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德州市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攻堅動員大會暨培訓會議召開。德州確定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動員全市上下開展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攻堅,切實抓好營商環境評價反饋問題整改和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營商環境。
不得以政府換屆等為由毀約
當天,會議印發《關於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提出21條配套措施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梳理發現,21條措施很有針對性,極具現實意義。
在提升企業開辦註銷便利度方面。新開辦企業免費獲得一套印章和「政策包」,印章刻制費用由同級財政承擔。
在分類優化財產登記方面。推行不動產登記服務點延伸到銀行等服務機構,相關不動產登記業務可直接在服務點辦理,解決好「兩頭跑」的問題。
在強化企業貸款支持方面。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收取的擔保費率原則上不超過1%。
在打造精簡高效政務生態方面。2020年6月底前,綜合運用直接下放、服務窗口前移和下放實質性審核權等方式,將市級行政許可事項調整由縣級實施。12月底前,市級層面設定的行政許可全面取消。
在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方面。各級、各部門不得以行政區劃調整、政府換屆、機構或者職能調整以及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為由對企業違約毀約。開展政府機關拖欠企業債務清欠行動,實行領導幫包製,2020年12月底前,拖欠5年以上的債務全部清零,拖欠2年以上的債務清償80%以上。
以用戶思維優化政務服務
據了解,德州市近期以來,持續對當地營商環境進行優化。
6月1日,德州市紀委監委印發《關於在全市開展損害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的工作方案》,要求以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出發點,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落腳點,圍繞企業有苦說不出、有怨不敢訴等難點痛點堵點,集中查處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其工作人員在政策落實、行政審批、執法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損害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
6月23日,德州市委、市政府發布《關於成立德州市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的通知》,成立德州市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組長由李猛擔任,第一副組長由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洪濤擔任,組員由各個委辦局組成。
6月27日,德州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發布《關於設立德州市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專項工作組的通知》,決定設立領導小組專項工作組,包括政府職能轉變組、政務環境優化組、投資環境優化組等6個小組。
6月28日,動員大會要求,要以用戶思維優化政務服務,堅持把用戶思維貫穿於優化營商環境全過程,積極推動政務服務、項目落地提速、社會服務提質、服務品牌提升,千方百計為企業發展、群眾辦事增便利。
堅決打好翻身仗
動員大會上,德州市委書記李猛說,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責任導向,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決心,堅決打好翻身仗,推動營商環境全面優化、持續提升。
為何要強調堅決打好翻身仗?這和一次約談不無關係。
據《大眾日報》報導,3月25日下午,按照省委關於切實做好綜合考核工作、發揮考核促進作用的要求,省領導陳輻寬、王可、凌文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在2019年度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排名後3位的東營、德州、聊城市和雙招雙引指標排名後3位的東營、德州、菏澤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約談。省領導指出,被約談市要對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把問題和差距找準找實,系統研究提出整改提升的有效措施,抓好落細落地;要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迅速發起九大改革攻堅行動;要把考核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做「攀登者」、當「挑山工」。
上述兩項考核指標,德州市均在列。
很多人感慨,德州作為山東的「北大門」,相關指標排名如此靠後有點出乎意料。德州交通等區位優勢明顯,也是山東省唯一被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城市——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德州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
德州對自身發展遇到的問題有清醒認識。今年的德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當前全市在落實「六穩」部署要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有不少短板和弱項。比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新舊動能接續不夠緊密,重大項目少、投入不足,創新平臺數量少,創新能力不強,中高端人才引進難、留住難,財政收支矛盾加劇,縣域經濟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生態環保治理任務較重,營商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等等。
如何化被動為主動?怎樣補好「短板」、打贏「好牌」?靠什麼摘掉倒數的帽子、打好翻身仗?如今,德州全市已經統一思想,優化營商環境便是重要抓手之一。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梁開文 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