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八世等國王企圖徵服那不勒斯王國和米蘭公國,史稱義大利戰爭

2020-12-17 百家號

查理八世等國王企圖徵服那不勒斯王國和米蘭公國,史稱義大利戰爭

義大利的經濟富庶和文藝發展不可避免地引來別國的垂涎,在1494年到1516年間,法國國王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弗蘭西斯一世相繼出兵義大利,企圖徵服那不勒斯王國與米蘭公國。這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史稱義大利戰爭。

那不勒斯王國原本歸法國的安茹家族統治,當時卻被阿拉貢國的一個王子佔據。出身安茹家族的路易十一併不在意這點。可是他的兒子查理八世卻不肯放棄。於是就引發了義大利戰爭。

查理八世死後,路易十二即位(1498-1515)。他的母親原本是米蘭的公爵,但卻被斯福爾扎奪去。因此路易十二不僅要奪回那不勒斯,也要奪回米蘭。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法國必須冒一定的風險。首先,它必須面對阿拉貢的斐迪南。當時阿拉貢已經佔有撒丁和西西里。此外,他必須面對哈布斯堡的馬克西米連大公,也就是米蘭的宗主國。最後,它還必須面對義大利各國的反抗,他們當然不願意見到法國在半島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過年輕的查理八世根本不把這些危險放在心上。他一心只想徵服那不勒斯王國,進而從回教徒的手中奪回君士坦丁堡及耶路撒冷,並且重建東羅馬帝國。為此,他不惜割給斐迪南和馬克西米連大公一些領土。接著他就揮兵穿越阿爾卑斯山。1494年,在未遭遇任何抵抗的情況下,查理八世進入了那不勒斯。

僅僅三個月之後,法軍就被迫撤出了那不勒斯,因為這時候米蘭、威尼斯、阿拉貢、馬克西米連大公和教皇已決定聯合起來對抗法國。他們聚集重兵在亞平寧山脈的隘口,拒絕了法軍的退路,最後靠著查理八世禁軍的奮勇作戰才為法軍殺出一條血路。1498年,查理八世去世。

路易十二普即位便出兵攻佔米蘭,接著他就想要再度佔領那不勒斯。為了安撫阿拉貢的斐迪南,他同意事成之後割讓那不勒斯的一部分給西班牙。不過,法國才剛佔領了那不勒斯便和西班牙發生衝突。稍後法軍就被趕出了那不勒斯。路易十二被迫承認既成事實,即米蘭歸法國、那不勒斯歸阿拉貢。1504年,義大利戰爭似乎已接近尾聲。

不過,在教皇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的鼓勵下,義大利戰爭又再重燃戰火。尤利烏斯二世的個性更像個軍人,他一直希望讓整個義大利都臣服在他的腳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便了聯合瑞士和新近繼位的英王亨利八世,還有威尼斯與阿拉貢的斐迪南共同對抗法國,企圖一舉將法國勢力逐出義大利半島。法軍先勝後敗。1512年法軍在拉文那大敗,被迫撤出米蘭。

而法國的北部和東部也同時受到攻擊。1515年元旦,路易十二不得已籤訂城下之盟,隨即去世。

這時法國王位便傳給路易十二的堂弟,當時只有二十歲的弗蘭西斯一世。他決心收復米蘭,於是便與威尼斯結盟,二米蘭則與瑞士結盟。在完成外交部署之後法軍便越過阿爾卑斯山直趨米蘭。1515年9月,法軍重新佔領米蘭。

弗蘭西斯一世的軍事勝利震懾了他的敵人。1516年,新當選的教皇利奧十世(1513-1520)與法國籤訂合約。同年,瑞士與法國籤訂永久和約,承認法王有權在瑞士各邦挑選勁卒。最後,西班牙過往查理一世(也就是後來的神聖羅馬教皇查理五世)也承認法國佔領米蘭的事實,以保有那不勒斯王國。事實證明,法國和西班牙之間只是暫時妥協。弗蘭西斯一世和查理五世的野心終將造成雙方的衝突。

義大利戰爭的影響涵括政治和軍事兩個層面。就軍事層面而言,它代表著中世紀作戰方式的結束,並為現代戰爭的序幕。

雖然槍釗戟等傳統武器仍然繼續使用,但是火器在戰爭上日趨重要。在多次戰役中炮兵部隊都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此外,步兵的地位和殺傷力也逐漸超過了騎兵。

