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廣州人 | 廣東最早的孤兒院設在黃大仙廟

2021-01-18 百年廣州人

加入我們!點擊藍字「百年廣州人」,每周聊聊城中故事。


孫科任廣州市長,下令取締一切廟宇,黃大仙廟沒了香火。潘達微先生利用這裡三十畝土地,開設了一家孤兒院。


孤兒院舊影


談到廣東的孤兒院,當然要先講黃大仙廟。芳村花地那座黃大仙廟,曾經有兩副對聯:叱羊傳晉代,騎鶴到南天。表示黃大仙的傳說始於晉代。廟中有黃大仙的神像,魏徵與呂洞賓分列左右。大門兩條石柱是兩個工匠領的活,為出彩,兩家拿出傳統絕技比試,弄得難分高下。黃大仙廟香火鼎盛,人流不絕。外面兩副對聯為,洞中別有乾坤,四圍煙雨雲山尤增勝慨:祠裡自成天地,兩岸杏桔橘井永住仙蹤。


位於芳村的孤兒院地址


改名為廣東孤兒教養院


民國時,孫科當廣州市長,下令取締一切廟宇,黃大仙廟沒有了香火。此事被潘達微知道後,這個當年開闢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名士,又想起福利事業,這裡有三十畝土地,不如開一家孤兒院。於是,就開設了一家花地孤兒院教養院。1912年,改名為廣東省公立孤兒教養院,潘達微為院長。到1921年又改為廣州市孤兒教養院,劃歸廣州市教育局管理。


廣東孤兒教養院校舍


孤兒製作藤具


教養院接受八歲以上孤兒入學,進行半工半讀,文化課與小學一樣,職業教育以藤工、木工、音樂等,課程讀完後,成績優秀的可以升上市立中學繼續學習,由市裡安排生活費用。不能升學的,由院方介紹工作,1933年,市裡安排了1100名孤兒工作。據說粵劇名伶羅品超幼年也曾在這裡讀書,著名畫家關山月當年來廣州時,帶著弟弟,也把弟弟送進教養院。


女子教養院

  

春節到元宵,很多人到花地旅遊,也順便參觀孤兒院。孤兒院裡搭起大舞臺,孩子們舞獅舞龍,鑼鼓喧天,很是熱鬧。附近的農民也來演出,加上發動鄉親為孤兒院籌款,南洋菸草公司的簡照南先生也慷慨解囊,孤兒院裡特別開闢地方建造簡氏太夫人室,以紀念簡先生的功勞。

  

