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4日,中東地區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件,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爆炸事故。
爆炸的地點位於貝魯特的港口地區,離市中心非常近,波及大半個城區,這起事件造成220人死亡,7000多人受傷。
目前,這起事故的原因有了初步的調查結果,直接原因是,一群工人在港口的一個倉庫旁邊進行焊接作業,而倉庫裡面放了2750噸硝酸銨。硝酸銨本身是一種強氧化劑,化學性質十分不穩定,具有爆炸性。
根據美國地質局的數據,貝魯特這次爆炸,引發了3.3級小型地震。
地緣條件
這件事,表面上看好像是一起工業事故,但是過去這段時間,很多媒體都在討論,這起爆炸案裡面的蹊蹺之處。
這2700噸化學物質,是黎巴嫩海關在6年前扣留的。這麼多化學物質被存放在離市中心很近的地方,6年都沒有人去處理,這不是安放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嗎?
黎巴嫩政府的治理能力,怎麼會有這麼大一個漏洞呢?其實,黎巴嫩這個國家的治理難度非常高,原因就是黎巴嫩的國家歷史。
比起以色列、伊朗等國家,大多數人對於黎巴嫩是比較陌生的。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被稱為東方小巴黎,城市的綠化非常好,是很多結婚新人會選擇的度假勝地。
這是因為黎巴嫩獨特的地形,在黎巴嫩境內,有一座黎巴嫩山脈,這個山脈抵擋了來自地中海的水汽,讓山脈靠近海的那一側有充沛的降水,這就讓黎巴嫩享有地中海氣候。
而且,山地帶來的還不僅僅是降水。山脈把黎巴嫩這個國家分割成了很多塊,地形崎嶇,這樣的條件讓黎巴嫩成為流亡者的天然庇護所。
在歷史上,如果某一個教派在本國混不下去,就會選擇躲進黎巴嫩。這讓黎巴嫩成為一個魚龍混雜的宗教熔爐,現在的黎巴嫩,全國公認的教派有大大小小18個,分布在全國各個區域,輻射範圍犬牙交錯。
這也讓黎巴嫩成為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外,唯一一個伊斯蘭教不佔絕對主導地位的國家。
黎巴嫩因為教派複雜帶來的治理難度,在政府層面上的表現就是,黎巴嫩的總統是基督教徒,議會議長是什葉派穆斯林,總理是遜尼派穆斯林,而議會副議長和副總理為希臘東正教徒。
從歷史上看,黎巴嫩的治理還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長期缺少一個獨立的政府,對這個國家進行統一整合管理。
歷史問題
回到黎巴嫩的地理位置上,這個國家剛好處於以色列以北,在地理上,這是亞洲、非洲、歐洲的交界處,兵家必爭之地。黎巴嫩的歷史簡單來說,就是一段徵服史。
歷史上亞非歐的強大帝國,比如埃及、巴比倫、波斯、羅馬等等都統治過這個地區,政權交換像走馬燈。16世紀之後,黎巴嫩被奧斯曼帝國佔領,這之後它們一直尋求獨立,但是總是被鎮壓。
黎巴嫩真正實現民族獨立,要到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當時佔領黎巴嫩的法國撤出了軍隊,這才總算是實現了獨立。但是,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依然是法國人指定的,因為當時法國人覺得貝魯特的人基本上都信基督教,在未來和自己交流會更順暢。
黎巴嫩在漫長的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處於一個被輪流統治的狀態,這會帶來兩個結果。一個是整個國家的文化十分複雜,另一個就是如果黎巴嫩想要獨立,那麼擺在新政府面前的,一定是充滿歷史遺留問題的亂攤子。
即便是在獨立之後,黎巴嫩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新政府一直面臨外部重重的壓力。
比如,1948年之後,中東爆發了好幾次的戰爭。這些戰爭產生了大量的難民,其中有40萬巴勒斯坦人逃進黎巴嫩。黎巴嫩在建國的時候,人口也就130萬。這些難民極大改變了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讓問題變得更複雜。
1978年,以色列、敘利亞同時佔領了黎巴嫩的部分地區,再加上黎巴嫩內部的宗教矛盾,整個國家爆發了嚴重的內戰。黎巴嫩政府陷入戰爭的泥潭,白白浪費了十幾年的發展時間。
長期處於戰爭之中,讓黎巴嫩政府無暇顧及國內社會的治理。即使進入和平年代,黎巴嫩國內的社會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城市的治理更是混亂不堪。
比如在2015年,貝魯特曾經出現「垃圾圍城」的局面,城市到處都是垃圾,沒人清理,最後甚至引發了反政府示威。今年,由於燃料短缺,貝魯特陷入經常性的停電之中,部分地區甚至停電超過20個小時。
在疫情期間,因為很多醫院沒法進行手術和收治。而這一次發生的大爆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種治理混亂的體現。
回顧完黎巴嫩這個國家的歷史,你會發現,即使在這個國家獨立之後,它依然面臨中東地區外部環境的重重壓力,黎巴嫩政府很難騰出手來,對社會進行有效的治理。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