此外,當時各國都還是習慣僱用傭兵。由於代價不低,因此各國菌多的人數至多也只有三萬到四萬。這些傭兵如果無法按時領到薪餉,那就很可能開小差或打家劫舍,甚至倒戈相向。

相關焦點

  • 歐洲的守護者——手握半個歐洲的查理五世
    勃艮第公爵就是勃艮第王國的君主(即公國本身),包括勃艮第、佛蘭德斯、荷蘭、根尼加和阿圖阿,以及布拉班特公國和盧森堡。查理五世在15歲時獲得了第一個頭銜。法國勃艮第的代表堅持要他在荷蘭擔任公爵。下圖是16世紀含有勃艮第的法國地圖之一。
  • 歷史上的今天1495年2月22日查理八世進入那不勒斯並加冕自己為當地...
    歷史上的今天1495年2月22日查理八世進入那不勒斯並加冕自己為當地國王 2013-08-26 08:4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查理五世與他的「理想」王國
    (1494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發動了義大利戰爭挑戰西班牙王國在義大利的霸權,遭到神聖羅馬帝國馬克西米連一世以及西班牙王國費迪南的聯合而失敗)。1521年雙方矛盾被激化,查理五世與弗朗索瓦之間展開激烈的戰爭,弗朗索瓦一世想要收回米蘭,而查理五世想要收回勃艮第。
  • 36圖精細拆解神羅皇帝查理五世徽章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也就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羅馬人民的國王卡爾五世,西西里國王卡洛二世,那不勒斯國王卡洛四世,這都是同一個人的頭銜,除此之外,他還有包括耶路撒冷國王、奧古斯都、義大利國王、奧地利大公、勃艮第公爵等數十個頭銜稱號。本篇推送將用下面的36副圖片,精細拆解這個複雜紋章上的每一個組成部分。
  • 威尼斯在義大利戰爭中的外交
    ——羅馬教皇庇護二世 義大利戰爭是歐洲歷史的一個分水嶺。 60多年裡,義大利成為西歐列強衝突和爭奪的焦點,最終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戰勝法國瓦盧亞王朝,佔領了米蘭和那不勒斯。
  • 在那不勒斯看場歌劇《蝴蝶夫人》
    那不勒斯王宮周邊也分布著一些比較有名的建築。王宮正對面(西向)的廣場叫「公民表決廣場」(Piazza del Plebiscito),是紀念1860年10月2日,那不勒斯王國通過投票決定加入薩伏伊公爵埃曼努埃萊二世主導的義大利王國。
  • 徵服英國和南義大利、俘虜教皇、打敗皇帝的諾曼人,是什麼鬼?
    911年,法國國王查理三世被迫與長期入侵的維京領袖羅洛籤訂協議,將法國北部一角割讓,諾曼第公國成立。定居下來的諾曼人逐漸接受了法國的語言、文化和封建制度,並皈依了基督教,但維京人尚武好戰、喜歡冒險、適應能力強等特徵並未喪失。不過,他們基本拋棄了沿海岸與河流劫掠的海盜方式,改以封建騎士為核心軍事力量的陸上徵服。
  •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錯綜複雜的王位繼承戰爭
    第三支從1735至1860年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執政(有間斷)。第四支從1748至1860年在義大利的帕爾馬—皮雅琴察公國等地執政。此外,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之妻是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國王菲立普三世之女。「太陽王」路易十四之妻為西班牙國王非立普四世的公主。路易十五之妻為波蘭國王斯列欣斯基之女。由於上述王族血緣關係,法國便可公開幹預西班牙、義大利和波蘭的事務。
  • 是什麼導致15世紀到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01 15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一場曠日持久的義大利戰爭,成為歐洲歷史上一段揮之不去的陰影。有關義大利戰爭背景,可追溯到十五世紀歐洲的局勢和政治形態。
  • 查理一世
    其祖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19年去世,查理一世又繼承了其祖父的帝位,稱查理五世。查理一世在西班牙任意加稅和徵兵,對外發動戰爭,激起西班牙各階層的強烈不滿,釀成了1519年6~7月的城市公社暴動,1522年被查理一世鎮壓。為了同法王弗蘭西斯一世爭霸歐洲,奪取對義大利的統治權,1521~1544年連續發動4次義大利戰爭,查理一世獲勝,控制了義大利。
  • 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阿茲特克帝國的滅亡,背後發人深省
