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今天解析我們中國人最為看重的一個漢字「孝」。「孝」字對我們 所有人來說,顯得如此的厚重,裡面囊括了太多的人和事。本文將從從漢字的角度來分析「孝」字,聊一聊這個字背後的寓意。
「孝」字解析:甲骨文字形很形象地表達了內涵!
漢字「孝」的字形非常簡單,上面一個「耂」,下面一個「子」。而這個字的甲骨文更形象,仔細看下圖:像不像一個孩子在攙扶著老人在走路的樣子?也可以這麼理解:老人在上面,孩子在下面。表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在上面呵護著,而當父母年老後,兒子要在下面背著老人。一個人上有老,下有小,對上理應要做到自己的孝道,這就是孝。
中華文明5000年的傳承離不開這個「孝」字,通過對孝字的分析可以看到它的內涵。所以說,中國的漢字結構組合是有它的道理的。這個字的本意是要我們盡心盡力來奉養自己的父母。同時引申為後輩在尊者去世後也要按一定的風俗習慣來行使自己的孝道。
以「孝」為偏旁的漢字舉例:教、哮。
由於漢字「孝」在古代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也有很多漢字都是以它為偏旁部首來組成的。比如漢字「教」: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攵(文)。意思是說把孝道作為一種文化傳承下來,就是教育的教。再比如,咆哮的哮:左邊一個口、右邊一個孝,一個人對著老人和孩子進行大聲喊叫,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關於「孝」字的狹義概念和廣義概念。
關於「孝」字,狹義的理解是對於父母的盡心奉養、尊敬。而廣義的孝,我們古代講六孝,那什麼是六孝?《左傳》中講:「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意思就是:作為君主要對百姓仁義,作為臣子,要做到自己的本分,作為父親要對孩子慈愛,作為兒子要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作為兄長要愛戴自己的弟妹,作為弟妹要敬重自己的兄長。
幸福的老人
「孝」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也是歷史文化的傳承。
為什麼說「孝」是我們中華的美德,是一代代傳承的文化?《孝經》裡面講:「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意思就是:從古代君王到普通百姓,每個人都有盡孝的義務,而盡孝的境界是沒有止境的。而《禮記》中記載: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這裡的「畜」不是動物,而是指贍養的含義。大致意思就是要侍奉和贍養自己的父母,順從父母,而不做有悖倫理的事情。
孝順更多是來自於發自內心的愛。
《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大致的含義是,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質上進行侍奉,不然跟動物有什麼區別?更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敬重和關愛。而真正的孝順也不在乎富貴和貧寒,古人講的一句話: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就是告訴我們孝順更在乎的是心,而不是各種硬體物質。如果說誰給老人的物質多誰就是孝順,那人家家境貧寒的難道說就不孝順?有時候事實恰恰相反:正所謂,寒門出孝子,國難顯忠臣。
結束語:真正的孝道,不僅是形式上的,更要從心底裡敬重他們,這應該是「孝」的核心之處。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刻。正所謂: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這篇文章就寫到這裡,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孝順自己的父母,善待自己的孩子,做一個中華美德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