抗戰後孤兒院就停辦了。



讀者迴響:《從羊城起飛的「中國航空」》


草翠(依慈):飛機歷百年,進步勝千年,人類海陸空,自由任縱橫。


Chin:英雄城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分享文章《從羊城起飛的「中國航空」》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陳曉平:廣州黃大仙祠與三水鄭家
    黃大仙是香港華人的主流信仰,這個信仰乃是近代「本土主義」運動的產物,其真正源頭在廣州,昭示省港文化之間有著直接的血脈關係。1899-1913年間,廣州黃大仙祠成功塑造了黃大仙「有求必應」的形象,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的三個兒子有重要貢獻。這一段無意中被掩蓋的歷史,值得加以「復原」。
  • 地道廣州 | 還原 廣州黃大仙祠 的本來面目
    不過,可能並非所有人都了解,長年香火鼎盛的香港赤松黃大仙祠,是源自百年前的廣州芳村。@文仔哥哥 認為,這應該是廣州赤松黃大仙祠得以於20世紀90年代末在芳村重建的重要原因之一。Sternberg公司於1910年左右印刷發行的明信片,展現了百年前芳村黃大仙祠的原貌。廟宇正門兩側依稀可辨的對聯 「叱羊傳晉代· 騎鶴到南天」 ,講述的正是民間廣為流傳的黃大仙師得道升仙的故事。
  • 香港黃大仙廟的廣州起源
    黃大仙祠就是其中的一個佼佼者。      黃大仙祠起源於1897年廣州番禺大嶺村普濟壇、1899年建成的芳村花地黃大仙祠。正是在1899-1913年間,廣州黃大仙祠「香火極盛,傾動一時」,成功塑造了黃大仙「有求必應」的靈驗形象,才有了後來在香港的輝煌。
  • 三水鄭家與廣州黃大仙祠的興衰
    正是在1899-1913年間,廣州黃大仙祠「香火極盛,傾動一時」,成功塑造了黃大仙「有求必應」的靈驗形象,才有了後來在香港的輝煌。1913年廣州黃大仙祠改作他用,這15年間的歷史也逐漸模糊,其間三水鄭家的貢獻也湮沒無聞。
  • 廣州芳村:花地灣之旅黃大仙祠求籤兩不誤
    廣州黃大仙祠開放 1904年,當時的報紙這樣描述:「 廣州個華岱有黃大仙座廟宇,其神是獻給黃石公的。它是幾年前的好事建造的。香火很高,村子裡常常支持老人和年輕人。那些來數百英裡祈禱祝福的人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聖殿非常富裕,而聖殿中的人都富裕。
  • 廣州芳村:花地灣之旅黃大仙祠求籤兩不誤
    廣州黃大仙祠開放1904年,當時的報紙這樣描述:「 廣州個華岱有黃大仙座廟宇,其神是獻給黃石公的。它是幾年前的好事建造的。香火很高,村子裡常常支持老人和年輕人。那些來數百英裡祈禱祝福的人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聖殿非常富裕,而聖殿中的人都富裕。 (《內地新聞》,1904年,第2期)說「黃石鑼」是錯誤的,它們都是真實的。
  • 兩個人兩萬裡--香港黃大仙廟
    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1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是一座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  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嗇色園是香港一個非牟利慈善團體,為香港黃大仙祠的管理機構。嗇色園除了供奉黃大仙外,也奉儒、釋、道三教,更是首間獲香港政府授權舉行道教儀式婚禮以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祠廟。
  • 【記憶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 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廟宇
    在20世紀初,道士梁仁庵等人從廣東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最初,他 在灣仔開壇闡教,奉拜赤松仙子。1921年,他們經過仙人指點,選擇了九龍獅山下的龍翔道建祠。後來,信眾漸多,香火日漸鼎盛,成為港九著名廟宇之一。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籤文尤其靈驗。每年,不少善信爭相在農曆新年大年初一上「頭柱香」,成為一年一度的城中農曆賀歲佳話。
  • 廣州黃大仙祠重建緣起\王兆慶
    南粵最早的黃大仙祠,則在廣州芳村,該祠始建於清代光緒己亥年(公元一八九九年),曾於一九○四年得各界善眾集資修建,但不久即毀於戰亂。  香港的黃大仙祠,是在距今將近一百年前,由普慶壇道長梁仁庵於一九一五年由芳村移壇香港(一說系從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到港)。廣州芳村黃大仙祠系粵人奉祀黃大仙之始,則是不爭的事實。
  • 【簡話素本】港澳行之八:香港黃大仙廟祠
    到香港的第二天,祭拜了香港黃大仙廟。       處在九龍的黃大仙廟,則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黃大仙原名黃初平,號赤松子,東晉時代人。據傳,他在15歲時曾上山牧羊並遇仙人指點後到浙江的金華赤松山修煉,四十年後修成正果。黃大仙在民間懲惡揚善,施醫贈藥,有求必應,為世人所敬仰。1915年,被道教人士從廣東請接到香港。現在的黃大仙廟是1921年修建的,原來只是對道家內部開放,直到1956年才正式對外開放。
