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各地過年習俗 瓊南:掃地不掃鞭炮紙 紅紅火火過新年

2021-02-07 國際旅遊島商報

大年初四……


瓊南地區的人們又有哪些過年習俗呢?


繼續跟著商報君一起來領略海南島各地過年習俗吧!



陵水:接香·搬年貨·拿檳榔拜年


大年三十晚上,新年鐘聲敲過,家中最重要的男丁就要恭恭敬敬地點上幾柱香。當地的老人們說,相傳,從大年三十的12點到大年初一天亮,這段時間代表著吉祥的各路神仙會陸續降臨人間,把吉祥和財氣帶給人們。這些香就是用來迎接神仙的。負責點香的男丁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接香」。從大年三十的12點到大年初五,家裡的香火一定要延續不滅。因為在陵水人的觀念裡,香火的延續,也代表著這戶人家子孫興旺。




「搬年貨」。海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都會吃一頓齋菜,陵水也有同樣的風俗。但是與別處不同的是陵水人給齋菜賦予了新的涵義。在陵水,人們管吃齋菜叫「搬年貨」。大年初一一大早,勤勞的主婦們便開始為「搬年貨」而忙碌。金針菇、粉絲、茄子、腐竹等各種素食材料經過主婦們的巧手烹製,為清晨平添了一份溫馨的香氣。等全家人起床,團團圍坐,一人一碗米飯,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齋菜。大人們總會招呼孩子「多吃一點」,把各種豐富的「年貨」全「搬」進肚子裡面,這一年都會財源廣進、生活富足。




拿檳榔拜年。陵水人愛吃檳榔,檳榔在陵水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含義,像春節這樣重要的日子更是少不了檳榔。在過年之前,陵水人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許多檳榔。把檳榔切成四瓣,然後再把一種吃檳榔時專配的葉子(俗稱蔞葉)塗上一些特製的醬料後疊成小三角。大年初一,到了該向長輩們拜年的時候,帶上一大把檳榔才好「行動」。每見到一位長輩,晚輩就會拿出兩小瓣檳榔配上一個「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後雙手捧著,一邊說「新年好」一邊恭恭敬敬的遞過去。長輩笑著接過檳榔,就等於接受了晚輩最誠心誠意的祝福。



樂東:初二打掃衛生不掃鞭炮紙


在樂東縣黃流這個將近十萬人的鎮上,大年初一不僅不能「宰生」,而且也不能掃地搞衛生,哪怕是女人洗頭男人刮鬍子也不行。


所以,不管初一那天地板有多髒也不能打掃,不管鬍子有多長也不能刮,不管衣服有多髒也不能洗。這些工作只能留到大年初二來做。


於是,初二一大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很早起床打掃衛生,當然在打掃衛生的時候還有一個「注意事項」,那就是不能打掃散落在地上的鞭炮紙。人們認為,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紅鞭炮紙代表著「紅紅火火」,代表著「大吉大利」,所以,在大年沒有過完之前是不能打掃的。於是,家裡打掃乾淨之後,地上都留有一地的落紅。


這一天,除了打掃,人們該做什麼的就要趕緊去做,比如刮鬍子、洗頭、洗衣服等。忙完這些之後,人們就可以走街闖巷去給親朋好友拜年了。



大年初二幾乎家家戶戶都響起拜年的鞭炮



這一天,整個鎮到處都是人,出門的人數比平日多出好幾倍。人們在拜年的時候是不能空手過去的,至少要拿著一掛鞭炮。


去到親朋好友家裡以後,這掛鞭炮立即可以鳴放,這樣不管對拜年的人,還是被拜年的人,都代表著一種祝福和尊重。於是,這一天,幾乎每家每戶,鞭炮的聲音都在此起彼伏。


鞭炮鳴放完以後,主人就要殺雞宰鴨招待客人了。當然在飯局開局之前,還有一個環節,那就是輩份小的要給輩份大的「恭喜」,接著輩份大的要送給輩份小的「紅包」。飯吃多少沒關係,但一定要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討彩」。如果此「彩」討得不好,說明到來的這一年「不好過」。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去拜年的人不能在日落之後回自己家,傳統認為這樣對自己不好,「被太陽壓迫,好運都會變成厄運」。其實,這一天千百年來,都是大年三天中最不繁忙的一天。所以拜完年酒足飯飽之後,人們就可以回家了。如果還想在主人家玩耍,可以先回自己家後再返回來。


