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藍、綠、古」四色,打造惠東旅遊特色品牌
粵東「名鎮」惠東縣把境內的旅遊資源劃分為「紅、藍、綠、古」四色,打造旅遊特色品牌,其中以「藍色」濱海旅遊為主打。近年來,「四色」旅遊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惠東縣逐漸成為港澳及海外人士旅遊新選。>、港口雙月灣等稔平半島區內的主要景區、景點有機連接起來,形成了惠東「藍色」濱海旅遊,這裡還有中國大陸迄今唯一的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港口海龜灣。
-
綜述:廣東惠東縣旅遊分「四色」 藍色成主打色
近年來,「四色」旅遊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惠東縣逐漸成為港澳及海外人士旅遊新選。 中共惠東縣縣委書記李燦洪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同時擁有濱海、生態、革命根據地和人文旅遊資源,是惠東旅遊最大的優勢所在,也是惠東旅遊發展的信心所在。
-
甘肅慶城挖掘「四色」資源 「點面」串聯促旅遊發展
近年來,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首位產業,深度挖掘「四色」資源,推進「活力慶城、旅遊慶城、養生慶城、生態慶城」建設。小鎮還吸納了11戶貧困戶承包經營店鋪,年收入8萬元以上,帶動當地民眾就近務工,增加收入。 謝鵬飛表示,小鎮建設創意實施了北歐風情園、古城牆加固保護等景點,配套實施了景區道路、排水供暖、綠化亮化等工程,豐富了景區文化內涵,提升了景區綜合承載能力,構建「山、水、城、人」四位一體的文化旅遊發展新模式。
-
廣東惠東吹響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號角
惠東地處廣東東南沿海的大亞灣和紅海灣畔,毗鄰港澳和深圳特區,近年迎來旅遊文化產業的黃金髮展期。惠東縣委副書記、縣長候選人魏榮君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惠東大力抓好景點、景區、景觀及相關配套建設,依靠「景點旅遊」模式,惠東旅遊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百裡濱海旅遊長廊」基本成型,巽寮灣、雙月灣、永記生態園等旅遊吸引物體系初步建成。
-
旅遊直播 明星代言 建大數據平臺——廣東惠東旅遊將有大動作
5月13日,廣東惠東縣召開「助力文旅體行業復工復產 推動文旅體市場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就以上情況進行了通報。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旅遊行業暫時進入「休眠」模式。目前,隨著全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惠東旅遊景區、濱海旅遊企業陸續恢復運營。
-
惠東沿海旅遊景區實施限行,能解決實質問題嗎
三月中旬,惠東出臺了交通管制通告,消息一出,不少網友提出質疑,限行後會限制旅遊經濟發展嗎?能否有其他配套的設施和政策繼續接待四方遊客?網友這種態度的背後,或許跟大家對惠東旅遊的印象有關,有些人認為,惠東沿海旅遊資源無明顯特色,並非無可替代。在珠三角區域,濱海旅遊的可選之處很多。如珠海平沙海泉灣、深圳大小梅沙、汕尾紅海灣和陽江沙扒灣等,近幾年,這些濱海旅遊地區奮力崛起,開發和維護海灘資源,同時聯動發展住宿和餐飲。
-
農業觀光旅遊的發展有利於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
農業觀光旅遊的發展有利於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而旅遊經濟又是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鄉村旅遊正處於發展的上升期,如何讓農業和旅遊更好結合是決定農業經濟的發展走向的重要因素。我們知道,近幾年發展的一帶一路、南北經濟走廊等工程的建設,讓東北失去了東北二連浩特等天然的旅遊資源,發展時遇到很多瓶頸,隨著低碳經濟、小農經濟、旅遊觀光園等工程逐步推進,東北地區旅遊經濟正在發生著變化。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的第5年,青海湖景區旅遊經濟正在由低潮走向平穩,經濟地位在不斷提升,影響國內外旅遊經濟形勢、進而影響到政府和旅遊行業。
-
青海省文化旅遊產業飛速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居民收入
據文化旅遊部門統計,青海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達2870家,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3.7億元,同比增長20%,青海全省總旅遊人數達4204.38萬人次,總旅遊收入達466.3億元,分別增長20%和22.2億。
-
浙江平陽「四色」旅遊有機結合 紅藍綠古大飽眼福
「為了提升旅遊產業發展,就必須把旅遊業與經濟發展特點結合起來。」平陽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只有推出極具當地特色的精品旅遊產品,才能拓展旅遊業的範圍,讓其發展更具活力、生命力。 今年年初,在平陽縣第十二屆黨代會第四次會議上,平陽縣委書記馬永良曾表示,「旅遊是綠色產業,是富民產業,也是我縣『服務業興縣』戰略的龍頭工程。
-
旅遊景點是如何帶動周邊經濟發展的?
因為旅遊業不單單帶動著景點的人流量,同時也帶動著當地的經濟發展,往往在景區周邊都會有著很多的美食街或者購物街,現在,很多人在不同的地區旅遊使往往會購買當地的特產。而在旅遊點附近很多商家就是靠這些遊客賺錢的。一個地區可能在景點還沒被開發之前還是個窮鄉僻壤,而在開發成景點以後則帶動著附近的人走向小康。
-
惠東平山、大嶺、吉隆等地將打造風情小鎮!
