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歐洲的奇葩怪事(上)

2020-12-13 兵馬俑一坑

醫療衛生狀況:

中世紀歐洲城市似乎並沒有排水系統,也沒有糞便回收的做法。當時不少城市裡的人,直接把糞便往窗外的大街上潑灑。沒有人回收糞便,這同樣也說明了當時歐洲人似乎不使用糞肥。北宋汴梁城本就有排水系統,但當時城裡為了糞肥,甚至出現了專門的行會。這大約就是「糞霸」的起源。中世紀歐洲的醫學大體是以體液平衡學說為主。當時把所有的疾病都歸結於體液不平衡。所以才有那些很奇怪的治療方法。

飲食:

中世紀歐洲飲食有多悲催這裡就不多說了,反正絕對不合乎現代中國人的口味。烹飪上歐洲也有類似體液平衡的觀點。比如歐洲人認為幹硬的牛肉需要用煮,冷溼的魚肉需要烤或炸。雖然挨著海,但歐洲的鹽價很高,某系地方甚至比中國官營壟斷下的鹽價都高。比如北歐名產:臭青魚罐頭的出現就是因為節約食鹽。當時歐洲人生產比較多的是風乾肉。這東西就是把肉放在北風裡吹乾成木乃伊。風乾肉能保存很長時間,保存幾十年的也能吃(當時人並不在乎二惡英之類的)。食用風乾肉前,要先用刀子掛去表面的油垢和氧化層。然後在河水中浸泡一兩天,然後在煮熟食用。味道只能說吃不死人。古代羅馬軍隊出徵不喜歡吃肉而喜歡吃麵包,就是這個原因。當時歐洲調味料極少,香料就不說了,甜味主要靠蜂蜜。蜂蜜在歐洲價格極高,兩個領主為幾箱子蜂蜜打仗都不稀奇。

餐具

提起西方的餐具,第一印象就是刀叉了,但是刀叉出現在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卻是很晚的,當時貴族吃飯使用勺子或手,把飯菜撈到自己的盤子裡食用。餐叉是從拜佔庭傳播到義大利,而後傳到歐洲其他地區。

刀叉其實希臘人公元前就發明了,並且東西羅馬一直用。但直到東羅馬崩潰,文藝復興西歐及北邊的這些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才開始用刀叉。之前他們一直用手,擦嘴用袖口領子

如果乃穿越中世紀,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沒有鑄鐵。

鑄鐵也叫生鐵,是含碳量比較高的鐵。質地脆硬,一般用來製造農具之類的。西方高品位鐵礦石比較多,所以從古代剛開始發展鐵器時,西方就一直採用塊煉鐵。塊煉鐵的原理是用還原反應,把鐵中的氧元素和其他雜質置換出來,屬於低溫煉鐵技術。這種煉鐵技術能得到雜質比較少的熟鐵。這種熟鐵有一個缺點:內部空隙很多,顯微鏡下成蜂窩狀。西方鋼鐵冶煉的發展,實際上就是一直在這項技術上較勁。包括後期的板甲,實際上也是用這種熟鐵,經過淬火滲碳而得到低碳鋼製造。所以一般的板甲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結實。同時也因為熟鐵易於加工,所以西方才能大量的製造板甲。

相比之下,中國鐵礦石品位不好(法國古羅馬時代煉鐵廠遺址中的礦渣都比中國的鐵礦石強),所以很早就出現了高溫煉鐵技術。這裡我不想說東西方那種技術更好,就說說鑄鐵的問題。農具對鐵器的要求,比起韌性彈性,更重視耐磨。比如您用熟鐵製造犁頭,很容易就會磨損。中國因為能夠大量製造生鐵,所以農業生產率比西方同期高許多,並以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技術**。比如輪作。一塊土地上按季節種植不同的糧食,這除了需要追肥(就是糞肥)外,還需要更好的耕作技術,否則農民根本忙不過來。西方則沒有這個條件,而且可能也有西方緯度高而的光照不足的原因。西方好像一直採用的是輪耕,也就是休耕法。.不過西方為了消化剩餘的農村勞動力和利用休耕的土地,發展出來農牧結合的技術。總體上說,沒有鑄鐵,西方古代的生活方式就和東方有很大的差別了。

