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十大刑案點評 崑山於海明案:明確正當防衛界限標準

2021-01-11 中華網

原標題:烙印2018——十大刑案點評

崑山於海明案:明確正當防衛界限標準

   

案情簡介:2018年8月27日晚9時35分,江蘇省崑山市開發區一轎車與電動車發生輕微交通事故。爭執中,車內男子劉海龍拿出長刀,砍向騎車人於海明,之後長刀落地,於海明撿起長刀追趕,劉海龍被砍傷倒在草叢中,最終死亡。

8月28日晚,崑山市檢察院宣布提前介入此案。9月1日,崑山市公安局發布通報稱,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依法撤銷該案。

評點: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和公安機關一起對案件作出準確定性,贏得社會高度認可,辦案檢察官王勇當選央視2018年度法治人物。12月,本案入選最高檢第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面對不法侵害,如何有效保護自己,辦案機關在實現個案正義的同時,也向公民普及了正當防衛的正確「姿勢」。

張文中案:依法保護企業家的「標杆」

   

案情簡介:2009年3月,物美集團原董事長張文中終審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

2018年3月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兩高」報告,均把張文中案作為糾正冤錯案件、落實產權司法保護的典型案例。

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提審後對該案進行公開宣判,撤銷原審判決,改判張文中無罪,原審判決已執行的罰金及追繳的財產,依法予以返還。

評點:本案被媒體解讀為依法保護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標杆」案件。冤案的平反,讓企業家和全社會看到黨和國家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增強了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財富安全感,有利於企業家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

鴻茅藥酒案:引發多方位思考

   