2018年,該縣第三產業經濟佔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達到55.7%,以旅遊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正逐漸成為惠東縣域經濟的新增長極。按現有資源分布情況,示範區可分為山地文化旅遊片區(即九龍峰旅遊景區)和田園農業休閒片區。 根據該縣住建局《關於政協惠東縣十屆三次會議第TA2018003號提案的答覆》,惠東已基本完成《惠東縣九龍峰旅遊景區總體規劃(2016—2030)》《惠東縣九龍峰旅遊景區龍峰祖廟地段控制性詳細規劃》《惠東縣九龍峰旅遊景區龍峰祖廟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
-
全縣70%以上人口吃上「旅遊飯」——婺源縣發展全域旅遊擦亮「最美...
近年來,婺源縣堅持以村興旅、以花為媒、以文鑄魂,在差異發展中找準市場定位、在全域融合中做旺四季旅遊、在挖掘傳承中豐富文化內涵,不斷擦亮「最美鄉村」金字招牌,帶動全縣70%以上人口吃上「旅遊飯」,走出一條具有婺源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2019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463萬人次,遊客接待量連續13年位於全省縣級第一。數據顯示,2019年,婺源縣全面小康指數達到95.45%。
-
「大灣區之角」惠東:218公里海岸線或成中國「黃金海岸」
新加坡古建築、老街巷集中的牛車水、「小印度」等地已發展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景區。惠州人已在此生活超過千年,此刻,粵港澳大灣區正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擁有良好生態環境、豐富海洋資源的惠東,此刻完全有條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這一世界級城市群的中最美麗的海岸線。
-
四川安嶽縣將優先打造圓覺寺景區 帶動周邊旅遊景區發展
中國旅遊新聞網訊(王月婷 趙蝶) 記者從四川有關部門獲悉,2014年1月3日,四川安嶽縣召開會議專題審議雲居山圓覺寺景區規劃。安嶽縣委書記許志勳出席會議,安嶽縣委副書記、縣長鄒明勇主持會議。安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雲、安嶽縣政協主席付明偉出席會議。
-
旅遊扶貧:綠維助特色小鎮帶動民生
貴州省擁有一批特色小鎮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可持續的發展。綠維文旅通過旅遊與特色小鎮開發運營平臺為貧困地區的旅遊發展提供服務,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為精準扶貧加足馬力。在許多地域,困難群眾的發展成為了小康路上最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當前在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和特色小鎮的戰略背景下,探索出讓老百姓不用出遠門就能脫貧致富,是當前的主要課題。
-
平陽新聞網深一度|愈夜愈美麗,我縣旅遊掘金「月光經濟」
僅近兩月遊客接待量就達到2019年全年遊客總量的80%,筍乾之類的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量也大幅增長,有力帶動了鄉裡相關產業發展。一個個網紅打卡點把遊客吸引過來後,怎麼避免人氣「快聚快散」?在商家們看來,旅遊是個大概念,僅靠漂亮的夜景、絢麗的燈彩遠遠不夠,必須通過供給側改革,創造更加多元、差異化的夜間消費場景,才能真正讓遊客「夜有所樂」「樂此不疲」。
-
貴州荔波:全域旅遊發展帶動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圍繞把縣城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旅遊目的地核心服務區目標,投資20億元重點實施鄧恩銘紀念館、夜遊樟江、樟江景觀帶、月亮湖溼地公園等提質改造項目,投資15億元按4A級景區打造冰雪水世界主題樂園,投入30億元打造3A級荔波古鎮美食街,進一步豐富縣城內客棧、酒吧、特色餐飲等系列旅遊服務業態,逐步形成「白天可玩可購可休閒、晚上可看可吃可娛樂」的旅遊核心服務地。二是高標準提質升級景區。
-
從最窮到最富:臨沂竹泉村成鄉村旅遊經濟發展樣本
短短六年時間過去,這裡的人均年收入就達到了近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富裕村。沂南縣充分利用老區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將農村建設與旅遊開發完美結合,成功打造了一個依託旅遊擺脫不發達狀態的成功樣本。 2013年6月18日,「聚焦美麗山東——第九屆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一行來到位於臨沂市沂南縣的竹泉村採訪。一進入村莊,記者們就被這宛如世外桃源般的鄉村風景所深深的吸引住了。
-
民族旅遊經濟及其發展環境的關係分析
地區旅遊業的發展總是離不開當地一定的旅遊吸引物,特別是 中國 的旅遊業 目前 還處於大眾旅遊觀光期,這些旅遊吸引物絕大多數是一些物質的不可移動的資源。從1978年4月1日石林風景區對中外遊客實行售票遊覽開始,石林縣的旅遊經濟就以飛快的速度在發展,到2007年全縣共接待海內外遊客人數突破300萬人次大關(其中,石林景區接待遊客高達260萬人次),直接旅遊收入3億元,綜合旅遊收入達到10億元[3]。它的旅遊經濟能發展的如此迅速,與它獨特的發展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
韶關翁源打造全縣鄉村遊發展「美麗經濟」
近年來,韶關翁源縣聚焦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同步推進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投入資金6.5億元,一體化推進52個示範村創建工作,「蘭鄉古韻」廊線、江尾鎮「連塘片」(連溪村、南塘村)示範片初步成型,全縣鄉村旅遊的示範效應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