不過,雖然這一天規矩不多,晚上也要「宰物」,因為大年初三跟初一一樣是不能「殺生」的。




橫聯上的金色字體就是所謂的「赤口」


大年初三日,這一天大家也不會串門,同時還要在自家門上貼上「赤口」(封印),用水果、白酒、清茶祭祀先人。所謂的「赤口」,是寬一寸、長七寸印有吉利字的紅紙條,上面印有如「公元貳零零叄年歲次甲寅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的字樣。海南民間認為,招財納福之後,要把一年四季的福氣運氣留罩在家中,所以把初一、初二日所積下來的垃圾在初三日通通倒掉。如果在初一、初二日倒的話,等於把家裡的金銀財寶都倒出去了。因此,正月初三也被稱為「送窮鬼日」或「封年」,俗稱「赤口日」。樂東年,實際是從除夕夜開始算起,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的節目也不少,如放天燈、遊燈、求丁、送丁、偷青等民俗節目,其歡樂氣氛和春節相當。


 (綜合於三亞共青團、南海網、海南在線)


相關焦點

  • 在農村,為什麼大年初一不能向外面掃鞭炮紙?
    在農村一般一到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放上不少的鞭炮迎接天神,在一聲聲的鞭炮聲中迎來新的一年,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年初一的放完鞭炮聲下的紙,是沒有哪一家的人是會馬上清理掉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種滿地紅色的鞭炮紙,正是新年的氣氛,也是迎接財神的證據,如果這個時候掃走了,也意味把財神爺也掃走了,這一年的財運也就掃沒了。
  • 青島過年習俗:平度初三前不掃地 膠州秧歌拜年
    拿萊西來說,大年三十當日,家家貼春聯 、粘過門錢、糊新窗紙 、貼窗屏 、掛年畫,除夕則要包三種餃子;平度初三前不掃地,不丟沒用的東西,傳說這樣能留財;與其他地區的年俗相比,原膠南人過年最大的特色就是登山;膠州則扭秧歌,因為「沒有秧歌就沒有年味兒」。  萊西:除夕要包三種餃子  即墨過年的講究多,萊西過年的說法也不少。
  • 奇葩年俗: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初五半夜放鞭炮
    就拿新春佳節來說,在全國各地依然有一些奇葩年俗,讓人忍不住要吐槽——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初一不能洗澡掃地、女人不能上桌吃飯、初五半夜響起鞭炮聲、初七父母不能教訓娃兒……專家指出,所謂「陋俗」也有群眾基礎,需要在文化上加以尊重,在生活中進行理性倡導,實現漸進式揚棄。
  • 農村大年初一放的鞭炮碎片,當天不能掃,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農村大年初一放的鞭炮碎片,當天不能掃,你知道是為什麼嗎?現在我們距離2019年的春節只有幾天的時間,想必大家也都熱火朝天的在為春節做準備了吧!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多年輕人都是長期漂流在外地的,所以對於老家的一些習俗也不是太懂,比如說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是不能將鞭炮的碎紙掃掉的,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大家都是要放鞭炮的,而且放鞭炮還有一個說法呢!
  • 農村「大年初一不讓掃地,不讓做飯」,這個習俗有什麼講究?
    前言:農村「大年初一不讓掃地,不讓做飯」,這個習俗有什麼講究?農村的風俗習慣非常多,相比較城市而言,農村對於逢年過節的講究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更多。比如國人最重視的節日—春節,當然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每當這個時候,很多外出打工的農民朋友都回到自己的老家,跟親人一起歡度春節。
  • 農村過年習俗,初一忌掃地初四忌外出,你都知道嗎?
    農村過年習俗,初一忌掃地初四忌外出,你都知道嗎?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相信大家對於年俗也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在很多農村裡,卻是有很多大家在這以前前所未聞的年俗,聽上去也是非常有趣,接下來小編就分享給大家一些春節期間的習俗!
  • 快過年了|春節習俗大盤點,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不同
    在青海,「有錢沒錢,光光頭兒過年」, 表明過年前要講究衛生,男的要剃個光頭。現在就很少有人剃光頭了,但是頭髮還是要理的。剃好光頭,小孩子穿好新衣,大門口上紅紙春聯,庭院中壘好井字形的「松篷」,堂屋裡供桌前貼上一張繪有龍、風、錢、馬的大型圖案紙,謂之「貼龍鳳錢馬」。
  • 臨沂大年三十放鞭炮的含義 驅邪避鬼新年紅紅火火
    鞭炮又叫爆竹,過年放鞭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中國,每逢節日或者有喜慶的事,都要放鞭炮慶祝。鞭炮寓意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過年放鞭炮才更有年味兒。臨沂大年三十晚上都要放鞭炮。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嗎?小編帶您看一看。   放鞭炮是一個漢族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
  • 過年的時候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習俗,不能掃地,還不準殺羊?
    春節在我們中國人心中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存在,意味著新的一年的到來,更希望在新年裡能好運連連,擺脫厄運,關於新年不僅有傳說還少不了習俗,當然每個地方的習俗應該都不同,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新年習俗吧!
  • 過年習俗
