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味中藥——南瓜

2021-02-27 養生正道

導言:南瓜的原產地不在中國,而是在北美和歐洲。在國外,南瓜也主要作為蔬菜。在國外,南瓜帶有濃烈的節日色彩,一到10月南瓜就開始流行起來,很多人在美國和加拿大吃過南瓜餡餅,這種餡餅是感恩節、聖誕節、萬聖節餐後的主要甜點。特別是在美國,南瓜是萬聖節的主要裝飾品。據美國他們本土的零售聯盟估計,他們國家今年在萬聖節上的消費要達到91億美元。而在萬聖節前夜說到南瓜,可不是要跟風慶祝外來節日,而是要展示一下,與在節日時大手大腳揮霍浪費食物的國家比起來,南瓜在中國,在中醫中是怎樣物盡其用的。(編輯/三木)

南瓜從明代開始傳入中國,成長期短,產量大,果實作餚饌,味甘性平養脾胃,饑荒年代成為主要的充飢食品,也因此在中國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種植。毫不誇張的說,鬧饑荒時南瓜救活了不少人。南瓜全株各部又供藥用,種子南瓜子利水消腫、驅滌蟲,治療血吸蟲病的效果明顯;瓜藤有清熱的作用;我國部分地區將南瓜葉曬乾後研末,在受外傷時撒在傷口上止血止痛;瓜蒂有安胎的功效,也可用於治癰瘍疔瘡。

根據 《滇南本草》記載,南瓜性溫、味甘,沒有毒性,入脾胃經,潤肺益氣,也能化痰排膿,治療咳喘,還能利尿。現代醫學也發現南瓜有很多的藥用價值,比如說國外醫學研究說吃南瓜能夠治療前列腺肥大,預防前列腺癌,防治動脈硬化。現代醫學還認為南瓜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和果膠,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夠粘接和消除體內的各種細菌、毒素和有害物質,比如說重金屬的鉛、汞和放射性元素,所以,它能夠起到解毒的作用。

中醫認為南瓜味甘,色黃,能夠入脾胃經,能夠保護胃腸黏膜免受食物刺激,並且能促進潰瘍面的癒合,所以,比較適於那些本身有糜爛或潰瘍的胃病患者食用。南瓜本身還能促進膽汁的分泌,加強胃腸的蠕動,幫助食物的消化。

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果實。

【異名】番瓜、倭瓜、陰瓜、北瓜、金冬瓜。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肺、脾、胃經。

【主治】解毒消腫,治肺癰,哮證,痛腫,燙傷,毒蜂螫傷。

【營養】含瓜氨酸、精氨酸、天冬醯胺、胡蘆巴鹼、腺嘌呤、B 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葡萄糖、蔗糖、戊聚糖、甘露醇等,還含 α– 胡蘿蔔素、β– 胡蘿蔔素、5,6– 環氧化物、β– 隱黃質、葉黃素、蒲公英黃素、玉蜀黍黃質、黃體呋喃素、異堇黃質、葫蘆苦素 B。

【使用注意】氣滯溼阻者禁服。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蒸煮或生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中醫對南瓜的利用主要是用南瓜子,南瓜子有很好的驅蟲作用,在古代,我們是把它作為驅蟲藥和殺蟲藥來使用的。如果孩子或者大人患有蟯蟲病或蛔蟲病,可以把南瓜子炒熟、炒香,在早餐前空腹細嚼,既是一種食品,同時又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南瓜子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種子。

【異名】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窩瓜子、倭瓜子。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大腸經。

【主治】殺蟲,下乳,利水消腫。絛蟲、蛔蟲、血吸蟲、鉤蟲、蟯蟲病,產後缺乳,產後手足浮腫,百日咳,痔。

【營養】】種子約含油 16.4%,其中主要脂肪酸為亞油酸、油酸、棕櫚酸及硬脂酸,還有亞麻酸、肉豆蔻酸。另還含類脂,內有三醯甘油、二醯甘油、單醯甘油、甾醇、甾醇酯及磷脂醯膽鹼、磷脂醯乙醇胺、磷脂醯絲氨酸、腦苷脂等。脫脂的種子中有效營養為南瓜子氨酸。