  • 故事:屠夫燒了黃大仙廟
    這裡的人不用幹活,只需到黃大仙廟睡上那麼一夜,等到天光放亮,那麼便會有一錠金子。這是怎麼回事呢?請聽我下面的故事。原本棲霞村是個窮鄉僻壤,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地方。就在三年前的一天,一個不甘現狀的年輕人名叫張成,賣光了所有積蓄,借了村裡能借的所有金銀外出經商討生活。可外面的世界並沒有那麼好混。
  • 香港「火」廟,黃大仙廟,高樓大廈環繞,香火瀰漫
    前往香港黃大仙寺廟。在香港的各種電影中,黃大仙經常被提及,這裡的黃大仙不僅指香港九龍的黃大仙區,而且還指黃大仙祠堂。黃大仙廟是香港最繁華的寺廟之一,也是道教唯一可以舉行道教儀式婚禮和頒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寺廟。黃大仙四周是高樓大廈,但卻高層住宅樓卻擋不住黃大仙祠堂的氣勢和香火的旺盛。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感覺。農曆末日和正之前十五,大批善信前往黃大仙廟宇獎勵神恩,祈求來年上帝保佑。
  • 除了黃皮子成精的黃大仙,浙江金華山竟然還有一個「黃大仙」?
    赤松黃大仙黃初平(約328—約386),後世稱為「黃大仙」,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東晉人,出生於浙江省金華蘭溪黃湓村,一說出生於浙江省金華義烏赤岸。黃大仙原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宋代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十五歲時得仙指點得道而隱居赤松山。18歲開始修道,得道後易名赤初平,號赤松子,故號稱「赤松仙子」。民間流傳其法力高強,能夠點石成羊。傳說因為煉丹得道、羽化登天,而且以「藥方」度人成仙,得到人們的信仰和崇祀。在港澳臺,東南亞流傳甚廣。今得道升仙地建有浙江金華黃大仙祖宮,廣州和香港等地建有黃大仙祠。
  • 廣州黃大仙祠在哪?怎麼走?
    廣州市道教黃大仙祠  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9年),系嶺南地區最早以供奉黃大仙為主神的大型道教宮觀。據記載是黃大仙顯聖指點所建。黃大仙亦稱赤松黃大仙,本名黃初平,號赤松子。黃大仙信仰在嶺南一帶一直以「有求必應」深受廣大信眾所愛戴。原有的黃大仙祠因歷史原因被破壞,現黃大仙祠基於原址一側重建,自重建至今已接待信眾兩千萬人次。
  • 廣東東莞東江邊一個鎮,和惠州隔江相望,擁有黃大仙古廟
    在廣東東莞市的東北部,東江之濱,有一個企石鎮,隔江的對岸就是惠州。企石鎮人口12萬多,其中戶籍人口4萬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地處穗、深、港經濟黃金走廊,臨近京九線、廣九線交匯的東莞火車站,距廣州機場、深圳機場均約60公裡。
  • 香港的黃大仙,原來大有來頭!
    在修煉得道之前,黃大仙究竟是誰?又是哪裡人呢?香港的黃大仙祠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香港人在黃大仙祠中供奉的黃大仙有什麼來頭?他原名是什麼?又是哪裡人呢?
  • 香港黃大仙祠 攻略 ,黃大仙求籤注意事項
    林姑娘用的道具是一本佛家的傳書,基本原理很簡單,將每個人的生辰八字拆分開來,查詢對應的詩文,即可得知前世的姓氏、今生財運、婚姻、子嗣、來世姓氏等相關信息。只見初平口念法咒,將手執的拂塵向山一揮,一聲「羊起」,山上的白石頓時應聲而起,變成千萬隻羊。他哥哥頓然覺悟到道法的玄妙,於是與弟弟一同修煉法道,經五百年的修煉,黃大仙乘著仙鶴,哥哥騎著仙鹿一齊登上仙府,修得正果同列仙班,這就是黃大仙的生平和「叱石成羊」的典故。初平得道成仙之後的民間施醫贈藥,警惡除奸,普善杉善,深得民心,廣大民眾稱他為黃大仙或赤松仙子。
  • 春節剪影:廣州市民到黃大仙祠許願祈福
    春節剪影:廣州市民到黃大仙祠許願祈福 來源:人民網    2014年02月05日10:26 香火鼎盛的黃大仙祠。鍾哲 攝 廣州道教黃大仙祠是廣州市民春節許願祈福的熱門地點,每年春節,都會有很多市民、信眾從廣東各地來到廣州芳村,到黃大仙像前插上一束線香,祈求新的一年能身體健康,萬事順利。
  • 遼寧文化旅遊:黃大仙祠的廟會是以供奉
    在珠三角、港、澳等地的群眾中,黃大仙享有較高的聲譽。其北派的作風中,又融合了不少嶺南文化,每年的黃大仙廟會都必不可少粵劇、舞獅等嶺南生活元素。現在,作為聯繫國人信仰的紐帶,黃大仙祠已走出國門供身在海外的華僑祭拜。眾所周知,廣州是一個人口綜合度極高的城市,除了土生土長的廣州人,這裡還有潮汕人梅州人、湖南人、河南人,也有墨西哥人、阿拉伯人、非洲人。
  • 黃大仙,香港最著名的廟宇
    ,有仙則靈,黃大仙祠放在內地很多地方,就是一座毫不起眼,歷史短暫的普通寺廟,可它出生在香港這座國際大都市,一座700多萬人擠在11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年還接待四、五千萬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城市。香港的黃大仙祠其實發源於廣州,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公元1899年,1904年得各界熱心人士捐款重修,後來陳炯明主政廣東,以革命者自居,說要破除迷信拆除廟宇,1910年把廣州黃大仙祠給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