    臘月民俗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幹完這幾件大事,咱就過年啦!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多少呢?當然,這些年俗都是經過幾百年、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有些帶有封建文化、迷信思想的糟粕,時移事異,在許多城市都不太盛行了,但是在一些農村地區依舊存在。但是,我們依然應該知道在傳統文化裡,過年究竟有哪些習俗。
  • 正月初三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
    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之後,人們開始籌備過春節。從小年到除夕大家都會,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碌。比如小年這一天要祭灶,農曆臘月二十四要打掃房屋等,一直到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 盤點全國各地過春節的特色習俗
    臺灣的過年習俗  臺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春節,也叫過年,是民間最為熱鬧、時間最長的節日。一般從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1個月。  尾牙。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臺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
  • 過年不能掃地扔垃圾你知道嗎?盤點那些曾被遺忘的春節習俗
    新春佳節越來越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只要是店鋪都放起了各種春節必選的歌曲呢?走到哪裡都是"恭喜你發財",如今的新年反倒是各家商店越來越喜慶,路人倒是沒有多大的感覺。春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實從過年前一個禮拜開始就有一大堆習俗,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再加上現代人也比較忙,一些不重要的習俗就慢慢被捨棄了,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被遺忘的春節習俗。
  • 嶽飛也是財神爺,過年拜財神藏掃帚,說說各地過年關於財的禁忌
    這種風俗來源極早,可追溯到古代的「送窮鬼」,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送窮文》,寫及送窮鬼之俗。這宗風俗至今尚有存留。如在河北北部、山西雁北一帶,稱正月初五日為送窮日,家家都要在五更天起床,掀開炕席,把炕底塵土掃淨,倒在門外,並大放鞭炮,稱為「倒五窮」。在陝西合陽一帶,人們還要填補家中牆壁、窗紙、物品上的窟窿,叫「填窮窟窿」並吃餛飩等食品,因為人的喉嚨也是窟窿之ー。
  • 過年不出門,不如來賞賞各地的茶習俗吧!
    所以說——紫砂是一種特質、紫砂是一門工藝、紫砂是一種品質、紫砂是一門道德新的一年,萬家壺藝祝大家紅紅火火,牛氣沖天!中國地廣物博,各地過年的風俗都不一樣,而茶作為中華民族一直流傳的「飲料」,在各地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過年茶俗,小編總結了一些有特色的習俗,來看看有沒有你們家鄉的呢?
  • 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紅火火過大年,你們過年都要準備什麼?
    快過年了,忙碌了一年的朋友,都準備回家團圓了,下面跟大家介紹四川過年的習俗。1首先得殺個年豬「有錢沒錢,先殺個肥豬好過年!」殺年豬,是四川人過年必有的,特別是農村。豬殺好了後,請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來吃一頓熱熱鬧鬧的殺豬飯,一潑人圍到豐盛的餐桌前,「大塊吃嘎嘎、大碗喝酒」,帶來的不只是熱火朝天的年味,也寓意著來年大豐收。
  • 新年不能掃地、灑水,你知道為啥嗎?
    提要:大年初一講究多,這些習俗你那裡有嗎?馬上就要到春節了,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春節,現在年齡大了,反而覺得過春節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不過父母看上去依然是充滿了熱情,可能是因為兒女都回家了,老人們比較高興。
  • 回家過年啦!看看河南南陽社旗過年的習俗
    說說我們社旗過年的歌謠在過去,一年當中,最讓人期待的時段莫過於過年。人們把過年的習俗編成歌謠,唱著它,愉快地度過年節的每一天。而今,一些習俗依然存在,一些習俗逐漸式微,一些已經永遠消失在歲月的煙塵裡。這天,家家戶戶要放鞭炮,炕火燒。晚上,男主人要在灶神前擺上供品,點上香表,抱住灶神的坐騎公雞祭灶。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四,掃房子。」這天,人們要用掃帚掃屋頂掃牆壁,還要把地面和桌椅清掃一遍,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的到來。「二十五,磨豆腐。」
  • 別樣年味兒|春節習俗知多少?各地年俗大盤點
    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在河南,正月初一,家家早起,更換新衣,洗涮完畢,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遺像。接著,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吃過年餃子,隨後開始到親友家拜年。舊時拜年一般多由家長帶領,先拜長輩近族、鄰友,之後再去遠處各家。各家為接等賀年客人,家裡常備煙、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 習俗|山西各地過年特色習俗!看看有你老家嗎?
    臘月三十,過年的高潮已醞釀到了極致,除夕下午家裡的男主人會扛著大掃帚,認真地把屋前的大院掃得乾乾淨淨,而在他身後的屋子裡,心靈手巧的女人,會用粉紅、金黃、翠綠、天藍、濃紫等色彩豔麗的紙張,剪出網狀鏤空、帶有穗子的五色紙,形狀像是一朵盛開的花,在除夕傍晚,這些美麗的「花朵」就會被粘貼在對聯、院牆、福字、堂屋等顯眼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