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解析!如何理解: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

2020-12-19 聊城王崗愛講字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今天解析我們中國人最為看重的一個漢字「孝」。「孝」字對我們 所有人來說,顯得如此的厚重,裡面囊括了太多的人和事。本文將從從漢字的角度來分析「孝」字,聊一聊這個字背後的寓意。

你如何理解「孝」字?

「孝」字解析:甲骨文字形很形象地表達了內涵!

漢字「孝」的字形非常簡單,上面一個「耂」,下面一個「子」。而這個字的甲骨文更形象,仔細看下圖:像不像一個孩子在攙扶著老人在走路的樣子?也可以這麼理解:老人在上面,孩子在下面。表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在上面呵護著,而當父母年老後,兒子要在下面背著老人。一個人上有老,下有小,對上理應要做到自己的孝道,這就是孝。

「孝」字甲骨文很形象
老人呵護孩子
晚輩攙扶老人

中華文明5000年的傳承離不開這個「孝」字,通過對孝字的分析可以看到它的內涵。所以說,中國的漢字結構組合是有它的道理的。這個字的本意是要我們盡心盡力來奉養自己的父母。同時引申為後輩在尊者去世後也要按一定的風俗習慣來行使自己的孝道。

孝,何止一個字這麼簡單?

以「孝」為偏旁的漢字舉例:教、哮。

由於漢字「孝」在古代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也有很多漢字都是以它為偏旁部首來組成的。比如漢字「教」: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攵(文)。意思是說把孝道作為一種文化傳承下來,就是教育的教。再比如,咆哮的哮:左邊一個口、右邊一個孝,一個人對著老人和孩子進行大聲喊叫,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漢字「教」和「哮」

關於「孝」字的狹義概念和廣義概念。

關於「孝」字,狹義的理解是對於父母的盡心奉養、尊敬。而廣義的孝,我們古代講六孝,那什麼是六孝?《左傳》中講:「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意思就是:作為君主要對百姓仁義,作為臣子,要做到自己的本分,作為父親要對孩子慈愛,作為兒子要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作為兄長要愛戴自己的弟妹,作為弟妹要敬重自己的兄長。

孝敬父母,中華美德

幸福的老人

「孝」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也是歷史文化的傳承。

為什麼說「孝」是我們中華的美德,是一代代傳承的文化?《孝經》裡面講:「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意思就是:從古代君王到普通百姓,每個人都有盡孝的義務,而盡孝的境界是沒有止境的。而《禮記》中記載: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這裡的「畜」不是動物,而是指贍養的含義。大致意思就是要侍奉和贍養自己的父母,順從父母,而不做有悖倫理的事情。

孝敬父母,做個中華好兒女

孝順更多是來自於發自內心的愛。

《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大致的含義是,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質上進行侍奉,不然跟動物有什麼區別?更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敬重和關愛。而真正的孝順也不在乎富貴和貧寒,古人講的一句話: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就是告訴我們孝順更在乎的是心,而不是各種硬體物質。如果說誰給老人的物質多誰就是孝順,那人家家境貧寒的難道說就不孝順?有時候事實恰恰相反:正所謂,寒門出孝子,國難顯忠臣。

孝順,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關愛

結束語:真正的孝道,不僅是形式上的,更要從心底裡敬重他們,這應該是「孝」的核心之處。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刻。正所謂: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這篇文章就寫到這裡,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孝順自己的父母,善待自己的孩子,做一個中華美德的傳承者。

