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大家用英文怎麼說?

2020-12-06 翕熹君的幸福生活

學國學,練英語,每天積累一點點,練成大師指日可待!

儒、釋、道三大家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三大基石。儒家講「入世」,道家講「出世」,釋家講「隱世」。儒家文化教化我們以成為「君子」為目標不斷提高自我修養,道家極力推崇順從自然,上善若水的生活方式,而以禪宗為代表的中國佛家通過參悟領會虛幻寂滅的真諦。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的英語是Confucius,而儒家學者是Confucian,整個儒家學派就是Confucianism。同樣,道家所說的「道」,翻譯成英文是Tao,道家學者就是Taoist,而整個道家學派就是Taoism。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看看佛教,佛用英文表達是Buddha,那麼佛教徒和佛教就分別是:Buddhist和Buddhism。

回顧一下:

Confucius→Confucian→Confucianism

Tao→Taoist→Taoism

Buddha→Buddhist→Buddhism

一般來說,在一個名詞後加ist是指人物的身份,比如:墨家人物:Mohist,法家人物:legalist。加ism是指一種主義、信仰、教義等。比如:Christianism基督教精神、基督教教義。

今天就到這裡,明天開始,我們將分幾個專題,逐一梳理英語中各種讓人頭疼的倒裝句。明天見了!

