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買房,這3筆費用「別再交」,有人不知「白送錢」。
剛剛過去的兩年裡,在人才大戰、落戶開放、剛需釋放等小策略之下,不少城市房地產表現的不太平靜,不過與「房住不炒」大基調比較起來,這些都是小巫見大巫。經過了為期2-3年的較量,房價終於穩了下來,主要表現在市場購房需求理性變動和開發商建房拿地積極性減弱。
在金融去槓桿的影響下,購房貸款的利率步步上浮,例如央行執行的首套房貸款30年利率為4.9%,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時候,4.9%幾乎是看不到的,各大銀行基本上都上浮了20%-35%左右。一方面是金融政策對房地產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土地政策的變化,開發商企業早早感覺到了壓力,拿地積極性下降,在2018年下半年土地流拍頻頻,從廈門開始,掀起來新一波的房價回落。
也正是在在這種紛繁複雜的變化中,房地產走向了平穩發展道路,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現狀。不過這都是結果呈現,誰都沒有預見性,將來的房價走向何方,仍然需要時間的驗證,在各大城市的漲跌中,讓不少人舉棋不定。我們說說買房交錢的問題,買房你可能「多交」了3筆錢,內行一句點醒,才知幾千元白白送人。
一、買期房,開盤前期的認籌金等。
有不少購房者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當初看到樓盤模型時,很心動,腦袋一熱就交了幾千元認籌金,最後不想要房子了,與開發商協商退還認籌金,如果購房者不懂什麼是認籌金,開發商可能直接拒絕退還,白白送人了。
就算是最後可以退還,不少開發商也會想盡辦法拖延交還,在這期間會不斷邀請你過去看房子,給出更多買房優惠,有的認籌金退還甚至拖一年半載都解決不了,這種麻煩事兒,小編建議能省則省,這幾千元建議能不交就不交。
二、天然氣開口費等類似的費用,已經取消了。
根據2001年國家發布《關於住房建設收費取消部分收費項目的通知》中做出了規定,對於城市基礎配套設施的相關費用,存在重複收取的予以取消,天然氣開口費、水電配套費等都已經予以相關取消了。
不過,有的開發商之所以會收取這項費用,主要由於信息的不對稱,購房者零散的信息擴散較慢,這個購房者今天由於知道這個信息,不交這筆費用,但是其他小區、其他購房者、幾年之後的購房者可能仍然不知道這回事,下一個購房者可能繼續交這幾千元錢,如果誰提出明文規定是不用交了的,則可能真的就不用交了。
當然了,也並不是說所有地方都不用交這個費用,這個需要弄清楚。國家明文規定屬於城市基礎配套的這部分費用是不需要交了的,如果是城市本地有其他增值服務的話,則不能混為一談。
三、各種名目的交錢優惠,例如交4000元抵10000元,可以不交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交錢抵錢的買房優惠活動,殊不知,這是一種技巧,其實都是為了把銷售價拉回備案價。備案價是房屋出售的指導價,這是房價調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可以讓市場上的房價保持在合理的位置,有的城市規定,不能高於備案價出售,有的城市則規定,出售價格也不能低於備案價一定比例。總體而言,如果開發商沒有依據當地的這個備案價變動範圍內出售的話,可能出售後合同成交審核不通過,也就屬於買賣無效。
最終的結果是,很多開發商給購房者最終價格都維持在備案價水平,例如一套房子備案價100萬元,則售樓部張貼的是105萬元,推出了各種優惠:
交4000元抵10000元。經理特批優惠10000元。7天內首付優惠20000元。其他優惠10000元。
於是,最終成交價是100萬元,很完美、剛剛好。購房者得到了極大的優惠,開發商賣出了一套房子,雙方實現了共贏。其他的優惠咱們就不說了,那麼這個交了4000元,是什麼道理呢?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4000元其實並不是任何與買房相關的費用,開的收據是「網站使用費」,類似的名頭,其實不交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