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圖書數字出版的優勢與問題

2020-12-20 光明數字報

    藝術類圖書數字出版的市場潛力頗為可觀。伴隨多年來興起的藝術院校報考熱,我國各類藝術院校招生數量越來越大,相應的藝術類圖書消費市場迅速擴大,不僅藝術教材、藝術作品、藝術研究等出版物增長,連帶民俗民間藝術、年畫掛曆產品也上升。藝術類圖書出版異軍突起,尤其是在傳統出版備受壓力、不斷萎縮的形勢下,藝術類圖書的市場潛力喜人。

    今天從事藝術活動者尤其是學習藝術的年輕人,熟悉以計算機、網際網路、資料庫、流媒體為基礎的新媒體傳播,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成為生活必備,因此,藝術類圖書採用數字出版新方式非常必要,但是,目前出版行業提供的藝術類圖書大多數沿用傳統出版方式,即使採用某些新媒體技術也往往是蜻蜓點水,很不到位。

    藝術類圖書的數字出版在國外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例如美國的Can⁃dlewick出版社早在2004年就開始生產藝術類電子書,投入雖然比紙質書為多,但是收入翻番、市場擴大。藝術類出版物數位化不僅出版社積極嘗試,也成為相關機構共同拓展的領域,例如2015年10月,美國梅尼爾收藏博物館與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合作,將藝術家檔案數位化,通過網站面向公眾開放。「數位化藝術家檔案」避免了採訪資料本身因時間流逝而受到損害,收藏者不用擔心資料遭遇年久受潮等突發狀況了,並且極大地節約了檔案保存成本。目前,三家博物館聯合製作了長達50多個小時的33段採訪影片掛在網上,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觀看並學習藝術家以及藝術品的經驗。這些稀有的藝術家檔案,成了名符其實的藝術品數字出版。

    國內雅昌文化集團的藝術品數字出版也很成功。它依靠多年來與出版機構、藝術家的合作基礎,利用長期積累的3800萬張高清級圖片數據,建成國內第一家藝術類專業電子書城「雅昌藝術書城」。該書城將過了版權保護期的1000多種數字內容,編製成圖錄免費提供讀者下載,積極挖掘出版社藝術內容資源,積極解決出版社電子文件留存缺失、新的排版軟體打不開老版本數據等問題,且呼籲出版社及時把內容數位化、建立資料庫。

    藝術圖書數字出版具有明顯的優勢特色。市場及書展中可見的藝術類數字出版物,尤其是通過新媒體終端展現的藝術類數字出版物,具有生動和互動的呈現效果,藝術出版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首先是形象直觀的藝術表現。圖形、圖像、聲音等多媒體要素在數字出版中的應用,通過獨特的視覺審美方式去體現藝術的內在內涵,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具視覺化、形象化的閱讀感受。數字出版還可以使藝術類圖書的表現方式從由靜態向動態擴展。通過動畫、視頻等形式的運用,使藝術出版擺脫傳統出版二維平面的局限性,使其進入三維甚至多維的展示空間。以數位技術靈活多變的新技術,展現圖、文、聲、像多維立體的豐富效果,為觀眾帶來了不同的時空體驗和審美觀感,從而彌補紙質圖書無法直觀表現音樂、舞蹈、影視等信息的缺陷。

    其次是真情實感的交互體驗。相比於傳統出版單向傳播模式,數字出版帶來了更多個性化和互動式的選擇。在網際網路影響下的當代藝術欣賞過程,觀眾與觀眾、觀眾與作品甚至是觀眾與創作者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已經成為普遍選擇。即便是在博物館這樣的傳統藝術機構中,也會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和研討講座來強調交流互動。數字出版中,觀眾不再是單純的局外人和旁觀者,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審視作品、發表個人見解或多方進行交流討論,觀眾可以更好的「進入」到藝術作品之中去。藝術圖書數字出版的交互式情景設計,滿足了當代藝術消費者注重交流和多重體驗的本質要求。