【使用注意】一次不可多食。《本草綱目拾遺》曰:「多食壅氣滯膈。」

【用法用量】宜炒熟食用,用量60~120g。

現在中醫主要用南瓜子來化痰、散結,特別是對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大家都知道,前列腺肥大的藥物治療或其他療法效果都不太理想,較好的方法就是堅持食療,多吃南瓜子。現代醫學研究,南瓜子含有大量的磷脂,能夠防止礦物質在體內積聚形成結石。所以,吃南瓜子能夠散結,其實就是預防膽結石、腎結石。

南瓜比較好吃的做法一般都是蒸,還有就是鹹蛋黃炒南瓜。在我國湖南邵陽地區的一個苗族村,村民們世世代代有常年吃南瓜的飲食習慣,這個村居民很少患貧血病。因為南瓜不僅含有豐富的糖類、澱粉、脂肪和蛋白質,還含有人體造血必需的微量元素鐵和鋅。所以,民間流傳的南瓜補血是有一定道理的。

【蜂蜜南瓜子麵包】:前文也說了,孩子或者大人患有蟯蟲病或蛔蟲病時,可以把南瓜子炒熟、炒香。而且和西藥打蟲的藥片不同,南瓜子是最香甜不過的「藥片」了。做成食物怎麼都好吃,也容易被孩子接受。

【南瓜與南瓜子】:之前我們發了不少食療推送,裡面的飲食禁忌不少都附有「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於是不少讀者們也留言說「那我們這些脾胃虛寒的該吃什麼啊?」今天答案就來啦——南瓜!養脾胃,一年四季都適合食用,唯一的缺點也就是含糖量比較高,但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只要注意不能多吃就行,也是瑕不掩瑜吧。

提示:關於南瓜能治糖尿病的這一說法

網上有一種說法是南瓜能治糖尿病,這也被有些商家抓住給弄成了南瓜的一個賣點。可讀者朋友們可要擦亮雙眼,無論如何,南瓜是屬於瓜果蔬菜類的,只能對人的飲食起輔助作用,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天天吃南瓜,反而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加上南瓜本身就含有很高的糖分,天天吃南瓜能治糖尿病這種說法實在是……

南瓜含糖量比較高,吃多了會引起腹脹,這是它的副作用。《本草綱目》中提到,南瓜多食髮腳氣、黃疸。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如果出現了食積、瘧疾、黃疸或者痢疾,肚子脹或者長腳氣,或者產後中暑、水痘等都不應該吃太多的南瓜。

詳細闡述中藥材的性味歸經、成分適用人群及應用等;對中醫藥膳的食材進行分類研究,詳述食材的選取及營養成分研究;介紹藥膳的烹飪技術及中醫材的烹飪宜忌,區別藥膳製作與日常膳食的製作。本書適用於中醫中藥及中醫康復專業學生使用,授課於基礎課之後,為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後期臨床課程奠定中醫藥膳和食療方面的理論及臨床應用技能。


本文選自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徐文兵 ◎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所有圖片為出版社在攝圖網所購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

