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東協】「混血古城」馬六甲:尋找「鄭和」故事 感受娘惹文化

2020-12-16 廈門廣電網

【走進東協】「混血古城」馬六甲:尋找「鄭和」故事 感受娘惹文化

  說起馬來西亞,「馬六甲」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這個地處馬六甲海峽「咽喉要道」的古老城市,可以說是整個馬來西亞歷史的開端,同時它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在那裡不僅有古老的鄭和傳說,多元文化的交融並蓄,更有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座魅力古城的風情。

  《走進東協》馬來西亞採訪組記者 伍曉慧:相傳六百多年前,順著季風一路南下的鄭和商船來到馬六甲海峽,就是沿著這樣一條水道來到了馬六甲古城。這是馬六甲河,直通馬六甲海峽的交通主動脈,當時在這條河流上,人們在這裡進行瓷器、絲綢、茶葉、香料的大量交易。如今,這條馬六甲河已經停止了商船貿易,但是我們從河的兩岸依然可以飽覽馬六甲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明留下的建築風貌,飽覽這所一座「混血古城」的魅力。

  馬六甲河蜿蜒穿過,也將馬六甲古城一分為二,荷蘭紅屋、華人聚集的雞場街、馬來水村等房屋毗鄰而建。在鄭和船隊到訪馬六甲之後的數百年裡,這座城市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等國家殖民佔領,也最終形成了交融著多元文化的「混血古城」。而最早帶著貿易和和平而來的鄭和船隊,在馬六甲更多留下的是美好的歷史傳說。相傳鄭和一行駐紮的 「三寶山」,以及那裡的三寶廟、三寶井,依然受到當地人的保護和敬仰。

  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主席 陳念升:鄭和七下西洋,有五次到了馬六甲,所以說馬六甲人每個都很清楚,鄭和下來是來保護這個地方,遺留下好多的 一些這個經典的事跡。

  這是馬六甲當地一年一度的峇峇娘惹文化周的現場。峇峇娘惹,明朝之後漸漸定居在馬六甲的中國移民與當地人結婚所生的後代,如今依舊在馬六甲,乃至東南亞地區開枝散葉,代代傳承。這個交融著中國、馬來西亞等多民族文化的族群,也正在為保留自己的傳統文化,以及中馬間的友好溝通做著努力。

  馬來西亞僑生(峇峇娘惹)公會總會長 顏泳和:其實峇峇娘惹族群很特別的,根來自於中國,就已經在馬來西亞種下來,現在已經變成了一棵很大的樹,紮根了,從來不忘本,+比如我們的生活習慣,比如我們的崇拜的都是中國的+因為這些共同點,可以讓兩國的民心相通。

  《走進東協》馬來西亞採訪組記者 伍曉慧:除了觸手可及的歷史遺蹟以及代代傳承的娘惹人家,沿著海上絲綢之路而來的中國文化依然在給今天的馬六甲帶來新的活力,在馬六甲海峽邊的這棟白色的劇場內,就正在上演由中國和馬來西亞團隊共同打造的大型情景體驗劇《又見馬六甲》。

  演出從鄭和船隊抵達馬六甲時拉開序幕,以「時間船」為主軸,馬六甲古城的起源與發展,多個民族在馬六甲繁衍生息與文化交融,都在這70分鐘的演出中獲得了清晰的展現。

  永大集團總執行長 巫光倫:這個劇場他算是全東南亞擁有最長舞臺的劇場,我們把一個最先進的科技,就是360度的旋轉觀眾席,可以想像一下兩千人的觀眾坐在旋轉觀眾席上面,一個不間斷的形式+把馬六甲的文化跟中國的元素共同呈現給所有觀眾。

  《又見馬六甲》的整個劇目由中國導演王潮歌執導,歷時五年打造,由200多名華人、馬來裔、印度裔等不同族群的馬來西亞演員呈現,將中馬間的合作和文化共鳴傳遞給世界的觀眾。

  《又見馬六甲》演員 Shathish:有很多華人朋友馬來朋友,我現在就很開心,我的老師全部是華人,在這邊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又見馬六甲》演員 賴崇正:這個是一個很棒的體驗,就是我們從一個馬六甲的觀點出發到國際,就是我們不只是介紹華人文化,而且帶給世界看到馬來西亞的色彩。

  《走進東協》馬來西亞採訪組記者 伍曉慧: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馬六甲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當年鄭和的遠航,帶來了商船帶來了文化,也帶來了和平和友誼。如今,乘著「一帶一路」的風帆,我們與馬六甲,與馬來西亞間的往來將更加緊密,也期待著在這裡留下更多動人的故事。

