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帶魚的最美季節。
帶魚的吃法有好多種,比如:風乾後變成風帶魚,切成寬窄相宜的斜條,加點醬油清蒸;與冬菜(大白菜)一起燒,成為經典的傳統名菜,名字叫做「帶魚煮冬菜」,是嵊泗漁歌中的一首名歌;用鹽稍作醃漬與蘿蔔一起燒米飯吃,用木柴鐵鍋燒味更香;對於不太新鮮的帶魚醃漬後用酒糟糟起來再蒸著吃,滷汁用來拈海蜇是一道吃不厭的菜;切成小段沾上面糊,在油鍋裡氽一氽沾著調味醬油吃,也可當零食吃,只是有點腥味;還有紅燒、油炸等。
我還是鍾情於帶魚燒蘿蔔的吃法。
帶魚燒蘿蔔或者說蘿蔔燒帶魚,做法其實很簡單:
把蘿蔔洗淨,切成片,圓的、半圓的、方的都可以。
帶魚當然要買新鮮的,去掉尖尖的嘴巴,去掉內臟,切成一寸左右的段,洗淨,控一會水。
配料:油、蔥花、鹽、生薑、黃酒,量少許。
鍋燒熱後,倒入食用油,微熱,把切好的蘿蔔倒入,炒幾下,加水至漫過蘿蔔,加蓋燒。
待蘿蔔快熟時,將帶魚倒入,同時放入鹽、幾滴黃酒和生薑,去腥去寒,鹽呢,也可以最後放。
等帶魚眼睛裡白色的圓球突出了,帶魚就熟了,然後撒點蔥花,起鍋裝盤。
注意——不用放味精,鮮著呢;洗帶魚時不要把那銀色的魚鱗刮掉,否則會使魚不新鮮、失去鮮味、減少營養的;不放黃酒和生薑也可以,有點帶魚特有的腥味,就是原始的味道了;湯,一定要多,盛在盤裡或碗裡,會自然結成凍,與魚肉一起吃,味道好極了。
冬天是吃帶魚的季節,肉質厚實的帶魚,燒時也可以不放食用油,自有一層魚油會煮出來。記憶中的冬天裡,老爸每次捕魚回來,只要有帶魚,老媽總會燒很多碗帶魚,一般是純燒帶魚的多,只放一點點油、少許鹽或醬油,湯水一定要大些,以結成凍狀,燒一次,可以吃好多天。
漁村裡剛成年的小夥子,冬季下海捕魚,十天半月回家來,肯定會胖些,原因嘛,不說也知道了,那是新鮮帶魚補的!
寫完這些,我都咽口水了,想吃!
圖片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