相關焦點

  • 中世紀裡的「野食家」?上烤天鵝下燉海豚,歐洲飲食文化太奇葩!
    中世紀的香料"價值連城"中世紀歐洲的香料市場是在航路開闢之後才出現的,在此之前他們的香料非常的睏乏,主要的烹飪佐料就是鹽,要想買到產於亞洲的胡椒就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錢。七鰓鰻、煮海豚、烤天鵝,中世紀的貴族餐桌能有多奇葩?
  • 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學裡,都能學到什麼?有的很專注,有的太奇葩
    從11世紀開始,歐洲陸陸續續誕生了很多大學,比較著名的有巴黎大學、博洛尼亞大學、薩萊諾大學等等。可那時候離文藝復興還早著呢,學生在大學裡都學什麼呢?在中世紀,雖然每個學校研究的重點可能有些出入,但大體授課的範疇都差不多。都是基於古希臘和羅馬時代的教育理念。
  • 中世紀歐洲的「禁慾」有多奇葩?為了壓制自己,不惜自殘虐待!
    我們現在在談到歐洲歷史的時候,一般會將其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古典時代、中世紀和近現代。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中世紀,又分為早、中、後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中世紀早期可以說是最黑暗的一個時代,那麼這段時期,究竟是有多黑暗呢?
  • 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二,歐洲中世紀是「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之上」。中世紀晚期,饑荒,瘟疫和戰爭無處不在,歐洲絕大多數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347年到1350年,黑死病殺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一,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西方歷史學家將歐洲分為三個時代: 古典時代: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相輝映。)
  • 歐洲中世紀飲食究竟有多黑暗?黑麵包能當武器,風乾的肉更是堅硬
    如果說起中世紀的歐洲,最著名的也許就是黑暗料理了。因為在當時歐洲人往往並不是非常注重衛生,並且因為條件有限就造成了飲食上的奇葩。那麼在歐洲中世紀,飲食究竟有多麼黑暗呢?首先說主食,在歐洲中世紀人們最常食用的主食就是黑麵包了。
  • 歐洲中世紀的飲食
    現在西方的很多主要的食品在中古時尚還未傳入歐洲,如土豆、番薯、玉米、西紅柿等等,而在上古時甚至連豆子都沒有,除了主食小麥大麥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外(但是烹飪方法今古也差別很大),歐洲人的飲食結構今古是區別很大的。
  • 歐洲黑暗的中世紀,就因一個奇葩罪名,讓數十萬女性遭遇不幸
    如果熟悉世界史的人,對於「中世紀」這個詞肯定不會陌生,作為歐洲史上非常關鍵的一個節點,很長一段時間都可謂是黑暗非常。期間就是一部封建神權與現代世俗的血淚抗爭時,因為愚昧,不知死了多少人,其中最慘無人道的一場以宗教改革為名的「獵巫運動」。
  • 歐洲中世紀真的黑暗嗎?
    眾所周知,歐洲歷史大致分為這幾個部分:1.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為代表的古代歷史2.羅馬帝國滅亡後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3.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為代表的近代歷史3.以一戰二戰為分割線的現代歷史其中,以中世紀的歷史的看法是歷來評價最低的,一般史書都會講歐洲在經過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之後經過宗教改革擺脫教會的束縛
  • 中世紀,歐洲人窮得只能吃黑麵包、燉豆子,當時的中國人在吃啥?
    然而,在中世紀的歐洲,難以下咽的黑麵包、燉豆子卻被擺上餐桌,過半的歐洲平民不得不向食物屈從。 在中世紀,歐洲人已經發明了餐具,一些講究的貴族在器皿上鑲嵌了各種寶石,看起來華麗至極,可是,當時的餐具卻是所有人共享的,眾人圍在餐桌前,輪流使用勺子、叉子和酒杯,每個人都會在上面留下口水與食物殘渣
  • 中世紀只有「黑暗」嗎?沒有中世紀,就沒有新歐洲
    人們普遍認為,歐洲的中世紀是一個「黑暗時代」。提到中世紀,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往往是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的布魯諾,荒唐的贖罪劵,罪惡的「初夜權」,有導致一個城市1/3人口死亡的可怕的黑死病。所以,被蠻族入侵後,歐洲就如同那個吃了毒蘋果的公主一樣進入了漫長的沉睡期,直到15世紀才再度甦醒。然而,近幾十年來,學者們在大量的數據和紮實的研究基礎上,發現所謂的中世紀「黑暗時代」並沒有那麼「黑暗」,或者說,這是一個黑暗與光明並存的時期。而且這個「黑暗時代」恰恰是今天西方制度的形成期。
  • 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真的在文明上超過了整個歐洲?