    再次是便捷即時的複製傳播。數字出版不但可以將大量的文字、圖片、影像信息通過數字方式進行儲存,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快速及時的傳播和分享。藝術類圖書往往需要大量的圖例與照片進行解釋,使得藝術圖書往往成為厚重的大部頭作品。這增加了印刷、紙張的成本,導致價格不夠親民從而流失了部分消費者,同時也帶來了攜帶、傳播過程的負擔。數字出版的虛擬載體大大縮減了圖書排版、印刷、出版、流通中的資源和成本消耗,符合當今傳統出版業向綠色低碳轉型要求,符合生態文明的社會發展方向,符合藝術大眾化、去中心化的新媒體趨勢。

    下面談一談藝術圖書數字出版的問題和建議。

    藝術類圖書的數字出版在我國具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商業價值,政府部門不斷推出鼓勵政策。面對充滿商機的新興市場,出版界應大膽進行實踐,發展藝術類圖書的數位化出版,並以此來推動紙質圖書的轉型。緊跟網際網路和融媒體的技術步伐,將線上數字出版與線下傳統出版有機結合,拓展藝術圖書出版的新面貌與新市場。

    雖然藝術類圖書的數字出版具有諸多優點,但是目前仍然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處於發展的試錯階段。在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存在許多問題尚未解決的大背景下,藝術類圖書的數字出版同樣面臨不少難題。諸如藝術類圖書與數字出版結合中產生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經營模式中的責任明確問題、創新性維護的技術問題等,都需要在數字出版發展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自我完善和建構。

    藝術圖書數字出版質量要求高、盜版低成本的矛盾,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國藝術圖書的消費者大多是普通藝術愛好者、高校藝術專業師生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他們收入不高,但對出版物的印製質量、排版設計、色彩還原度、圖片清晰度的要求較高,更加看重正規出版物的質量保證。因此,發揮數位化虛擬載體作用,減少實體性印刷載體消耗,可以降低藝術圖書價格,減少藝術類圖書被盜版的威脅,主動讓利給專業性和細分化的目標受眾,可以提高藝術圖書的市場份額和用戶粘性。