相關焦點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車前子
    中醫講究膏丹丸散湯,蜜丸是最古老的中藥丸劑。需要把中藥碾碎,揉進蜂蜜,做成湯圓大小的丸子。這樣的蜜丸服用簡單,便於攜帶。做蜜丸不容易。一味味中藥先稱好,陽光下曝曬乾燥,再用碾槽碾碎。單把中藥碾碎就要費很多工夫。中醫有句話「能過篩子眼,才過喉嚨管」。凡是大過篩子眼的藥粉就不過關,還得繼續碾。成千上萬次的碾壓,才能把藥草變成細細的藥面。壓好的藥面,嗅一下,全是沁鼻的香氣,仿佛所有的精華都紛紛溢出。
  • 每天學一味中藥,樟腦!
    ❸每天學一味中藥,蘆薈!❹什麼才叫養生?這是一篇驚醒無數人的文章,值得一讀再讀!❺神情恍惚食慾不佳,吃點百合湯!❻每天學一味中藥,瓦楞子!❼每天一把補藥,反而讓腎越來越虛!竟然是這點沒做到!❽打通大腸經方法全解,太實用了!❾每天學一味中藥,五靈脂!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花椒
    尋常百姓家常備,臨床上也是常用中藥;日常用它回乳通乳,臨床用其散寒止痛、殺蟲止癢、安蛔止痛、解表散寒,花椒是當之無愧「性價比」超高的一味良藥。
  • 每天學一味中藥,蓽澄茄!
    ❺每天學一味中藥,浮小麥!❻老道醫告訴你,身體裡的毒老排不出來,是什麼原因!❼道醫,人之所以有病,起源來自於這五點!(深度好文)❽如果「渾身痛」,試試這倆穴位!❾每天學一味中藥,桑椹!
  • 中醫教你認識一味「中藥萬能王」-甘草
    我們在生活當中不免會患上疾病,在尋求中醫治療的時候,處方當中最頻繁出現的一味中藥就是甘草,甘草究竟是何方神聖?我們一起來探個究竟。
  • 服中藥時請不要吃南瓜
    很多人愛吃南瓜,不僅因為它軟糯甜香的口感,更因為它的豐富營養。不過如果您現在正服用著中藥,我們勸您還是先不要吃南瓜了,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為您詳細介紹。南瓜性溫,胃熱的人、氣滯中滿、溼熱氣滯者要少吃南瓜,同時有腳氣、黃疸、氣滯溼阻病的最好不吃。南瓜是發物,吃中藥期間別吃南瓜。南瓜也不能吃太多。
  • 每天識一味中藥---菊花
    這是宋朝詩人蘇軾筆下的菊花,梅蘭竹菊,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愛,而菊,更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藥。
  • 有一味中藥開紫花,能清熱解毒,還解蛇毒,與一味同名中藥易混淆
    有一味中藥原植物開紫花,李時珍叫它獨行虎,能清熱解毒、消腫,還能解蛇毒,但是容易與同名藥混淆,因為還有一味與之同名的中藥開黃花,這兩種中藥在名稱上很容易混淆。這兩味中藥都叫地丁,有些古代典籍並沒有名稱上的區分,現代分別叫紫花地丁與黃花地丁。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肉豆蔻
    每天隨餐適量食用。將薄餅生坯碼放烤盤中,放入預熱的烤箱,設置烤箱溫度180℃,上下火,烤制20分鐘即可出爐。也可將此餅再研為細末,每次取適量,用米湯調服。 【適合人群】 適合脾胃虛寒、脾胃不和、便溏、久瀉久利、水瀉無度、腸鳴腹痛、噁心嘔吐、反胃噎嗝者食用。小兒脾胃不和,吐瀉者宜食用。
  • 每日一味學中藥—洋金花
    醉仙桃就是中藥「蔓陀羅」(又名「洋金花」)的種子。至於為什麼叫醉仙桃?其中倒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一個皇帝。這天,皇帝坐在金殿上點狀元。那位狀元是個非常漂亮的少年。皇帝一見就很喜愛,非要把公主下嫁給他不可。那年月,誰敢不遵聖旨啊?狀元雖說心裡不樂意,卻不得不與公主成親。不過,結婚後一連好幾天,他都躲著公主,每天夜裡也總是穿著衣服睡覺。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乳香——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
    乳香,中藥名。【別名】燻陸香(《別錄》),馬尾香、乳頭香(《海藥本草》),塌香(《夢溪筆談》),西香(《本草衍義》),天澤香、摩勒香、多伽羅香、浴香(《綱目》)。乳香、爾香、制乳香、炒乳香、醋炒乳香、炙乳香、生乳香、明乳香、生明乳香處方中寫乳香、爾香指生乳香。為原藥去雜質,搗成碎塊入藥者。
  • 每天一味中藥 蜈蚣
    ◎一味蜈蚣散治面癱蜈蚣又名天龍,走竄飛速。小指月跟爺爺在野外採藥時,看到士塊中有條蜈蚣。小指月撲過去。沒有踩著,蜈蚣迅速鑽進草叢。- -眨眼就不見了。爺爺說,從蜈蚣善於走竄,可以看出它善祛風,所以蜈蚣有息風止整之妙。有個病人,因為天熱在外面露宿,結果第= :天醒來,發現嘴查了。原來半夜著了風受了涼。
  • 這東西,農村到處可見,果實好看但不能吃,卻是一味了不起的中藥
