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年,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斃戰犯酒井隆—1928「濟南慘案」劊子手
抗戰勝利後,酒井隆是中國軍事法庭第一個被提起公訴和審判的戰犯,也是第一個被執行死刑的戰犯。那麼,他在中國究竟犯下了哪些罪行呢? 酒井隆(1887-1946),日本廣島人,陸軍中將。1924年,酒井隆晉升為陸軍少佐軍銜,並被調任日本駐濟南領事館武官。
-
酒井隆:讓蔣介石與何應欽蒙羞,成為第一個被槍決的日本戰犯
酒井隆在軍事法庭上受審在眾多日軍侵華高級將領中,酒井隆之所以第一個被追究戰犯責任,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酒井隆在「濟南慘案」中讓蔣介石「蒙羞」,並在籤訂《何梅協定》時「羞辱」了何應欽,因此日本戰敗之後,蔣介石與何應欽必定聯手追究酒井隆的戰犯責任
-
酒井隆被判處死刑後,蔣介石為什麼下令「克日執行」
引渡不引渡酒井隆在國民政府內部產生了較大的爭議。外交部、司法部主張同意盟軍總部之引渡請求,而國防部堅決不同意引渡,並主張立即執行死刑。雙方爭執不下,最後決定條陳蔣介石,請其決斷。 然而,蔣介石殺酒井隆的心早已定,因此不顧盟總的要求,當即下令「克日執行」。
-
文夕大火後,蔣介石槍斃學生酆悌試圖平息民憤
言下之意就是,酆悌雖然身為長沙警備司令,但歸他指揮的兩個警備團只是名義上歸他指揮,大火發生後兩團都不聽命令,這是導致大火沒能得到控制的原因之一。酆悌在14日的日記又提到「餘奉命警備長沙,手無兵卒,僅負名義上之責」。不過他很快從張治中那裡得知「委座(蔣介石)來電,謂不能冤某,應查明」。意思似乎在說,蔣介石已經下指示要查明實際責任人,這對酆而言,在責任方面或可有所減輕。
-
這位上將曾是臺灣的一把手, 卻被蔣介石槍斃, 臨終直呼: 人死...
那陳儀上將到底犯了什麼錯誤,能讓蔣介石不惜槍斃這位功臣呢?陳儀曾經在日本留學過,入振武學校第五期炮兵科學習,跟蔣介石是同學。回國後擔任過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軍事參議官。後來他又去日本陸軍大學深造,第一期畢業。在日期間,受到日本教官賞識,許以女兒古月好子。後來好子隨陳儀回中國,並改名為陳月芳,也正是這位女子讓他做了人生最大的一件錯事。
-
他在韓戰中立了功,卻偷渡投靠國民黨,最後被蔣介石槍斃
解放戰爭當初蔣介石敗逃臺灣,可以說是帶走了中國大量的黃金文物,如果說中國是地大人多,那麼當時的臺灣可以說是人少錢多。而且蔣介石在美國的幫助下,可以說是,當時國民黨跟隨蔣介石前往臺灣將領的官員,那個時候過的都非常好,生後非常恣意,沒有貧窮的困擾。與我們當時大陸差的不是一點兩點。
-
1946年,侵華日軍戰犯酒井隆為何被「克日執行」
次日,酒井隆向何應欽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河北省內一切黨部完全取消;第51軍全部撤退;中央軍必須離開河北境內;解散北平軍分會政訓處、藍衣社、勵志社等;罷免于學忠等行政官吏。在日方的壓迫下,6月10日,何應欽以口頭形式答應了日方的全部要求。對此,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非常滿意,他在11日給日本參謀總長的電報中說:「此次要求,未用兵力,即得中方全面承諾,殊堪慶幸。」
-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如此重要?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如此重要? 【導語】:說起蔣介石很多小夥伴可能是十分熟悉了,要說蔣介石在歷史上所留下的事情絕對是中國近代史上十分濃重的一筆,因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社會是十分的不穩定,有人復闢皇帝制度,有的人革命,俗話叫做亂世出英雄,所以在當時出現了很多十分偉大的人物,蔣介石就是其中的一位,對於一部分人來說,蔣介石是飽受爭議的,不過我們必須要承認的就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蔣介石是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
他是復興社十三太保,與陳賡同窗,私放周恩來,被蔣介石槍斃
咱們知道蔣介石最喜歡別人稱呼自己的名稱是校長,可見黃埔在他心中的地位,黃埔一期他更是格外看重,再加上他能談善寫,精明強幹,給蔣介石留下了良好印象,於是他就成了蔣校長的心腹愛將。後來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周恩來不幸被第一師七團的士兵抓住,他呢實在不忍心周總理被殺害,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手下將周總理釋放了,所以相當於救過周恩來總理。
-
蔣介石反貪:抗戰以後大都陷於空言
其中8、9、10月(桂林)三案,均經蔣介石批示,從重從嚴懲處。當年4月18日,蔣介石日記云:「貪汙案必須將其上官與保要連坐處分。」6月29日日記云:「所見所聞皆多被侮受凌、陰險謀叛與貪汙腐劣之事……思之危岌,言之痛憤。」9月30日日記云:「與康兆銘(澤)談澄清貪汙計劃。」這些日記與蔣在實際政治生活中的表現、作為是一致的。
-
蔣介石敗退臺灣,晚年在日記中悲憤寫道:沒這三人,不至敗退臺灣
蔣介石一看大勢已去,只能收拾好細軟,帶著殘兵敗將退居臺灣,而當蔣介石回憶這段經歷,卻對毛澤東的怨恨並不是深,反而是另外三個在他的日記中被視為「最可恨之人」。到底是誰呢?為什麼會遭到蔣介石如此評價?按照蔣介石的排序,第一位就是美國的五星上將,馬歇爾。
-
他當面兩次指出蔣介石錯了 氣得蔣介石睡不著 從此拉入黑名單
一直到1957年11月4日,蔣介石堅持任命他為「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多次婉拒後最終在多方規勸下同意接受這一任命。1958年4月8日胡適從美國回到了臺灣,蔣介石派陳誠到機場親自歡迎。第二天又派張群前往為胡適得以新建的住所慰問,隨後還在自己的士林官邸接見了胡適。對於胡適能夠回到臺灣任職,蔣介石心裡的十分高興的。
-
蔣介石到底是不是真心想抗日?
