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團扇編繩結,外國記者體驗中國非遺文化

2020-12-12 騰訊網

畫臉譜、做團扇、做彩塑……

9月3日,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新聞中心,

非遺文化體驗互動區成為工作區外最熱鬧的區域,

中外記者們在工作之餘,

也紛紛前來體驗中國非遺文化,

學習製作手工藝品。

在峰會開幕之前,

體驗區光生肖彩塑就已經誕生上百件作品。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兩天已經有上百人來體驗生肖彩塑,中國人大多選擇繪製自己的生肖,外國人格外熱衷老虎和龍的形象,只要是親手完成的作品,都可以帶回家。

「剛剛我繩結鬆緊度沒掌握好,老師又讓我解開重新編,原來這裡面真的有很多技巧。」正在體驗繩結的一名非洲記者說,峰會期間設置的非遺文化體驗區,為外國人打開了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文化是一切合作的基礎,希望中非人民能互相了解對方的文化。」她說。

來源:千龍網北京日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臉譜,彩塑,團扇……非洲記者戀上中國非遺文化
    畫臉譜、做團扇、做彩塑……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新聞中心,非遺文化體驗互動區成為工作區外最熱鬧的區域,中外記者們在工作之餘,也紛紛前來體驗中國非遺文化,學習製作手工藝品。 乘電梯來到新聞中心二層,京味兒十足的非遺文化體驗區座位十分搶手。看過京劇,但臉譜是怎麼做成的?一張張神態各異的臉譜吸引了蘇丹記者阿布達拉的注意。說學就學,這位非洲記者拿起毛筆,蘸了蘸顏料,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開始往模具上塗色。不一會兒,臉譜的紅色腦門兒就大功告成。
  • 蒙古族繩結技藝文化扶貧:讓非遺「食人間煙火」
    中新網通遼11月15日電 題:通訊:蒙古族繩結技藝文化扶貧:讓非遺「食人間煙火」  中新網記者 張瑋  「這些年,我在社區、學校、殘疾人協會、貧困戶、展會開展科爾沁繩結技藝普及和教授,有幾百場了吧
  • 體驗龍鳳字、剪紙…還有香囊、團扇DIY,七寶古鎮非遺手作集市來了
    下午兩點,直播鏡頭來到七寶古鎮鐘樓廣場的非遺手作集市。有著千年歷史的七寶見證了文化發展,也見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龍鳳字、糖畫、麵塑、剪紙、各式DIY……本次集市設有14個攤位,既可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還可以現場進行DIY製作,把文化帶回家。剛走近糖葫蘆和糖畫攤位,周到君就聞到了濃鬱的麥芽糖香味。
  • 指尖上的南京非遺:非遺傳承人湯虹用絲繩串古今繩結連中外
    龍虎網訊(記者 張玲 實習生 袁健)輕綰、慢結、穿復繞,初為紅繩後千結......在南京市名俗博物館非遺傳承基地裡,繩結藝術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湯虹指銜紅繩,流暢地綰、結、穿、繞,倏忽間一根紅繩便成了一個造型典雅的中國結。據了解,繩結藝術源於我國古老的結繩記事。
  • 中國傳統文化太有魅力了!外國友人遊木洞古鎮、體驗非遺項目
    活動邀請在重慶工作、學習、生活的外國友人和非遺愛好者齊聚一堂,參觀、體驗、遊學,豐富在渝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在鄉村美景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由上遊新聞、巴南區文旅委、巴南區攝影家協會共同舉辦的「行攝巴南」攝影大賽採風團也在現場開展了攝影採風活動。
  • 外國領事夜遊梁園,體驗佛山非遺文化
    此前,活動於11月27、28日分別在天意莨園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莨綢保護基地和佛山禪城區大唐陶業(大豐唐)順利舉行。晚會現場還設有活動創作展區,參與日前陶瓷創作體驗之旅的嘉賓作品在此處一一展出。「這對我來說是個很不同的經歷。」
  • 傳承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樂趣!30名兒童在德州博物館吹起了糖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孫文麗 通訊員 王聰聰為了豐富廣大青少年朋友的暑期生活,德州市博物館開設「非遺進課堂」手工DIY活動,德州市的非遺傳承人們親自授課。8月7日,非遺課堂第一課——吹糖人開講了,德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吹糖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厚貴銀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據介紹,吹糖人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末吹糖藝術從西北傳入德州市陵城區宋家鎮。吹糖人主要材料是麥芽糖,用溫火熬製而成,一個鋁鍋火爐子和木箱子,加上藝人的關鍵技術,一個個唯妙唯肖的糖人就生產出來了。
  • 外國友人巴南區體驗非遺傳統
    加拿大、匈牙利等駐渝總領事館的嘉賓,以及重慶交通大學留學生,在渝工作、生活的10國外國友人和市民朋友一起,學非遺、做月餅、迎國慶……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和節日。外國友人參與做月餅。2020年以來,巴南區以「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暨老外遊鄉村」為主線,在端午節、七夕節邀請外國友人深入豐盛古鎮彩色森林、接龍鎮龍泉谷旅遊度假區等地,過傳統佳節、學中國非遺、遊美麗鄉村,讓外國友人體驗地道的中國節日。做花燈。
  • 外國友人在北京馬連道體驗中國茶文化(圖)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段雯婷):6月26日上午,由北京月訊雜誌社、北京對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北京沙龍·親歷北京」之「親歷中國茶文化」活動在北京著名的茶葉街馬連道舉辦。本次活動吸引了眾多駐華使館官員、國際組織駐京機構官員、外國駐京商會代表、境外駐京媒體記者,以及北京市相關部門領導、京內媒體、外國留學生前來參加,親身感受中華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活動當天,2016「馬連道杯」全國茶藝表演大賽,格外吸睛。茶藝師為外國友人全方位展示了中國茶葉傳統文化精粹。
