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主力部隊,下轄四個兵團,每個兵團的司令員都是優秀人物,但是只有12兵團的司令員蕭勁光是大將,作為四野能帶兵打仗的13兵團司令員卻只授得上將軍銜,他有怎麼樣的功績,為何僅獲上將軍銜?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
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人,他來自書香家庭自然從小受到好的薰陶,從私塾到中學,鄧華一直勤奮學習,他的遠大抱負從不是說說而已,而是通過實際行動表現,1925年在長沙讀書期間曾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抗日戰爭時期,作為第115師685團政治處主任的鄧華協助團長楊得志取得了平型關戰鬥的勝利,根據戰前對地形的考察,由鄧華所在的685團先敵人一步佔領關溝至老爺廟一線南側高地,截擊敵人先頭部隊,全部兵力部署完畢後,所有部隊在陰冷的山溝裡待命,隨時進入陣地,戰鬥非常激烈,每個士兵仿佛這一刻都是刀槍不入之身,子彈、手榴彈沒了就和敵人拼刺刀,而685團與日軍板垣師團第21團戰鬥,鄧華帶領部隊與敵人拼殺,「衝啊,殺啊」的叫喊聲頓時四起,平型關戰役敵軍傷亡1000多人,這是我軍抗戰的首勝。
1948年9月正值解放戰爭時期,鄧華率部遼西勇奪五城,當時鄧華是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關於打不打法庫在會議上出現了分歧,鄧華決定打,他率領隊伍晝夜無休的前行,10月1日天剛亮敵軍177師就被拿下,在此後的17天裡,鄧華越戰越勇,一舉攻下彰武、李屯等五個城市,還殲滅國民黨三個師,捷報傳到總部,總部對鄧華讚賞不已。1950年7月,鄧華被任命為第13兵團司令員,10月赴朝鮮戰場,鄧華是唯一一位帶兵打仗的司令員,上甘嶺一役鄧華帶領4萬人同敵軍6萬人戰鬥,雙方爭奪陣地多達59次,面對敵軍強大的武器裝備鄧華以坑道戰堅持防禦,在他的指揮下,我軍成功守住了陣地。
鄧華是東北戰場的一員猛將,作為一位能衝鋒陷陣的司令員,想來至少也是大將軍銜,但是他只獲得了上將,是因為他是由縱隊司令員上升至兵團司令員,資歷淺,之後又被調任四川副省長,在各縣、市,廠礦和農村調研,在軍事方面鄧華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所以只是上將。其實第四野戰軍下的四個兵團除了12兵團的蕭勁光司令員是大將,其餘都是上將,蕭勁光除了赫赫戰功,他更是為海軍做出巨大貢獻,所以是大將。
鄧華無論在何處,什麼工作,自始至終都是認真負責的態度,軍銜對為了革命即使交付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將領們固然重要,但是無論獲得什麼軍銜,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值得被後人頌揚。關注暴走大歷史,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我們下期繼續為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