相關焦點

  • 從版權貿易論藝術類出版社的發展轉型
    本文從藝術類出版社開展版權貿易的意義、優勢進行分析,並結合當前環境下利用版權貿易進行出版社轉型的方法作了闡述。 (三)版權貿易是出版產業發展的趨勢 藉助外界優勢資源的幫助,提升自身的出版能力,是出版業發展的一個主流趨勢。
  • 民營出版 這是最好的時代——民營圖書出版行業深度
    而從圖書的策劃及發行者兩端來看,民營書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且民營資本在這個領域正雨後春筍般的成長。   在圖書出版發行領域,「國」與「民」各具優勢。對於國有出版集團,依託國有背景和政策支持,擁有人才、版權、品牌、資金、書號等資源優勢。尤其是在教材、教輔市場,國有出版社壟斷多年,積累了大量的版權資源,相比民營書業佔據絕對優勢。
  • 緊跟社會熱點:各出版單位開放圖書、音樂、有聲讀物等多種免費數字...
    為了豐富公眾在抗擊疫情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廣大人民當前足不出戶的學習、閱讀等精神需求,北京76家出版單位發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我一個」行動計劃,開放在線教育、網絡文學、數位音樂、數字閱讀、有聲讀物等免費優質內容資源供給。
  • 2015年臺灣紙質圖書出版下降電子書大增
    新華社臺北2月19日電(記者何自力 王昀加)臺灣圖書館19日公布的「2015年臺灣圖書出版現狀及趨勢分析」顯示,去年臺灣紙質圖書出版首度跌破4萬種,創下10年來新低。與此同時,電子書出版大幅成長31%。
  • 蘭登書屋出版集團在京舉辦"美國兒童圖書出版情況介紹暨出版高端...
    吉慶先生介紹蘭登書屋2011年11月2日,北京--貝塔斯曼集團旗下全球最大的大眾圖書出版集團蘭登書屋今日在北京舉辦"美國兒童圖書出版情況介紹暨出版高端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蘭登書屋兒童圖書分社主席兼出版人吉慶先生(Mr.ChipGibson)作為主講人,二十餘家中國著名的兒童圖書出版社社長、總編,以及民營出版機構的代表應邀參加。研討會以中美兩國兒童圖書的出版市場為主題,圍繞兩國市場概覽、電子出版和電子圖書市場的發展、蘭登兒童圖書的數字出版戰略、中美兒童圖書出版社合作展望等話題展開了探討。
  • 2019第十屆大陸古籍藝術類圖書展臺北開展
    新華社臺北6月28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2019第十屆大陸古籍藝術類圖書展暨第二屆線裝書展28日在臺北開展。來自大陸的50多家出版機構帶來逾6000種古籍藝術類圖書及眾多裝幀高雅古樸的線裝書。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理事長沈榮裕在展覽開幕儀式上說,自2010年天龍書局第一次舉辦大陸古籍藝術類圖書展起,即廣受臺灣民眾支持與喜愛,成為令海內外同道之士心生嚮往的文化盛宴。據介紹,線裝書的裝幀方式使其有古典雅致的美感,在內容上飽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底蘊,因而廣受臺灣讀者歡迎。
  • 「大陸古籍藝術類圖書展」吸引臺灣好書人
    「大陸古籍藝術類圖書展」吸引臺灣好書人 2015-05-13 16:23:47  走進位於重慶南路一段的天龍書店,簡體古籍藝術類圖書擺滿了書架和攤位。《歷代名家書〈心經〉》《中國歷代畫論》……記者仿佛置身一家大陸的書店。  臺灣兩岸華文出版品與物流協會創會理事長沈榮裕告訴記者,此次展覽由臺灣天龍文創出版事業公司、大陸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上海香港三聯書店共同舉辦,展出了大陸80多家古籍藝術類出版機構8500餘種圖書。
  • 磨鐵圖書創始人沈浩波:實體出版真的要完蛋了嗎?
    數字出版、IP經濟、知識付費、跨界融合、按需印刷、區塊鏈……出版的渠道和方式日新月異;無人書店、智慧書城、多元化、資本運作、異業合作、體驗經濟……書店經營方式與時俱進。似乎一切都變了。哪些沒有變?怎麼應對變革?堅持怎樣的商業邏輯?這是此次論壇的主要話題。 作為磨鐵創始人,沈浩波以「磨鐵的變與不變」為題,分享了他對於實體出版的觀察和思考。
  • 數字出版主打-中華讀書報-光明網
    中國出版集團:    主推「大佳網」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數字出版展區分為兩大區域,一大區域為「大佳網視頻直播間」,採用透明玻璃房的形式體現了活動與觀眾的互動;另一大區域為體驗區,將對大佳網、動漫資源庫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雲參展」2020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 共商出版...
    包括與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舉行《中國信息資源產業發展與政策》等五種英文版圖書發布會,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舉行《中國網絡社會研究報告(2016)》《轉型期中國社會福利研究》兩本書英文版新書發布會,與波蘭馬爾沙維克出版集團舉行《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和《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兩本波蘭文版圖書新書發布會,與黎巴嫩數字未來出版社和德國歐弗洛斯出版社共同舉辦《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等圖書阿拉伯文、法文、
  • 大陸出版產業的現狀及兩岸出版合作