相關焦點

  • 儒、釋、道三教,全息大對比
    儒、釋、道,就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者並稱時,其中的「釋教」並沒有稱為「佛教」。這主要是因為,在中國古代,將佛教、道教並稱時,一般稱為「釋、老」,這是各取其教祖之名而定的。而儒、釋、道並稱時,將儒學稱為「儒教」,確實能夠體現出對儒家文化的推崇和信仰。畢竟,在現世世界中,以儒學為根基的儒家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作用力,是顯而易見、顛撲不破的!儒、釋、道三教,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駕馬車。
  • 自然法師|「大道」為釋、道、儒,以「釋」為體
    講到大道,用到體、相、用來講,一定是「釋、道、儒」。心中一定能夠隨緣開解處,是根本大覺心體的最初,所以他才能夠成為萬法之首,念念流出。萬法之首就是「道」,一個首一個走。因為念念流出,所以他能夠入到世間,形成一切教法、一切教育,所以叫「儒」。
  • 兼容並蓄,傳承發展——談中華儒釋(佛)道傳統文化與中國精神!
    早在古代,儒、釋、道三家便已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三位一體的基本框架,支撐著整個傳統文化的大廈;之所以這樣講,不僅僅是因為儒、釋、道三家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思想組成,更是因為三者之間的包容並蓄、借鑑吸收的過程展示了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也是因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現代中國精神對其優秀文化的重要傳承與發展。
  • 任繼愈論我國傳統文化的宗教性以及儒、釋、道三教合流
    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在封建社會裡發展壯大的,所以封建社會需要宗教。宋學講修身、養性,這是從佛教與教道中吸收來的內容。這是儒教、道教與佛教三教合流的結果。儒教裡的三納五常,是封建宗法制的核心,後來又概括為忠孝兩端。儒教的重心放在了它的社會功能上,著重於宗教在社會政治和倫理道理的教化作用。這是儒教與世界三大宗教相比最顯著的特徵。
  • 從《沈清傳》看中國儒、釋、道文化對朝鮮古典文學的影響
    實際上韓國或者說朝鮮是有文學的,《沈清傳》《春香傳》《興夫傳》並稱朝鮮三大古典名著。《沈清傳》講的是一個孝女的故事,於18世紀問世,故事情節來自於佛經《大方便佛報恩經》與韓國民間傳說《孝女知恩傳》的融合。主人公沈清出生七天後喪母,在盲父沈學圭的撫育下成人,父女二人相依為命,艱難度日。他們受了夢雲寺僧人的欺騙,相信捐獻三百石供米求助神靈,能使盲人重見天日。
  • 帶您了解聞名遐邇的南嶽大廟:儒、釋、道三教共存世界絕無僅有!
    南嶽大廟很多人都聽說過,屬於儒、釋、道三教共存的精華!廟裡總共有大大小小一百零八個菩薩及諸神,但是一般必朝拜的有八位:南嶽聖帝,聖公聖母,轄神總管,文殊菩薩,觀音菩薩,財神老爺,如來佛祖,藥王菩薩。道書上說:「玄元聖祖八十二次化為玄武,變為太陽的精靈,託胎淨樂國為太子」。善勝皇后夢中吞日,懷孕十四個月,於皇帝紫雲元年三月初三出生,後到太行山暖窯修行四十二年得道升天,玉帝封他為玄天上帝,並封聖父為淨樂天君,明真大帝,封母為善真太后,瓊真上仙,居龍變梵度天無欲宮。對真武神父母的信仰是從元代開始的。
  • 愛智者必看:儒、釋、道,三家文化的區別和共通!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此也孕育和包容了三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群體,即儒、釋、道。這三家文化在中華大地雖並行並存,但還是有不少差別的,在某些核心點上存有著很大的互補,為了更好更深的認識這些,哲學詩畫把這些差異和共通整理了下,一起來探討,精進。
  • 這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
    魁星樓之上就是一座雙層的磚雕牌坊,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裡;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這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當你穿過牌坊,腳踩臺階往上走,可以看到供奉著彌勒佛的「彌勒閣」,彌勒閣之後是供奉著釋迦牟尼坐像的大雄寶殿。
  • 儒、釋、道三教,為何道教的勢力最弱?真相讓人痛心!
    釋教在教義上明確規定,背離經典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不虔誠的,自然也不會將其他兩教的學說吸收進自己的思想核心。道教就不一樣了,其自產生開始就具有兼容並包的特點。最初的道經其實是百家學說以及民間學說的雜糅體,思想來源極其豐富。三教定型之後,道教的外在實力最弱,所以必須藉助儒釋的力量謀求自身的發展,積極收取兩教的思想精華以自用。其中,釋教學說在在根本上和道教有共通之處,所以被借鑑得最多。
  • 遷西景忠山,聞名燕趙,集儒、釋、道三教一山,一日盡覽,走起
    山不高海拔610米,卻是宗教勝地,集儒、釋、道三教於一山,歷史悠久,聞名燕趙,一年四季各有風採。從山門開始依次有、四帥殿、三道茶棚、碧霞元君殿、三忠祠、圓通寺、玉皇殿、知止洞等。當然這些也都是後來復建的,原建築基本毀於戰亂及後來76年的唐山大地震。
  • 每日一詞:「筆道」英文怎麼說?第2彈
    每日一詞:「筆道」英文怎麼說?第2彈上期我們講了不小心劃上的「筆道」英文怎麼說,今天我們講講有意書寫或繪畫的「筆畫、筆道、下筆」。
  • 儒、釋、道三家中華傳統文化的之別
    歷代也多有學者認為三者之間有著彼此補充的作用,故有所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說法。儒家、道家、佛家是我國文化史上三種重要的思想資源與思想傳統。中國人文精神,尤其表現在人生智慧上。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人生智慧是德性的智慧,禮樂教化的智慧,通過修身實踐的功夫,盡心知性而知天。
  • 泉州龜峰巖,儒、道、釋諸神共祀
    龜峰巖關帝道前旗值得一提的是,武廟內關聖夫子為泉州少有的明末工匠雕刻坐像,身高1.41米左右,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美髯須,頭戴冠,身穿紅袍,腳著厚靴,裸露在袍外的雙手漆上紅漆。信眾佔卜記錄四、文史君說龜峰巖具有儒、道、釋三教並存共處的特點,三廟主祀、配祀的神祗達20多尊,反映泉州一帶民間信仰諸神共祀
  • 薔薇花的眼睛:孟郊的3首薔薇詩,以儒、釋、道的思想相望一生
    然而,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三首薔薇詩,竟然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道、釋三家思想。從這三首詩裡,我們也可以窺見出孟郊的心情,在儒道釋三教的浸染中,所產生的變化。而薔薇花,它們目睹了所有的一切。
  • 儒、釋、道三教文化各有特點
    二、儒道文化的特點中國的文化思潮被歷史學家分為六個時期,總結起來為儒釋道:儒教、釋教、道教。三教鼎立,形成了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過去有一種說法為三教歸元、三教同一,這是不正確的。儒教、道教、佛教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各有特點。
  • 【人山人海】英文怎麼說
    那人山人海用英語怎麼說呢?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 這可是Chinglish呦,那英語中地道的說法是什麼呢? 看了這張圖,大家就會明白,中國人用山和海來比喻人多,但是英語中比喻的意象確是沙丁魚罐頭。
  • 「偶遇」英文怎麼說?
    每日一句 |「偶遇」英文怎麼說? 那麼,「偶遇」英文怎麼說?「偶遇」英文怎麼說?
  • 儒家,道家,佛家,儒釋道三家算是嗎
    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於國學,國學裡面的重點在於儒釋(佛)道三家。所以我們很容易能得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點在於,以儒釋(佛)道三家為代表的傳統思想文化上。靠的就是儒釋(佛)道三家的傳統思想文化。其中儒家和道家是我們,土生土長的思想文化。佛家的思想文化,大概是在兩漢之際,逐漸傳入我們國家的。這裡要插一個題外話,據某些考古學家的最新研究。說佛家的思想文化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也就是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其實也是我們中國人。
  • 「焦頭爛額」英文怎麼說?
    國外蝗災正讓人們焦頭爛額時 咱們一出手就是…… 十萬隻鴨子來幫忙滅蝗 那麼,「焦頭爛額」英文怎麼說
  • 「驅蚊劑」英文怎麼說?
    更多精彩,微信公眾號搜索「華爾街英語」 夏天必不可少的就是「驅蚊劑」了 英文該怎麼說呢? 「驅蚊劑」英文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