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 楊牧)2014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訪歐洲時高度評價荷蘭對中國的重要性。他指出,「荷蘭是歐洲的門戶,我選擇從荷蘭推開歐洲的大門」。他同時提出,希望荷蘭為中國企業在荷投資提供更多便利,為促進中歐關係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為荷蘭第二大並且增長速度最快的外商投資來源地,中國對荷蘭來說,同樣重要。距習主席出訪3個月,上任不滿半年的荷蘭外商投資局局長倪景潤(Jeroen Nijland)到訪中國,給中國投資者帶來了「更多便利」的好消息,而這也是倪景潤履新後的首次出訪。
6月10日至13日,依次訪問上海、重慶、北京。四天、三城,「馬不停蹄」,行程密集而匆忙。離開中國前的最後一天,倪景潤抽出時間,在北京與記者分享了此行給中國投資者帶來的好消息,以及作為新局長對中國企業投資荷蘭的建議。
談中國之行
——加快推動西部企業投資荷蘭,開闢雙邊經貿合作新增長點
「見證荷蘭外商投資局在重慶正式成立西部辦公室,以及與中國國際商會籤署合作備忘錄是此行的亮點。」倪景潤告訴記者。
對於選擇在重慶開設西部辦公室,倪景潤說:「重慶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具有獨特的區位及產業優勢。我們希望設在重慶的西部辦公室,幫助重慶、四川及陝西企業加快進入荷蘭以及歐洲市場。」
據悉,為幫助中國企業了解投資荷蘭的信息,荷蘭外商投資局已分別在中國上海、廣州、北京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荷蘭駐以上城市的使領館內。
這些機構為具有投資意向的中國企業提供免費、獨立、客觀的建議和信息,其中包括幫助公司了解荷蘭的勞動法律法規、稅收結構或工作許可程序等。截至目前,荷蘭外商投資局已協助400多家中國企業在荷蘭設立中資運營機構,平均每年40家中國企業落戶荷蘭。
隨著與中國國際商會合作備忘錄的籤署,中荷貿易與投資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倪景潤認為,合作備忘錄籤署後,荷蘭外商投資局與中國國際商會正式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國政府政府機構與非政府機構聯手整合雙方資源,將更有效地協助更多中國企業到荷蘭開拓歐洲市場。金融保險、高端製造業、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合作,將成為雙邊經貿合作新的增長點。
「中國是成長中的經濟大國,是荷蘭外商投資增長最快的國家。這次來中國,我不僅要鞏固和加強與已經投資荷蘭的中國企業之間的關係,還希望發展新的合作項目、增加新的合作夥伴。」倪景潤說,「但是短短的幾天時間無法實現我的心願,我希望儘快再來中國,到南方城市,例如深圳和香港去訪問。」
談投資建議
——為投資者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幫助企業打造「百年老店」
作為「歐洲門戶」的荷蘭,其投資優勢已被人多次提及。比如,高度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獨特的稅收優惠和高效的政府服務等等。
但是在邁出進軍海外的第一步前,所有企業面臨相同的問題:如何才能快速高效地了解和掌握荷蘭的勞動法規、稅收體系、環保要求、招工用工制度等細節?
「外國企業如果要在荷蘭開展業務,應當首先聯絡荷蘭外商投資局。」倪景潤指出。
「在中國,荷蘭外商投資局中國辦公室就是專門設立用來幫助中國企業全面了解和應對以上難題的。」倪景潤說,「我們為企業提供服務性的幫助,幫助投資者了解荷蘭的法律法規,尋找合作夥伴,包括大學和研究機構等。投資者通過我們與荷蘭政府其他部門打交道。」
「這也是荷蘭外商投資局在中國多次露面,增加存在感的原因。」倪景潤直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424家中國企業在荷蘭設立了482家中資運營機構,其中包括華為、中國工商銀行、柳工、澳優和伊利等。中國平均每年對荷蘭的投資額(僅綠地投資,不包含併購項目)為7200萬歐元,共創造約8000個就業崗位。
「我們希望中資企業在荷蘭成為『百年老店』。」面對記者提出的有14%的中資企業遭遇銷售困難,不得不撤出歐洲市場的疑問,倪景潤如是表示。
倪景潤提出了荷蘭外商投資局幫助中資企業打造「百年老店」的辦法。他指出,赴海外投資是困難的,不是所有創業者都會成功。「我們的工作,不僅是吸引投資者來到荷蘭,還要促進這些企業不斷發展獲得成功。」他強調,「我們會與中資企業保持密切聯繫。我們的服務是持續性、系統性的。」
荷蘭已經成為中國公司開拓歐洲甚至全球業務的重要基地,是中國產品進軍歐洲市場的主要物流門戶,也是中國企業開設歐洲銷售、配送或財務總部最熱門的地點之一。
「通過保持密切的聯繫,我們能及時得知企業面臨的問題,然後盡力幫助他們去解決。此外,幫助企業不斷提高效率,在歐洲乃至全球擴張市場,也是我們的工作。」倪景潤說,「幫助企業成功也是我們機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