    因為中世紀的歐洲和羅馬帝國時期的歐洲其實是並不完全重疊。 在羅馬帝國時代,帝國的核心區域裡中世紀以及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歐洲比如高盧地區、德意志地區、波西米亞、匈牙利、波蘭這些地區幾乎都不包括在內。 是的,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歐洲主要地區在羅馬帝國時期不是邊境就是無人區。
  • 歐洲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音樂指歐洲自公元500年至1400年左右的音樂,有歌曲、器樂作品和禮儀音樂等種類。中世紀音樂是古典音樂中的一個時代,包括用於教堂的神聖音樂以及世俗音樂、非宗教音樂。
  • 歐洲中世紀生活與今日世界重塑
    難怪有學者評價道歐洲就是一個天然的火藥桶,一點就燃。從英法百年戰爭到拿破崙霸業,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歐洲都是所有戰爭的策源地。那麼歐洲中世紀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和今天有什麼不同?首先中古時期的歐洲和人們今天印象中的歐洲是不一樣的,今天的歐洲經歷了君主立憲制,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所以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秩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能理解的世界面貌。
  • 歐洲中世紀香水,高跟鞋的發明真相
    一直都很喜歡看有關於歐洲中世紀的電影和電視劇,很關注他們的歷史發展,但是就總覺得他們的身上總是髒兮兮的的樣子。而事實上,歐洲的中世紀確實很髒,很亂,像是垃圾場一樣。大家都知道香水和高跟鞋都是在歐洲中世紀的時候就開始被人們廣泛使用了。
  • 2020年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多的怪事?科學能夠做出解釋嗎?
    2020年,對於人類來說,確確實實是非常慘重的一年,在這一年當中,天災、人禍和疫情可以說是輪番上陣,讓人措手不及,嚴格來說,在人類的歷史上面始終都存在著傳染性極強的病毒,也有好幾次像今年這樣的大規模的疫情,比如我們應該聽說過的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直接導致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還有困擾人類上百年的天花病毒等等。
  • 歐洲中世紀獵殺女巫是怎麼一回事?生逢黑暗時代,獨身女子的噩夢
    歐洲中世紀為什麼要把女巫趕盡殺絕?說起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基督教一直沒有放鬆對於思想方面的壓制,宗教裁判所採取「上扛下打」的政策——下,是神學和科學之爭,是瞄準與神學較勁的人文主義者;上,是針對宗教基本盤,歐洲大陸不乏本土原始宗教,宗教與宗教之間也存在著爭奪解釋權的問題,解釋權決定信仰,信仰召來信眾,信眾帶來利益,利益這塊蛋糕,誰會願意與別人分享?
  • 中世紀歐洲皇室有多骯髒?皇帝一輩子不洗澡,皇宮臺階到處是糞便
    講衛生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常態,但是對中世紀時期的歐洲皇室成員來說,講衛生卻是極為少見的,因為他們中有人可以一輩子不洗澡,甚至臥室裡還塞滿了蝨子,生活環境極其骯髒。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中世紀時期,有這樣一群外表風光無限的歐洲皇室成員,其私下裡的生活卻極其邋遢,而他們居住的宮殿更是髒亂不堪,令人聞之作嘔。那麼,這些皇室成員生活的地方到底有多髒呢?
  • 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論點摘編】城市發展和社會的城市化是歐洲文明突出的特徵和優勢,城市文明是歐洲文明所凝結的最重要表現形態之一。從11世紀到16世紀,歐洲進入了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城市共同體自治時代。在這幾個世紀裡,歐洲文明逐漸成熟,文明的諸多特徵也基本形成,因此中世紀城市必然與歐洲文明的成型有著深刻的、有機的密切聯繫。中世紀城市培育和發展了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體觀念和自治意識、自由和平等觀念等,孕育了市民階級這一新的社會力量,並預構了近代國家的政治形式。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宗教裁判所審判女巫)除了恐怖的黑死病,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生活也也粗鄙不堪,和同時代的中國和阿拉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如當時的《禮儀書》居然規定:「痰不要吐到桌子上,也不要飛過桌子」。某宮廷規矩有這一條:「每一個人,無論是誰,白天黑夜,餐前餐後或就餐期間,都不能在走廊裡、居室內、樓梯上、石階上隨地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