    看到這種野果,不要摘來吃,因為有毒,但卻是一味好藥,你認識嗎?村裡轉悠時,我的目光總在路兩邊逡巡,那是一種類似於尋寶的「貪婪」目光,總是樂於為了一朵野花野草四處奔波,彷佛在經營著甜蜜的事業。可見真是一味了不起的中藥。有一次,在村裡散步時,遇到一個當地採藥人,據採藥人說,當地人用白英主要治療皮膚方面的疾病,如過敏、長膿瘡等,用全草煮水洗或內服均可,對小孩子特別有療效。民間常用於清熱利溼、解毒消腫,對於治療黃疸、水腫、淋病、膽囊炎、膽結石、風溼性關節炎等症都有療效,但從網上看到的信息,已經把它應用到治療腫瘤的高度,可見白英任重道遠。
  • 米湯竟是一味中藥 盤點米湯的功效
    平常能喝到的米湯,卻是一味中藥?這說法有點讓人小意外。那麼米湯有何保健功效嗎?經常做飯的朋友都知道,做乾飯用米多,做粥用米少,雖然不至於像這個成語所說的數米而炊。但是,用較少米做成的米湯卻是一味良藥,而且有比較好的養生保健功效。米湯有哪些功效米湯的養生保健功效在《紅樓夢》中提及的127味中藥裡,米湯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中藥之一。
  • 原來核桃中間的木質隔膜叫分心木,也是一味中藥,你知道嗎?
    1,核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經常吃的一個堅果,還是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原來核桃中間的木質隔膜也是一味中藥,叫分心木,而且還具有許多的功效。2,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不起眼的東西,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我們遺棄了,而分心木就是被我們遺忘的一個非常好的養生中藥。
  • 潮汕人的早晨,從一碗豬血湯開始,而它所用的配菜卻是一味中藥!
    這益母草相信很多人,特別是女性同胞應該很熟悉,它是一味傳統中藥,歷代中醫用它來治療婦科病,這個從它的名字你就能隱約猜得出來了。其實不然,在潮汕人眼裡,益母草不只是一味中藥,它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蔬菜來食用,人們更多的是看重它的活血消腫的功效,所以益母草豬血湯在潮汕是老少皆宜的。益母草在全國都有分布,但是拿它當菜來吃的就只有潮汕人,那麼潮汕人是如何將這一味中藥做成了菜的呢?我們自有門道。
  • 每日一味中藥:火麻仁
    中藥火麻仁是桑科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種仁。中醫認為火麻仁有潤燥滑腸的功效與作用。別名:大麻仁,線麻子(代殼者)。來源產地:為桑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的種仁。均為栽培。可用一味火麻仁,搗爛煮糊,加冰糖,煮成象芝麻糊一樣服用。也可配其他潤腸作用的藥物,如產後便秘配當歸、柏子仁,妊娠期便秘配瓜蔞仁、杏仁;陰虛者可加玉竹。如胃腸燥熱較甚,腹部脹滿而有便秘,單用火麻仁效力不夠,須配大黃、枳實等,方如麻子仁丸,此方也適用於有痔瘡而患便秘者,但老人和體虛者則不宜用。(2)用於滋陰補血。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薇!
    ⑦《現代實用中藥》:"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腫,又用於急性熱病中末期之灼熱及衰弱病之消耗熱,肺結核之骨蒸潮熱等,有清涼性滋養之效;又用於小溲亦澀,肺熱咳嗽等證。"⑧《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肺熱。治吐血及老年咳嗽。"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腎炎、肺結核、尿路感染、水腫等。"
  • 一味中藥很像迎春花,能清心火,散心肺之熱,中醫稱「瘡家聖藥」
    中藥均是源自我們身邊之物,尤其是中草藥大部分源自農村地區的花草,自神農嘗百草開始,人們就慢慢認識到了各種植物的用途,這其中有一味中藥比較常見,因為開花非常漂亮所以常被栽植以觀賞,也經常被栽植於綠化帶之內。
  • 紀錄片《鏡子》是一味中藥 給生命提供力量
    原標題:《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生命提供力量 有專家評價,「《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社會提供反思、給生命提供力量。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鏡子》雖然講述了關於家庭情感教育的話題,但在其背後,卻融入了我們創作者對於人性的理解、對於愛和欲望的思考。我們從哪裡來?我們今天在什麼地方?將來要去哪裡?這些問題的思考結果,全部貫穿於電影始終。」盧釗凱說,做紀錄片除了要會講故事,更要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