  (新媒體編輯:陳乃嘉)

熱詞: 走進東協 混血古城 馬六甲 尋找 鄭和 故事 感受 娘惹文化

相關焦點

  • 來神奇馬六甲旅行,感受「娘惹」文化
    說起馬六甲,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鄭和下西洋時的那個馬六甲嗎?確實,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南部,瀕臨馬六甲海峽,曾經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鄭和下西洋有六次在此停靠,如今是馬六甲海峽這條海上生命線的主導所在。小編每次念馬六甲的名字就仿佛覺得自己身上都沾染了古韻古香,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始建於1403年,城內有傳統的特色建築,包括很多的中式古宅,古時的街道至今都保留完好。如果你來到這裡遊玩,你會發現這裡的市內會隨著多國風格的文化遺產眾多,獨特的娘惹文化更是吸引了不少的遊客,這個春節不妨來馬六甲看一看,感受娘惹文化的獨特之處。
  • 馬六甲與娘惹文化:鄭和下西洋後的文化交融
    為尋訪鄭和下西洋的足跡,我曾來到馬六甲。這裡是鄭和船隊當年登島的地點,如今生活著當年船員們的後代——巴巴娘惹。  在馬六甲的老城區,有一條馬六甲河,是鄭和船隊靠岸的地方。沿河街道上至今還矗立著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隍廟,廟內供奉著關公、觀音和媽祖。
  • 馬來西亞馬六甲唐人街:與鄭和有關的中國城(圖)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是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老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滿刺加王國的都城。穿行在老城區,一眼望過去,窄小的街道、綿延不斷的騎樓、古老的對聯、滿眼繁體的中文招牌,儼然一個中國江南古鎮。
  • 走進馬來西亞館 體驗馬六甲「娘惹文化」
    走進世博會馬來西亞館,一片鋪滿花磚的展示區將帶您進入「娘惹文化」的故鄉——馬六甲。4日傍晚,記者對話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首席部長阿里魯士淡,就馬六甲在上海世博會上的展示和活動進行了採訪。   參觀馬來西亞館的遊客不僅會看到豐富的展覽、展示內容,而且還能夠欣賞、體驗到多姿多彩的文化演藝活動。
  • 馬六甲與娘惹文化
    為尋訪鄭和下西洋的足跡,我曾來到馬六甲。這裡是鄭和船隊當年登島的地點,如今生活著當年船員們的後代——巴巴娘惹。在馬六甲的老城區,有一條馬六甲河,是鄭和船隊靠岸的地方。沿河街道上至今還矗立著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隍廟,廟內供奉著關公、觀音和媽祖。
  • 「峇峇娘惹文化」濃鬱的地方之一~馬六甲
    最近看到了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小娘惹》,這部電視劇讓我想起了之前去馬來西亞玩的時候,參觀遊覽當地的風景名勝,以及感受當地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先來隨我一起感受獨具魅力的馬六甲文化吧!馬六甲馬六甲市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交通便利,空路、公路、海路、鐵路四通八達,距吉隆坡148公裡,距新加坡254公裡。馬六甲市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首府,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後來曾被葡萄牙、荷蘭、英國所統治。
  • 遇見峇峇與娘惹
    鄭和七下西洋時曾五次到過馬六甲,船隊每次回國時都有部分隨從留在馬六甲,這些留下的隨從和留居海外的華人商人迎娶了當地的女子為妻,生下的男性後代稱為「峇峇」,女性則稱「娘惹」,此後便逐漸形成了峇峇娘惹族群。如今,曾經的「峇峇娘惹」已經成為馬六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2017華夏系列文化周活動峇峇娘惹文化周在馬六甲舉行
    中新社馬六甲10月6日電 (記者 趙勝玉)《2017華夏系列文化周活動——峇峇娘惹文化周》在馬來西亞著名旅遊城市馬六甲舉行。  主辦者介紹說,文化周獲得來自當地民眾和世界各地遊客的熱烈迴響,參觀者透過講座和論壇見證峇峇娘惹族群如何將堅韌和寬容的精神融入多次變遷,克服文化差異的考驗,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 最美不過娘惹 慢拍馬六甲南洋古城
    圖/入墨視覺  文/丁丁 [alert type=white ]就像摩梭人以走婚習俗而知名,古城馬六甲的大半魅力也來自它獨特的娘惹文化。「娘惹」是華人與馬來人通婚後的混血兒的統稱,因為娘惹的存在,馬六甲變得親切,魅力四射。
  • 世界文化遺址古城馬六甲:不再下跪的鄭和塑像
    世界文化遺址古城馬六甲:五百年海上滄桑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1511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為荷蘭佔據,1826年成為英國海峽殖民地一部分。