    此外,隨著計算機、網際網路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資料庫出版、手機出版、網絡出版、網路遊戲、電子閱讀器、有聲圖書和點讀筆等幾乎所有的數字出版形式在大陸均已出現,並迅速發展,方興未艾。  二、大陸出版產業面臨的挑戰     從2007年開始,大陸出版產業開始進入一個深度調整期,它以低速增長為其基本特徵,因為傳統的圖書市場增長潛力有限,而新的數字出版的商業模式還未成熟。
  • 中俄圖書互譯出版論壇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行
    9月1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行,中俄兩國近百名學者、出版界人士就兩國圖書互譯出版領域所面臨的問題與機遇進行了探討。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法規司司長於慈珂在致辭中說,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契機,大量漢語圖書在俄羅斯翻譯出版,在諸多領域取得良好社會反響,隨著中俄關係的深入發展,兩國在出版文化領域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合作前景廣闊。
  • 兩岸出版界人士廈門研討圖書出版合作
    兩岸出版界人士廈門研討圖書出版合作 2020年12月03日 08:4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廈門12月2日電 (楊伏山 汪凱)「兩岸出版交流季暨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12月1日至4日在廈門舉行,包括近20位在大陸高校就職臺灣專家在內的70餘位業界人士參與研討。
  • 書博風 數字範——第二十九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觀察
    常自立以自己在西安兩次逛書博會的親身經歷,切實感受到了圖書出版行業20多年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緊鄰陝西展館的「中華印刷之光」展館,則讓參會者一「閱」千年,系統了解到被稱為「文明之母」的中國印刷術發展史。在這裡,一件件實物,向人們展示了從雕版印刷到泥活字印刷再到鉛活字印刷,從雷射照排到數字印刷的漫長演進歷程。
  • 中俄互譯出版圖書助力兩國人文交流
    新華社記者姜賀軒攝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姜賀軒)正在舉行的第25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一批由中俄兩國出版單位相互翻譯出版的圖書首次亮相。24日舉行的新書推介會上,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與俄羅斯翻譯學院介紹了最近一年「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進展成果,共有23部中俄文學作品首發。
  • 疫情是一次大考 出版文化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此外,該社還策劃出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等一批科普圖書,為基層提供科普資源服務。「從出版單位來看,這些圖書大多出自科技類出版社和以理工科見長的大學出版社。面對疫情,這些出版社能夠發揮自身人才優勢,第一時間聯繫專業作者,緊急寫作防疫手冊。」
  • 出版湘軍攜近3000種湘書亮相2020年北京圖書訂貨會
    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將於2020年1月9日至11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以中南傳媒為代表的「出版湘軍」攜14家出版發行單位、近3000種圖書、8場主題活動亮相,為全球客商和廣大讀者展示「天下湘書」的獨特魅力。經過30多年的創新發展,北京圖書訂貨會已成為全球最大、最專業的華文圖書盛會,成為中國出版風向標。
  • 點眾科技榮獲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優秀服務供應商獎項
    點眾科技榮獲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優秀服務供應商獎項 時間:2020-12-23 16:14:25 來源:華夏小康 12月21日至22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與北京市新聞出版局主辦的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北京舉辦
  • 移動閱讀時代的圖書期刊APP應用及策略研究
    文章從圖書期刊APP對於傳統出版的價值與意義的層面,總結我國出版進軍移動APP領域的原因和背景。同時進一步分析圖書期刊APP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並從三個方面探究其未來發展方向。 二、圖書期刊APP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多方競爭分割閱讀市場 在移動出版的浪潮中,國內APP市場已儼然成為各路紛爭的「紅海」。各類圖書期刊APP 層出不窮,市場搶奪激烈。
  • 倫敦書展聚焦中國圖書出版市場
    今年,前來倫敦參展的出版社舉行了多場推廣中國圖書的活動,倫敦書展主辦方也主動策劃了與中國市場相關的推介會,中國圖書出版市場再次受到廣泛關注。 書展第一天,英國帕斯國際出版公司社長保羅·高爾丁便早早來到了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經濟科學出版社的展位,向前來參展的中國合作夥伴交付了三本已在英國出版的「中華外譯」項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