  • 國外「美人魚」上岸體驗非遺 發朋友圈推介中國好茶
    三位「美人魚」上山 體驗制茶流程春光明媚下,一座座翠綠的茶山猶如一幅幅風景畫,一排排整齊的茶壟宛如數不清的綠龍在列隊布陣,甚為壯觀。百餘名市民遊客和志願者們挎著小竹兜,穿梭在茶壟間,體驗採茶樂趣。 人群中,有三位穿採茶衣服的外國女孩格外引人矚目。只見她們仔細觀察茶葉,挑著頂尖的嫩葉掐斷。
  • 非遺繩結藝術,傳女不傳男?NO,不分男女,只看手藝
    婭婭零作為「新匠人加速計劃」合作夥伴,致力於宣傳國貨,發掘匠人匠心,以綿薄之力,致敬中國傳統文化~~前言編繩,我們並不陌生,兒時便接觸過簡單的手編,印象最深的還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結。繩結藝術可追溯至遠古結繩記事的歷史,數千年來由實用演變成裝飾手藝。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作為古老的傳統藝術,編繩也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單。「繩」字與「神」諧音,根據《風俗通義》的記載,繩就是先民崇拜的圖騰,天神女媧「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結」字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感情的字眼。
  • 不懂美術也可畫彩繪臉譜 世家後代讓「非遺」接地氣
    前天適逢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榮寶齋木版水印、傳統藥香製作技藝、北京鬃人、泥塑彩繪臉譜、北京仿古瓷、繩結等百姓易於參與的「非遺」項目,分別由傳承人坐鎮,在西單文化廣場「2014年文化遺產日主場活動」中與市民互動——小朋友敲擊銅盤觀鬃人轉動、女孩提筆為孫悟空面具勾臉、老年人也拿起耙子體驗了一把木版水印,似乎只有能工巧匠才能觸碰的「非遺」技藝,百姓伸手可及。
  • 北京首批文化旅遊體驗基地公布 讓遊客感受京味文化
    在北京敬人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紙文化樂園,遊客可製作手工紙燈、團扇等作品,享受傳統造紙文化帶來的新體驗。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表示,通過打造文化旅遊體驗基地,為外國、外地來京遊客和北京本地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旅遊融合產品,不僅能滿足遊客「求新、求奇、求知、求樂」的旅遊願望,而且能夠在深入挖掘首都的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充分向遊客展現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
  • 「神秘湘西」曬中國國際文旅會成績單:苗繡團扇等商品銷售一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9月21日,璀璨亮相2020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的「神秘湘西」展廳熱鬧非凡,獨居湘西特色的苗銀製品、織錦掛畫、湘西臘肉等受遊客青睞,苗繡團扇、湘西農副特產等商品銷售一空。
  • 非遺體驗式旅行正流行,Airbnb做文化推手
    期間,中國非遺文化項目紛紛出現在愛彼迎的體驗平臺上,一些非遺傳承者作為體驗達人接待海內外遊客,讓他們享受到一個更地道的探索中國文化的方式。Airbnb旅遊創新和文化保護報告目前,在Airbnb平臺上,你可以找到5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驗項目,遍布上海、北京、廣州、成都等10座城市。
  • 非遺大師開啟文化盛宴 市民可領「通關卡」體驗非遺
    12月5日,由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和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刺繡展示區前,景區工作人員正微笑著向市民遊客介紹蘇繡與秦繡的特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令人矚目。
  • 「神秘湘西」曬中國國際文旅會成績單:苗繡團扇等商品銷售一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9月21日,璀璨亮相2020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的「神秘湘西」展廳熱鬧非凡,獨居湘西特色的苗銀製品、織錦掛畫、湘西臘肉等受遊客青睞,苗繡團扇、湘西農副特產等商品銷售一空。
  • 北京南鑼鼓巷裡的非遺文化,上千種紙,親手造紙和製作團扇很神奇
    在南鑼鼓巷,我發現了一個小眾打卡點,這裡匯聚了一千多種類型的紙張,中國非遺文化在這個小小的空間,得到了完美的呈現,因為比較小眾,藏在小胡同裡面,知道的遊客並不大。走進小店,就被各種各樣的紙張吸引了,小店叫做北京敬人文化,位於東城區地安門東大街甲89號,按照地址尋找應該好找到。中國傳統紙文化博大精深,上千種神奇的紙張組成的世界,讓人十分好奇。
  • 冬日桂林的品質生活,一碗粉一齣戲一次非遺手工體驗,最好的旅行
    雲旅行【住】主題房1晚(雙床、大床房)【吃】擔子米粉二兩(早餐),油茶宴一份(午餐)【玩】徒步兩江四湖精華段,東西巷【享】非遺體驗一份(團扇製作),作品可帶走【品】一場桂林戲:桂戲、彩調、文場>02 行走的山水「畫中的城,桂劇的腔,米粉的湯......」
  • 首批文化旅遊體驗基地公布 未來北京將打造100個
    在北京敬人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紙文化樂園,遊客可製作手工紙燈、團扇等作品,享受傳統造紙文化帶來的新體驗。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表示,通過打造文化旅遊體驗基地,為外國、外地來京遊客和北京本地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旅遊融合產品,不僅能滿足遊客「求新、求奇、求知、求樂」的旅遊願望,而且能夠在深入挖掘首都的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充分向遊客展現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