    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的母語雖然是法語,他卻在佛蘭德長大。1516年,他通過自己的母親繼承了西班牙王位及義大利屬地,通過父親得到了佛蘭德與勃艮第,通過祖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獲得了奧地利。16世紀初,法國國王面朝著的是世界的另一邊。他們還在做著在他們看來國王們應該做的事,在義大利追逐軍事榮譽的舊夢。這場夢始於15世紀末人稱"和藹的"查理八世(1483—1498年在位)。他和藹可親得有些過分,但腦子不大靈光。查理打著他的祖母安茹王朝的瑪麗的旗號,想通過難以令人信服的所有權聲明獲得那不勒斯王國。
  • 同時期的國內外帝王——明成祖與查理五世
    史稱「永樂盛世」。2、查理五世(1337年-1381年)查理五世,他逆轉了百年戰爭第一階段的戰局,使法國得以復興。他是偉大的法國國王。被稱為英明的法國國王。
  • 薩伏依公國的崛起與阿梅迪奧八世的教皇之路
    這個王國的面積相當大,它幾乎包括了今天法國東南部的大部分領土,以及瑞士西部, 弗朗什孔泰和多菲內兩塊法國主要封建領地。不過它並不包括較小的勃艮第公國,這個公國由法國卡佩王室的一個分支統治。康拉德二世把它轉給了自己的兒子亨利作為採邑。
  • 法式王權:讀《從查理五世到查理十世的法國加冕史》有感
    路易十三:波旁王朝第二位國王 ,三十年戰爭中帶領法國成為新的歐洲霸主全書分為五大部分,起筆並非書名所說的查理五世而是極富典型性的路易十三加冕禮,而後再從查理五世時期加冕禮中的變動娓娓道來,從王權的有限性講到追求和實現絕對君主制時期加冕禮的變動,而後則是大革命之後以拿破崙為代表的君主們如何整合加洛林時期和波旁王朝加冕禮特徵與大革命時期的新的政治特色相結合
  • 諾曼徵服:法蘭西的公爵為何成了英格蘭國王
    1066年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逝世,法蘭西王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宣稱繼承英格蘭王位,但英格蘭貴族推舉哈羅德·戈德溫森為國王。威廉於是遠徵英格蘭,打敗哈羅德·葛溫森,成為英格蘭國王。那麼威廉是如何徵服英格蘭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諾曼第公國
  • 從奧地利國旗圖案由來,到查理五世榮光,32幅繪畫中看奧地利歷史
    左下角是 1525 年神羅皇帝查理五世收到帕維亞之戰獲勝喜訊。法國波旁公爵夏爾三世因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家族矛盾,憤而投奔查理五世,並率領部分法國軍隊及一支哈布斯堡王朝軍隊在帕維亞城下大敗由弗朗索瓦親領的法國軍隊。弗朗索瓦被俘後,查理五世將他囚禁在馬德裡。為了取得自由,弗朗索瓦不惜割讓勃艮地、布列塔尼等領土。
  • 古道上的義大利⑨︱弗利與波吉亞教皇
    1492年,世界歷史意義上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期,也是美第奇家族的偉人洛倫佐和臭名昭著的教皇英諾森八世去世的那年。同年,來自西班牙的波吉亞家族登上了教皇的寶座。亞歷山大六世利用賄賂、威脅等手段達到了成為教皇的目的,從此,這個家族將在羅馬和義大利的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長達十年之久。同西斯廷教皇的家族類似,波吉亞家族也是大肆利用裙帶關係。
  • 大軍壓境,查理五世取出一件中國武器,殲敵8000人並俘虜其國王
    公元1525年4月26日,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親率大軍圍攻義大利帕維亞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率領軍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仗。不僅殲滅法軍8000餘人,還擊潰了大舉來犯的敵人,重要的是他還俘虜了法國國王。這就是被銘記於歐洲戰爭史中的帕維亞戰役。
  • 亞該亞公國傳奇:100個十字軍騎士立國卻被兩個女人所毀滅?
    作為亞該亞公國的最高行政單位,亞該亞公國成立了由君主召集貴族所進行的「大議事會」,其產生的一切決議,對君主有著極高的約束力。除此之外,亞該亞公國還完善了政府的行政單位,包括首相、元帥、財務大臣等一應俱全,這樣保證了亞該亞公國免於和其他在拜佔庭故地的拉丁國家一樣,受到義大利人的操控。除此之外,亞該亞公國還成功的結合了拜佔庭和法國的法律,制定了一套「羅馬尼亞敕法」。
  • 沒有統一之前的義大利半島,都有哪些國家?
    今天的義大利,作為歐洲的重要國家之一,在任何時候都是無法被忽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義大利甚至和德日聯合在一起,成為了法西斯陣營的重要力量。然而,因為義大利人比較二的性格,義大利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表現確實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