  • 胡錦濤訪問馬六甲海峽 追憶鄭和下西洋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馬六甲,是馬來半島歷史最悠久的古城,是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在七下西洋的航程中多次駐節的地方,是馬來西亞擺脫西方殖民統治、宣布獨立的地方……當地人常說:「了解了馬六甲的歷史,就意味著了解了馬來西亞的歷史。」   歷史的回聲,伴隨著馬六甲海峽的濤聲。11月11日下午,正在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馬六甲。
  • 人文——南洋古城馬六甲
    鄭和下西洋的20多年間,馬六甲王朝曾經有3位國王和26批次使臣先後訪問中國,受到明王朝的熱情款待。1460年,永樂皇帝朱棣還將漢麗寶公主嫁給馬六甲第六代蘇丹曼蘇爾沙。馬六甲古城至今還保存著漢麗寶公主井和與鄭和密切相關的三寶山、三寶井和三寶廟等古蹟。
  • 從馬六甲到東南亞 中馬合作打造中國東協合作典範
    近日,李克強總理訪問馬來西亞,提出以共建「一帶一路」和兩國經濟轉型升級為契機,深化中馬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打造中國東協合作典範。中馬關係具有深厚的歷史情誼。兩國默契合作,共享發展利益與安全利益,是引領新時期中國東協關係的紐帶。中馬關係源遠流長、文化相通、友誼深厚。早在公元1世紀,中國商人就將瓷器帶到馬來半島。
  • 「第二屆峇峇娘惹文化周」在馬來西亞舉行
    新華網發(王大瑋 攝)  新華網馬六甲8月28日電(王大瑋)「第二屆峇峇娘惹文化周」日前在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舉行。  這屆文化周的活動豐富多彩,包括峇峇娘惹文化藝術論壇、峇峇娘惹生活回顧展、文藝表演、藝術聯展、藝術品鑑定等活動,受到當地市民的熱烈反響。
  • 品味馬六甲
    踏上馬六甲的土地,就如同翻開一部厚重的史書。這座不大的城市既是馬六甲州的首府,也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過去六百年裡,古城曾迎送許多來自歐亞各國的人和事,寫就了她獨一無二的多舛命運。最先來到這裡的是大明王朝的龐大船隊。1405-1435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七下南洋,其中五次經過馬六甲。
  • 鄭和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 曾在當地築起古城牆
    這一方面是由於馬六甲海峽作為連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國人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的地理名詞;另一方面更因為這座古老的城市與中國有著極為深厚的淵源,當漫步於馬六甲的大街小巷,總會有一個人的影子浮現在你的眼前——鄭和。  六百多年前,中國明朝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他的到來深深影響了這座城市的歷史。
  • 馬六甲的獨特族群--峇峇娘惹
    原標題:馬六甲的獨特族群--峇峇娘惹 原標題:馬六甲的獨特族群--峇峇娘惹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雯雯):在馬六甲,馬來人、華人、峇峇娘惹、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等組成了多元種族的社會,儘管他們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風俗習慣不同,卻能和諧相處,其樂融融。峇峇娘惹這一獨特族群就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 鄭和下西洋的馬六甲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時,曾經多次穿越馬六甲,留下動人故事。馬六甲也因為良好的航海位置和豐富物產資源而受到他國的覬覦,曾多次淪為殖民地。如今馬六甲有葡萄牙人的城門、荷蘭人的總督府和中國式的廟宇……眾多的古蹟,蘊藏了700年來馬六甲王國輝煌而酸澀的故事,等待著你的發現。
  • 行走 馬六甲,一場多元文化體驗之旅
    馬六甲也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始建於1403年,是一座有著近700年歷史的貿易古城,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愛好者塞爾熱·雅爾丹說:「在馬六甲生活的幸福之處就在於,我們總能在某個街角,找到在別處正在消失的古老的亞洲風貌,在這個被人遺忘的角落,古老的亞洲風貌悠然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 什麼是馬六甲?
    其中「鄭和下西洋」就是其中之一。鄭和下西洋途經馬六甲海峽到達馬六甲,帶去絲綢,中國瓷器,還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馬六甲就可以看到很多與中國文化相關的文化。在馬六甲就有一座紀念鄭和的文化博物館,裡面展示了很多鄭和下西洋的歷史,體現了當時馬來西亞與中國人的深切友誼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