蔣介石通過多種方式試圖恢復中日邦交關係,如發表文章,要求日本及時回頭,和中國友好;派王寵惠去東京,以私人身份向廣田外相傳遞「善鄰」的希望,改善兩國友誼。這種努力的確是蔣介石的一種對日策略,但是也有其幻想的一面。他在日記中多次表示,對日作戰必須長期準備。
-
蔣介石的奉化口音
蔣介石老家在浙江奉化溪口鎮,他因為一口奉化方言,找了不少麻煩。有時他與別人交談喜歡說:「好,好」,他的意思知道了,但對方就以為他是同意了,但其實老蔣並沒有同意。所以美國將軍史迪威說蔣介石是個騙子,總是違背諾言,這其實是冤枉了他,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承諾。據說在1943年,蔣介石身邊的聯絡處主任住在他樓下,因為辦錯了一件事,被蔣介石叫到樓上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這位聯絡處主任戰戰兢兢的為自己辯解,老蔣大怒,吼了一聲:「槍斃!」,嚇得這個主任轉身就跑。他跑回了樓下宿舍,和老婆說:「委員長要馬上槍斃我,你趕快回娘家改嫁把。」
-
南嶽總結大會,薛嶽總是迴避一個問題,他在擔心什麼?
在會議上,薛嶽一直在說別的事。比如誇獎楊森,認為其沉著應戰,指揮有方,在尾隨和側擊日軍之時,所轄第20軍,第58軍,表現非常出色,給敵人造成大量的傷亡,並繳獲了大量的戰馬和槍枝彈藥。特別提到第20軍,射殺日軍軍鴿,獲得重要情報的事情,並對對付軍鴿的方法做出了總結。眾將領都被批,唯有楊森受到表揚,楊的感覺自然不一樣了。
-
張學良:以前蔣介石不讓我說,現在可以自由說了
走到我面前時,張學良還拍拍我的肩膀,告誡我說:「把槍裝進槍套裡,不要別在胸前,你們給委員長送東西時,委員長把你們的槍拔去自殺了怎麼辦?」我趕緊按張學良的命令,把槍裝進槍套中。緊接著房間裡就傳來張學良和蔣介石的爭執聲。先是張學良叫了聲委員長,接著是蔣介石說,既然這樣子了,你不要叫我委員長,把我槍斃好了。
-
日軍在蔣介石官邸偷了什麼寶貝?有了它兵都不當了,直接逃跑
當日,他就把蔣介石的官邸定為司令部,並派人在門口醒目位置做了標記,掛上「師團司令部」牌子。據中島日記記載,他到蔣介石府邸各個房間都看了一遍,「從蔣介石房間,到每個房間所有角落,都被徹底翻箱倒櫃地洗劫一空。」中島也是為了佔有蔣介石府邸值錢的東西。
-
老兵曾不敢回大陸:我戰友回去過 槍斃了
因為回去,我有個朋友回去了,叫鄧德玉,在此地華僑中學教書,他回去了。有一天我在看他床頭有個文獻,呀,怎麼有個黨證啊,中國國民黨黨證,我說老鄧你拿這幹什麼?他說,我在仰光請的。現在兵荒馬亂你要這幹什麼?你懂什麼,共產黨就要統治大陸了,他總要用人哪,總要用人,我這個就是我們資歷,所以他不就回去了。回去後來槍斃,不槍斃他槍斃誰。老鄧,鄧德玉我記得他很清楚,我們一起同事。
-
從蔣介石兩次拒收琉球看他的「另類」缺陷
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群島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的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 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對羅斯福突然提到的這個問題,蔣介石沒有料到,也不知如何回答好。過了一 會兒,他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
-
1816年,清朝發生了什麼事?嘉慶帝為何會反覆提到這一年
各位,在講1816年之前,咱先說兩件嘉慶帝的趣事。先說乾隆帝為啥會選他當繼承人。據史料記載,嘉慶是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資質平庸,為人也很是一般。只是由於當時乾隆已經63歲了,身邊也沒有其他兒子可選(因為看不上),所以才選了沒有缺點,更沒有優點的永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