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際國內雙循環,以國內循環為主的大背景下,中國城市基建面臨新一輪的大洗牌。中西部諸多城市的時代已經到到來,未來將會受到國家更多的政策傾斜。具體來說就是以成渝為代表的西部、以武漢為代表的中部、以南京、杭州為代表的東部新興崛起城市,未來在爭奪「北上廣深後的第五城」的道路上競爭也愈發激烈。
根據2019年的經濟總量,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位列中國前五,第五城顯然是重慶,但重慶第五城的位置並非那麼牢固,「競爭第五城」的城市選手也非常之多。原因就是重慶的軟實力與硬實力各方面還未達到讓其他城市望其項背的程度,只看GDP這一個數據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成都、重慶、武漢、南京、杭州」都是中國第五城的有力競爭者,都是僅次於「北上廣深」的第二強梯隊城市,在所在區域都有很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戰略地位對第五城來說至關重要,為了破解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四大一線城市都聚集東部的問題,中西部的「成渝漢」在戰略位置和經濟安全上要優於南京、杭州。尤其是隨著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的強力實施,成渝漢的地位得到極大提升。且在經濟總量上,重慶優勢明顯,成都、武漢與南京、杭州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不過成渝漢之間的競爭也不容小覷,尤其是雙子星城市成都與重慶,文化同源,既有掐架的可能,也便於實現協同化發展,走合作開發模式。如今國家對成渝城市群的重視就足以說明問題,將其放置在「內陸開放新高地」的高度,成渝城市群被提升到國家級城市群的高度。於是乎,擺在成都、重慶面前的就是走合作共贏路線,與之前武漢「三足鼎立」關係已經打破,武漢很難對其形成制衡。
當然,整個中部地區一盤散沙也有點拖武漢後腿,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提升才能真正為武漢帶來轉機。成渝兩大城市,戰略地位相當,重慶GDP以及人口數量都蓋過成都,且重慶是直轄市,優勢明顯,不過未來想要有進一步發展,成都、重慶合作共贏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