文化課堂

相關焦點

  • 什麼才是真正的「孝」?
    孝道精神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帝王以孝治天下,做人則以孝為根本,一個「孝」可以說貫穿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孝呢?其實這只能說是孝的一部分,還不是孝道的真正含義。孔子就曾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就算養騾子養馬,也需要按時給它餵點草料呢,如果對父母態度不恭敬,就算贍養父母,和養騾子養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老祖宗的說法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這句古語到底有何深意。出於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具有很強的諷刺意義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這句話到底有何含義。首先,這句俗語是來自於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是有特定含義的。
  • 古人對「孝」字的理解和今人有這麼大的區別
    要理解中國文化,就得認識中國的孝道;要理解中國的孝道,就得從「孝"字談起。漢字是象形文字,它的優點就是可以望文生義,我們可以從「孝」字的字形,推測它最初的意思。「孝」字的最早的意思,並不是今天我們理解的孝道,而是「祭祀」的意思。從字形看,「孝」字的上部是「屍",下部是「子",像行禮的孝子;單就字形來理解,就是一群孝子在祭祀祖先。下面,我們先來分析「孝」字上部的「屍"字。
  • 《莊子》論「孝」的邏輯演進
    一般提及「孝」,都會聯想到儒家諸子的孝道觀。其實,《莊子》中對於「孝」的闡述具有迥異於儒家的思辨特色。《莊子》論「孝」存在三個層次的邏輯推進。首先,「事親之孝」體現出非責任性的特點。其次,基於「事親之孝」的「非責任性」,莊子建構了方外之「至孝」的觀念。為了到達「至孝」,則需「忘」的修養工夫。
  • 50歲女兒把八旬老母親送進養老院,被罵久病床前無孝子:現實所迫
    0150歲女兒把八旬老母親送進養老院,被罵久病床前無孝子:現實所迫隔壁張姨因為把八旬老母親送進養老院,而被周圍的人指指點點但是這一舉動,引來了周圍人的不理解,認為張姨他們是不孝,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張姨自己卻很委屈:都是現實所迫!都這個年紀了工作哪敢隨便辭,家裡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用錢,她也想放棄工作伺候母親,可經濟開銷怎麼辦呢?
  • 2013年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解析:孝子當從小就培養
    2013年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解析:孝子當從小就培養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面試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3廣東公務員面試,面試熱點,孝子,廣東公務員面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俗話說「久病無孝子、久貧無賢妻」,啥意思?10個字道破世態炎涼
    但很多寒門子弟根本沒有能力,所以「孝」要看心不能看行動,否則窮人家根本沒孝子。人生一旦都是失望並失去了方向,沒有希望的人生註定這輩子活在黑暗中。 父母生病了,家中無錢可醫推舉債治病,但是一旦父母癱瘓在床,而女人就必須要陪在父母的身邊照顧。 這種前提下就會失去工作,沒有了收入來源。
  • 做孝子?魯迅絕望了!為何如此呢?如何能稱得上是孝子呢?
    感恩父母、關愛老人孝這個字最早在商代被創造出來,當時的古文字初創字形是一個孩子扶著一位老人,我們從這樣的畫面就可以理解這個字的意思,也就是子女要細心周到的贍養、呵護老人。《二十四孝圖》之一我們無法穿越到古代,去切身感受那時的人們是如何想,如何做的,但幸好有各種書籍來記錄這些,我們可以鑽進書中,在文字的帶領下,和古人對話。
  • 吳永寧墜亡前拍8萬元視頻 網友悲痛:寒門孝子
    吳永寧墜亡前拍8萬元視頻 網友悲痛:寒門孝子時間:2017-12-16 12:50   來源:舜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吳永寧墜亡前拍8萬元視頻 網友悲痛:寒門孝子 我一定是玩得最狠的那一個,因為我每天都在爬,我是在玩命兒。國內極限高空運動挑戰第一人吳永寧這樣說。
  • 中國孝文化之鄉評選「十大孝子」傳承孝道文化
    新華社武漢11月25日電(記者沈翀)敲鑼打鼓送牌匾到孝子家中、報紙電視臺開闢「孝子故事」專欄、組織300名學生合唱《孝親敬老歌》……中國孝文化之鄉湖北孝感市日前評選出第九屆「十大孝子」,表彰當地行孝盡孝的楷模。孝感以漢代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擁有深厚的孝文化土壤。
  • 中國孝堂山孝文化促進會成立 慈孝之鄉表彰「孝子」
    原標題:中國孝堂山孝文化促進會成立 慈孝之鄉表彰「孝子」   □記者 晁明春 實習生 耿雪 報導  本報濟南訊 在2月15日開幕的長清區孝裡鎮孝堂山孝文化旅遊節上,孝裡鎮為包括王太芳在內的「十大孝子」戴上大紅花,頒發證書並給予1000元的獎勵。
  •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精品推薦)
    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閔子騫!一言其母還,再言三子溫。」「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此法乃道,行此法於萬物,道也。孝悌是不是道,從閔子騫的這事就能看出是不是道了。從上面兩處記載可知閔子騫的孝道。而我想說的是他的父親,也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
  • 紅樓世相:以孝治天下
    曹公在紅樓夢第一回,先就講明了這部書中的故事,「無朝代年紀可考」。 醜話說在頭裡。 我不是說的任何一個朝代的事兒。 嘿嘿,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哦。 那時候文字獄厲害,你懂的。
  • 孝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做人準則和教育宗旨——究竟什麼是孝
    那究竟什麼是孝?或者說孝的核心精神是什麼呢?這裡先舉其中兩例,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潛之,由是失愛於父 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
  • 荀子研究丨以禮治孝與從義從道——荀子孝道觀及其啟示
    《荀子》一書共出現孝字達47次之多,基本以「孝悌」、「孝子」等詞的面目出現。由此可見荀子非常重視孝道觀念。另《荀子》一書從未批評曾子這一思孟學派的鼻祖,反而多次讓其以「論孝者的面目」出場(曾子在《荀子》中出現了9次,有8次是出來論孝。眾所周知,曾子是儒家的重要傳承人,有「宗聖」之稱。他曾參與《論語》的編寫,著作有《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可見荀子非常認可曾子為代表的儒家孝道觀念。
  • 百姓故事:寒門孝子(吳懷玉 陳景勝)
    吳懷河小的時候從父母那裡學到了講禮儀、孝長輩、謙待人的品質,他也如父親般,將這些優良傳統化為家風代代相傳。吳懷河孝敬父母,嚴教子女,和睦鄰裡,為人重情重義,上敬至先祖,下對後昆中對兄弟姐妹的大無畏精神譽滿十裡八村,劉兆芳相夫教子,孝敬公婆,賢、孝、從、徳皆備,和親睦鄰,服務公眾,笑臉待人,無人不敬。古有曹孟,今有懷河與兆芳夫婦,譽稱吳氏家族楷模。沒有孝感天地的大故事,有的都是些細微之處呵護父母的瑣事,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 「背簍孝子」雙肩寫大「孝」
    原標題:「背簍孝子」雙肩寫大「孝」   向氏三兄弟的父親離世後,母親身體日漸羸弱,2000年,老人突發高血壓,致使吃飯穿衣都有困難。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兒子兒媳商定:盡心盡力照顧母親,同時為了方便和母親聯絡感情,兒子兒媳輪流照顧,一月一輪換。
  • 先秦秦漢時期「孝」含義的裂變
    ①鄭玄也說「善父母為孝」②,孝變為「家」範圍內的一種倫理,被理解為愛父母,順從父母,和現在孝的主要含義相近。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是孝含義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本文即是重點剖析這一時期孝含義的裂變及其轉變的社會背景。現對本文幾個詞語做如下界定:宗族,指在宗法觀念影響下,以男性血緣關係為紐帶,③通過道德規範、各種利益等因素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社會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