者,她和我們談了談這場毀滅性的爆炸事故,以及多重打擊下黎巴嫩的社會現狀和難民們在黎的生活。 以下是她的自述。
  • 較真丨引發黎巴嫩大爆炸的硝酸銨是誰囤在港口倉庫的?
    較真要點: 1經查證,8月4日黎巴嫩貝魯特港口大爆炸的元兇——2750噸硝酸銨,很可能來自2013年9月一艘摩爾多瓦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