案情簡介:因在網上發帖「抹黑」鴻茅藥酒,2018年1月,廣州醫生譚秦東被內蒙古涼城警方以損害商品聲譽罪跨省抓捕。

相關焦點

  • 檢察日報盤點崑山「反殺」案等年度十大刑案:管窺法治一斑
    江蘇崑山於海明正當防衛案、內蒙古鴻茅藥酒案、杭州狗主人打人案等,價值也不止於案件本身,它們或成為其他案件標杆,甚至推動社會治理的深化。有些案件影響大,但之前入選過,未重複選入。12月25日,福建省高級法院對原審被告人劉大蔚走私武器再審案進行公開宣判,撤銷原判量刑部分,改判劉大蔚有期徒刑七年零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2萬元,並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 於海明自述崑山反殺案始末:把我砍得人都要瘋掉了……
    8月27日,崑山,劉海龍持刀追砍於海明,被反殺身亡;9月1日,於海明被認定為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 2019十大刑案點評:孫小果案掃黑破傘 勞榮枝終落網
    烙印2019——十大刑案點評  孫小果涉黑案:掃黑破傘,斬斷利益紐帶【案情簡介】2019年12月23日,雲南省高級法院對孫小果1997年犯強姦罪、強制侮辱婦女罪、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再審案依法公開宣判
  • 面對哪些侵害可以正當防衛?七問「正當防衛」認定新規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近年來,「於歡案」「崑山龍哥案」 「福州趙宇案」「淶源反殺案」等涉正當防衛案件引發廣泛關注。此前被稱為「沉睡條款」的正當防衛制度也逐漸被激活。
  • 崑山「砍人反被殺」案 是否正當防衛?專家觀點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對於犯罪嫌疑人於某某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是否應承擔刑事責任,目前司法界和法學界持有不同觀點。有律師認為,於某某奪刀後追砍對方,屬防衛過當。但也有刑法學專家認為,於某某奪刀後不安感仍存在,此舉屬正當防衛。
  • 常州三人談:「於海明案」,為何不僅是民意的勝利
    8月27日,崑山寶馬轎車駕駛員持刀砍人反被殺案,即「於海明案」,引起公眾高度的關注,並且形成了幾乎一邊倒的輿論。不過,僅過了5天,公安機關經查明事實後認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並做出了依法撤銷案件的裁判。該案的完美落幕,贏得輿論一片盛讚。很多人認為,這是一次民意的勝利,大快人心。僅此而已嗎?
  • 論正當防衛的實質違法性判斷
    《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從防衛起因、防衛時間、防衛對象、防衛意圖等方面對正當防衛的適用作出明確規定,以指導司法機關準確認定正當防衛的適用範圍。從刑法的理論來看,正當防衛為什麼能阻卻犯罪成立?從哪些方面判斷正當防衛的實質違法性才能準確定罪量刑?非常值得研究。
  • 警方通報: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如何認定的?「正當防衛」或者「緊急避險」等作為違法性阻卻事由,讓行為人雖然看似在客觀上實施了不法行為,但這種行為基於實質判斷並沒有客觀上的違法性,反而是有利於社會的。防衛人在看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時,具有明確的認識,並且希望通過自己的防衛手段制止不法行為。2. 防衛人是出於保護個人財產、人身免遭侵害,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免遭侵害的目的,不是為了洩憤等原因。
  • 探訪「崑山反殺案」案發地:現場還見斑斑血跡
    警方通報「崑山反殺案」結果引關註記者探訪案發地  正當防衛法律知識成群眾熱議話題  「我要給公安點一萬個贊!」無數個這樣的跟帖,緊隨在2018年9月1日江蘇省崑山市公安局發布的一則《警情通報》之後。
  • 律途站┃2019年十大刑案點評,有這三點共性
    2019年接近尾聲,《明鏡周刊》推出《烙印2019——十大刑案點評》,我們一起回顧這一年來,公眾關注度高、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和標誌性意義的十個刑事案件。
  • 「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演」 2019年十大刑案點評
    2019年接近尾聲,本報《明鏡周刊》特此推出《烙印2019——十大刑案點評》,我們一起回顧這一年來,公眾關注度高、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和標誌性意義的十個刑事案件。四川夾江公交車爆炸案:不亞於死亡的恐懼【案情簡介】2018年12月5日,被告人盧仕兵利用自製爆炸物,在四川省夾江縣漹城鎮迎春南路的王水井公交站臺,對車牌為川L78328號的3路公交車實施爆炸,造成20餘名乘客受傷,公交車嚴重受損的後果。
  • 父死母病子患癌,崑山砍人電動車主母親:兒子出了這事 日子咋過呀
    綜合>>法官說法最高法原常務副院長沈德詠曾發文探討正當防衛正當防衛制度的司法適用要設身處地為防衛人考量最高法原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大法官在去年於歡案審判後發文,詳細探討了正當防衛的話題。西北政法大學教授舒洪水介紹,在我國,只有當不法侵害客觀存在並正在進行時,正當防衛才能成立,而且防衛行為不能超過防衛限度,是否超過必要限度的判斷也多由法官在事後以理性人的標準予以判斷。因此,我國司法實踐中,能夠成立正當防衛的「攻擊」與「反擊」行為少之又少。而在現代英美法系國家,構成正當防衛的要求則寬鬆得多。
  • 從正當防衛實際案例「判點」看「崑山紋身男砍人被反殺案」的性質
    對這些法律適用上的具體問題,刑法條文未作明確規定,理論上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也不完全一致,如果聯繫到具體個案,更是常常出現絕然相反的觀點和重大分歧。順帶提及的是,這種情況並非我國獨有,其他國家在具體適用正當防衛制度時也會引發重大爭議。
  • 騎車男「反殺寶馬男」是正當防衛?律師:涉嫌故意傷害罪
    在崑山,開寶馬的花臂男劉某和騎電動車男子於某發生爭執,劉某下車後對其一頓拳打腳踢,後又從車中拿出長刀砍向於某,沒想到長刀脫手被於某撿起,於某持刀還擊將劉某砍傷,劉某經搶救無效死亡。8月28日,崑山市公安局通報了該起案件。在該起衝突中,花臂男劉某經搶救無效死亡,騎車男於某沒有生命危險,目前已被警方控制。於某在遭受攻擊的情況下反擊劉某,並造成劉某死亡。
  • 崑山砍人案騎車者哥哥:得知弟弟無罪高興得說不出話
    新京報快訊(記者張彤 馬駿)今日(1日),崑山警方發布通報,認定「反殺」事件中當事人於海明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責。於海明的哥哥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一直很關注事件進展,得知這一消息後,「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 崑山花臂男拿刀砍人反被殺 殺人者是否可判正當防衛引發巨大關注
    據新京報報導,上述刑事判決書中的劉海龍,即是崑山砍人案中的死者劉某某。 案件發生後,網上流傳一張劉海龍獲得崑山市見義勇為基金會頒發的證書。 崑山市見義勇為基金會29日下午證實此事,原因是2018年3月,劉海龍為警方提供重要破案線索,協助抓獲販毒嫌疑人。
  • 崑山奪刀哥身世如此悽慘,蘭博基尼哥仗義出手,癌症兒子有希望了
    導語:崑山奪刀哥身世竟如此悽慘,蘭博基尼哥仗義出手,癌症兒子有希望了前一段鬧的沸沸揚揚的「崑山龍哥事件」,事件還原:龍哥晚上喝點酒坐在寶馬車上,龍哥車上同行的朋友先下車跟於海明發生口角在雙方搏鬥當中砍刀脫手而出,於海明搶到砍刀,並在爭奪中捅刺劉海龍,最後劉海龍倒在了血泊中。
  • 深觀察|勒死「傳銷看守」案:不能苛求「完美防衛人」
    2018年春節前夕,張某上廁所時,負責看管的「監工」王某也一起進衛生間。後雙方發生爭執,王某掐住張某的脖子,張某順勢拉了自己羽絨服帽簷上的一根帶子,將對方勒死。對於此案,檢察機關認為,張某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已涉嫌故意殺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