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許多線下傳統實體店開始走向下坡路。但是,便利店卻依然在快速地增長,越開越多。根據CCFA發布的數據,我國便利店行業銷售額從2015年的1181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2556億元,2019年同比增長12.9%。可見,便利店已然成為零售行業中的佼佼者。
便利店之所以能在國內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地發展起來,是因為新消費群體的支撐。當前,80、90後消費者已經成為主力消費人群,他們的消費觀與之前的60、70後有很大的不同,年輕一代消費者追求的是消費的性價比,主張的是便捷、快速、隨性、碎片化的消費,這與便利店的定位完全吻合。
所謂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便利店因此迎來了行業的「春天」,一時間,綜合業態的大企業紛紛把重點向便利店業態轉移、從事過零售行業的創業者也看準了便利店的發展前景而下定決心投資。面對新的市場環境,全家集便利店為什麼能在市場中越做越大,TA的利潤就只有進貨差價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麼TA還會通過什麼方式增加盈利呢?
提供「增值服務」,豐富「體驗功能」
目前,便利店大多以「傳統零售」的形式存在,他們由於面積有限,商圈又小,不利於進行大規模的促銷宣傳,同時消費群的比較固定,使得很多便利店經營守舊,策劃單一。儘管電商和傳統超市無法取代便利店,但新零售形式下逐漸明朗的新型便利店,也在不斷衝擊著傳統便利店。
隨著新零售概念的走紅,傳統超市找到了轉型之路,他們開始打造自己的線上APP+同城配送,以此彌補自身短板。面對新零售快速崛起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便利店的老闆們要認清形勢並順勢而為,抓住新零售這一轉型的良好契機。
未來,線上網店、無人販賣機、菜鳥驛站和多項便民服務或將成為未來新型便利店的主要發展模式。而作為新生代社區生活「便利小站」的全家集便利店,率先擁抱網際網路,打造新零售模式體系。TA通過設立快遞、便民、生活等服務,讓附近居民一站式解決多種生活瑣事,以此提供「增值服務」;通過推出關東煮、熱狗、車仔面等特色商品,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體驗功能」,從而實現「多重營收+多場景覆蓋」。
線上線下全面打通,全方位多渠道盈利
馬雲一句「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讓新零售概念徹底走紅。消費升級和消費者網上購物習慣的養成,讓本來注重到店體驗的眾多便利店也開始轉向線上業務,開始加入O2O大軍,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線上線下全面打通的複合經營模式,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端一鍵下單,門店接到訂單後,極速送貨上門。不僅為顧客帶來一站式社區購物體驗,還能將便利店的運營範圍拓展至周邊三公裡。
全家集便利店利用自身優勢,強勢整合各項資源:和美團外賣、餓了麼外賣平臺進行深度合作;打造官方微信小程序+店鋪微信社群,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銷售,打破傳統便利店的單一盈利方式,將線下實體店、線上商城、社區服務全面打通,實現全方位多渠道盈利。
智能販賣機,用科技提高利潤
隨著租店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線上零售流量逐漸飽和,傳統零售盈利空間越來越小。許多實體便利店開始利用新技術,引入智能販賣機,代替員工進行銷售、進貨、揀貨等工作。
在用戶方面,便利店購物滿足的是「便利」,也就是在最短時間內滿足購物需求,並不在意在哪裡進行購物。在商品種類方面,智能零售櫃可以根據一定範圍內的區域用戶的購買習慣來安排品類,更為精準。智能販賣機的存在,讓便利店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引進智能販賣機的全家集便利店,會通過對各個地區人們的消費習慣進行分析,設置智能販賣機的商品,拓展消費場景和業務。將這一具有刷臉支付、存活動態更新等功能的「超級小店」,布局在寫字樓、公寓附近,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用科技提高利潤。
結語:
儘管便利店的經營模式有著百般利好,但在新零售的浪潮下,傳統便利店的經營弊端也逐漸暴露,新零售便利店開始走入大眾視野。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便利店的盈利模式遠遠不止有進貨差價,還有全家集便利店這樣藉助新零售的思維和理念,為品牌創造更多的收益。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